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臺首個海岸線法規 劃定紅線 守護藍線

2020-12-05 中國政府網

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緊緊圍繞建設海洋強國的總目標,明確當前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的主要任務,在管理體制上強化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統籌協調,在管理方式上確立了以自然岸線保有率目標為核心的倒逼機制,在管理手段上引入了海洋督察和區域限批措施,提出了海洋管理工作的新舉措、新要求。

《辦法》作為我國第一個專門關於海岸線的政策法規性文件,為依法治海、生態管海,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岸線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據。《辦法》制定遵循了哪些理念?確立的主要制度有哪些亮點?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用海活動觸及紅線一票否決

據石青峰介紹,《辦法》制定遵循以下理念:

堅持保護優先,海岸線資源開發利用必須以海洋生態系統承載力為約束,以保證海洋生態安全為前提,堅持把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增加生態安全需求在用海管理決策中的權重,當生態利益和其他利益發生衝突時,堅持把生態利益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

堅持節約利用,切實轉變海岸線保護與開發的觀念,優化自然岸線空間資源格局,提升海岸線資源利用效率與投入產出水平,合理控制項目用海面積和岸線佔用長度,落實節約集約要求。

堅持陸海統籌,建立產業用海岸線準入制度,落實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海洋生態紅線制度、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海洋功能區劃等管控要求,全面構築岸線利用的生態紅線,強化生態「安檢」,對觸及自然岸線保有率指標和海岸線紅線的用海活動一律予以「一票否決」。

堅持科學整治,海岸線管理必須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自然恢復和生態修復並舉,推進海岸線整治修復是維護海岸功能、改善海岸景觀、提升海岸價值的有效措施。《辦法》明確了岸線整治修複製度,要求制定岸線整治修復規劃和計劃,建立海岸線整治修復項目庫;完善整治修復投入機制,中央海島和海域保護專項資金支持開展海岸線整治修復,並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

堅持綠色共享,大力推行海岸線資源開發的綠色化、生態化,採用生態友好型、環境友好型的用海方式和施工工藝,最大限度地減小對海岸線生態環境的影響,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加強海岸線開發中的生態建設,最大限度地恢復海岸線自然生態功能,切實保障自然岸線保有率目標的達成。

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辦法》提出,建立自然岸線保有率控制制度。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不包括海島岸線)。「要實現自然岸線的有效管控,首先要明確自然岸線的內涵,哪些岸線可以納入自然岸線保有率的統計中。」石青峰說,《辦法》明確提出,自然岸線是指由海陸相互作用形成的岸線,包括砂質岸線、淤泥質岸線、基巖岸線以及生物岸線等原生岸線,同時《辦法》將整治修復後具有自然海岸形態特徵和生態功能的海岸線納入自然岸線管控目標管理。

石青峰表示,在管理機制上,《辦法》明確國家海洋局牽頭負責全國海岸線保護與利用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監督管理。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相關工作。沿海省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監督管理,落實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目標,建立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目標責任制,合理確定考核指標,將自然岸線保護納入沿海地方人民政府政績考核。

此外,《辦法》首次明確加強海岸線專項督察。國家海洋局組織開展對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海岸線保護與利用情況督察,對地方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等監督管理職責履行不到位的,督促限期整改,對整改落實不力的,進行警示約談。《辦法》強調,海岸線監督管理將實行責任追究,對自然岸線不達標的地區,依照法律規定,實施項目限批,暫停受理和審批該區域新增佔用自然岸線用海項目。

海岸線實行分類保護

建立健全海岸線分級保護制度,是推進自然岸線保護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和主要抓手。目前,海岸線管理法規缺失,保護開發和整治修復缺乏統籌規劃。在海岸線保護中,缺少針對性和層次性,未能形成統一有效的差別化管理模式,自然岸線分級分類保護制度尚不完善,沒有一套統一、規範的體系,如何分級、如何保護等問題亟待解決。

石青峰指出,針對這種情況,《辦法》提出根據海岸線自然資源條件和開發程度,將海岸線分為嚴格保護、限制開發和優化利用三個類別,並分別提出各個保護級別的管控要求。而且,《辦法》強調加強海岸線紅線管控,嚴格保護岸線按照生態保護紅線有關要求劃定,由省級人民政府發布本行政區域內嚴格保護岸段名錄,明確保護邊界,設立保護標識。

另一方面,海岸線是稀缺的自然資源,必須加倍珍惜、節約利用。節約集約利用海岸線是實現海岸線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針對當前海岸線管理存在的問題,明確了海岸線節約利用的管理機制,提高項目佔用岸線的門檻,可佔可不佔的用海項目不得佔用岸線,必須佔用岸線的節約使用岸線。要求制定自然岸線控制使用計劃、加強對佔用岸線用海項目的審查和論證,向群眾開放親水岸段等措施。(記者 劉詩瑤)

