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微視看世界「太空銳觀察」

2020-09-23 太空說


2020年9月22日,我們的太空入駐騰訊微視一周年,吸引粉絲110萬。昨天下午,《太空銳觀察》第六期線下活動「在太空微視看世界」主題研討交流,在北京航天城我們的太空創新實踐中心舉行。

騰訊微視團隊高志、馮軍、馬騰、孫寧澍與我們的太空創客團隊進行了一場精彩的研討交流。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研討會現場,感受眾多大咖帶來的精彩分享。


騰訊微視政務負責人、高級經理——高志



從短視頻運營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太空從科普新號到目前的行業翹楚,我們認為主要是實現了「權威、多維度、創新」三個方面的重要提升。


一、權威。「太空」具有眾多獨家的航天資源,在重大節點、重要活動可以快速生產、發布振奮國人航天資訊,在追逐航天熱點上,信息權威、及時,而且從未缺席。


二、多維度。「太空」以「紅藍融合:傳統+網際網路」理念為指導,積極打造傳播內容多樣、陣地特色鮮明、輻射範圍廣泛的媒體特點。「太空」除了發布重大太空發射活動相關信息外,還發布一些傳播社會正能量的精品內容,廣受網友的尊敬和好評。


三、重創新。「太空」運營團隊在打造輿論宣傳陣地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各種內容創新的新形式,爭取內容傳播與用戶的深層需求相結合。在微視的運營中,「太空」與我們政務團隊在互動視頻、創意掛件、挑戰賽、直播等方面都有深入合作。我們聯手打造「微視太空年」主題活動,對這一年重大發射事件都做了深入報導,接下來還將進一步拓展在更多方面的合作。


期待後面與「太空」能在科普直播、探月、探火、載人航天等方面能達成更加深度的合作,一起講好中國航天故事,一起傳遞偉大的中國航天精神!

「太空」短視頻平臺負責人——張磊



我是做傳統媒體出身的,之前對於新媒體平臺並不看好,直到2016年的一次報導,我們做了一個視頻,僅用了22天,在網上閱讀播放量達到了2200萬,那時我意識到新媒體的傳播力與影響力之大。作為一名新聞行業的從業者,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讀者在哪裡、觀眾在哪裡,我們的新聞媒體就要延伸到哪裡!微視頻雖短,但微而不淺、微而不小,希望以後能與微視有更多的合作!共同將「太空」微視的品牌擦亮、打響!

「太空」微視平臺編輯——王琳



自2019年9月22日,「太空」微視上線以來,我們先後參加了抗疫正能量的宣傳報導、五四青年節「最美青年禮挑戰賽」、「曬出最潮國貨挑戰賽」等一系列微視舉辦的活動。許多活動影響廣、關注多、反響熱,在中國首次探火「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之際,「太空」與微視聯合發起「全民上火星」話題,帶動50+政務號參與;「太空」與微視共同發起「999朵玫瑰之約挑戰賽」,參與人數2w+,投票數1300w+,在微博話題閱讀量1.2億,登上熱搜要聞榜第5名。


正是有了這些活動的開展才使得我們的太空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裡粉絲暴漲50萬,在8月22日粉絲突破了100w,直到今天粉絲數達到110W。


感謝微視平臺和我們的太空創客團隊,正是你們的辛勤付出與支持幫助,使得廣大的航天工作者有了更好的平臺展示自己,有了更多粉絲朋友們對我們航天事業的認可和讚美。希望「太空」與微視之後可以展開更多的合作,做出更多好的作品,也真誠祝願微視平臺越辦越好!

《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選手——靳舒馨



我作為一個微視的用戶,我認為微視主要有兩個特點。首先,微視平臺在新媒體領域非常專業,通過視頻的方式提供給我們很多信息,「太空」與微視碰撞出許多有趣的火花。第二,微視帶給我很多新鮮感,包括與「太空」合作的一系列活動,很多讓我眼前一亮。但是我也有一些困惑,現在實時熱門裡很多是一些無釐頭、無營養的短視頻,「太空」作為「正能量」宣傳的代表,如何能夠又做到讓短視頻的受眾喜愛,同時堅持自己「正能量」的立場呢?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去深思與研究的。

「太空」創客團隊代表——姜莉



感謝「太空」平臺,給了我們很多展示自己的機會,也讓我結識到多個領域的人才,我們在互相交流學習中,激發出很多靈感,也做出了許多人們喜聞樂見的作品。


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階段,短視頻填充了人們「碎片化」的時間,也能夠快速地將我們的航天事業宣傳出去,引導網民關注航天,從而熱愛航天,而且我們實時可以看到網上的反響,這和傳統媒體有很大不同,需要我們轉變思維,積極跟上時代潮流。


希望」太空」與微視攜手,讓「太空」品牌在微視叫得更響,航天文化傳播的更廣!

