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可依讓海岸線保護更有力-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05 光明數字報

    【網言】

 

    國家海洋局近日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作為我國出臺的首個海岸線法規,《辦法》明確將自然岸線納入海洋生態紅線管控。到2020年,全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

 

    由於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海岸生態功能日趨弱化,嚴重威脅到海洋生態系統安全,影響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辦法》的出臺,體現出國家對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高度重視。規定是嚴厲的,但有法可依後,還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特別是涉及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協同配合、聯動執法。期待重典治亂、從嚴管控,為海岸線保護與利用保駕護航。

 

    (原載於新華網 作者:史洪舉 摘編:劉朝)

 

相關焦點

  • 你問我答-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你來問#【來擺龍門陣:重慶如何實現快速發展?】重慶雖然地處內陸腹地,但是近些年來,藉助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政策東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重慶要想更上一層樓,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我們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來軍與您聊一聊。
  • 《海龍屯保護條例》7月1日施行 拒絕破壞,景區保護將有法可依
    據悉,該條例將於7月1日正式頒布施行,今後海龍屯的保護有法可依。  「《條例》的出臺,更有利於我們對海龍屯景區的管理。」據遵義市海龍屯文化遺產管理局局長江繼義介紹,2015年7月,海龍屯申遺成功,9月,景區開園,截至目前,接待65萬人次海內外遊客,破壞景觀與生態環境、影響文物本體等行為時有發生,文物安全風險加大。
  • 40年,《哥德巴赫猜想》仍令人念念不忘-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段「編者按」,刊登在1978年2月16日的《光明日報》上。    當日的這份報紙,只有4個版,卻拿出了兩個半版面的篇幅,並且還是從頭版整版開始,轉載了《人民文學》雜誌當年首期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激動人心」的程度可想而知。    四十年過去了,這篇報告文學讀來依然「激動人心」。此中奧秘究竟何在?又給當前的文藝創作留下哪些有益的啟示?
  • 「生態滅殺」要不得 保護生物多樣性才安全-光明日報-光明網
    對上述這些野生動物,採取特殊保護措施和嚴禁食用,很有必要,科研利用則應非常慎重和有限度,但「生態滅殺」是不可行的。我們應當尊重生態系統複雜的多樣性和平衡調控機制,片面地以人類為中心來區分哪些物種應該保護、哪些物種要針對性地進行「生態滅殺」,不但無法給人類帶來安全,還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生態災難。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本屆論壇以「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為主題,近百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了老莊思想對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並為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動社會有序健康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 主流媒體引領社會輿論的經典案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關於河北農大一群畢業生,15年來持之以恆資助病逝同學的雙親,以及被資助的李維賀老人誠信為本,含辛茹苦償還債務的系列報導,讀後令人動容,引人深思,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 體溫表(外二首)-光明日報-光明網
    體溫表(外二首) 作者:魯若迪基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4日 14版)
  • 網絡發表納入學術評價的「光明探索」
    7月8日,「2019年6月網絡理論文章TOP100榜單」在光明網專區新鮮亮相。經過對文章質量、傳播力、影響力等的科學評價,發表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重點理論網站、地方新聞網站等22家網站的100篇理論文章脫穎而出,躋身當月「百強榜」。
  • 網絡流行語是一把雙刃劍-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不僅對網絡語言自身,更對社會語言生活產生了不良影響。     網絡流行語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以辯證的態度,既充分認識其對豐富語言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也要看到其不規範、不健康的一面。對於其使用,同樣是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應按照網絡語言的發展規律,趨利避害,加以正確引導。
