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50年,看「風雲」眼中的世界|衛星看中國特別版

2020-10-09 中國天氣網

2020年

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發展50周年

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經歷了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

的發展歷程

風雲五十年

是風雨兼程的五十年

風雲五十年

是開拓奮進的五十年

風雲五十年

是鑄就輝煌的五十年

今天

讓我們一起

回首風雨歲月

俯瞰美麗中國

展望風雲未來

1

1988年9月7日凌晨5點半

風雲一號A星搭乘「長徵四號」運載火箭

飛上距地800多公裡的外太空

傳回了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

悠悠白雲,深邃海洋

斑斕大地,盡收眼底

風雲一號A星首幅圖

1997年6月10日

風雲二號A星發射升空

標誌著

我國進入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在軌運行時代

在監測颱風和海洋天氣、暴雨預報、

防汛服務、航空氣象保障等方面

發揮著重要作用

風雲二號A星首幅圖

2018年6月5日

風雲二號H星成功發射

並西移至印度洋上空

成為肩負服務國際社會使命的

「一帶一路」星

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

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專屬服務

風雲二號H星首幅圖

2008年5月27日

風雲三號A星成功發射

極軌氣象衛星邁入「風三時代」

衛星載荷數量從

風雲一號的1個增加到11個

解析度達到百米量級

實現紫外、可見光、紅外和

微波的全譜段觀測

我國氣象衛星技術

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2017年11月15日2時35分

風雲三號D星搭乘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

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

風雲三號系列的第4位成員

幫助人們更早獲知未來天氣狀況

降低自然災害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2018年5月8日起

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首發星

風雲四號A星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除我國外

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多個國家

都可同步接收衛星的數據和產品

為防災減災提供重要支撐

「風雲四號」A星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2017年2月20日13:50(北京時)第一幅多通道彩色合成圖像。

風雲四號第一套彩色合成圖動畫。

2 風雲四號A星的成功發射

揭開了

我國靜止氣象衛星升級換代的序幕

大幅度提高我國

天氣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資源開發、生態環境監測

和空間天氣監測預警能力

並廣泛應用於

氣象、水利、農業、林業、

環境、能源、航空和海洋等領域

特別是在服務我國「一帶一路」建設

等國家重大戰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颱風監測:風雲四號A星於2018年9月15日監測颱風山竹。

海洋監測:風雲三號D星全球檯風監測圖。

大霧監測:風雲四號A星於2020年5月17日監測黃海海域大霧天氣。

高溫監測:風雲三號D星於2019年7月24日監測華北南部、黃淮大部、江漢大部、江南中西部、華南局部等地大面積的地表高溫。

積雪監測:風雲三號D星於2020年2月7日監測京津冀地區積雪覆蓋情況。

2020年3月21日-2020年3月31日全國積雪覆蓋圖。

霧霾監測:風雲三號D星於2020年2月21日監測京津冀、山東等地霾天氣過程。

植被監測: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監測三北防護林華北地區2000年與2018年植被指數變化情況。