太空」創客團隊代表——徐昕誥



每一個航天人都能拍出一個小故事,航天事業裡,感人的事情有很多,但既想讓觀眾們感動落淚,又想讓觀眾們喜笑顏開,在他們樂於接受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就將航天知識學了,這是我們下一步要努力的地方。


每一次交流

都是一場思想的碰撞

每一個互動

都是一次觀點的交鋒

太空觀世界

微視有乾坤

祝願太空微視的明天會更好


來源 | 我們的太空

拍攝 | 李 鑫、趙 賽

編輯 | 何書雨

相關焦點

  • 「太空時代」
    我用了很長時間才想明白,原來我不喜歡工作中的寫作,而是喜歡寫自己腦海中的想法;我不擅長寫很多人喜歡看的東西,而是擅長寫真實的感受。現在的我想要堅持思考的習慣,堅持寫下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嘗試做一件沒有外界驅動力的事,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與平庸。對我而言,發自內心的寫作很重要,對電影的熱愛很重要,發現生活的細節很重要,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很重要。
  • 「太空時代」的設計
    02 | 太空電影03 | 太空設計60年代,美國*國際主義設計佔領了高地,成為統一西方世界的審美風格,象徵著均質、批量、大眾的現代主義美學以及「福特主義」特點的產品隨處可見。例如:基於對美國大眾文化產品的研究,而在英國興起的「波普運動」;試圖顛覆資本社會傳統利益語境的義大利「激進運動」;隨著加加林登月悄然而至的「太空時代美學」;以原始自然為靈感的「嬉皮士風」。
  • 「電影」「太空救援」
    太空救援其實最早知道這部片子的時候,是有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看到了這個海報,因為對太空類題材一直比較感興趣,就稍微留意了一下今晚想著去看部電影吧,一看這部片子的票房居然不是很好,但作為太空迷,還是選擇了這部片子。 Салют-7這其實才是電影的片面,一部俄羅斯電影,直譯的話就是「禮炮7號」,片子講述的事冷戰時期,美蘇爭霸,從地球到太空的爭奪大戰。
  • 太空知乎的進階之路『太空銳觀察』(4)
    昨天下午,《太空銳觀察》第四期線下活動「太空知乎的進階之路」主題研討交流,在北京航天城我們的太空創新實踐中心舉行。」知乎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用太空加速度演繹出一段航天科普傳奇,形成了令人矚目的知乎「太空現象」。
  • 從壓縮餅乾到「魚子醬」,太空旅行餐是如何變化的?
    ▲ 圖片來自 Ask Italian之所以看啥都是披薩,除了因為 Nespoli 思鄉,同時也在於太空上的夥食,真心難吃。▲ 60 年代的太空食品,圖片來自 CNN從阿波羅時期開始,NASA 轉而給太空人提供「幹水菜」,太空人在吃之前得先用注射器把水打進食物裡,擠壓攪拌,就跟方便麵裡的菜有點像。此外,經高溫處理的「溼包」也開始出現,只需加熱即可食用。
  • VR太空射擊遊戲「Impact」登陸Oculus應用商店
    VR太空射擊遊戲「Impact」登陸Oculus應用商店 2021-01-11 10:44  93913虛擬實境
  • 太空旅行體驗價格25萬美元!維珍銀河「宇宙旅行宇宙飛船」
    人類上太空一探究竟再也不是夢了,繼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公開與Under Armour 攜手打造的太空服後,這回更在7月29日時直播「SpaceShipTwo」 的內部設計,除了高級座椅、體驗無重力感,更搭載了LED 燈與16顆鏡頭,讓乘客可以將此特別的經驗記錄成美好的回憶!
  • NASA將價值1.5億的馬桶送上天,背後是部辛酸的「太空屎」
    據世界廁所組織統計,人的一生約有 3 年時間花在廁所裡度過,此刻或許你就在馬桶上看著這篇文章。你可能也曽在便秘時吐槽地心引力太小了,可你是否想過身處零重力的太空中的太空人,在太空中上廁所一直困擾無數的太空人,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宇宙「飛翔」。
  • 用木頭打造的衛星,會成為太空垃圾的「救星」嗎?
    現在的太空垃圾有多嚴重隨著越來越多的衛星被發射到近地軌道中,太空垃圾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有人就比喻說,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場並不在地球上,而是在近地軌道中。這也和衛星發射的流程有關。火箭從發射中心發射,然後逐級助推,用光燃料的一級、二級助推器就會與火箭本體分離,重新掉落到地球表面,有的就直接在稠密大氣層內被燒掉。
  • 極簡包裝+神秘香:NASA 推出「太空味」香水,讓宇宙的氣味不再是個迷!
