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視頻成為人人皆知的下一個創業風口的時候,騰訊旗下的短視頻項目微視卻黯然關閉。
近日,騰訊旗下的短視頻分享社區微視在官網上推送了一則簡單的關閉公告,「親愛的微視用戶,感謝您長久以來的不離不棄,我們很遺憾的通知您,微視將於4.10日起關閉應用。請您登錄微視的PC官網到個人頁下載視頻,感謝您長久以來的支持~」
這意味著這個2013年09月28日上線的產品終於迎來了落幕的時刻,騰訊在短視頻領域的嘗試也以失敗收場。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背靠著騰訊這樣的大樹,微視卻死在黎明前。
更諷刺的是,微視關閉的時刻與短視頻行業迎來的高峰時刻相重合,秒拍、美拍、梨視頻、一條、二更、快手,無數的創業者在向短視頻行業湧來,而資本也滾滾而來。
根據《2016短視頻內容生態白皮書》,2016年短視頻內容創業方面已發生超過30筆融資,融資的輪次多是天使輪和 A 輪,額度基本都在千萬級以上。
數據顯示,2016 年以來國內各類短視頻相關創業項目的融資規模達到53.7 億。其中包括短視頻「一姐」PAPI拿到的真格1200萬,以及完成一億元B+輪融資的「一條」、5000萬元A輪融資的「二更」等等醒目的案例。除了內容生產方,短視頻平臺也在今年較為輕鬆的撬開了資方爸爸們的口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下科技的5億美金E輪融資。
投資機構中出現了經緯中國、紅杉資本、真格基金、華映資本等知名創投基金,真格基金、基石資本等都發生了3次以上的內容行業的投資。
1.榮耀而生,窩囊而死
2013年09月28日,微視8秒短視頻APP正式上線iOS 1.0版本。用戶可以通過微信、QQ和QQ郵箱帳號登陸,同時用戶可以將短視頻分享給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以及騰訊微博。
為了推廣微視這款產品,馬化騰也親自站臺。在pony暱稱的帳號下,發布了廣州新辦公室滑梯、全民玩節奏大師、騰訊大廈俯瞰等四部短視頻作品。為了推廣這款產品,騰訊在2014年春節時砸下的大筆費用,微視在App Store的下載量一度衝到免費榜前五的位置,日用戶數激增至4500萬人。
但是,微視的榮耀很快戛然而止。2014年10月,微信推出與微視的發展方向幾乎重疊的短視頻功能的時候,微視的命運開始註定走向死亡。微信小視頻依靠著微信這個巨大的流量入口在風頭上壓過了微視。2015年2月,騰訊架構調整,微視部門被降級併入騰訊視頻。
在微視被打入冷宮的時候,秒拍、快手等產品卻風生水起,在用戶數上超越微視,微視用戶數一直停留在5000萬的量級上。微視iOS版的最後一次更新是在2015年4月16日
背靠這個騰訊的微視為何死的如此窩囊?
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騰訊微博的拖累,2014年,騰訊微博被戰略性放棄,微博運營團隊被整合到騰訊新聞團隊,微視失去了支撐平臺。
除此之外,微視作為一款短視頻產品在功能上並不合格,在現在的短視頻產品相比,並不人性化,難以被用戶分享和傳播。
另外,在微信推出自己的短視頻產品之後,微視就更加失去了存在必須性,被下馬是遲早的事情。
2.騰訊的短視頻魔咒
微視下馬不光是微視項目的失敗,其實整個騰訊在短視頻領域都沒有成功,包括微信團隊推出的短視頻產品。
極光大數據顯示,2017年1月垂直短視頻app市場滲透率top10 app包括快手、美拍、秒拍、小影、小咖秀、蛙趣視頻、逗拍、彩視、華碩微電影、開眼Eyepetizer,並不包括騰訊系產品,其中快手市場滲透率一馬當先,稱霸垂直短視頻領域。
騰訊的微視頻為什麼幹不起來,這個問題恐怕還要從騰訊的基因層面來找,那就是騰訊缺乏內容運營能力。
這點從騰訊微博和新浪微博的競爭上就可以看到,新浪是一個老牌門戶。從來就是以內容運營見長。門戶一開始並不生產內容,到了後來開始做總體比例上依然是少量的自我內容生產,門戶的優勢一向不是去在那裡採寫什麼,它的優勢在於在那裡「編輯」什麼,換而言之,就是內容運營。說得再直白點,門戶一向懂得如何「推銷」內容。
所以,雖然騰訊的流量很大超過其他競爭對手,但短視頻實際上是一門內容運營的生意,如果沒有內容運營的能力,再大的流量都沒有用,從騰訊的微博和短視頻產品來看,騰訊始終都沒有培養出這樣一支隊伍,這就是騰訊微視和短視頻產品最終失利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