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生物材料大牛Nature綜述 | 材料基質的粘彈性對細胞有何影響?

2021-01-18 奇物論



雖然培養基質的機械性質對細胞行為的影響的跡象早已被觀察到,但直到最近,這一概念才被科學界廣泛接受。在20世紀90年代末,Pelham和Wang發現不同彈性模量的聚丙烯醯胺水凝膠影響著細胞與ECM的粘附、細胞擴散和遷移。自從這項研究以來,許多研究小組已經使用聚丙烯醯胺凝膠和具有可調彈性模量的各種其他材料系統來表明基質硬度影響其他各種過程,包括增殖和凋亡、幹細胞分化、乳腺癌進展和對藥物的反應。

 

從機械上講,目前的觀點認為,當細胞通過基於整合素的粘附或其他細胞-表面連接與底物結合時,細胞利用基於肌動球蛋白的收縮力施加牽引力,目前的共識是ECM硬度在調節發育、體內平衡、再生過程和疾病進展中起著關鍵作用。

 

活體組織不是純粹的彈性材料,它們表現出隨時間變化的機械響應並耗散使它們變形所需的能量的一部分,根據分子機制,這種特性稱為粘彈性或多孔彈性。越來越多研究表明,組織和ECM的這些更複雜的機械特性有時會以我們以前基於純彈性底物的機械轉導理解所無法預料的方式影響細胞。

 

將材料結構與荷載作用下的功能反應聯繫起來


鑑於此,賓夕法尼亞大學Vivek B. Shenoy、Paul A. Janmey、哈佛大學David J. Mooney院士、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JustinCooper-White和史丹福大學Ovijit Chaudhuri等人近日在Nature上發表綜述,回顧了組織和ECM的複雜機械行為,討論了ECM粘彈性對細胞的影響的最新工作,並描述了在再生醫學中使用粘彈性生物材料的潛力。



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的機械相互作用

 

組織和ECM機理非常複雜

已經發現粘彈性是活組織和ECM的近乎普遍的特徵。哺乳動物中最柔軟,耗散性最強的粘彈性組織之一是大腦。根據時間尺度和變形,腦組織可以在很長的時間尺度上看起來像玻璃或液體一樣流動。此外,耗散(和粘彈性)不僅可以區分灰質和白質,還可以區分大腦的不同區域。其他軟組織也是粘彈性的,圖2的流變學分析表明,軟組織通常在1 Hz時表現出損耗或粘彈性模量,通常約為其存儲模量的10%至20%或彈性模量。應力鬆弛測試表明,軟組織(包括肝,乳腺,肌肉,皮膚和脂肪組織)在數十秒到幾百秒的時間範圍內都顯著鬆弛了它們對變形的抵抗力。甚至較硬的骨骼組織(包括骨骼,腱,韌帶和軟骨)也具有粘彈性,損耗模量約為存儲模量的10%。處於不同發育階段的胚胎以及諸如破裂性血腫或血凝塊等再生結構也表現出粘彈性。

 

重要的是,粘彈性的變化與疾病的進展有關。彈性模量的測定是觸診以識別僵硬腫瘤的基礎,對於鑑別大多數類型的腦腫瘤並不有效,相反,磁共振彈性成像所揭示的,其耗散特性的變化可以在原位識別膠質瘤和其他類型腦瘤的邊緣。此外,粘彈性的變化與其他類型的癌症或疾病有關,但有關這些數據的缺失很大,這代表了我們知識上的一個重大缺口。

 

表現出粘塑性的材料代表了粘彈性材料的一個子集,這些材料對低於其屈服應力的載荷或變形具有粘彈性。用於細胞培養的重構ECM材料通常是粘塑性的。組織粘塑性的特徵甚至小於組織粘彈性,這代表了知識上的另一個關鍵缺口。

 

組織和ECM的耗散特性是多種機制的基礎,其中一些機制也導致了粘塑性。許多組織還表現出多孔彈性效應和非線性彈性。

 


