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評國慶檔最強電影,沒有誰比得上它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陸一鳴 新周刊

本以為它是諜戰片的開端,沒想到竟然是巔峰。/《風聲》

關於《風聲》的好,譬如畫面精緻、群戲精彩、尺度大膽等,都已經被誇得太多了。這些東西,做好了會很加分,但並不是最重要的。

或許是受到《八佰》票房大賣的鼓舞,今年的國慶檔,競爭意外地激烈。

寄託了女排情懷的《奪冠》、口碑冰火兩重天的《姜子牙》、集結了喜劇界半壁江山的《我和我的家鄉》……讓人仿佛置身春節檔的神仙打架。

然而,在我心裡,「歷年國慶檔最強影片」的稱號,依舊沒有易主。

前段時間影院復工,除了新片,也有相當一部分舊作參與了重映,其中就有2009年國慶檔上映的《風聲》。

當時的宣傳海報。

重映一個月,票房超過一千萬,即使在一眾經典片裡也算是能打的。畢竟,想重溫《風聲》,途徑實在是太多了——

且不說CCTV6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播,在多數視頻網站,你甚至不需要會員就可以免費觀看。

《風聲》的魔力,也體現在評分上。作為一部商業片,即使被將近45萬人打出8.2的高分,仍然有人認為它是「最被低估的國產電影」。

《風聲》的豆瓣評分。

十多年過去,《風聲》憑什麼還能被觀眾念念不忘?

《風聲》之後,再無傳奇

不得不說,《風聲》所選取的歷史背景,其實很普通。

國產諜戰戲,十有八九都發生在抗戰時期,《風聲》也不例外。小說裡故事發生在1941年,電影則改到了一年之後。彼時,抗戰正處在黎明前的黑暗期。

但《風聲》的環境設定,又無疑是討巧的——

汪偽政權的一個機要單位發現有共產黨的臥底,為了找出這個代號為「老鬼」的共產黨員,特務們把有嫌疑的幾個人關到一起審問。

筆跡是可以被偽造的。/《風聲》

在這間名為「裘莊」的人間地獄裡,人人在找鬼,人人在搞鬼。栽贓、暗算、廝殺等,都發生在這人為製造的密室裡。

潛藏其中的「老鬼」,身負重任卻又身陷囹圄,內無幫手,外無接應。這齣戲,究竟要怎麼往下唱?

站在現在的視角往回看,《風聲》的成功,實在有太多理由了。

懸疑、推理、罪案相關的題材一直很吸引人。/《風聲》幕後製作特輯

從內容看,改編自麥家同名小說,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魔改」(把「老鬼」的身份從李寧玉換成了顧曉夢),故事依然出色;

從陣容看,張涵予、王志文的發揮一如既往地穩定,蘇有朋顛覆了以往的形象,周迅貢獻了全片的淚點,而黃曉明、李冰冰的演技高光時刻,也都在這部電影裡了。

就連配角,也是朱旭、倪大紅、段奕宏這般分量的演員。

硬漢段奕宏飾演了一個出場不到1分鐘的龍套角色,在片尾演員表裡甚至沒有姓名,就叫「猴腮男」。/《風聲》

但別忘了,那是2009年。

那時,被譽為神劇的《潛伏》剛剛收官不到半年,而距離諜戰劇開山之作《暗算》的播出,也才過去三年。可以說,當時的觀眾對於同類題材的期待是相當高的。

豆瓣9.3的《潛伏》,是國產諜戰戲至今不可逾越的巔峰。/《潛伏》

總有人說,《風聲》如果放到現在上映,絕對票房20億起步,是吊打同行般的存在。但仔細想想,真放到現在,這個電影本身可能也不復存在了。

想像一下——

還在拍攝時,#拒絕《風聲》魔改##李寧玉 一番##請華誼公平對待李冰冰#的熱搜就安排上;

宣發期間,官方發微博再為先@哪位演員反覆編輯幾十次;