2019年全國植被指數圖。

全球植被監測圖。

水情監測:風雲三號D星與高分衛星遙感影像對淮河蒙窪蓄洪區周邊進行連續的水體監測。圖為2020年7月20日的水體提取範圍疊加圖,可見蓄洪區的水體面積明顯增加。

乾旱監測:風雲四號A星於2020年4月1日-30日監測雲南省及中南亞部分地區乾旱。

沙塵監測:風雲四號A星於2017年5月4日監測內蒙古強沙塵天氣。

火山監測:風雲四號A星於2020年1月12日監測菲律賓塔阿爾火山噴發。

此外,風雲衛星還對火情、北極地區冰裂,以及南極臭氧洞的發生、發展和消亡進行了監測。

3 風雲氣象衛星給了我們俯瞰大地的窗口

透過風雲

我們看到了「美麗中國」的底色

山為骨骼

河為血脈

湖作眼眸

大地的肌膚是五彩斑斕的

黃河流域

喜馬拉雅山

崑崙山脈

雅魯藏布江

青海湖

納木錯與色林錯

紅海亞丁灣

非洲西北部維德角群島

遼闊的土地上

山川交錯、綿延起伏

水光山色、星羅棋布

一派氣象萬千

在更為遼闊的天空中

或雲蒸霞蔚、或海山日暖

或風月光寒、或雨洗黛吟

是與大地輝映的壯觀氣象

是大自然美的饋贈

END

中國氣象報社X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出品

審核:段昊書 唐世浩 戎志國

科學顧問:唐世浩 韓秀珍

策劃:閆小娟 段昊書 申敏夏

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相關焦點

  • 走過50年,看「風雲」眼中的世界| 衛星看中國特別版
    2020年是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發展50周年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發展歷程風雲五十年是風雨兼程的五十年風雲五十年是開拓奮進的五十年風雲五十年是鑄就輝煌的五十年風雲二號H星首幅圖2008年5月27日風雲三號A星成功發射極軌氣象衛星邁入「風三時代」衛星載荷數量從風雲一號的1個增加到11個解析度達到百米量級
  • 走過50年,看「風雲」眼中的世界
    2020年是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發展50周年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發展歷程風雲五十年是風雨兼程的五十年風雲五十年是開拓奮進的五十年風雲五十年是鑄就輝煌的五十年風雲二號H星首幅圖2008年5月27日風雲三號A星成功發射極軌氣象衛星邁入「風三時代」衛星載荷數量從風雲一號的1個增加到11個
  • 用風雲氣象衛星看珠峰,太美了!
    用風雲氣象衛星看珠峰,太美了!氣象部門精細服務保障了每次珠峰科考沒看過癮嗎今天我們換個角度由風雲氣象衛星帶我們從百萬米高空俯瞰珠峰領略「世界之巔」的壯麗景象
  • 「風雲七兄弟」,太空看風雲
    古人抬頭看雲,識天氣。 如今,人們通過風雲衛星,從太空俯瞰雲朵變化,就能預知天氣。 今年,是中國開創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最近,許多國家都發來感謝信。 這是為什麼? 極端天氣就像「大魔王」,經常把地球攪得一團糟。
  • 中國風雲|最懂你冷熱的星星家族,已經50歲啦
    從1970年開啟氣象衛星研製任務,到如今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7顆在軌運行。跨越50年長河,我國氣象衛星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又為什麼要發這麼多顆衛星?這個人丁興旺的「家族」究竟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帶著這些疑問,小編請來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和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聽大師們分享他們眼中的風雲衛星。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綜合性能世界領先 為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效果圖:風雲三號E星效果圖:風雲四號B星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2020年,中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迎來50大壽。目前在軌運行的7顆風雲氣象衛星,被譽為「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主創新的爭氣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同時還是全球綜合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為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觀測服務。世界氣象組織最近進行的一項針對亞太區域衛星用戶的調查顯示,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服務處於領先位置,超過歐、美、日的同類衛星。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
    >,並於1970年親自批准下達研製任務,我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強國之路就此啟程。,今天的中國,960多萬平方公裡廣袤土地上空的任何一個區域雲的圖像,可以隨時隨地、想看就看——在距離地球800千米和3.6萬千米的太空中,7顆風雲衛星俯瞰全球風雲;從北極圈到南極大陸,「6站1中心」對海量衛星數據進行接收、處理和分發;每5分鐘,就有一張中國區域雲圖生成……
  • 50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蓬勃發展
    >1970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氣象衛星研製任務。到今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走過整整50年。截至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建成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之一。50年,風雲衛星發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不斷超越的奮鬥史,它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為世界謀福祉。
  • 大國重器風雲四號①:歷時21年躋身世界最先進氣象衛星行列
    FY-4A衛星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2017年2月20日13:50(北京時)第一幅多通道彩色合成圖像。 來源於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新生代氣象衛星風雲四號正式上崗啦!仗劍走天涯的「風四郎」有什麼特別,又將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
  • 風雲事業50年「風雲」人物孫家棟
    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氣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斷攻堅克難、求實進取,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績矚目。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作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員、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風雲衛星正在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綜合性能世界領先 為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觀測服務
    效果圖:風雲四號B星2020年,中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迎來50大壽。世界氣象組織最近進行的一項針對亞太區域衛星用戶的調查顯示,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服務處於領先位置,超過歐、美、日的同類衛星。50年來,中國風雲氣象衛星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跨越,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 50年17顆衛星!中國「從零追趕」到「部分領跑」
    半個世紀前的氣象預報員很難想像,今天的中國,廣袤土地上空任何一塊區域雲的圖像,可以「想看就看」——距離地球800公裡和3.6萬公裡的太空中,7顆風雲衛星俯瞰全球風雲;北到北極圈內,南到南極大陸,都有海量衛星數據在接收、處理和分發;每5分鐘,就有一張新的中國區域雲圖回傳,從衛星鏡頭到預報員手機屏幕
  • 50年17顆衛星!中國「從零追趕」到「部分領跑」
    半個世紀前的氣象預報員很難想像,今天的中國,廣袤土地上空任何一塊區域雲的圖像,可以「想看就看」——  距離地球800公裡和3.6萬公裡的太空中,7顆風雲衛星俯瞰全球風雲;北到北極圈內,南到南極大陸,都有海量衛星數據在接收、處理和分發;每5分鐘,就有一張新的中國區域雲圖回傳,從衛星鏡頭到預報員手機屏幕,只要不到10分鐘的時間……   「氣象衛星應如自來水般長期供應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等三位專家解答了風雲衛星在各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情況。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
  • 風雲氣象衛星替你「提前」看天氣!風雲1號到風雲4號的逆襲之旅
    風雲氣象衛星替你「提前」看天氣!1977年的研製之路,續延至今日已有43年之長從不了解到如今的國際應用,是數位科研人員不懈努力的結晶身兼重任的風雲氣象衛星從未讓人們失望過自2005年1月以來,中國風雲系列衛星對太平洋生成的92個影響或登陸我國大陸的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防災減災:精測風雲、服務百姓10月11日凌晨,位於南海南部海域的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蓮花」。
  • 許健民:走好科學路上每一步丨風雲衛星50年
    回憶風雲衛星五十年發展歷程,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風雲二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許健民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作為當時風雲二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許健民十分清楚,動畫抖動是表象,內裡是圖像定位軟體沒有做好。當時,許健民一邊勸導大家耐心,一邊自己反覆看資料。當把一系列圖像組成時間序列,放在一起觀察:地球圓盤在衛星雲圖上呈周期式的擺動和旋轉,而這個周期,恰好等於衛星圍繞地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
  • 許健民:走好科學路上每一步丨風雲衛星50年
    回憶風雲衛星五十年發展歷程,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風雲二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許健民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許健民始終認為,風雲衛星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幾代人的積累,離不開團隊中每個人持之以恆的貢獻。作為當時風雲二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許健民十分清楚,動畫抖動是表象,內裡是圖像定位軟體沒有做好。當時,許健民一邊勸導大家耐心,一邊自己反覆看資料。當把一系列圖像組成時間序列,放在一起觀察:地球圓盤在衛星雲圖上呈周期式的擺動和旋轉,而這個周期,恰好等於衛星圍繞地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