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生物材料用於細胞生物力學傳導

2021-01-18 EngineeringForLife

活性生物材料為研究哺乳動物細胞中的生物力學傳導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這些材料系統可以通過暫時地動態調節他們對細胞內部力的抵抗以及施加在細胞上的力,來監測細胞響應。刺激響應性分子,聚合物,和嵌在細胞兼容聚合物網絡裡面的納米顆粒可以把外部信號(光,熱,化學製品和磁場)轉化成細胞-材料接觸面上的基質彈性變化(幾kPa至即使kPa)或者力的變化(幾pN至幾μN)。生物力學中引入活性生物材料已經對幾種生物現象(例如癌症遷移,纖維化和組織再生)的研究和潛在療法有了促進作用。近期,來自哈佛大學的David J. Mooney教授團隊,在Biomaterials期刊上發表題為Active biomaterials for mechanobiology的文章,

 

目前為止,已經有好幾種技術平臺和材料體系被用於研究細胞如何感應和處理力學信號,並發現了幾個關鍵的力學感應蛋白和細胞內的信號通路。這些平臺可以被歸類為以下兩種:1.經過結構改性的系統,通過調節百步變化改變基底的力學性質,從而耗散細胞內源性力2.應力發生系統,活性基底能夠施加外源性力在細胞上。首先,對於第一類平臺,研究人員可以利用一系列合成材料基底,以及水凝膠基系統使細胞產生內源性力,來研究細胞如何重構以及對細胞外基質(ECM)做出響應。目前,凝膠基合成基質已經被用來研究基質剛度,降解,應力鬆弛,拓撲結構以及聚合物網絡結構的變化對細胞行為的影響。這些研究也揭示了ECM與細胞之間物理相互作用的改變是足以驅動各種各樣生物過程的,例如遷移,上皮-間質轉化,和幹細胞分化。對於第二類平臺,為了對培養在平面基底上的細胞施加力學刺激,一些纖維操作技術例如微管吸吮技術,光鉗,磁扭力細胞計數,原子力顯微鏡,拉伸彈性設備,和微流控已經被應用。這些顯微操作技術能夠控制施加力的尺度(幾十pN至幾nN)以及時間。


圖1 細胞對於機械力的響應涉及到以下幾個因素:整合素信號傳導,黏著斑集合,應力纖維形成,鈣信號和轉錄調節器的核轉運


隨後,作者介紹了上述活性生物材料系統的設計以及工作原理。這些有動態力學特性的生物材料都是由生物兼容的可分裂的分子,刺激響應型聚合物,或者納米材料組成。根據其力學功能,活性生物材料系統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動態調節基質彈性來抵抗細胞內源性力,另一類是利用外部刺激來向細胞施加外源性力。作者詳細介紹了這兩類動態力學生物材料的工作原理和製造原理。


圖2 通過改變交聯網絡的密度來動態調節細胞內源力的響應


如圖2所示為第一類通過調節抵抗細胞內源性力的活性生物材料體系。這些能夠主動控制力學性質的生物材料系統主要可由合成水凝膠,彈性體,蛋白和核酸構成。他們可以由一系列的外部刺激來觸發,包括光,pH,和酶。在這些系統中,基質彈性主要是由調控網絡交聯密度來控制的。削減交聯密度能夠降低聚合基質的剛度,反之則能增加基質硬度。然而,交聯密度的改變也會影響網絡結構的尺寸,這就同樣會影響可溶性因子在基質中的擴散程度。而化學交聯的策略則可以決定這些變化是否可逆,並且是否能夠多次進行。第一類體系主要的工作原理包括光控,化學方式控制,聲波方式控制,以及組合策略動態調節基質結構。


圖3 利用磁場和光熱效應產生外源性力


如圖3所示是第二類活性生物材料體系,通過對細胞施加外源性力來研究其生物力學。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能夠將電磁場和聲波轉化為機械做功的粒子被摻雜進入靜態生物材料體系。根據摻雜的材料和支架設計的不同,可以在3維方向上實現不同的應力和應變曲線,並且進一步轉化為施加在材料-細胞接觸界面的力學載荷。作者將目前已有的該類材料體系按照施加刺激的方式加以分類,包括磁場控制以及光控制方式。