生物組織和細胞外基質是粘彈性的,並響應變形而顯示應力鬆弛


二維培養基與分子離合器

利用具有獨立可調節粘彈性特性的生物材料研究了二維培養底物粘彈性對細胞的作用。還比較了在共價交聯(或彈性)與離子交聯(或粘彈性和粘塑性)藻酸鹽凝膠上培養成纖維細胞和癌細胞的影響。二維培養中細胞基質剛度的主要傳感裝置被認為是肌球蛋白-肌動蛋白-粘附系統,也稱為馬達離合器模塊(圖3),其動力學已成功地解釋了彈性體上細胞的剛度傳感基材。模型顯示,對於軟質基材,在最佳粘度水平下可實現最大的細胞擴散,對于堅硬的基材,該模型預測粘度不會影響細胞擴散,因為所結合的離合器會因剛度增加而飽和。

 


機械轉導的分子離合模型從兩個方面解釋了基質粘彈性對細胞擴散的影響


三維培養與機械約束

還已經在三維培養基中研究了基質粘彈性的作用。已知培養物的尺寸會影響細胞結構、粘附、信號傳導和營養物質的運輸。三維培養支持多種行為,包括上皮形態發生,維持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以及軟骨細胞的分化狀態。培養基維度也已專門涉及介導機械轉導。

 

各種研究探索了基質粘彈性對三維培養中細胞的影響。RGD偶聯的聚乙二醇(PEG)凝膠,RGD偶聯的海藻酸鹽凝膠以及透明質酸和膠原蛋白的互穿網絡中增加的應力鬆弛,增強的蠕變或更高的損耗模量,以及透明質酸和膠原蛋白的互穿網絡,促進了粘附細胞(如成肌細胞,成纖維細胞和MSC)的擴散。具有快速應力鬆弛的水凝膠還有助於維持神經祖細胞的乾性,而在共價交聯的水凝膠中卻受到抑制。此外,軟骨細胞和成骨分化的MSC可以在顯示快速應力鬆弛的粘彈性水凝膠中分別形成大量相互連接的軟骨樣或骨樣基質。


 基質粘塑性在三維培養中介導了機械限制


醫用粘彈性生物材料

上面講了那麼多的,有一個潛在的應用在於再生醫學生物材料的設計。該領域的起源是為了使那些因疾病或外傷而受損或丟失的組織和器官或工程替代品再生。基質粘彈性對細胞增殖,基因表達,命運和遷移的明顯影響突出了其作為基於生物材料的應用的設計參數的重要性。確實,FDA批准的組織工程產品(例如,Apligraft工程皮膚)通常基於粘彈性基質。材料處理技術(例如3D列印)的進步(通常使用粘彈性材料)使組織和器官的結構和特性得以更真實地概括。

 

既有直接的證據,又有大量的相關數據表明,粘彈性是用於再生醫學的生物材料的重要設計參數。基質剛度調節再生的第一個證明是使用幹細胞在粘彈性水凝膠中的移植。令人驚訝的是,剛度對這些凝膠中幹細胞命運的影響與細胞牽引力使包含水凝膠的聚合物重塑的能力有關,這表明,實際上凝膠的粘彈性是影響凝膠對細胞命運影響的關鍵。隨後的研究通過將細胞移植到初始彈性模量匹配的水凝膠中直接研究了粘彈性的影響,但應力鬆弛率不同。具有更快應力釋放的水凝膠可促進骨骼再生。最佳鬆弛率對應於從患者身上分離出的人類骨折血腫,其包括自然發生骨再生的環境。還發現類似的傳遞誘導蛋白的粘彈性水凝膠可促進廣泛的骨再生,這可能是由於宿主細胞容易侵入凝膠的能力所致。水凝膠在各種應用中的有益作用(包括軟骨再生,聲帶再生和心肌梗塞後心肌病理重塑的改善)也可能與其粘彈性有關。

 

