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 18:36:07
好久沒有見到因「同一則認購股權公告,兩家公司股價比翼雙飛」的情形了。
12月20日,復星醫藥(02196)、雅各臣科研製藥(02633)幾乎同一時間各自在披露易上發了份公告。智通財經APP翻看公告,大意是「雅各臣將拿出近1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購買了復星醫藥子公司復宏漢霖新增發行5543.5萬股中的部分股份,獲得其在研產品香港和澳門等區域的代理權。」
拿1億元入股獲得代理權,不得不的說,復星醫藥的復宏漢霖真是塊香餑餑。利好消息經過一夜發酵,12月21日,復星醫藥AH、雅各臣雙雙實現高開高走。
截至當日收盤,復星醫藥A股漲7.05%,報46.9元,成交量39.33萬股,H股漲幅同樣漲7.05%,報47.1港元,成交量276.33萬股;雅各臣漲近3.45%,報2.1港元,成交量方面出現放量,約189.2萬股。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復星醫藥的復宏漢霖究竟有何神奇,以至於發股募集被人搶著要?雅各臣何以拿近1億元買一個還處在臨床階段產品的代理權?雙方合作能起到什麼效果?如此多問題,不妨讓我們一分為二,從復星醫藥與雅各臣的角度分別闡述。
募資有利復星醫藥減輕研發投入壓力
12月20日晚間,復星醫藥一口氣甩出9條公告,大致分為三大塊:一是擬設合資卓瑞門診;二是復宏漢霖增資擴股;三是PD-L1全人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獲臨床獲得受理。
三件事都能稱的上是利好,但最重要的無疑是子公司宏漢霖增資擴股一事。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此次復宏漢霖通過新增發行5543.5萬股股份,募集了約1.9億美元(約12.5億元人民幣)。
其中,復星醫藥產業擬出資3.3億元認購復宏漢霖1459萬股新增股份,約佔此次增資擴股完成後復宏漢霖股份總數的約3.25%;包括重慶高特佳、深圳高特佳、嘉興申貿捌號、JoyfulAscentLimited(雅各臣)、GreenTomatoAsiaLimited、共青城英碩及深圳銀迅投資在內的7家外部投資者擬合計出資約1.4億美元認購復宏漢霖新增發行的4085萬股股份,合計約佔此次增資擴股完成後復宏漢霖股份總數的約9.09%。
此次增資擴股完成後,預計復星醫藥對復宏漢霖的持股比例將由約67.53%調整為約62.44%,復宏漢霖仍為該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5543.5萬股換回12.5億元,復宏漢霖憑什麼有如此大的能量,難道僅僅是因為其是復星醫藥最重要的子公司之一?答案顯然不是,公開資料顯示,復宏漢霖成立於2010年2月,經營範圍包括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研發,自有技術轉讓,並提供相關技術服務和技術諮詢。
截至2016年底,復宏漢霖的總資產為8.36億元,所有者權益5.04億元,負債總額為3.32億元;2016年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45萬元,虧損8857萬元。2017年1-9月,該公司指出雖在增厚但虧損仍舊在進一步擴大。期內,復宏漢霖的總資產為11.18億元,所有者權益為3.58億元,負債總額7.59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195萬元,虧損1.45億元。
一家虧損的子公司能吸引包括高特佳、申貿捌號、雅各臣、共青城英碩等在內的7家買家認購,智通財經APP分析認為,主要是看中了該公司的生物類似藥物和研發能力,如利妥昔單抗(HLX01項目)、赫賽汀的生物類似藥(HLX02項目)。
以HLX01為例,該藥物要適應症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類風溼關節炎。就羅氏的原研藥美羅華(Rituxan)表現來看,2009-2016年全球銷售額由28.1億美元增長至46.3億美元,其中,2016年該藥物在我國銷售金額達15.16億元。發展到2017年上半年,該產品銷售額24.36億元美元,同比上升5.39%。
事實上,5.39%的增長率還是在有競爭對手情況下保持的,如二代靶向CD20的奧妥珠單抗和奧瑞珠單抗等。當然,縱然該藥物不能獨享市場,但競品不算多,明面上復星醫藥是有較大的機會的。
同時,根據統計顯示,我國非霍奇金淋巴瘤佔淋巴瘤的90%左右,每年新增患者約8萬人,考慮到存量市場,估算利妥昔單抗國內市場空間超過60億元人民幣。只要順利拿到上市批文,在醫保作用下,何愁不是一個「現金牛」重磅新品。
「淨利虧損「這粒塵埃顯然阻擋不了潛力產品的誘惑,所以5000多萬股直接變現12.5億元是沒有困難的。何況,這次變現,也減輕復星醫藥不小的研發投入壓力。要知道,僅一個利妥昔單抗,復星醫藥就已投入了2.78億元的研發費用。並且,融資後,雖將股權分散了一些,但也盤活了公司現金流,分擔了研發風險,利於公司發展。
雅各臣獲得最佳利器
增資一事最大受益方的確是復星醫藥,但作為買方之一的雅各臣也絕對不虧。
眾所周知,雅各臣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買買買」。2001年,雅各臣收購偉民,首次進軍非專利藥業;2005年,為擴充慢性疾病的特別配方及產品,向Merck(Germany)收購雅柏藥業;2006年,為躋身於疤痕治療範疇,向Merz(Germany)取得Contractubex的分銷及經銷權;2007年收購正美,擴展無菌產品業務;2008年,把飛鷹活絡油交給另一分銷商,拓展內地渠道;2010年,取得中成藥保濟丸業務的實際管理權;2011年收購環球,穩定了該公司在非專利藥市場上的地位……
源於上述「借力」舉措,發展到2010年,雅各臣營收就突破5億港元,成為香港本土醫藥市場中最大的非專利藥供應商。從發展戰略來看,是不是很像「翻版」的復星醫藥?
