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湖」成因有新解 縈繞喜馬拉雅山脈的謎團仍未散去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散布在喜馬拉雅山脈盧普康湖岸邊的大量人骨

  因為美國科學家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來自喜馬拉雅山脈「人骨湖」的傳說走進公眾視野。通過對這些留在海拔5000多米的骸骨進行DNA分析,科學家發現,樣本代表了3種不同的遺傳學類群,分別具有南亞人、地中海人和東亞人等不同血統。這就駁斥了過去的猜想——所有這些骸骨都是因為某一次的災難性事件而產生的。

  作為世界最高山,喜馬拉雅山脈一直承載著人類對自然的崇拜、敬畏和好奇,例如電影《2012》就把逃離末日的起點設定於此。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那些有關喜馬拉雅山脈的謎團正一點一點被揭開……

  基因分析給出「人骨湖」成因?

  「人骨湖」本名叫「盧普康」,位於喜馬拉雅山脈西南側,因二戰期間被發現時的恐怖畫面而更名:成百上千根人類大腿骨、肋條、手指節飄蕩在湖水中,還有許多碎骨躺在湖畔的石灘上。這一發現旋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幾十年來,眾多歷史學家、科學家和考古學家紛紛試圖解答這幾百人是什麼身份?為什麼會集中死在這?

  這次,美國哈佛醫學院戴維·雷奇、尼什·萊及其同事,對38具骸骨做了DNA分析和放射碳測年。測年結果顯示,這些骸骨來自公元800年—1800年,男女比例基本對半分,其中14名個體可追溯至公元1800年左右。時間相隔約1000年,說明這些骸骨是因多次事件而堆積在此,並不是在同一時間內集體死亡的。這就推翻了之前戰爭說和瘟疫說。

  DNA鑑定結果顯示,其中的23名個體具有南亞人血統,可追溯至公元800年左右,且有證據表明這些人不是一次性到此的;另有14名個體具有東地中海人血統,1名個體具有東亞人血統,他們都可以追溯至公元1800年左右。年代不同、名族成分多樣,看起來比較符合商貿地區或跨國商路的特徵,會不會是古代商人?但以「人骨湖」所處的惡劣的地理環境,並不存在什麼商貿價值,山高路險苦寒地,也不在絲綢之路上。這樣一來,商人說也站不住腳。

  目前比較靠譜的是宗教說。「人骨湖」不遠處就是全印度第二高峰楠達德維峰,著名的岡仁波齊就在楠達德維再往北一點。楠達德維也是當地宗教文化中的「聖山」,「人骨湖」正好地處朝拜「聖山」的路線上。很有可能,那些信徒在朝拜過程中不幸遇難,最終匯集到了地勢低洼地帶的湖區。研究團隊認為,宗教說至少可以解釋部分屍體的來源,但有待更多證據來證明。

  另外,分析人骨中的穩定同位素顯示,他們生前極少吃海產品,這不符合常理。說明這些有地中海血統的人並不是來自地中海,只是帶有地中海地區的基因,即祖先來自地中海。

  「地下空間」蘊藏汪洋大海?

  話說1995年,一支來自加拿大、愛爾蘭、法國、中國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科學小組,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布置了4條超寬頻帶大地電磁深探測剖面,對青藏高原的地殼結構進行了研究。他們的結論是,在青藏高原阿尼瑪卿山下,存在一個巨大的地下空間,其面積可達10—15萬平方公裡。

  4條剖面沿東西方向分布在雅魯藏布江,代表了青藏高原南部由西向東的整個態勢:最西的一條電阻率高,導電性差;東面的三條電阻率低,導電性好。西向東綿延1000多公裡,越往東測得的電阻率越低。結果顯示,青藏高原100公裡深度範圍內巖石圈的縱向電導高達0.3—2萬西門子,是典型穩定大陸地殼的10—100倍。這意味著該區域地下有一種高導電性的物質,而且越往東規模越大。

  通常固體巖石的導電性差。高導體物質一般為金屬、石墨、水等。研究人員一開始認為是因為地下金屬成分增多了。但地下很難具有如此大範圍、大厚度的金屬礦藏和石墨層,從地震波速度和密度探測結果中沒有看到相應的異常結構。此外,地下有一些溶解了很多鹽分的類似水的液態物質,以及高溫造成的熔融物質,也可能造成巖石的高導異常。