一個關鍵問題是,粘彈性是否已成為一個隱藏變量,以更廣泛地解釋生物材料領域過去的許多工作。再生醫學中一些最廣泛使用和成功的生物材料,包括膠原蛋白凝膠,透明質酸和超分子組裝物,都是物理交聯的水凝膠。重組後的基底膜基質是用於體外腸類器官形成的最廣泛使用的生物材料,也是一種物理交聯的粘彈性水凝膠,其他用於促進骨骼肌,肝臟和神經類器官的形成的材料也是如此。已經進行了許多旨在描述基質降解對組織再生的影響的研究,並且具有啟發性的可能性是這種影響可能至少部分與這些生物材料的粘彈性行為有關。幾項早期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降解速度更快的水凝膠比降解速度較慢的凝膠導致更多的組織再生。但是,這些研究利用聚合物分子量的變化來調節凝膠的溶解,這些變化也將改變粘彈性。還有,導致這些材料降解的細胞活性可能會將局部基質轉變為更粘彈性的狀態。此外,細胞可能與它們自己沉積的基質分子相互作用,這可能提供粘彈性底物。類似地,最近為開發用於類器官形成的天然衍生的物理水凝膠的合成類似物的努力表明,凝膠的降解性對於設計合成替代品至關重要。儘管對粘彈性在先天和適應性免疫系統細胞的命運和功能狀態中的作用了解甚少,但最近的一項研究涉及純彈性共價交聯的合成基質,而不是用天然衍生的物理交聯的粘彈性ECM製造的那些,導致炎症。顯然,將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描述粘彈性,其他物理特性和化學組成在細胞和組織對介導組織修復和形成的各種生物材料反應中的特定作用。

 

展望

生物材料設計歷來沒有考慮到粘彈性的重要性,但是展望未來,粘彈性很可能成為許多應用中的關鍵技術規範。成功可能需要模仿發育中組織的機械特性,因為模仿發育環境通常是促進再生的有效策略。粘彈性在調節可能包括多能幹細胞、組織駐留幹細胞和分化細胞以及免疫細胞在內的各種細胞類型生物學調節中的作用,以便合理設計能夠促進組織再生的材料。生物材料的設計也可能需要將細胞感知的局部粘彈性特性與實現再生或工程組織機械穩定性所需的更大的組織尺度特性相分離。因此,具有可控粘彈性的生物材料的出現可能會改變生物材料在再生醫學中的應用。


設計用於再生醫學的粘彈性生物材料


參考文獻:

Chaudhuri, O., et al.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viscoelasticity on cellular behaviour. Nature 584, 535–546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612-2


推薦!
點擊圖片,生物醫學材料三大領域戰略技術前沿科技報告限時領取!



