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十一屆漢交會籤約2760億 助力武漢打造「雙循環」新樞紐
日前,2020武漢數字貿易大會暨第十一屆中國武漢(漢口北)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漢交會」)在武漢召開,吸引了50多個國家外交使節和採購團參加。漢交會項目籤約總金額達2760億元人民幣,252筆(含框架協議)內外貿合作現場或線上同步籤約。當日,卓爾購全球數字貿易平臺正式上線。
作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籤署後全球最大的數字貿易大會,來自「一帶一路」、RCEP協定參與國等50多個國家外交使節和採購團、100家產業網際網路企業、100家國際貿易企業、100家批發市場以及上百位行業協會代表,全國100家知名企業負責人,5000多家品牌參會參展,開展進出口貿易採購、供需對接、現場籤約、直播貿易、跨境電商、論壇交流等經貿活動,研討全球數字貿易創新與發展,把握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市場機遇,打造內陸「雙循環」第一展。
當日,2020中國批發市場年會暨全國商品交易市場數位化建設高峰論壇舉行,同期,中國商品交易市場數位化建設聯盟成立。數百位全國批發市場代表共同成立中國商品交易市場數位化建設聯盟,將攜手推動全國各大區域市場間商務、技術、管理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以數位化、信息化為交易賦能,暢通商品國內大循環。
「安全有序推進消費數據商用,打造數字經濟新實體,商品交易市場的交易升級,數位化的綜合解決方案是商業模式重構的關鍵。」針對商品交易市場如何利用數位化跨越發展,與會專家紛紛展開激烈探討。有嘉賓認為,傳統批發市場轉型升級需要借力搭建服務平臺的工具——數位技術,形成數位化解決方案,跨界整合,進行價值鏈重構商品交易市場發展,且數位化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
「數位化時代,坐商行商形式已經不適應批發大市場的發展。」山東滕州嘉譽國際貿易城董事長張民現場分享轉型經驗,網際網路已經徹底改變了傳統市場的交易模式,實體市場必須轉變經營理念,不斷整合傳統批發市場的貨源、物流、倉儲、品牌優勢,藉助數位化技術實現轉型升級。
本屆漢交會共有5000多家中外品牌參展,參展商品門類涉及消費品、食品、農產品、生活服務設備、大宗商品、工業原料、五金機電、汽車等八大類。
當日籤約項目,包含國際貿易、國際出口、平臺分銷、市場採購、市場分銷、品牌購銷等六個方面。其中,內貿項目籤約221筆,籤約金額約1242億元,涉及批發市場與各省市採購團籤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合作、交易服務平臺與實體企業合作等,主要涵蓋傳統產業和市場數位化、數字貿易產業發展等方面;外貿項目籤約31筆,籤約金額約230.77億美元,包括新加坡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CIC和國內外多家企業在大宗商品領域的國際貿易,以及20多家全國外貿企業的進口服務協議。
由卓爾智聯打造的卓爾購全球數字貿易平臺,定位於全國產業網際網路超級入口、中國最大的數字貿易和公共服務平臺。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介紹,該平臺將重點為全國產業網際網路平臺及供應鏈上下遊企業提供金融、外貿、企業集採、尾貨分銷四個特色板塊的數位化服務。
據介紹,卓爾購全球數字貿易平臺也是2020武漢數字貿易大會和漢交會的官方交易平臺,貿易成交實時數據等信息將在該平臺上發布。
(文章來源:長江商報)
(責任編輯: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