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有氣體流向黑洞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漫畫:姜鵬

        即使黑洞看起來就像甜甜圈一樣普通,它依舊是世界上最神秘、最受矚目的天體之一。

        前不久,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和高校共同完成的一項黑洞研究重要成果,論文題為《供給類星體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盤燃料的核區快速內流》。

        是的,這項研究就像它的標題一樣高深莫測。簡單來講,我國科研團隊此次的貢獻在於,為一項重要的黑洞理論——吸積理論找到了實實在在的觀測證據。

        「星系是宇宙中的基本單元,天文學家認為幾乎所有星系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大多數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寧靜』的;而有些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活動』的,有大量氣體向黑洞流動形成發光的吸積盤,這種星系中心的亮度遠超過星系總體平均亮度,我們稱這種星係為類星體。」該論文的作者之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南極天文學研究室姜鵬副研究員介紹。

        黑洞為什麼黑?因為它質量極大、引力極大,就像一個「吞噬之口」,連光都逃不掉。但「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之一,是遙遠星系中的劇烈發光現象」。

        類星體為什麼亮?黑洞吸積理論認為,那是因為星系氣體下落到距離黑洞約1光年的位置時,由於黑洞的強大引力和高速轉動會形成盤狀氣體流,也就是吸積盤。吸積盤中的氣體高速碰撞摩擦,變得極其熾熱,釋放出相當於萬億倍太陽亮度的能量,發光遠遠超過了整個星系,因此人們就看到了像甜甜圈似的亮環。

        但這僅僅是一個理論模型,此前沒有人親眼看到氣體流入黑洞吸積盤,因此也不能確定到底是什麼給發光的「甜甜圈」源源不斷地提供燃料。科學家們甚至不確定,分布在半徑約一萬光年到10萬光年左右的廣闊星系中的星際物質是否能夠準確地找到黑洞所在地,並且精準地朝著這個方向流動,「這個難度大概相當於百步穿楊射銅錢。」姜鵬幽默地比喻道。

        而前不久,姜鵬所在團隊觀測到了氣體流入吸積盤的過程,找到了證明黑洞吸積理論的重要證據,給這一理論拼上了最後一塊拼圖。

        他介紹,氣體流入吸積盤之所以難以被證實,其中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黑洞離我們太遠,看不清」。他們研究的黑洞之一,距離地球約125億光年。針對這個問題,這一團隊率先提出了利用宇宙中最為豐富的氫和氦元素的光譜吸收線特徵來追蹤氣流的方法。

        通過光譜追蹤氫和氦元素,他們發現,氣體正背向觀測者運動流入星系核區,也就是黑洞方向。並且速度由0持續增加到了5000公裡每秒,這表明氣體受黑洞引力作用持續加速下落。「5000公裡每秒對應著吸積盤外邊界處黑洞引力的自由落體速度,從運動學直接證實氣體確實達到了吸積盤。」姜鵬解釋。

        據介紹,該團隊利用氫和氦元素吸收線開展對黑洞吸積和外流過程的研究已有10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他們搜索的超過10萬個類星體中,有8個向他們展示了這個過程。「由於這種氣體流進入我們視線準直方向的機率非常小,只有宇宙把這一過程展示在我們眼前時,我們才可能看見。不過這已足夠驗證確實有氣體流入吸積盤,可以說是『由0到1』的突破。」他說。

        「暗物質、暗能量、黑洞、宇宙起源、天體起源、生命起源,合稱『兩暗一黑三起源』,是最重大的基礎性科學問題。」姜鵬告訴記者,黑洞相關研究的重大突破之所以備受矚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永遠都在探究自己的起源。

        一個普通人和黑洞有什麼關係?

        姜鵬說,從宇宙演化到星系演化,再到地球演化、生命起源,是一條不可分割的鏈條。在這個鏈條上可以看出,星系演化是連接人類和宇宙的必經橋梁。在星系演化的過程中,黑洞和星系的相互作用——包括黑洞吸積和外流過程在內的物質、能量交換等,是極其重要的環節。「我們所居住的銀河系中心也有一個黑洞,如果它活動起來,我們應該無法生存」。

        難怪,黑洞這麼令人著迷。(記者 張茜)