  • 一個「老」案例的「新」講法-光明日報-光明網
    首先,「千年思想家」評選在當年之所以具有轟動效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距離蘇東劇變不久,這一事件有力地回擊了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和歷史終結論。但是,隨著我們越來越遠離那個時代,曾經令人激動的新聞,其本身的時效性無疑大打折扣。    其次,有人認為,這一評選不是由社會主義國家組織的,而是由資本主義國家的媒體組織公眾和網民參加的。
  • 國家海洋局就《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答問
    近日,《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發布,填補了我國海岸線專門性政策法規文件的空白。辦法的出臺有什麼背景?將為「護海」「用海」「治海」帶來哪些改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  記者:我國當前利用海岸線的情況如何?為什麼會出臺這部《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 修訂名錄 重視瀕危物種保護-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徐旭東委員表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自1988年發布以來尚未作過系統性的修訂,但我國野生動物資源狀況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徐旭東委員說,「建議儘快發布新修訂的名錄,加強對我國瀕危物種的保護力度。」
  • 這片灘涂 連接了中國與世界-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們所佇立的這片灘涂,是江蘇省鹽城市東臺條子泥溼地保護小區。它與毗鄰的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子泥市級溼地公園、東臺市高泥淤泥質海灘溼地保護小區共同組成了總面積2686.99平方公裡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2019年7月,這片溼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一時萬眾矚目。
  • 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光明日報-光明網
    著名智庫美國蘭德公司(RAND)此前發布《科學研究中的倫理》報告認為,科學研究應遵循社會責任、規避利益衝突、知情同意、誠信正直、不歧視、不剝削、保護隱私等共同的倫理原則,而科研倫理又存在地區差異和文化差異,「倫理傾銷」隱患需要認真應對。
  • 光明日報:地震學和蟾蜍誰更可靠?
    光明日報:地震學和蟾蜍誰更可靠? 2008年06月11日 15:18 來源:光明日報   研究者對地震前兆的興趣具有鮮明的文化差異:有關地光、地下水及動物行為異常的研究,大多來自東方;而西方則更偏向於對微觀前兆的數據分析。按照大英百科的說法,地震學家所知的動物行為異常多為軼事,並沒有確鑿的證據。   宏觀前兆之所以容易吸引大眾眼球,部分歸因於人們對確定性的渴求。當心理壓力過大時,我們傾向於在事物間尋找關聯,這讓我們感到未來尚可操控。
  • 中央主要新聞單位採編人員籤署保密協議-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8月14日電(記者杜羽)14日,法制日報社與全社220名新聞採編人員籤署保密承諾書和職務行為信息保密協議。至此已有14家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啟動了保密承諾書和保密協議的籤署工作。
  • 群鳥歸來-光明日報-光明網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總書記的號召言猶在耳,文學正在,並且必將做出更多的富有詩意的回答。    還沒到湖邊,看見了幾個鳥群,往叢林和藨草飛。
  • 五大因素致海岸線變遷 海岸保護仍要加大力度
    如今,在人工岸線的保護下,海甸島和新埠島已經成型,陸域大幅外擴。海南日報記者李幸璜攝被侵蝕岸線林木枯死。當地村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水泥柱所在的位置,是1950年代中期的海岸,由於侵蝕作用,海岸線大幅後退,最終導致了這種奇怪景象的出現。  曾專門研究過邦塘村海岸侵蝕現象的華南師範大學副教授丘世鈞稱,由於保護海岸的珊瑚礁遭破壞、海平面上升等原因,致當地海岸線在最高潮的1976-1982年,後退速率曾達15-20米/年。他的學生實地考察後發現,目前該岸段海岸後退仍在繼續,且相當嚴重。
  • 沈壯海: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光明日報-光明網
    一是全黨的人民情懷更深厚。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偉大抗疫精神中的「生命至上」指的是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惜一切代價,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為何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因為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支撐。「生命至上」不僅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行動準則。
  • 家鄉的雀鳥-光明日報-光明網
    童年的記憶裡,有關雀鳥的諺語、俗語和童謠數不勝數,像「花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秧雞顧頭不顧尾」「螳螂捕蟬,焉知黃雀在後」「篩子篩,簸箕簸,老鷹來,小雞躲」……    其中,老鷹最為兇狠,目光如炬,嘴尖如鉤,爪子剛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