上映後,網友又為「片中的酷刑是不是在抹黑針灸」大吵三百回合……

《風聲》可以說是生不逢時,但又是恰逢其時。

不少觀眾還能記得宣傳海報上那行小字——「《風聲》之後,再無傳奇」。放在當時頗有些大言不慚,如今看來,卻一語成讖。

十一年過去,國內再也沒能拍出比肩《風聲》的諜戰片,更別說是超越。

《風聲》大作,絕非偶然

《風聲》能成功,沒什麼可奇怪的。拋開臺前幕後的精湛演技與成熟製作不提,這個故事本身,就是曾被市場多次驗證過的爆款。

選對劇本,或許是《風聲》做對的第一件事。與電影同名的小說《風聲》,是麥家「解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三部曲裡,《風聲》出版最晚,但熱度最高。彼時,麥家已經憑藉《暗算》一戰成名,成為諜戰懸疑題材領域炙手可熱的名家。

電視劇《暗算》是不少觀眾的童年回憶。

當然,這也給影視化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導演陳國富曾表示,《風聲》改編電影的前提,就是預設「觀眾人人看過原著」,其影響力和改編難度可見一斑。

說是「三部曲」,但在麥家看來,《風聲》和《解密》《暗算》其實是有壁的——

「《解密》《暗算》是長在一條藤上的,親兄弟;《風聲》則是旁支,長在另一條藤上。」

但對於熟悉麥家作品的讀者來說,《暗算》和《風聲》,分明是亞當和夏娃的關係——

麥家從《暗算》中抽出了一根肋骨,並以此為基礎,創造了《風聲》。

具體來說,是小說《風聲》的第一部分《東風》,來自電視劇版《暗算》的最後一部分《捕風》。

《暗算》分為三部分,聽風、看風、捕風;《風聲》也分為三部分,東風、西風、靜風。電影《風聲》基本改編自《東風》部分。

不信?來看一段描述——

「在臥底過程中,主角的身份遭到懷疑,並與多人一同被敵人軟禁,導致重要情報被傳不出去,到最後,是主角犧牲了自己,情報才得以送出。」

你以為說的是電影《風聲》?其實是電視劇《暗算》的《捕風》。就連「接頭的人是收垃圾的」這個細節,都如出一轍。

倪大紅飾演的臥底清潔工。/《風聲》

但麥家顯然不太願意承認這其中的關聯。

一則,算上最早的《地下的天空》,相似的設定用了三次之多,未免顯得作者創意不夠,仿佛來來回回只有程咬金那三板斧;

二則,《風聲》出版後,即被《暗算》的製作方,北京東方聯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導演柳雲龍與製片人楊健聯合成立的影視公司,柳任董事長,楊任總經理)指責侵權。

是的,你沒看錯,版權賣出後,自己抄自己也算侵權。

這時再承認《風聲》的部分故事梗概來自《暗算》,無異於坐實了這個指控。

2007年底,麥家與《暗算》製片人楊健互相起訴,一時成為電視劇編劇維權著名案例之一。

兩人當時各執一詞。

這場「羅生門」以撤訴告終,但庭外的對決卻仍在繼續。「楊健+柳雲龍」這對諜戰劇的黃金搭檔,又拉上範冰冰,拍了一部電影《東風雨》。

然而,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籌備得更早的《東風雨》,上映卻比《風聲》晚了半年。彼時,創下了在當時看來超高票房的《風聲》,已經是諜戰領域繞不開的話題。