    每個人肯定都有過成為太空人的夢想,說起外太空的樣貌,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可一點也難不到大家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如果任務進展順利,我國的深空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將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個在火星著陸,第二個在火星巡視的國家。從長遠角度來看,火星探測有助於人類更好地理解地球、利用地球,同時為實現火星殖民的目標奠定基礎。
  • 想要看看「流浪地球」的目的地?試試 NASA 出品的太空旅行工具
    比鄰星及其行星想像圖當然,這個恆星系統本身在浩瀚宇宙中平平無奇,受到關注更多是基於人類的立場——它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與我們平均只有 4.37 光年的距離,而比鄰星更是「只有」4.24 光年的路程差。
  • 「最終幻想」曾被翻譯為「太空戰士」,這些讓人笑尿的臺灣譯名你...
    動漫遊戲影視作品中的奇葩臺灣譯名:「最終幻想」,臺譯「太空戰士」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最終幻想」系列了,原名「Final Fantasy」,直譯過來也就是「最終幻想」,結果臺譯整了個「太空戰士」。至於原因,知乎上有人解答過,說是當時翻譯的人覺得這款遊戲天上天下的打來打去,所以就叫太空戰士……當然現在也都是用最終幻想了。「中華一番!」
  • 在國產「太空狼人殺」登頂免費榜的背後,我看到了一個品類或將崛起
    「哪裡可以玩到這款遊戲」、「我也好想玩啊」——在評論區裡,觀眾們對「太空版狼人版」躍躍欲試。而這樣的呼聲,從來不會被有心的開發者所忽視。論產品類型,它以「狼人殺」自居;而這個品類其實已從大眾視野中滑出多年。《狼人之間》憑什麼理由走紅?在我看來,憑它是「披著狼皮的《Among Us》」,憑它名副其實,而不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山寨貨。我們有必要先對《Among Us》稍作介紹。本作別名「太空狼人殺」,之所以得此名稱,源於它將狼人殺玩法嵌入了科幻題材。
  • 在太空外看地球,17張空間站照片帶給你「人眼難以承受」的美麗
    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尤裡-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加加林這樣描述他看到的景象:「天空非常的幽暗,而地球是藍色的,看起來一切都非常清澈。」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看到地球。在這之後,航天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人類甚至建立了在「太空的房子」——空間站。2000年11月2日,人類第一次抵達了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實驗室。
  • 世界第一女太空人為什麼要自殺?
    自從1963年,世界上第一位女太空人Valentina Tereshkova進入太空後,越來越多女性太空人開始了太空探險。
  • 飛機為什麼不能上太空?
    每天更新科普小知識海豚百科讓您的孩子用耳朵探索奇妙的科學世界 在天空晴朗,萬裡無雲的傍晚時分,當我們抬起頭看天空。嗯,為什麼飛機只能夠在天空飛而不能夠上太空呢?但說起這個問題呢,我們得首先了解一下飛機能夠飛行的原理,仔細觀察過飛機機翼的小明應該就知道了。他的上下面是不對稱的,上面有弧度,下面比較平坦。飛機在通過發動機產生的推力或者拉力向前運動時,流過機翼上表面的氣流速度比下表面的快,這就會造成上表面的壓力低,下表面的壓力高。這樣一來呢就會產生一個向上的升力。嗯,沒錯,飛機就是依靠機翼上的升力來飛行的。
  • 嚮往太空的馬斯克,為什麼沒去造「更先進」的火箭?
    知乎上有個帖子主題是「如何評價 SpaceX 的 2020 年?」,一條回答似乎答非所問,但也道出了 SpaceX 收穫頗豐的原因——「火箭做好了,做什麼都順利。」不管是星鏈計劃,載人龍飛船,或是移民火星的各種項目,SpaceX 給一眾「追隨者」的最好啟示是,想要在太空做些很酷的事情,就必須降低火箭發射成本,讓航空航天成為一門真正的「商業」。
  • 用不一樣的方式將衛星送上太空,科技初創企業「SpinLaunch」獲...
    「SpinLaunch」是一家運載火箭行業的科技公司,旨在利用巧妙的方法將火箭送入太空。「SpinLaunch」利用小型火箭將極小的有效載荷送入太空軌道。該公司沒有採用火箭助推器,而是用了動力發射系統來代替。
  • 第一套商業航天服來了,太空旅行也要穿「時裝」
    如果你去太空旅行了,你想做些什麼。我不是一個愛發朋友圈的人,但我必須承認,我要是有太空旅行的機會,一定會帶照相機、手機、vlog 神器上去拍個夠,回來好好曬圖。「我肯定不會帶相機或手機,好好看著窗外。」安德瑪和維珍銀河推出了第一套商用航天服,這套航天服的出現讓 Branson 覺得旅程即將開始。我喜歡太空服的樣子,我喜歡它的感覺。我還喜歡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下次我穿上它的時候,我已經踏上了太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