相關焦點

  • Nature綜述:細胞外基質粘彈性性能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線彈性聚丙烯醯胺水凝膠和塗有ECM蛋白的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彈性體被廣泛用於評估剛度的作用,此類實驗的結果通常被認為是重現了細胞在體內所經歷的力學環境的影響。但組織和ECM並不是線彈性材料,它們表現出更複雜的力學行為,包括粘彈性(對載荷或變形隨時間變化的響應)、機械塑性和非線性彈性。
  • Nature | 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影響細胞行為
    ECM的複雜力學行為,討論了ECM粘彈性對細胞的影響,並描述了粘彈性生物材料在再生醫學中的潛在用途,提示大家在未來具有可控粘彈性的生物材料的出現可能會改變生物材料在再生醫學中的應用。組織和ECM並不是線性彈性材料,它們表現出更為複雜的機械行為,包括粘彈性(對載荷或變形的時間依賴性響應),以及機械可塑性和非線性彈性。在該篇綜述中,作者綜述了組織和細胞外基質的複雜力學行為,討論了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的影響,並描述了粘彈性生物材料在再生醫學中的潛在應用。
  • 《Nature》重磅綜述:生物醫用材料設計指導性文件!細胞外基質粘...
    Mooney五位細胞力學和生物材料界大牛聯合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viscoelasticity on cellular behaviour」的綜述文章,綜述了組織和細胞外基質的複雜力學行為,討論了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的影響,並描述了粘彈性生物材料在再生醫學中的潛在應用。
  • 科學家總結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科學家總結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8 14:06:48 美國史丹福大學Vivek B. Shenoy等研究人員合作總結了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 細胞外基質與組織的再生與修復
    :是由細胞合成、分泌的生物大分子在細胞表面或細胞之間構成的非細胞三維高分子網絡,其內中富含膠原蛋白、層粘連蛋白、彈性蛋白、蛋白聚糖及各種細胞因子等,在為細胞提供生存所需的立體空間基礎上,通過與細胞黏附分子、調節因子和連接蛋白等作用調控多種細胞功能,並在疾病診治及組織工程再生修復等方面發揮作用
  • 活性生物材料用於細胞生物力學傳導
    這些材料系統可以通過暫時地動態調節他們對細胞內部力的抵抗以及施加在細胞上的力,來監測細胞響應。刺激響應性分子,聚合物,和嵌在細胞兼容聚合物網絡裡面的納米顆粒可以把外部信號(光,熱,化學製品和磁場)轉化成細胞-材料接觸面上的基質彈性變化(幾kPa至即使kPa)或者力的變化(幾pN至幾μN)。生物力學中引入活性生物材料已經對幾種生物現象(例如癌症遷移,纖維化和組織再生)的研究和潛在療法有了促進作用。
  •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近期在線出版的生物材料新進展綜述:讀後定會有收穫
    在這些生物支架中,靜電紡絲纖維支架因其能夠模擬細胞外基質天然結構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於再生醫學。目的:綜述目前靜電紡絲取向納米纖維在組織工程領域的應用。不同細胞及材料組合的細胞支架複合體可以促進牙周軟組織再生,有望取代自體移植物。目的:綜述自體或同種異體成纖維細胞、角質細胞、間充質幹細胞結合支架材料應用於牙周軟組織增量的研究進展及突破。
  • 非交聯細胞外基質源生物材料為醫美再添黑科技
    VIDASIS生物材料為非交聯細胞外基質,採用了我公司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處理工藝,富含膠原蛋白,作用於受損部位,使肌膚換 美國miraDry原廠認證醫師倪真霞教授推薦使用VIDASIS生物材料為醫美術後患者修復皮膚損傷。
  • 不同材料因素影響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包括孔徑大小、孔徑率、表面凹凸程度、底物剛度、彈性模量、表面能等方面,同一種材料不同的表面微觀形貌將會對材料表面的物質產生不同的影響。背景:在利用組織工程技術治療骨缺損或骨損傷的過程中,生物材料對移植的骨髓間充質幹細存活率與增殖分化潛能有影響。
  • 基於細胞外基質仿生工程心肌構建的研究進展
    :細胞合成和分泌的大分子物質組成的複雜三維微環境,主要由膠原蛋白、糖胺聚糖、纖維蛋白、彈性蛋白、層粘蛋白和幾種其他的糖蛋白組成,能為細胞提供物理支持與適宜微環境,從而誘導細胞黏附背景:細胞外基質及其組成成分構成的貼片、粉末和水凝膠等材料已作為支架,與多種幹細胞及其衍生細胞一起被用於構建仿生工程心肌組織。目的:綜述基於細胞外基質的仿生工程心肌構建的研究進展。