對此,《東風雨》導演兼主演柳雲龍淡定地表示,「現在中國拍了不少諜戰片,不見得拍得多了,就沒有好的了。不是上映得晚了,就成不了經典了。」

《東風雨》目前豆瓣評分為5.5。

這話說得很有藝術。相比之下,另一主演範冰冰可能是對這部戲太過有信心,以至於沒給自己留下太多轉圜餘地。她的採訪發言,日後還常常被拿出來鞭屍——

「我們的電影不是講獸性而是講人性,我們沒有用扎針、抽鞭子那種情節來製造恐怖。」

「《東風雨》不僅講述抓間諜的過程,還表現了中國人的情誼,他們那個格局相對比較小,我們的格局比較大。」

然而,《東風雨》的潰敗,從角色介紹上就能看出來。

不完美,卻彌足珍貴

關於《風聲》的好,譬如畫面精緻、群戲精彩、尺度大膽等,這些已經被誇得太多了。這些東西,做好了會很加分,但並不是最重要的。

就拿大製作們最愛吹的服裝、化妝、道具來說吧。有些諜戰戲對於服化道的執著,已經是往婚紗攝影的路子上走了。

一場戲下來,主角換了很多套衣服,擺拍姿勢也很帥,但劇情呢?說稀爛都算恭維。

有的劇照甚至隱隱有些「單身可撩且幽默」的朋友圈展示面氣息。/《秋蟬》

比起尋常的諜戰戲,《風聲》最為難得的地方,其實是在感情戲份上的點到為止。

從《東風雨》三角戀到《聽風者》的雙重三角戀,再到《偽裝者》裡承包了所有bug的女主程錦雲,無一不是憑藉感情戲的一己之力,將作品整體的觀感拉低了好幾個點。

《風聲》不是沒有感情線,但無論鏡頭還是語言,都呈現得相當克制。在這裡,你能很清晰地看出「利用感情來完成工作」和「借工作之便談戀愛」的區別。

畢竟,普通人談感情,傷錢;特工談感情,費命。

當然,《風聲》也絕不是完美的。

前面說了,為了與原著製造差異,也為了電影的節奏感,《風聲》對原來的故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刪改,甚至連「老鬼」的身份也改了。

又要好看,又要有邏輯,還不能脫離原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就跟普通人想要的「錢多、事少、離家近」一樣,能滿足兩條已經是奢望。

《風聲》上映後,很快就被吐槽硬傷太多。當時最犀利的一篇影評,甚至總結出了「《風聲》的50個漏洞」。

然而,電影畢竟是觀賞的藝術,有些「硬傷」其實也可以有另一種解釋。

提一個本不該是問題的問題,片尾周迅的念白,那段感人肺腑的「老鬼」遺言,究竟是留給誰的?

玉姐嗎?未必。

我們不妨較真地去想一想,按照發電報的原理,每個漢字至少要換成4位的數字,每個數字再換算成1到5位不等的摩斯碼。

片頭被破譯的假情報,4個數字一組,每組數字對應一個漢字。

那段百餘字的獨白,換算成摩斯碼後有多複雜,可想而知。

且不說玉姐的旗袍有沒有這麼長的口子,就是有,照這個工作量,顧曉夢一天一夜也縫不完。

顧曉夢:打擾了

但如果把它理解成打破第四堵牆,直接說給觀眾的呢?是不是就說得通了。

「我親愛的人

我對你們如此無情

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

我輩只能奮不顧身

挽救於萬一

我的肉體即將隕滅

靈魂將與你們同在

敵人不會了解

老鬼老槍不是個人

而是一種精神 一種信仰」

無情,反而是深情。

用商業片的方式打造主旋律電影,這幾年來我們見得太多了,但春風化雨地讓觀眾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只有《風聲》做到了。

時隔11年再回看,或許依然可以這樣說,《風聲》好看得讓人忘了,它也是一部獻禮片。

《代跋 親愛的三角梅》,麥家,《風聲》,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8年

《範冰冰炮轟<風聲>獸性:我們不表現殘酷鏡頭》,瀟湘晨報,2010-03-23

《<暗算>向法院提起訴訟 楊健麥家暗鬥升級》,北京娛樂信報,2007-12-06

✎作者 | 陸一鳴

原標題:《​要評國慶檔最強電影,沒有誰比得上它》

 

