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全覆蓋,細枝末節皆生活。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生活圈。荔枝,是一種很受人喜愛的水果,最近看到有網友發來的求助說:「我之前看到一篇報導說吃荔枝被查出酒駕的情況,想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吃荔枝會引發酒駕,是真的嗎?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網上流傳吃荔枝會引發酒駕的說法,還有人表示:吃荔枝會「一顆酒駕,三顆醉駕」,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果肉的糖分經過無氧呼吸後會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由於荔枝含糖量較高,被從樹上摘下來之後,光合作用會迅速減弱,果實細胞由於缺氧,無氧呼吸速度提高,導致其產生酒精的速度也隨之增快,加上荔枝有果皮的包裹,產生的酒精無法及時排出,堆積在果肉中,人們食用之後就會產生一些酒精殘留,從而導致酒駕的假象。
此外,越為成熟的荔枝或者儲存越久的荔枝,產生的酒精就越多,即便同樣的荔枝,具體吃多少才會達到酒駕臨界值也與每個人的體質有關。由於每個人產生的酶的含量不同,酶含量較高的人很快就能把酒精分解,酶含量較少的人就不易分解酒精,測試值也就較高,但這些並不意味著開車就不能吃荔枝。在我國,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每100ml大於20mg才會被判定為酒後駕駛,每100ml大於80mg會被判定為醉駕。通常交警所使用的吹氣式酒精檢測儀,測量的就是口腔中的酒精含量,由於荔枝中所含的酒精量比較少,且食用後只會停留在口腔中,如果因此被檢測為酒駕,可以向警察說明情況,漱口後5-10分鐘再次測量,如果還存在疑問,可申請進行血液檢測,駕駛人完全不用擔心「被酒駕」的情況出現。
其實除了荔枝,生活中有些食品、藥品也很容易導致酒駕假象,如醉蝦、醉蟹、藿香正氣水、蛋黃派,他們或多或少的存在酒精成分,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大家在開車時不宜大量食用。
由此可見,吃荔枝並不會真正引起酒駕,「一顆酒駕,三顆醉駕」是站不住腳的,大家可以放寬心,不要被這種說法給嚇到了。日常生活中,豬肉是人們最常見的肉食之一,無論紅燒、清燉、還是煎炒,特別對於「無肉不歡」的食肉人群,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那麼豬身上各個部位的肉到底該怎麼烹製呢?今天我們就帶您去了解一下:
五花肉:五花肉又稱肋條肉,位於豬的腹部。肉肥瘦間隔,一層肥一層瘦,故稱五花肉。五花肉中的肥肉遇熱融化,瘦肉質嫩,適合做各種菜。包括炒,燉,紅燒,扣肉,回鍋肉等。
裡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通常吃的大排去骨後就是裡脊肉。肉中無筋,肉色發紅,是豬肉中最嫩的肉,加工性好,可切片、切絲、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如鍋包肉,軟炸裡脊等。
梅花肉:俗話說「千金難買心頭好」,用來煎烤時,還是要用梅花肉,即肩裡脊肉靠胸部的部位,紋路沿著軀體走向延展,因此筋肉之間附著細細的脂肪,醃製後煎或烤,瘦而不柴、肉汁四溢。
肘子:南方稱蹄膀,即腿肉。皮厚、筋多、膠質重。結締組織多,質地硬韌,適於醬、燜、滷、制湯等。位於前後腿下部,後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紅燒和清燉均可。
前腿肉:又稱夾心肉。質老有筋,半肥半瘦,吸收水分能力較強,肉質細膩,肥肉和瘦肉佔比均衡,適於制肉丸子。在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肉層比較厚實,並且帶有白色的軟骨,做菜時通常剁成小塊。適宜作蒸、燉、煮湯或糖醋排骨。
後腿肉:又稱後腱。較前腿肉來說彈性更好,但肉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作為餃子餡、白切肉或回鍋肉用。
另外,優質的豬肉,脂肪白而硬,且帶有香味。肉質緊密有彈性,手指按壓後凹陷處立即復原。次鮮肉肉色較暗,缺乏光澤,脂肪呈灰白色且表面帶有粘性,肉質鬆軟彈性小,輕壓後凹處不能及時復原,切開後表面潮溼。變質肉則黏性大,表面乾燥為灰褐色;肉質鬆軟無彈性,指壓後凹處不能復原, 留有明顯痕跡。
看了這麼多關於豬肉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怎麼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合適的部位進行烹飪了。現在的你是不是已經在蠢蠢欲動了?那麼這個周末就在家裡嘗試一下吧!
來源:長垣電視臺生活頻道,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