  聯繫到青藏高原隆升機制多種不同的假說,研究人員大膽推測,印度板塊插入歐亞板塊的時候,並非俯衝於青藏地殼底部或上地幔軟流層內,而是插入到了青藏下地殼中。就像撐起的帳篷,俯衝地殼之下的剛性地幔很可能與俯衝地殼發生折離,構成了廣闊的地下空間。在深層的地殼下,水(含鹽流體)一般以形態特殊的水分子存在於巖層中,這一地下空間內可能存在沿青藏高原東側地殼弧形構造分布的地下海洋,因而表現出高導電性。

  但在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研究員陳小斌看來,100公裡深度範圍內電導為0.3—2萬西門子屬於低阻高導異常,但遠未達到類似於地下湖或者地下海洋這樣整體性的液態存在;在中國華北地區也能找到類似的測量結果。「100公裡2萬西門子,就是在某些地方地層存在異常高的導電層,但仍在固體(部分熔融)這個範疇內。」陳小斌說,用地震波橫波速度比電導率參數更容易識別固態或液態。如果地下完全是液體,那麼這個區域地震波橫波就不會存在,但青藏高原整個巖石圈內都可以觀測到地震波橫波速度,所以青藏高原深部高導異常區的主體是固態,其中可能存在部分熔融。「所謂地下海洋應該是不存在的,那最多是一種誇張的修辭說法,用以說明青藏高原的巖石圈內可能蘊藏著大量的水。」

  不過,「地下空間」說還是滿足了一票人的好奇心,以此引申出「地下王國」說,甚至還與西方傳說中的「世界軸心」聯繫起來。

  荒蕪山地獨得地外文明垂青?

  神秘的喜馬拉雅山脈,不僅容易讓人聯想到古老傳說,還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科幻」目光。比如,印度媒體不止一次報導過有關「外星人」的蛛絲馬跡。

  這些來自星星的「發現」主要集中在靠近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的拉達克地區,當然,也有過發光的不明身份物體驚現班公錯上空。

  為什麼總是在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的拉達克地區發現「天外飛仙」呢?在地理上,印度北部是印度構造板塊和歐亞構造板塊匯聚的奇怪區域:一塊板直接插入另一塊板下方,使得地殼的深度幾乎是地球上其他區域厚度的兩倍。拉達克是世界上最崎嶇、最荒蕪的山地之一,海拔在3000米到7000米之間,大部分是人煙稀少的高地。或許這種宛若洪荒世界的地貌特徵獨得地外文明垂青,又可能這樣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特別符合人們對外星朋友的想像吧。

  延伸閱讀

  關於「世界軸心」的傳說

  20世紀30年代,篤信雅利安人是亞特蘭蒂斯後裔的希特勒,先後派出兩批隊伍翻越喜馬拉雅山來到西藏,尋找所謂亞特蘭蒂斯神族後裔和世界能源的核心——「世界軸心」。希特勒堅信其存在於一個傳說中的西藏洞穴——沙姆巴拉洞穴。

  相傳亞特蘭蒂斯是公元前16000年遙遠大西洲的一片美麗巨大島嶼。生活在這裡的亞特蘭蒂斯人智慧非凡,文明高度發達。他們的生活已高度自動化,其能源來自安置在首都波塞迪亞中心的六面體柱型磁歐石。他們還創造出磁場驅動的載人飛行器。

  之後亞特蘭蒂斯人開始沉迷奢靡腐敗,野心膨脹,四處侵略,觸怒了宙斯神。於是,宙斯降下災難,將整個亞特蘭蒂斯沉入大海。亞特蘭蒂斯從此消失於世,只有少數亞特蘭蒂斯神族在浩劫到來時乘坐他們的飛行器,逃到了遙遠東方的青藏高原。這些倖存者傳承了亞特蘭蒂斯文明,甚至能夠控制時間的流逝與倒轉。(記者 楊 雪)