11月22日公布的中期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6個月,該公司收益7.43億港元,同比增長29.1%;該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8033萬港元,同比增長40.6%;每股盈利0.0442港元,中期股息每股0.009港元。
營收增加主要源於品牌藥物如保濟丸、飛鷹活絡油等銷量大幅度提高帶動。期內,該公司品牌成藥分部的總收益為1.21億港元,較同期的6880萬港元增加76.2%;非專利藥業務的銷售額為5.42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
儘管這些產品市場較大,但因多屬於「低技術」的普藥,要想在現有市場取得成倍的增長無疑比較困難,所以這些年,雅各臣除了收購品牌成藥之餘,其研發也在加強。
截至2017年9月底,該公司研發產品組合中增加了18項新選定產品,並註冊了8項產品,準備於香港推出及供應。另外,還有22項產品已完成配方開發程序,目前正進行穩定性研究及測試,將於約6個月內準備進行註冊備案。
另外,雅各臣還積極推出了抗老年痴呆症的「NanoAZD」。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16城市樣本醫院抗老年痴呆症用藥市場規模為38.96億元人民幣,同比上一年增長8.65%,預測總體市場可達200億元規模,若「NanoAZD」在市場成功推廣,這必將給雅各臣帶來巨大的回報。
自研產品、明星產品都有了,可離真正重磅生物藥、有競爭力的產品甚遠。鑑於此,乾脆走老路,買!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雅各臣出資9939萬元認購復星醫藥子公司復宏漢霖的437.6萬股這一幕。
成為復宏漢霖股東,在權益上雅各臣也「撿到」了機會,即取得了生物類似藥HLX02(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在歐洲、香港、澳門研製、使用、銷售、要約出售、進出口該產品及以其他方式使該產品商業化權,並且授權年期為10年。簡直就是一錘子買賣。
曲妥珠單抗赫賽汀是羅氏公司第二大最暢銷的生物藥物,僅僅落後血管抑制劑抗癌藥安維汀(貝伐珠單抗)。2016年,赫賽汀的全球銷售額達到了67. 52億美元,同比增長1.5%,在全球藥品銷售額中排名第8。
該產品2002年進入國內, 國內獲批的適應症為乳腺癌和胃癌。在乳腺癌用藥方面,曲妥珠單抗普遍的治療方案是每3周一次6mg/kg(首次劑量8mg/kg),乳腺癌推薦治療時間為至少6-8周期,假設患者平均體重在50-70kg,那麼每個患者接受曲妥珠單抗的平均治療費用大約在5.2萬元左右。
胃癌的治療時間以曲妥珠單抗的無進展生存期(PFS)為準,為7.7個月。假設患者平均體重在50-70kg,那個每個患者接受曲妥珠單抗的平均治療費用大約在7.05萬元左右。
由於曲妥珠單抗進入醫保降價,預計治療滲透率能達到80%,由此可估算出曲妥珠單抗的市場規模為52.72-58.46億元,其中乳腺癌和胃癌的市場規模分別為11.34-13.62億元和41.38-44.84億元。
假如復宏漢霖的HLX02率先上市,這些投資方將全是獲益者,而雅各臣更因手握商業化權利也能頃刻能躋身「生物製藥」概念股前端。正反兩面都受益,近1億元的花費顯然值得。
綜合此次股權認購一事,無論是復星醫藥或是雅各臣,均是各取所需,互惠互利。(田宇軒/文)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