圖4 流道剛度影響MDA-MB-231細胞的遷移表型轉變

 

最後,作者總結利用上述兩種體系的活性材料系統研究生物力學的近期文章,並且闡述了到目前為止發現的重要生物力學結果。

 

-- 長按二維碼,閱讀英文原文 --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20.120497

歡迎專家學者提供稿件(研究成果、前沿技術、學術交流等)。投稿郵箱:info@efl-tech.com



最受關注文章Top 10





點個「在看」分享一下

相關焦點

  • 可降解生物材料微環境pH分布及其對破骨細胞活性的調節作用
    期刊: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主題:可降解生物材料周邊微環境pH空間分布及其對破骨細胞活性的調節作用標題: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iomaterial
  • 《生物材料》李海燕/陳漢輝:海藻酸鈉凝膠調節吞噬細胞皮膚再生
    儘管已有研究報導某些生物活性物質可以調節巨噬細胞的極化,從而有利於組織再生,但炎症反應的作用,尤其是巨噬細胞在生物物質刺激的組織再生中的關鍵作用尚不清楚。據報導,生物活性玻璃(BG)和含有BG的水凝膠能夠促進硬組織和軟組織的再生。但是,尚未完全闡明巨噬細胞在由BG增強的組織再生中的關鍵作用。
  • 五位生物材料大牛Nature綜述 | 材料基質的粘彈性對細胞有何影響?
    已知培養物的尺寸會影響細胞結構、粘附、信號傳導和營養物質的運輸。三維培養支持多種行為,包括上皮形態發生,維持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以及軟骨細胞的分化狀態。培養基維度也已專門涉及介導機械轉導。 各種研究探索了基質粘彈性對三維培養中細胞的影響。
  • 華東理工JACS在生物材料表面調控細胞行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化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ACS】以「Impactof Antifouling PEG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Functional Peptides inRegulating Cell Behaviors」為題,報導了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生物材料表面調控細胞行為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
  • 第四屆全國生物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第四屆全國生物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2020-11-3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學技術可以改變細胞生物力學變化的準確性和檢測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光學彈性成像技術,這將徹底改變衛生專業人員檢測細胞和組織生物力學變化的準確性和易用性。雖然細胞和組織的機械特性在細胞的功能和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細胞與組織演化動力學前沿研討會成功舉辦
    本次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力學學會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和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研究所共同組織召開,清華大學馮西橋教授擔任會議主席。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孟慶國副主任、力學處雷天剛處長、綜合與戰略規劃處張攀峰處長、中國力學學會湯亞南專職副秘書長以及來自全國四十多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00餘位生物力學學者參加了會議。
  • Mater:生物3D列印高彈性墨水用於半月板纖維軟骨組織再生
    生物3D列印技術為生物製造類似於天然組織的解剖學,生物力學和生物學特性的患者特定結構提供了有希望的通用選擇。這是通過精確列印多種成分(包括細胞和生物材料)實現的。生物墨水提供了能夠模仿體內微環境以支持細胞粘附,增殖和分化的3D網絡。而且,可以通過生物墨水組成來調節列印結構的功能和生物力學特性。
  • 王遠亮——重慶大學——組織工程與生物材料研發
    所在院校: 重慶大學       所在院系: 生物工程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生物醫學工程 研究領域: 組織工程與生物材料研發