相關焦點

  • "人骨湖"成因有新解 縈繞喜馬拉雅山脈謎團仍在
    本報記者 楊 雪  因為美國科學家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來自喜馬拉雅山脈「人骨湖」的傳說走進公眾視野。通過對這些留在海拔5000多米的骸骨進行DNA分析,科學家發現,樣本代表了3種不同的遺傳學類群,分別具有南亞人、地中海人和東亞人等不同血統。
  • 深藏喜馬拉雅的人骨湖:800多具神秘遺骸,查不出身份找不到死因
    在喜馬拉雅山脈深處,藏著一座小湖,湖水閃爍著翡翠般的光。湖水平靜無波,守著這幅天然美景的,卻是來歷不明的成堆人骨……這座藏於山間的「人骨湖」,坐落在喜馬拉雅山腰,海拔大約4800米,周圍山民稱之為「路普康湖」,英文寫作「Roopkund Lake」。
  • 喜馬拉雅有個人骨湖,經60年解密,200多具屍骨沉湖之謎終被解開
    在喜馬拉雅地區,有一個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的湖泊——人骨湖,顧名思義就是湖裡堆滿了人類的骨骸。讓科學家們感到費解的是,在純潔的雪域高原湖泊中,怎麼會有如此多的骨骸呢?骨骸背後又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歷史秘密呢?
  • 路普康湖成為了人骨湖,骨骼數量逐年增加,是受到神秘力量的影響
    神秘的大自然總是發生過很多神秘的事情,每一件都令人倍感震驚,令人感到無比的神秘莫測,總是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深深的吸引著我們每一個人等待著我們不斷的去探索,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路普康湖成為了人骨湖,骨骼數量逐年增加,是受到神秘力量的影響。
  • 喜馬拉雅山下神秘「人骨湖」,湖裡湖岸數百遺骸,可能是外國人?
    1942年,巡邏隊在喜馬拉雅山脈偏印度的一側發現了200多具屍骨。隨後各位科學家和考古學家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研究,勢必解開200多具屍骨死亡的真相。,其實人骨湖本不叫這個名字,自從1942年人們發現湖中200多具屍骨之後,這個湖泊也就有了人骨湖的名稱。
  • 喜馬拉雅發現「帝王花」這是真的嗎?植物專家說:根本沒那回事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喜馬拉雅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位於我國的青藏高原南側,主要由歐亞大陸板塊和印澳板塊碰撞形成,算是地球板塊運動留下的傑出作品。科學家們經過勘察,確定喜馬拉雅山脈全長約2400公裡,最寬處約350千米,平均海拔約7000米,其中最高的山脈就是的珠穆朗瑪峰。
  • 網友問:挖開喜馬拉雅山脈,讓季風吹進來改善西部氣候是否可行?
    我國西北地區常年乾旱,其中一個原因是攜帶水汽的西南季風,被喜馬拉雅山脈阻擋,如果把喜馬拉雅山脈挖一個很大的缺口,理論上會改善西北地區的氣候條件,但是工程量十分巨大,而來會帶來一系列不可控的影響。我國人口基數巨大,在東部沿海地區,每平方公裡超過400人,而在西部高原地區,每平方公裡還不足10人,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是西部高原地區氣候不好,農作物難以大面積播種,而且交通條件相對較差,經濟發展緩慢。
  • 我國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也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
    、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因像脈狀、而且有某種整體性質可以一起稱呼,而稱之為山脈。主要是由於地殼運動中的內營力作用,有明顯的褶皺,從而區別於山地,而山地則是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褶皺現象不明顯,這就是山脈形成的原因和名字的由來,我國也有很多著名的山脈,崑崙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祁連山脈,長白山脈,唐古拉山脈,
  • 如果將喜馬拉雅山脈炸一個20公裡的口子會發生什麼?
    在青藏高原最南端有這樣一條山脈,東西方向全長2450km,南北方向寬200-350km,橫跨在我國和尼泊爾、不丹等國之間。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超高的海拔高度,就像是一道天然屏障,遮擋著從南而來的暖溼季風,也遮擋著向南而去的大陸冷空氣,從而在山脈南北兩側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氣候。這是很多人的常規想法,但實際上喜馬拉雅山脈只是屏障的一部分!
  • 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下面是空的,地下面積極大,你怎麼看
    眾所周知,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國家地理位置史上確認考察,早在20億年喜馬拉雅山脈就全是由地殼板塊碰撞形成的,其中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世界各地登山者都是巨大的挑戰,但是最近可能是鳳山吧。
