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衛星監測到北極首現臭氧洞 發展速度驚人[圖]
中國網3月30日訊 中國天氣網消息,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監測數據顯示,風雲三號衛星臭氧總量探測儀在北極上空監測到一個明顯的臭氧低值區,在該低值區內臭氧總量是正常情況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部分地區的臭氧總量達到了臭氧洞的標準(220DU)。
-
五問北極「臭氧洞」
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監測數據顯示,風雲三號衛星臭氧總量探測儀在北極上空監測到一個明顯的臭氧低值區,在該低值區內臭氧總量是正常情況下平均值的一半左右,部分地區的臭氧總量達到了臭氧洞的標準。 難道北極臭氧洞已經形成?
-
專家:北極臭氧在減少但未出現「臭氧空洞」
今年春季,北極地區出現臭氧低值區,臭氧損耗創下歷史新高,一時間「首個臭氧空洞已經形成」、「北極上空疑現臭氧洞,面積大如美國大陸」、「皮膚癌風險或將提升」等報導鋪天蓋地,眾說紛紜。 北極真的出現臭氧空洞了嗎?北極地區出現臭氧低值區的原因有哪些?會不會給我們北半球的居民帶來不良影響?
-
最新監測:北極突現罕見巨大臭氧層空洞!分析:因為太冷了
地球大氣層中,長期以來都被臭氧層空洞問題困擾,比如南極上空,因為特殊的氣候條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一度出現了極大範圍的臭氧層空洞。在冬末春初的北極地區,一般是不會有大型臭氧空洞的,但在2020年的冬末春初,情況卻有些不同——據觀測資料顯示,北極上空最近出現了一個巨型的臭氧層空洞!
-
走過50年,看「風雲」眼中的世界| 衛星看中國特別版
風雲三號A星首幅圖2017年11月15日2時35分風雲三號D星搭乘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監測三北防護林華北地區2000年與2018年植被指數變化情況。
-
北極上空臭氧洞面積破紀錄引憂
歐洲太空局(ESA)發現,上個月間,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在逐漸增大。ESA從哨兵5P(Sentinel-5P)衛星數據中注意到了這一變化。這顆2017年發射的衛星配備有世界一流的儀器,有能力測繪影響環境中和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中多種氣體和氣溶膠的分布,用於監測大氣活動。北極上空的臭氧層已出現過多次破洞,不過近期的數據顯示,這次規模明顯比以前都大。ESA的科學家認為,上個冬季末期一股異常的低溫氣流在平流層上造成一個極地漩渦,把臭氧層打開了一個較以往更大的破洞。
-
風雲四號衛星可監測霧霾 將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風雲四號衛星效果示意圖。 新京報訊 昨日0時11分,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首發星風雲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可以靜止在赤道上空,能夠對它覆蓋的區域進行高頻次觀測,所以它能夠監測到霧霾的時空變化,減弱還是增強。而低軌道的氣象衛星,只有飛過來的時候才能監測,當它下一次飛過來的時候,可能已經隔了十幾個小時以上,因此這種衛星對霧霾的觀測是一種平均量。風雲二號成像儀只有5個通道,而風雲四號有14個通道,能夠對大氣和地物的更多特徵進行識別,從而提高反演精度。
-
春季平流層極渦的持續低溫是北極臭氧洞形成的關鍵因素
陸龍驊2020年春,北極上空出現自南極臭氧洞發現以來的首個北極臭氧洞,隨著平流層溫度逐漸升高,4月中下旬,北極地區臭氧低值升至220DU以上,北極臭氧洞不復存在。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南極臭氧洞被發現以來,每年春季,南極地區都會出現臭氧洞;而在北極春季直到2020年才首次出現北極臭氧洞。每年春季,南極地區臭氧總量減少,會出現低於全球平均值30%~40%的閉合低值區,與周圍地區相比,南極地區上空出現了一個臭氧低值的「空洞」,這就是春季南極臭氧洞。
-
走過50年,看「風雲」眼中的世界|衛星看中國特別版
」衛星載荷數量從風雲一號的1個增加到11個解析度達到百米量級實現紫外、可見光、紅外和微波的全譜段觀測我國氣象衛星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2017年11月15日2時35分風雲三號D星搭乘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海洋監測:風雲三號D星全球檯風監測圖。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事件: 4 月初,歐洲空間局(ESA)稱,北極上空出現了 25 年來最大面積的臭氧層空洞。 《自然》雜誌稱 2020 年北極上空臭氧含量創下歷史新低,將作為一種非凡的大氣現象載入史冊。隨著氣溫逐漸升高,4 月中下旬,北極臭氧空洞恢復。
-