  • 中國學者革新3D生物列印,支架孔徑達到細胞水平
    他向 DeepTech 詳細解讀了這項最新成果,以及他另一項可能應用更廣闊的研究——最聰明的生物材料。給細胞列印宜居的「家」一直以來,3D 生物列印的一大難點,在於如何為細胞提供合適的生存環境、三維物理支撐。
  • 生物材料應重點關注生物相容性
    各種人工生物材料,包括人工導尿管、人工體腔引流管、人工靜脈導管、人工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管、人工器官插管、人工心臟瓣膜、人工骨、人工聲帶等被廣泛使用。 生物材料是一種能對機體的細胞、組織和器官進行診斷、治療、替代、修復、誘導、再生或增進其功能的特殊的功能材料。
  • 「玻璃醫療兵」——用於腫瘤治療及組織再生一體化的生物活性玻璃丨科普矽立方
    1969年,Hench教授研製出了這種具有優秀生物活性的45S5玻璃,並發現作為材料植入體內後,其表面沒有被纖維組織包裹,自此生物活性玻璃走進人們的視線。1985年第一個生物玻璃產品「MEP」成功上市,並臨床用於聽骨鏈置換,治療成功率高達90%。生物活性玻璃如此優異的性能吸引了眾多研究者對其進行系統的研究。
  • 《生物材料》上交大李海燕/港中文陳漢輝:海藻酸鈉凝膠調節吞噬...
    儘管已有研究報導某些生物活性物質可以調節巨噬細胞的極化,從而有利於組織再生,但炎症反應的作用,尤其是巨噬細胞在生物物質刺激的組織再生中的關鍵作用尚不清楚。據報導,生物活性玻璃(BG)和含有BG的水凝膠能夠促進硬組織和軟組織的再生。但是,尚未完全闡明巨噬細胞在由BG增強的組織再生中的關鍵作用。
  • Nature綜述:細胞外基質粘彈性性能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線彈性聚丙烯醯胺水凝膠和塗有ECM蛋白的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彈性體被廣泛用於評估剛度的作用,此類實驗的結果通常被認為是重現了細胞在體內所經歷的力學環境的影響。但組織和ECM並不是線彈性材料,它們表現出更複雜的力學行為,包括粘彈性(對載荷或變形隨時間變化的響應)、機械塑性和非線性彈性。
  • 我國生物材料研究面臨突破的若干新領域
    中國自70年代開始生物材料研究,迄今已有近40年的研究和發展沉澱,特別是在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各類科技計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的支持下,現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產品,並在組織誘導材料、納米生物材料、鈣磷(矽)生物材料、生物礦化與自組裝、生物活性塗層、藥物控釋材料與系統等研究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海關總署公布進境生物材料風險級別及檢疫監管措施清單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04月10日,海關總署網站公布進境生物材料風險級別及檢疫監管措施清單,詳見下表: 進境生物材料風險級別及檢疫監管措施清單是是科研用動物寄生蟲、動物源性感染性物質(包括器官、組織、細胞
  • 《自然·材料綜述》最新重磅:生物工程材料用於原位組織再生
    【背景介紹】原位組織再生利用人體的再生潛力來控制細胞功能以進行組織修復。用於原位組織工程的生物材料的設計需要對生物物理和生化線索的精確控制,以將內源性細胞引導至損傷部位。需要這些線索來通過調節細胞外微環境或驅動細胞重編程來誘導再生。受損組織的再生可以通過兩種組織工程方法來實現-離體和原位。
  • 觀察神經傳導物質活性,有望及早檢出自閉症
    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首次確認了神經傳導物質 γ- 胺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簡稱 GABA)和自閉症症狀的關聯性。「這是第一次發現人類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和自閉症的行為之間有關聯。增加 GABA 可能可以改善自閉症的症狀。」一名 MIT 的學者 Caroline Robertson 說。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s)究竟是什麼      神經元之間訊息的傳遞,是利用神經傳導物質通過名為突觸的小空隙而完成的。
  • 清華團隊首次從生物力學角度解析肝臟纖維化,為防治提供參考
    杜亞楠認為,該項研究首次從膠原纖維生物力學的角度提出了一種新的肝纖維化發病機制,可以為肝纖維化治療提供新的靶向。打開探索之路的一個分階段特徵這項研究始於5年之前。最終點亮探索之路的是杜亞楠團隊和臨床醫生的一項觀察結果:早期肝纖維化確實存在大量肝血竇血管化,而晚期肝纖維化反而是血管化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