相關焦點

  • 「變色」海岸線: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變色」海岸線: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原標題: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有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價值,是發展海洋經濟的前沿陣地。
  • 國家海洋局解讀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
    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有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價值,是發展海洋經濟的前沿陣地。近日,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首個海岸線法規出臺背景國家海洋局海域綜合管理司司長潘新春說,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日益凸顯。據了解,辦法發布實施前,海岸線管理方式條塊分割,部門間缺乏統籌協調。
  • 「變色」海岸線:中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題:「變色」海岸線: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有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價值,是發展海洋經濟的前沿陣地。近日,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 我國出臺首個海岸線法規 嚴格限制建設項目佔用自然岸線
    &nbsp&nbsp&nbsp&nbsp據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劉詩平)國家海洋局近日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作為我國出臺的首個海岸線法規,辦法明確將自然岸線納入海洋生態紅線管控。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 我國出臺首個海岸線法規 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 劉詩平)國家海洋局近日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作為我國出臺的首個海岸線法規,辦法明確將自然岸線納入海洋生態紅線管控。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自然岸線指由海陸相互作用形成的海岸線。
  •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出臺:分類保護 嚴格紅線管理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出臺:分類保護 嚴格紅線管理 2017-03,但長期以來,我國海岸線過度開發利用,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威脅。
  • 河北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4個重點區域
    &nbsp&nbsp&nbsp&nbsp我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4個重點區域&nbsp&nbsp&nbsp&nbsp基本形成護佑京津、雄安新區和華北平原,優化京津冀區域生態空間安全格局
  • 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
  • 守護基因寶庫 海南舉全省之力守護生物多樣性
    其中,陸地生態系統中,海南森林植被中熱帶(典型)雨林、熱帶珊瑚礁海岸林等2個植被型為海南省特有。紅樹林生態系統中包含了全國95%以上的紅樹林科、屬、種,約佔全國紅樹林面積的17.9%,紅樹林中的水椰和紅欖李是典型的熱帶物種,我國僅在海南島分布。
  • 國家海洋局就《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答問
    近日,《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發布,填補了我國海岸線專門性政策法規文件的空白。辦法的出臺有什麼背景?將為「護海」「用海」「治海」帶來哪些改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  記者:我國當前利用海岸線的情況如何?為什麼會出臺這部《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 有法可依讓海岸線保護更有力-光明日報-光明網
    【網言】     國家海洋局近日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作為我國出臺的首個海岸線法規,《辦法》明確將自然岸線納入海洋生態紅線管控。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 國家海洋局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日益凸顯。由於海岸線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開發利用缺少統籌規劃,多頭管理,管控手段和措施不足,出現了港口開發、臨海工業、城鎮建設大量佔用海岸線,自然岸線資源日益縮減,海岸景觀和生態功能遭到破壞,公眾親海空間嚴重不足等問題。
  • 海洋局副局長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日益凸顯。由於海岸線管理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開發利用缺少統籌規劃,多頭管理,管控手段和措施不足,出現了港口開發、臨海工業、城鎮建設大量佔用海岸線,自然岸線資源日益縮減,海岸景觀和生態功能遭到破壞,公眾親海空間嚴重不足等問題。
  • 人工海岸線一年增長近500公裡 海洋災害風險增加
    人工岸線一年增長近500公裡而修復不足20公裡,大量集中的人口和建築增加了海洋災害風險我國海岸線開發加劇生態紅線管控迫在眉捷專家表示,自然岸線恢復難,要實現自然岸線保有率35%的目標壓力巨大我國人工海岸線的長度還在增加,而修復岸線的工作進展緩慢,要想讓自然岸線在
  •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國家海洋局印發)政策解讀
    國家海洋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自然岸線逐年減少,海岸線人工化趨勢過快;而過去幾十年來的過度開發利用,使得我國部分自然海岸線受損嚴重;海岸線的修復與整治亟待進行。  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出臺  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 甘肅省出臺《意見》劃定842個單元分類管控生態環境
    我省出臺《意見》劃定842個單元分類管控生態環境每日甘肅網1月6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近日,我省下發《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劃定842個環境管控單元,分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實施分類管控
  • 江蘇海岸線全面劃定
    近日,江蘇省南通市政府正式發出通知,明確了該市海岸線(又稱海陸分界線)位置。此前,連雲港市政府和鹽城市政府已分別對外公布了各自的海岸界線。至此,江蘇海岸線得以全面劃定,從而進一步明確了該省海陸管理範圍。
  • 瀋陽劃定溼地「生態紅線」防止生態功能退化
    瀋陽劃定溼地「生態紅線」防止生態功能退化 >  中新網瀋陽3月26日電 (宮旭)記者在26日召開的瀋陽市春季候鳥「護航行動」暨溼地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啟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有效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發揮溼地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瀋陽市林業局啟動瀋陽市溼地保護紅線劃定工作。
  • 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劃實落地 留住海南青山綠水
    現答覆如下: 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情況 我省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2014年3月率先在全國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親自確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重大事項和重要原則,分管副省長召開十餘次相關部門及市縣協調會,研究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空間格局,協調解決生態保護紅線與各類發展規劃、建設項目等衝突問題。2015年10月完成省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
  • 島城首劃生態紅線 衛星掃描評估環境信息
    昨日,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為積極推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市發改、城建和國土、環保等部門召開了紅線劃定工作會議,標誌著我市正式啟動生態紅線劃定工作。據介紹,生態紅線劃分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條。其中,初步計劃將紅島經濟區劃分為二級生態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