相關焦點

  • 2019國慶檔票房突破40億元 成為史上最強國慶檔
    三部影片合計票房已經突破40億元,成為史上最強國慶檔。另據貓眼數據,《中國機長》單日票房在10月5日21點44分逆襲《我和我的祖國》,成為10月5日票房榜第一。這也是《中國機長》自正式上映以來首次奪得單日票房榜冠軍。票房大賣或利好背後上市公司哪些股票或受益?
  • 國慶檔演員評點:老戲骨撐場子,新生代挑大梁
    既然是喜迎復甦,今年的國慶檔整體作品風格亦以「喜」為主,五部作品中有三部皆由原定賀歲檔作品延期調檔至今,群星薈聚熱鬧非凡,今年這國慶檔,適合欣賞演技,適合給愛豆捧場,更適合看上個嬉笑熱鬧…… 老戲骨、實力派、年輕力量扎堆,影視演員、喜劇演員甚至網絡紅人紛紛參與,把國慶檔氣氛炒得如火如荼。
  • 國慶檔電影大賣!光線傳媒卻一度暴跌17%,蒸發66億!發生了什麼?
    作為去年國慶檔票房最高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背後陣容強大,出品方有阿里影業、中國電影、上海電影等上市公司。對於觀眾會將這部電影與《哪吒》進行比較,但是在導演心中這卻並不是要擔心的問題,因為兩部作品的故事是完全不同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都有申公豹這個角色,純屬巧合。我們知道的時候兩邊都有申公豹了,但我們是不同的故事,《哪吒》裡的申公豹比較符合原著形象,而我們的電影中的姜子牙是申公豹的燈塔,申公豹一路追隨姜子牙。」程騰表示。
  • ...國慶檔3部電影累計票房達50億元;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今日揭曉
    據封面新聞報導,​​近日,攜程旅遊對平臺上百萬級跟團遊、自由行等度假產品大數據進行分析,並結合全國7000多家攜程旗下門店報名的情況,發布了《2019年國慶旅遊帳單》。報告發布了2019年國慶旅遊十大客源城市,前10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深圳、重慶、杭州、南京、天津、武漢。
  • 國慶檔票房前四均是京產電影,高票房背後是一條龍多方位的「管家...
    藝術創作 電影人勇於擔當據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2020年國慶檔」調查結果顯示,觀眾對今年國慶檔滿意度高達85.5分。其中,四部京產影片評分均在83分以上,位列國慶檔前四名,《我和我的家鄉》以87.5分位列第一。高口碑背後,是電影人勇於擔當、用心創作的精神。
  • 電影國慶檔15部新片爭雄 各類大片打響票房之戰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檔,內地電影市場剔除電商服務費後分帳票房為4.92億,創下近四年中秋檔票房新低。不過業內人士並未吃驚,因為有票房潛力的電影都在國慶檔摩拳擦掌。據初步統計,今年國慶檔期間有15部左右新片上映,而從今日開始,這場票房大戰就將打響。
  • 《海底小縱隊》推出首部大電影 將進軍國慶檔
    6月1日,超級動畫IP「海底小縱隊」宣布該系列首部大電影《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定檔10月1日,進軍國慶檔,這也是今年春節後首部動畫電影官宣定檔國慶檔。此次動畫首登銀幕,更是將奉獻給大家一個全新的、充滿童趣的海底冒險故事,給孩子區別於動畫版的升級體驗和加倍快樂,是國慶檔家長帶孩子去電影院的不二之選。海底小縱隊以巴克隊長為領導核心,小隊集結了醫生、生物學家、攝像師、機械工程師等7名夥伴,他們有著各自的愛好與獨一無二的特長,但是合作起來又親密無間。
  • 國慶檔後光線傳媒等電影公司股價下滑:不確定性依舊 年末片荒難解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國慶假期結束,電影市場的挑戰,才剛開始。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初步統計,2020年國慶檔期(10月1日至8日),全國電影票房共產出39.52億元,吸引近1億人次觀影。  電影巨頭們,必須在不確定性中前行。  尋找確定性  市場沽空電影公司,很大程度上,在於其不確定性。  今年國慶檔上演著驚人「逆襲」,前期勢不可擋的動畫片《姜子牙》,遭遇口碑下滑,在上映第三日被聚焦扶貧的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家鄉》超越,並最終拉開近5億元距離。
  • 國慶檔,這三部電影衝擊「中國高度」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29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能)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影國慶檔新片雲集,其中9月30日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主旋律電影最受關注。
  • 「後疫情」國慶檔《姜子牙》現象:口碑/票房分化與宣發得失探析