風雲四號衛星升空可監測霧霾 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風雲四號衛星效果示意圖。 新京報訊 昨日0時11分,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首發星風雲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顯著提升我國靜止軌道衛星研製和空間觀測應用能力。
-
南極上空臭氧層漸恢復…破洞在北極現蹤
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一直以來都是地球生態的隱憂。不過,近來的研究卻傳來了好消息,指出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隨著《蒙特婁議定書》等條約的控制,已經得到有效的減緩。不過,今年三月底,這個破洞卻反而在北極上方出現。科學家掌握明確證據,顯示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已開始逐漸修復。
-
"風雲三號"遙感能力4大突破 衛星水平有質的跨越
"風雲三號"遙感能力4大突破 衛星水平有質的跨越 2008年05月27日 12: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 中新社太原五月二十七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二十七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相關專家表示,「風雲三號」在遙感能力上實現四大突破,與第一代「風雲一號」系列極軌氣象衛星相比,「風雲三號」探測能力、手段等方面水平有質的跨越和提高
-
走過50年,看「風雲」眼中的世界
風雲二號H星首幅圖2008年5月27日風雲三號A星成功發射極軌氣象衛星邁入「風三時代」衛星載荷數量從風雲一號的1個增加到11個解析度達到百米量級實現紫外、可見光、紅外和微波的全譜段觀測我國氣象衛星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2017年11月15日2時35分風雲三號D星搭乘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系列的第4位成員
-
人類透支地球:北極上空出現巨大臭氧層空洞
人類透支 地球:北極上空出現巨大臭氧層空洞 北極上空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臭氧層空洞——可能是北極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洞——大小與更加為人熟知的每年都會形成的南極臭氧層空洞相當。目前處於歷史低位的臭氧水平延伸到了北極中部的大部分地區
-
北極現25年來最大臭氧洞
北極上空沒有被條帶覆蓋的地區即為臭氧層空洞形成的位置。圖片來源:歐洲空間局 本報綜合訊 當地時間4月6日,歐洲空間局(ESA)報告稱,北極上空出現了25 年來最大面積的臭氧層空洞。在過去三周裡,來自德國航空太空中心(DLR)的科學家使用全球微量氣體監測衛星Sentinel-5P的Tropomi儀器數據,觀測到北極地球異常強烈的臭氧損耗,及由此形成的面積約 100萬平方公裡的臭氧層空洞。這是25年來北極面積最大的臭氧層空洞。 臭氧層空洞是由極低的溫度(-80℃)、陽光、風場和氯氟烴(CFCs)等相互作用形成的。
-
專訪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三號每天6巡江河湖泊
遠離地球表面,我國有7顆風雲氣象衛星像「天眼」,24小時不間斷監測我國天氣情況,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每十五分鐘對包括我國區域的天氣監測一次、必要時可以每五分鐘局地監測(如對颱風監測等),風雲三號極軌衛星組合每天6次巡查我國各大江河流域和湖泊。衛星監測如何助力天氣預報預警和防汛抗洪救災?
-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今日發射 將服務北京奧運
中新網5月27日電 綜合報導,中國首顆「風雲三號」極軌氣象衛星將於5月27日上午11時左右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據了解,中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01星將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報導援引風雲三號衛星總指揮高火山介紹說,風雲三號衛星是極軌衛星,每天會對全球掃描2次,每次掃描寬度為2900公裡,具有全球性。由於風雲三號上攜帶著多達11種有效載荷和90多種探測通道,可以不分白天黑夜,對任何氣象環境進行探測。風雲三號攜帶有垂直探測儀,可以對地面上空30多公裡的範圍形成立體的彩色圖像,從而大大增強了氣象預報的精細化和準確度。
-
南極洲上空臭氧層驚現巨大空洞
#環境保護# 南極洲上空臭氧層驚現巨大空洞。這種空洞呈現出時隱時現的特點。在去年秋季後這一現象是歷年來最大的一次,到了12月底空洞卻自然關閉。這是世界衛生組織代表克萊爾 牛裡斯元月8日在日內瓦召開的吹風會上透露的一條消息。
-
2020年春季超強北極臭氧洞
今年春季北極上空的臭氧洞規模達到100多萬平方公裡,成為史上最大的北極臭氧洞。這次臭氧洞的產生和新冠疫情無關,主要是源自平流層極區異常強大的極渦,極渦隔絕了南北熱量和空氣交換,在極區低溫環境裡形成臭氧洞,隨著春末極渦的分裂,臭氧洞也隨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