  • CJTER雜誌:組織工程中的生物材料研究領域最新熱點文章25篇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4 卷 第34期綜述與專論製備細胞外基質材料組織脫細胞方法的研究與熱點 何煅燒骨 / 殼聚糖複合材料對成骨細胞增殖黏附的影響 廖 健,黃曉林,霍 花,周 倩,程餘婷,齊昱晗劉 鋅,杜 斌,孫光權,曹金星,江曉紅 膜生物材料
  •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近期在線出版的生物材料新進展綜述:讀後定會有收穫!
    貴州省委組織部第六批人才基地建設項目《貴州省醫用生物材料研發人才基地》(RCJD2018-9);貴州省教育廳青年科技人才成長項目《3D列印TC4多孔鈦合金耐腐蝕性能和細胞毒性研究》(黔教合KY字[2016]207);遵義市科學技術局、遵義醫科大學聯合科技研發資金項目《3D列印TC4多孔鈦合金應用於種植修復骨缺損的臨床研究》[遵市科合社字(2016
  • CJTER雜誌組織工程中的生物材料研究領域最新熱點文章25篇
    水凝膠三維培養對人羊膜間充質幹細胞特性及旁分泌效應的影響 王 旗,楊曉雙,王達利 複合支架材料3.微弧氧化技術與鈦合金表面成骨細胞增殖及骨向分化能力 王豔玲,邵 喆,何 巍 納米生物材料10.退火處理不同管徑 TiO2 納米管表面成纖維細胞的生物學行為 李紅彩,馬 壯,郭有玲 11. 不同分散介質研磨所得納米珍珠粉的比較毛秋華,徐 普,程亞楠,廖 軍,陳 靈,李木元口腔生物材料12.
  • Nature子刊|Mikos院士萬字長文詳論:骨組織工程材料設計策略
    雖然將生物成分(如細胞和生長因子)納入骨組織工程戰略具有潛在的價值,但在實踐中,含有生物成分的生物材料系統受到高成本和複雜監管要求的限制 。研究工作、臨床和商業化策略大大受益於僅限於材料的方法,這些方法排除了生物成分, 而是旨在招募身體自己的細胞來實現骨再生。本綜述概述了材料設計骨組織工程的策略。
  • 《生物材料》李海燕/陳漢輝:海藻酸鈉凝膠調節吞噬細胞皮膚再生
    此外,M2極化的巨噬細胞可以進一步募集成纖維細胞和內皮細胞,並在體外和體內增強成纖維細胞的細胞外基質(ECM)合成和內皮細胞的血管化。傷口部位巨噬細胞的耗竭阻礙了修復細胞的募集,並減少了血管和ECM的形成,減慢了皮膚的再生。
  • 《材料化學》途徑驅動的生物玻璃-肽水凝膠作為動態和自修復基質
    最近,生物活性玻璃(生物玻璃,BG)已經成為潛在的生物材料,顯示出在假體醫療植入物和藥物輸送中作為骨水泥材料的有趣應用。由於較低的二氧化矽含量(<60%),bg材料顯示出令人感興趣的生物活性,從而產生了不同形式的羥基磷灰石(hap),最終通過形態和生物固定促進了自然粘附。
  • 生物材料應重點關注生物相容性
    材料本身又具有生物活性,能夠參與機體的生理活動,在分子水平上激活基因,刺激相關細胞產生響應,從而誘導組織和器官的形成,是細胞和基因的活性化材料。 很長時間以來,對於生物材料領域的研究,我們一直過於強調生物材料的可降解性,而忽視了材料在性能上是否能滿足需要。由於過於強調生物材料的可降解性,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生物材料的研發重點和發展方向,制約了我國生物材料產業的發展。
  • Nature Nano綜述:藥物遞送系統設計架構
    遞送載體的尺寸、形狀、表面化學、硬度、化學組成都會對遞送系統產生影響,但是如何實現到達某一特定生物目標的設計仍然是個難題。且目前關於藥物遞送的設計和研究往往從化學、材料性能角度出發,而少有生物視角。在從藥物進入到抵達目標疾病位置的路徑中,與納米顆粒相互作用的生物系統會產生屏障來控制藥物遞送的過程。此篇綜述將從生物學和生物屏障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為設計能夠將藥劑傳遞至目標位置的納米顆粒提供指導。
  • 史丹福大學《自然·通訊》觀點:邁向腦組織生物材料,Gels?
    已經開發出許多旨在匹配大腦的彈性模量以改善界面的生物材料。但是,還需要考慮其他特性,例如極限韌性,拉伸強度,多孔彈性響應,能量耗散,電導率和質量擴散率。近日,史丹福大學Eric A.材料科學家發現製造類似於腦組織低剛度的功能性生物材料具有挑戰性。仍然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為什麼腦組織如此柔軟?大腦的獨特結構使它以多孔彈性材料的形式做出機械反應,從而可以在受壓的情況下從腦基質中排出腦脊液。不管在整個組織中排列的元素的剛度如何,這種反應都會導致大腦表觀的鬆軟。在顯微測量中,大腦也異常柔軟。
  • 史丹福大學《自然·通訊》觀點:邁向腦組織生物材料,Gels?
    已經開發出許多旨在匹配大腦的彈性模量以改善界面的生物材料。但是,還需要考慮其他特性,例如極限韌性,拉伸強度,多孔彈性響應,能量耗散,電導率和質量擴散率。近日,史丹福大學Eric A. Appel教授在7月《Nature Commun.》頂刊上發表題為Towards brain-tissue-like biomaterials的觀點以討論腦組織生物材料及未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