    疫情之後熱潮湧動、萬眾期待的2020年國慶檔,出現了《姜子牙》這樣一部飽受爭議、熱度不小、話題性很高的動畫片,影片在數日之內就遭遇了口碑兩極分化、票房從超高到快速逐日下降的窘境。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是否可以從《姜子牙》現象探析總結動畫電影發展的經驗、教訓和啟示——尤其在宣發營銷方面,是什麼原因導致《姜子牙》的「高開低走」,成為受眾爭論的重點?
  • 國慶檔票房近37億元:《我和我的家鄉》拔得頭籌
    10月8日消息,據媒體報導,10月1日至7日我國電影票房約為36.96億元,取得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的成績。其中《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奪冠》位列檔期票房前三,這三部電影中《我和我的家鄉》最為火爆,8天時間票房突破了18億元,人氣火爆。
  • 最強國慶檔的六大成功之道
    [1] 國慶「電影獻禮方陣」在各大網絡社交平臺上引起廣泛討論,不僅在票房上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而且質量上得到了觀眾和業內人士的認可。據貓眼數據,截至2019年10月18日上午12點19分,《我和我的祖國》票房為27.2億元,《中國機長》票房為25.67億元,《攀登者》票房為10.23億元。
  • 四部重磅電影國慶檔同天上映,周潤發與郭富城能否挽回港片榮耀?
    再過幾天,華語影壇國慶檔大戰即將上演,相較於中秋檔的短平快,這個長假可稱得上是大票倉,值得注意的是,四部重磅電影不但選擇這個檔期,並且要在同一天上映,一時間讓大家感覺到濃濃的火藥味,下面,就讓小編來跟大家一起來盤點這四部電影吧!1.
  • 貓眼發布2020國慶檔數據洞察:熬過寒冬 年度票房已超百億
    10月10日,貓眼研究院發布《2020國慶檔數據洞察》(以下簡稱《洞察》),通過大數據對本次國慶檔進行全方位掃描。《洞察》顯示,今年國慶票房表現令人振奮,票房成績達到39.5億,成為檔期歷史上第二高票房。  與此同時,今年國慶檔創下年度單日票房新高,8天票房超過復工初期43天總和。
  • 國慶檔最強黑馬電影竟是在雲南拍的,李佳琦也跑來帶貨!
    國慶長假過半,小編去的最多的地方是電影院,把票房前三甲的電影都刷了一遍~要說起來最驚喜的,當屬被稱作「國慶檔黑馬」的電影《一點就到家》啦~
  • 進口片秋季大反撲:國產進口大片國慶檔大PK
    《諜影重重4》海報  新京報訊 8月27日「蝙蝠俠」和「蜘蛛俠」聯手結束「國產電影保護月」後,又有好幾部好萊塢進口片將湧向9月檔,除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羅米修斯》確定9月2日上映外,《敢死隊2》《諜影重重4:伯恩的遺產
  • 國慶檔電影票房39.2億,《魔道祖師完結篇》等21部動畫片備案
    由於疫情影響,Cineworld 旗下院線在經歷4 個月的關閉後,曾於今年7 月31 日重新開業,但《信條》票房表現不如預期,《花木蘭》又改上流媒體,2020年上映日程表上僅剩的大片之一《007 :無暇赴死》又改檔到明年4 月,無疑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12部影片帶火國慶檔 A股影視板塊迎來金秋?
    半島全媒體見習記者 劉釗作為7月20日院線復工後首個重要檔期,今年國慶檔備受矚目。根據貓眼統計數據,截至10月4日16時,國慶檔總票房已達23.5億元,今年全國電影累計票房已突破100億元。「與國慶假期前兩日不同的是,《我和我的家鄉》綜合票房已超越《姜子牙》,票房佔比日漸拉開。」青島某影城經理告訴記者。此外,國慶檔票房也呈現出逐日下降的態勢。國慶檔前三日票房分別為7.1億元、6.74億元及5.94億元,4日0-16點僅實現票房3.40億元。目前熱映的國慶檔影片口碑分化嚴重。
  • 《奪冠》提檔《海底小縱隊》延期,國慶檔大戰一觸即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距離國慶雖然還有兩周,但國慶檔大戰已一觸即發。9月13日,原定9月30日上映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宣布提檔至9月25日,正式吹響2020國慶檔前哨。《奪冠》因疫情撤出春節檔,此番提檔到9月25日,片方隨即發布獎盃版海報與拼搏版預告片,同時曝光李現飾演的「王幹事」一角,並於9月14日開啟預售。當日曝光的海報中,1981年女排世界盃的冠軍獎盃被高高舉起。預告片中,三代功勳教練串聯起中國女排40年光輝歲月。
  • 國慶檔電影你們都看了嗎?開言英語教你流利說《我和我的家鄉》
    十一小長假已過,但是國慶檔電影話題依舊火熱,《我和我的祖國》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倍受歡迎,評分一路走高。影片中對家鄉的建設的描繪得十分美好,而劇中的家鄉方言也讓外出的學子和上班族倍感親切。今天開言英語小課堂也來聊一聊「家鄉」和「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