  • 科普:把喜馬拉雅山脈炸個口子,我國西北地區真能變溼潤嗎?
    喜馬拉雅山脈位於青藏高原的南部邊緣,是世界上最為高大雄偉的山脈,它西起南迦—帕爾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南迦巴瓦峰,長達2450公裡,南北縱向寬200—300公裡,有10座山峰超過8000米,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脈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而成,目前仍在不斷上升之中,它像一道天塹一樣將印度次大陸和青藏高原斷割開,形成了差異極大的氣候環境。
  • 喜馬拉雅山脈對中國到底有多重要?有一個方面可能我們都沒有想到!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免責聲明: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喜馬拉雅山脈對中國到底有多重要?有一個方面可能我們都沒有想到!
  • 研究揭示喜馬拉雅山脈隆升過程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車靜團隊基於對喜馬拉雅地區的長期考察研究,重建該地區現生大部分兩棲爬行動物類群的時空演化動態歷史,探討喜馬拉雅山脈隆升及南亞季風發育等重要地質歷史事件的假說,揭示這些事件對生物分化、遷移的影響。
  • 又有人死在喜馬拉雅山脈……
    尼泊爾珠峰南坡9天11名登山者死亡的慘劇尚未善後,位於印度一側的喜馬拉雅山脈再次傳出壞消息:一批挑戰印度第二高峰——楠達德維山的國際登山團隊上月底遭遇雪崩後失蹤,截至本月3日,這批總數為12人的挑戰者中僅有4人返回營地,剩餘8人中已有5人的屍體被發現,經證實死於雪崩,另還有3人失蹤。接二連三的登山事故近日引發國際輿論的廣泛議論與反思。
  • 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尼泊爾交界處,為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
    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尼泊爾交界處,為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尼泊爾交界處,為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尼泊爾交界處,為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尼泊爾交界處,為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尼泊爾交界處
  • 世界十大高峰,居然都在喜馬拉雅山脈,數數中國有幾個!
    NO.1 珠穆朗瑪峰,為喜馬拉雅山脈主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峰頂位於中國與尼泊爾的邊界 ,北坡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南坡位於尼泊爾薩加瑪塔專區。NO.2K2,為巴基斯坦的最高峰,也是中國和世界的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僅次於珠穆朗瑪峰。
  • 地理高頻考點:分析區域地形地貌成因
    分析某區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蝕:黃土高原地貌、河流峽谷(V形谷如三峽)、瀑布、丹霞地貌(廣東)。  (2)水對可溶性巖石(石灰巖)的溶蝕和侵蝕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貴、雲)。
  • 中國科考隊考察反映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巖石
    新華網博克拉(尼泊爾)10月31日電(記者全曉書)在30日從尼泊爾藍毗尼前往該國第二大城市博克拉的路上,中國喜馬拉雅山南北坡國際綜合科學考察隊經過了反映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典型南北向地質剖面,對南坡地區該剖面的巖石進行了採樣觀察。  30日上午,科考隊從藍毗尼出發後不久,隊中的地質構造專家邊千韜教授就在一處地質剖面附近叫停了車隊,然後親自從該剖面處採集巖石。
  • 海拔八千多米高的喜馬拉雅山脈是如何形成的?
    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就是由地殼運動而產生的,板塊運動是地殼運動的最主要表現形式,隨著板塊的碰撞擠壓和張裂,不斷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態。在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通常會隆起巨大的褶皺山系或高原。
  • 昆明動物所等揭示喜馬拉雅山脈隆升過程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車靜團隊基於對喜馬拉雅地區的長期考察研究,重建該地區現生大部分兩棲爬行動物類群的時空演化動態歷史,探討喜馬拉雅山脈隆升及南亞季風發育等重要地質歷史事件的假說,揭示這些事件對生物分化、遷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