相關焦點

  • 超大質量黑洞是通過吞噬氣體和整個恆星演變而來
    那些超大質量黑洞(SMBH)的質量可以達到太陽質量的數十億倍。它們是怎麼變得這麼大的?很明顯,超大質量黑洞一開始並沒有那麼大,他們必須成長。從廣義上講,只有兩種方式可以發生:一個巨大的恆星起源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合併和消費,它變得足夠大,有一天成為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 活躍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旋轉氣體圈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阿塔卡瑪大毫米/亞毫米波陣列(ALMA)的高解析度觀測使一個旋轉的塵埃氣體圍繞一個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這種旋轉的齒狀結構的存在是幾十年前首次提出的,但這是第一次被如此清晰地證實。這是理解超大質量黑洞和它們的宿主星系共同進化的重要一步。
  • 美天文學家揭開黑洞克服離心力吞噬氣體之謎
    北京時間3月5日消息,據《連線》雜誌報導,位於大多數星系中心地帶的超大質量黑洞會將周圍氣體完全吞噬。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科學家長期以來對此大惑不解。現在,藉助電腦模型,美國天文學家對整個過程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在最新研究中,兩位美國天文學家詳細說明了恆星如何將氣體引向星系中心,距離黑洞足夠的近,最終令黑洞將其吞噬的過程。
  • 黑洞吸積盤邊緣的小小原子,解決了大問題
    「傳統的方法觀測到的發射線是類星體核區各個方向的所有氣體發射貢獻的總和,難以判斷氣體的運動情況。」他補充道。所以我們很難從這些物質發射的信號判斷它們到底是不是在落向吸積盤,以及是如何落向吸積盤的,也就很難直接觀測到物質由外向內流向吸積盤的過程。
  • 黑洞的判定,怎麼察覺並判斷一個天體是不是黑洞呢?
    在這種情形下,黑洞會將伴星的氣體吸引卷繞過來形成吸積盤,這些氣體彼此摩擦加熱圓盤,使其上升到很高的溫度,達到1000萬攝氏度或者更高,而那些黑洞還來不及吸收的氣體就會以噴流的形式釋放,而不論是吸積盤還是噴流都會發出強X射線。根據這種發出X射線的機制,如果觀測一個天體它主要發出強X射線,其他的電磁波很少,那麼就很有可能是黑洞。
  • 超級黑洞將神秘氣體雲拉成義大利麵條
    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宇宙解碼公眾平臺即將推出科幻故事連載活動,將會在每周六或周日發布一篇精選科幻故事,覺得好看就分享給朋友吧!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將一團巨大的氣體雲完全撕裂,觀測結果表明預計到明年這片巨大的空間氣體雲會進一步靠近黑洞,並形成漏鬥狀的物質漩渦。
  • 黑洞影響星系演化方式揭開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張夢然)物理學家組織網13日消息稱,歐洲天文學家分析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ALMA)收集的數據發現,黑洞噴氣可以通過分散和加熱星際氣體來影響星系中恆星形成。這一結果令研究人員備感鼓舞,它展現了未來對分子雲檢測的潛力,同時有助於加深對銀河系演化及命運的理解。
  • 黑洞本應該是看不見的,但為什麼大部分黑洞反而很明亮?
    黑洞本應該是看不見的,但為什麼大部分黑洞反而很明亮?位於星系中心的巨型黑洞通常被灼熱的氣體雲所包圍,當這些物質流入黑洞時,它可以在黑洞周圍創造出一個宇宙光環。但奇怪的是,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並沒有像它應該的那樣明亮。相對而言,弄清為什麼這個黑洞如此昏暗,將有助於了解我們所看到的黑洞「光線」與落入黑洞的物體之間的聯繫。為什麼黑洞如此明亮黑洞發光的方式有很多種。
  • 超大黑洞是如何形成的?關鍵在高密度氣體盤
    >科技日報東京8月14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東京大學近日宣布,該大學泉拓、河野孝太郎等人的研究小組首次發現,在超大黑洞的成長過程中,一些高密度分子氣體圓盤具有重要的氣體質量供給源的功能,可以綜合證明星系中心部位的氣體質量流入和流出的平衡,符合「高密度分子氣體圓盤內形成的大質量星體發生超新星爆發,氣體中產生強烈亂流,促進向內側供給氣體」的理論模式。
  • 宇宙幽靈——被困在超大質量黑洞的宇宙氣體蜘蛛網中的星系
    在天文學家的幫助下ESO氏超大型望遠鏡天文學家發現了六個星系圍繞著一個超大質量的星系,ESO的VLT的新觀測揭示了圍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幾個星系,所有這些星系都躺在一個宇宙的「蜘蛛網」中,氣體的體積是銀河系的300多倍。
