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臺首個海岸線法規 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 劉詩平)國家海洋局近日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作為我國出臺的首個海岸線法規,辦法明確將自然岸線納入海洋生態紅線管控。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自然岸線指由海陸相互作用形成的海岸線。辦法明確當前我國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的主要任務,在管理體制上強化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統籌協調,在管理方式上確立了以自然岸線保有率目標為核心的倒逼機制,在管理手段上引入了海洋督察和區域限批措施。

  辦法強化了海岸線保護的硬舉措。根據海岸線自然資源條件和開發程度,將海岸線分為嚴格保護、限制開發和優化利用三類,並提出了分類管控要求。同時,為全面落實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的管控目標,省級海洋主管部門制定本省自然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管控年度計劃,並將任務分解到市、縣。嚴格紅線管理,將嚴格保護岸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理。

  辦法加大了海岸線節約利用的硬約束。嚴格限制建設項目佔用自然岸線,確需佔用自然岸線的建設項目應嚴格論證和審批,不能滿足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目標和要求的圍填海項目用海不予批准。同時,加強佔用人工岸線項目的集約節約管理。佔用人工岸線的項目應按照集約節約用海的原則,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用海控制標準,提高岸線利用效率。

  辦法提出了海岸線整治修復的硬要求。編制國家和省級海岸線整治修復五年規劃和年度計劃,並建立全國海岸線整治修復項目庫。以提高自然岸線保有率為主要目標,明確了項目的類型、技術標準等內容。同時,建立完善整治修復投入機制。

  此外,為保障辦法的貫徹實施,明確了監測巡查、執法檢查等監督管理制度。

  「海岸線是海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黃金線』,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價值。辦法的出臺,對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海洋強國,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國家海洋局新聞發言人高忠文說。

相關焦點

  • 我國出臺首個海岸線法規 嚴格限制建設項目佔用自然岸線
    &nbsp&nbsp&nbsp&nbsp據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劉詩平)國家海洋局近日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作為我國出臺的首個海岸線法規,辦法明確將自然岸線納入海洋生態紅線管控。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 我國出臺首個海岸線法規 劃定紅線 守護藍線
    《辦法》緊緊圍繞建設海洋強國的總目標,明確當前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的主要任務,在管理體制上強化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統籌協調,在管理方式上確立了以自然岸線保有率目標為核心的倒逼機制,在管理手段上引入了海洋督察和區域限批措施,提出了海洋管理工作的新舉措、新要求。《辦法》作為我國第一個專門關於海岸線的政策法規性文件,為依法治海、生態管海,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岸線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據。
  • 「變色」海岸線: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變色」海岸線: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原標題: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有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價值,是發展海洋經濟的前沿陣地。
  • 國家海洋局解讀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
    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有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價值,是發展海洋經濟的前沿陣地。近日,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首個海岸線法規出臺背景國家海洋局海域綜合管理司司長潘新春說,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日益凸顯。據了解,辦法發布實施前,海岸線管理方式條塊分割,部門間缺乏統籌協調。
  • 「變色」海岸線:中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題:「變色」海岸線: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有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價值,是發展海洋經濟的前沿陣地。近日,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出臺:分類保護 嚴格紅線管理
    今天,《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出臺,將對海岸線實行分類保護,嚴格紅線管理。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明確了對海岸線實行分類保護。根據海岸線自然資源條件和開發程度,將海岸線分為嚴格保護、限制開發和優化利用三類,並提出了分類管控要求。為全面落實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的管控目標,省級海洋主管部門制定本省自然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管控年度計劃,並將任務分解到市、縣。
  • 有法可依讓海岸線保護更有力-光明日報-光明網
    【網言】     國家海洋局近日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作為我國出臺的首個海岸線法規,《辦法》明確將自然岸線納入海洋生態紅線管控。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 人工海岸線一年增長近500公裡 海洋災害風險增加
    人工岸線一年增長近500公裡而修復不足20公裡,大量集中的人口和建築增加了海洋災害風險我國海岸線開發加劇生態紅線管控迫在眉捷專家表示,自然岸線恢復難,要實現自然岸線保有率35%的目標壓力巨大我國人工海岸線的長度還在增加,而修復岸線的工作進展緩慢,要想讓自然岸線在
  •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國家海洋局印發)政策解讀
    國家海洋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自然岸線逐年減少,海岸線人工化趨勢過快;而過去幾十年來的過度開發利用,使得我國部分自然海岸線受損嚴重;海岸線的修復與整治亟待進行。  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出臺  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 國家海洋局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3月31日消息,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這是海洋領域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深化改革任務、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是堅持五個發展理念、推動沿海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依法治海、生態管海,實現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目標,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岸線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據。
  • 國家海洋局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日益凸顯。由於海岸線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開發利用缺少統籌規劃,多頭管理,管控手段和措施不足,出現了港口開發、臨海工業、城鎮建設大量佔用海岸線,自然岸線資源日益縮減,海岸景觀和生態功能遭到破壞,公眾親海空間嚴重不足等問題。
  • 海洋局副局長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日益凸顯。由於海岸線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開發利用缺少統籌規劃,多頭管理,管控手段和措施不足,出現了港口開發、臨海工業、城鎮建設大量佔用海岸線,自然岸線資源日益縮減,海岸景觀和生態功能遭到破壞,公眾親海空間嚴重不足等問題。
  •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沿海省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監督管理,落實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目標,建立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目標責任制,合理確定考核指標,將自然岸線保護納入沿海地方人民政府政績考核。  第五條 建立自然岸線保有率控制制度。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不包括海島岸線)。
  •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發布:禁止在保護範圍內填海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發布:禁止在保護範圍內填海 國家海洋局今天對外發布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將建立自然岸線保有率控制制度,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
  • 國家海洋局發布《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新聞—科學網
  • 國家海洋局就《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答問
    近日,《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發布,填補了我國海岸線專門性政策法規文件的空白。辦法的出臺有什麼背景?將為「護海」「用海」「治海」帶來哪些改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  記者:我國當前利用海岸線的情況如何?為什麼會出臺這部《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 福建省深化海域使用管理改革 推進海岸線保護工作
    廈門市自然資源局海域海島處副處長金朱興表示,作為全國首個開展沙灘修復的城市,廈門出臺了全國首個濱海岸線保護規劃和沙灘修復技術指南,為全國沙灘修復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鑑的經驗。目前,廈門已完成觀音山、馬鑾灣、五緣灣等10多個工程,已完成沙灘修復近10公裡,護岸修復約9公裡。沙灘岸線修復是福建省加強海岸線整治修復的一個生動例證。
  • 加強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
    2016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的出臺,對建設海洋生態文明和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加強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事關國家海洋生態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下決心採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趨勢,讓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有一個明顯改觀。」海岸線作為海洋與陸地交界的過渡帶,是自然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
  • 加強海岸線整治修復 打造廣東黃金海岸線
    我省大陸海岸線長達4114.3千米,居全國之首,且海域遼闊、海灣和海島眾多,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海岸帶資源稟賦。而湛江海岸線綿長,濱海景觀豐富。如何將這些天然的優勢利用起來?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孫省利建議,要大力實施海岸線整治修復工程,留住海岸帶美麗容顏,全面構築起海洋生態安全保護屏障,打造全國最美的廣東海岸景觀帶。    他建議,要以海岸線為基準,向陸域後退200米至500米不等(港口和公共碼頭除外),將該範圍同劃歸為國有或者集體所用,以便於統一規劃,統籌安排開發利用活動。這一公共區域可進行景觀化和生態化建設,也可以形成新的海岸帶生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