-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出臺:分類保護 嚴格紅線管理
今天,《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出臺,將對海岸線實行分類保護,嚴格紅線管理。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明確了對海岸線實行分類保護。根據海岸線自然資源條件和開發程度,將海岸線分為嚴格保護、限制開發和優化利用三類,並提出了分類管控要求。為全面落實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的管控目標,省級海洋主管部門制定本省自然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管控年度計劃,並將任務分解到市、縣。
-
加強海岸線整治修復 打造廣東黃金海岸線
我省大陸海岸線長達4114.3千米,居全國之首,且海域遼闊、海灣和海島眾多,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海岸帶資源稟賦。而湛江海岸線綿長,濱海景觀豐富。如何將這些天然的優勢利用起來?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孫省利建議,要大力實施海岸線整治修復工程,留住海岸帶美麗容顏,全面構築起海洋生態安全保護屏障,打造全國最美的廣東海岸景觀帶。 他建議,要以海岸線為基準,向陸域後退200米至500米不等(港口和公共碼頭除外),將該範圍同劃歸為國有或者集體所用,以便於統一規劃,統籌安排開發利用活動。這一公共區域可進行景觀化和生態化建設,也可以形成新的海岸帶生態產業。
-
定海2020年海岸線整治修復項目穩步推進
海岸線具有涵養水源
-
我國出臺首個海岸線法規 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 劉詩平)國家海洋局近日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作為我國出臺的首個海岸線法規,辦法明確將自然岸線納入海洋生態紅線管控。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自然岸線指由海陸相互作用形成的海岸線。
-
海岸線1公裡內嚴控新建建築,煙臺出臺最嚴岸線開發管控
實施最嚴格的岸線開發管控,對岸線周邊生態空間實施嚴格的用途管制措施,實施海岸建築退縮線制度,嚴格控制在海岸線向陸1公裡範圍內新建建築物;禁止新增佔用嚴格保護岸線的開發建設活動(國家重大戰略項目除外),確保自然岸線保有率不降低。芝罘區將定期組織或配合開展海岸線保護情況巡查和專項執法檢查,嚴肅查處佔用海岸線的違法行為。
-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國家海洋局印發)政策解讀
國家海洋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自然岸線逐年減少,海岸線人工化趨勢過快;而過去幾十年來的過度開發利用,使得我國部分自然海岸線受損嚴重;海岸線的修復與整治亟待進行。 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出臺 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
加強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
《辦法》對海岸線資源節約利用提出了明確的管理要求,嚴格限制建設項目佔用自然岸線,不能滿足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目標要求的用海項目一律不予批准;對佔用人工岸線的項目,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用海控制標準,提高岸線利用效率。三是堅持陸海統籌,實行岸線規劃管理。《辦法》要求實施海岸線分類保護,在編制實施土地利用、城鄉和港口規劃等涉及海岸線的相關規劃時,應嚴格落實自然岸線保有率的管理要求。
-
國家海洋局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日益凸顯。由於海岸線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開發利用缺少統籌規劃,多頭管理,管控手段和措施不足,出現了港口開發、臨海工業、城鎮建設大量佔用海岸線,自然岸線資源日益縮減,海岸景觀和生態功能遭到破壞,公眾親海空間嚴重不足等問題。
-
海洋局副局長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日益凸顯。由於海岸線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開發利用缺少統籌規劃,多頭管理,管控手段和措施不足,出現了港口開發、臨海工業、城鎮建設大量佔用海岸線,自然岸線資源日益縮減,海岸景觀和生態功能遭到破壞,公眾親海空間嚴重不足等問題。
-
國家海洋局發布《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新聞—科學網
-
我國出臺首個海岸線法規 劃定紅線 守護藍線
堅持科學整治,海岸線管理必須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自然恢復和生態修復並舉,推進海岸線整治修復是維護海岸功能、改善海岸景觀、提升海岸價值的有效措施。《辦法》明確了岸線整治修複製度,要求制定岸線整治修復規劃和計劃,建立海岸線整治修復項目庫;完善整治修復投入機制,中央海島和海域保護專項資金支持開展海岸線整治修復,並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
-
國家海洋局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辦法》強化了海岸線保護的硬舉措。一是實行分類保護。根據海岸線自然資源條件和開發程度,將海岸線分為嚴格保護、限制開發和優化利用三類,並提出了分類管控要求。二是制定管控計劃。為全面落實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的管控目標,省級海洋主管部門制定本省自然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管控年度計劃,並將任務分解到市、縣。三是嚴格紅線管理。將嚴格保護岸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理。
-
平湖縱深推進海岸線修復整治
平湖市海域面積1053平方千米,海岸線長度28.8千米,擁有優質的港口岸線資源,然而,自然岸線長度僅為4.4千米,約佔總岸線長度的15.28%,隨著港口經濟快速發展,自然岸線保有率不斷下降,並且,由於管理職能交叉,海岸線垃圾和違章搭建構築物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
-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整治修復後具有自然海岸形態特徵和生態功能的海岸線納入自然岸線管控目標管理。 第三條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應遵循保護優先、節約利用、陸海統籌、科學整治、綠色共享、軍民融合原則,嚴格保護自然岸線,整治修復受損岸線,拓展公眾親海空間,與近岸海域、沿海陸域環境管理相銜接,實現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軍事效益相統一。
-
行走海岸線|煙臺修復一條近萬米長的海岸線,咋做到的?
這兩個項目也成為煙臺市海岸線修復整治的標杆工程。2017年8月,煙臺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8.58億元,主要對芝罘夾河大橋至夾河入海口岸線及幸福岸線西段,共6300米海岸線進行沙灘清理和護岸、廣場建設等整治修復任務。
-
法治日報:以超常規措施力度推進長江岸線清理整治 水利部將建立...
以超常規措施力度推進長江岸線清理整治水利部將建立長效機制防止死灰復燃( 2020-11-27 ) 稿件來源: 法治日報法治政府核心閱讀經過清理整治,長江幹流河道更加暢通,岸線面貌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有效修復
-
我國出臺首個海岸線法規 嚴格限制建設項目佔用自然岸線
    據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劉詩平)國家海洋局近日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作為我國出臺的首個海岸線法規,辦法明確將自然岸線納入海洋生態紅線管控。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發布:禁止在保護範圍內填海
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導致海灣濱海溼地面積減少、海洋生物棲息地大量消失,海岸生態功能明顯弱化,嚴重威脅了海洋生態系統安全,極大影響了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此外,海岸線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海岸線缺少統籌規劃,多頭管理,海岸線管控手段和措施不足,也出現了資源破壞和不合理利用等問題。
-
海南日報:「軟硬」兼修 撫慰受傷海岸線
颱風過後,海口斥資一億元開展這條10公里海岸線的修復工程。重整妝容的西海岸能否闖過未來的颱風考驗,岸線怎麼修、怎麼護更能與城市相生共榮?海口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西海岸的岸線修復工程帶來的啟示不少。風暴潮激起千層浪 西海岸再現《後天》場景「『海鷗』過後我去海灘上當志願者,看到被損毀的堤壩,被掃蕩的沙灘,感覺剛剛經歷了末日浩劫。」
-
確保水域面積只增不減!江蘇河湖水域岸線管護再出實招
--交匯點記者從江蘇省水利廳獲悉,為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維護河湖健康生態,省水利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工作的意見》,這是我省全面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工作的重要文件。要堅持規劃引領、依法行政;堅持空間管控、集約利用;堅持生態修復、休養生息;堅持動態監測、科學評價。 《意見》明確了加強河湖管理的7項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