  • 黑洞連光都無法逃脫,為什麼科學家卻說它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
    除此之外,來自附近恆星的氣體流向黑洞時,氣體像水一樣流向下水道這樣做時,它會相互摩擦並變熱,產生氣體的溫度可以達到數百萬度。炙熱的氣體將其自身的原子撕裂,從而產生正離子和負電子的海洋。這些攪動的帶電粒子產生湍流的磁場,將氣體集中到兩個指向相反方向的噴射流中。如果這些噴射流恰以一定角度指向地球,那麼我們會看到一個明亮的黑洞。
  • 科學家們是怎麼「看」到黑洞的?
    預計將在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00「衝洗」完成並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美國華盛頓6個地方同步發布令人萬分期待的黑洞照片即將揭開神秘面紗你怎麼能只看個熱鬧?苟利軍:黑洞本身不發光,但是黑洞周圍通常都會有一個吸積盤,吸積盤有比較強的輻射或者說是發光的,所以在明亮吸積盤的襯託之下,黑洞就會產生一個所謂的黑洞陰影。這次的觀測就是通過觀測黑洞本身及其臨近區域,看到黑洞的陰影。光明網:我們為什麼給黑洞拍照?黑洞到底長啥樣?
  • 銀河中心黑洞巨大氣體雲:或為雙星系統合併
    在此之前,這一氣體雲被認為受到黑洞作用正分崩離析,但新的觀點認為,這可能一開始就不是純粹的氣體雲。該研究顯示,這團名為「G2」的氣體雲,實際很可能是兩顆正在碰撞、合併的恆星。據觀測,G2在與銀河系中央的黑洞人馬座A*(Sgr A*)最近距離的靠近中倖存了下來。
  • 銀河系中央人馬座存超大黑洞 撕裂空間氣體雲
    銀河系中央的超級黑洞正在瘋狂的吸食一個靠近它的氣體雲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將一團巨大的氣體雲完全撕裂,觀測結果表明預計到明年這片巨大的空間氣體雲會進一步靠近黑洞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授予物理天體,黑洞到底有多神秘?
    恆星表面的氣體,可能被緻密天體的強硬力場拉過來,然後這些氣體在緻密星周圍形成一個盤,氣體從這個盤向這個緻密星中流動,盤的溫度會加熱到很高,所以它就有可能會發射很多X射線。怎麼知道它是一個真正的黑洞?要看緻密天體的質量,這些緻密天體是怎麼來的?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授予物理天體:黑洞到底有多神秘?
    恆星表面的氣體,可能被緻密天體的強硬力場拉過來,然後這些氣體在緻密星周圍形成一個盤,氣體從這個盤向這個緻密星中流動,盤的溫度會加熱到很高,所以它就有可能會發射很多X射線。 但是這個不能告訴我們緻密的天體就是黑洞,因為還有其他種類的緻密天體也可以產生這樣X射線的發射。
  • 在銀河系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發現一條「氣體絲」
    宇宙的基本單位是星雲和恆星,它們在宇宙中隨處可見,而黑洞則是保證星系穩定運行的前提。一組歐洲研究人員發現,在銀河系中心特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Sgr A*)周圍有一條氣體絲,研究小組在研究黑洞0.1秒差距時發現了一大片氣體雲的輻射。
  • 罕見的雙向氣體盤可能為解答黑洞快速形成給出答案
    「由於ALMA的出色解析度,我們測量了黑洞周圍內部軌道中氣體的運動,」智利ALMA的國家射電天文臺(NRAO)的Violette Impellizzeri解釋說。「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有兩個氣體盤以相反的方向旋轉。」
  • 銀河系黑洞的強烈閃光照亮了遠在我們星系之外的氣體星雲
    大約在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爆發了巨大的能量。我們的原始祖先,已經行走在非洲平原上,他們很有可能目睹了人馬座上這幽靈般的輝光。它可能已經存在了100萬年。他們向我們星系的更遠處看去,發現黑洞的亮光強到照亮了銀河系旁的兩個著名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LMC)和它的伴星,小麥哲倫星雲(SMC)。
  • 銀河系黑洞的強烈閃光照亮了遠在我們星系之外的氣體星雲
    大約在350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爆發了巨大的能量。我們的原始祖先,已經行走在非洲平原上,他們很有可能目睹了人馬座上這幽靈般的輝光。它可能已經存在了100萬年。這麼多年過去了,天文學家們正在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獨特能力來探索有關這次大爆炸的更多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