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加商用車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國內的重卡市場以平頭卡車為主,僅存的長頭車市場也是以前落後產品換個符合排放的發動機繼續生產,讓國產長頭車淪落為低端產品的代名詞。反觀平頭車市場車型配置越來越高,各種大馬力大排量發動機裝車、各項舒適性配置不斷增加,外形越做越美觀。長途運輸除了平頭車沒有第二個選擇,沒人願意用220馬力、駕駛室漏風、跑起來晃晃悠悠的低端長頭車去跑長途。
在平頭車市場同質化嚴重的時代,廠商以客戶為中心才是創新的正確方向,市場需要更多細分的車型,再小眾的需求也應該得到滿足。
前五六年也有廠商陸陸續續在展示一些配置能媲美平頭車的長頭車產品,例如2011年上海車展那輛長頭天龍;中國重汽基於HOWO A7生產的威濼長頭車等,在網上一度引起熱議。然而現在天龍都要換代,重汽A7也已經被重汽T7H替代,我們還是沒有等到他們的長頭車量產。
2016年4月北京車展柳汽首次公開長頭車產品乘龍T7,動力配置、舒適性配置等各方面都與主流的國產高端平頭車達到了同一水平,改變大家「國產長頭車等於低端」的認知,最重要的是它有希望量產。
今年9月23號在河南鄭州乘龍T7終於宣布上市,量產銷售已成定局。站在整個卡車行業角度來看,乘龍T7是國內第一款能符合當前運輸市場需求的量產長頭車產品,國產長頭車裡面的第一款量產高端車型。
國產高端長頭車的探索者
很多人對乘龍T7最終的產品形態不是很滿意,究其原因是「期待過高」。長期看美國產的長頭車,各種高端、奢華、移動房車一樣,導致認知裡面把長頭車和美國式的長頭車劃等號。用戶想要那種車,廠商也想做那種車,可是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最終都要回到一個「錢」字上。
國內法規對於長頭卡車是多給了1米的長度限值,廠商能下功夫的地方也就只有這1米,真的像美國長頭車一樣不在乎車身長度去擴大休息區的空間,那後面掛車的長度就會很短,影響的是用戶盈利,少拉貨=少賺錢。想的時候都是天馬行空的,真正要掏錢買車的時候大家都很老實,生產出一款美式的長頭車賣不出去,那推廣長頭車也沒有任何意義。
長度是一方面,自重也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長頭車做的長,自重就會增加,與現在國內輕量化盛行的風潮是相反的,用戶買不買單?不買。即便有也是鳳毛麟角。又回到那句話,賣不出去的長頭卡車是沒有意義的。
有人又會說,可以用輕量化材料減重,美國長頭車那麼長那麼大自重也和平頭車差不多呢。這又忽略了另一個問題——價格。用輕量化材料還要保證強度各方面不減弱,材料成本肯定是要增加的,生產的成本最終還是要用戶買單。高昂售價的長頭車在國內賣的出去嗎?賣不出。賣不出去的長頭卡車是沒有意義的。
簡單梳理一下就很明確了,長頭車的理想狀態是空間大、休息區寬敞舒適、自重輕、拉貨量和平頭車要一樣多、價格還要能消費的起,最起碼現在來說是不務實的想法。因此國內要生產一款配置能和平頭車一樣的長頭車太難了,各種受限條件太多,產品價格不能比平頭車貴太多,自重不能增加太多,長度也不能增加太多,還要有平頭車一樣的配置,你說難不難。
在此之前國內沒有過高端長頭車這個品種,柳汽把乘龍T7量產也是風險和機遇並存。我個人更願意把乘龍T7定義為:國產高端長頭車的探索者。
駕駛室基於乘龍H7打造
乘龍T7和柳汽高端平頭車產品乘龍H7是同一個重型車平臺的產品,駕駛室外觀設計延續了H7很多設計語言,例如那個前臉進氣格柵和H7如出一轍。
從衝壓痕跡就能看出來T7駕駛室骨架和H7是相同的龍骨式駕駛室。這意味著零部件通用程度高,以後更換維修一些零部件可以和H7通用,減少了售後方面的一些擔憂。
多出來的「長鼻子」可以向前翻轉,維修保養發動機就不用翻轉駕駛室。車內有個開關解除鎖止,再用力拉引擎蓋上預留的把手就能翻起。
長頭的布局讓發動機進氣管道也做了一些改動。一般平頭車的進氣管道都是在駕駛室後面,乘龍T7空濾就在發動機旁邊,翻起引擎蓋就能更換濾芯。
進氣管道就很隱蔽了,引擎蓋上有一段凸起空鼓的地方就是進氣管道(圖片標藍部分),進氣口則是引擎蓋左側那個開口。
駕駛室後部有2個氣囊減震來提高舒適性,前部只有鉸接機構,沒有減震,這是和平頭車的差異點。長頭車座椅已經不在前軸上,舒適性應該是不會受影響的,真相等體驗實車動態體驗之後才能得知。
更低的駕駛室
長頭車發動機前移,駕駛室下方就不需要預留位置給發動機,因此駕駛室地板離地高度相對來說比平頭車低了許多,上車踏板都只有2級,上下車更便捷,這是平頭車難做到的。
內飾與乘龍H7風格一致,咖啡色的中控臺與黑色的按鍵區域融合的非常好,再加上一條銀色拉絲裝飾面板從方向盤右側貫穿到中控臺中間位置,設計感很強,異型不規則中控臺成了當下潮流。
多功能方向盤、自動空調、電動後視鏡和後視鏡加熱功能都是現在國產高端重卡的主流配置,乘龍T7一個不少。
地板上除了換擋杆,後面還有杯架和暖水瓶架子,根據中國駕駛員用車習慣設定的一個功能。
座椅用了咖啡色和白色拼接的設計來凸顯檔次感。主駕駛座椅氣囊減震,帶有手動腰部支撐調節功能,坐墊長度偏短,對腿部的支撐效果較弱。建議給T7車型提供幾款更高端、功能更豐富的座椅讓用戶選裝,滿足更多人的個性化需求。
駕駛室頂部3個儲物櫃體積都比較大,櫃門使用液壓支撐杆支撐,中間櫃門大一點使用了兩根液壓支撐杆,每個櫃都帶照明燈。
臥鋪的設計是柳汽一直以來的延續性項目,基本每一代車型的臥鋪都可以變成小桌子,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堅持這樣設計的廠商。三段式臥鋪可翻轉,左右兩段翻起來下面是儲物櫃,中間那段翻起來就可以放下小桌板。
同樣的功能對於某些用戶可能是雞肋,但是有些人卻覺得很實用,多一項功能總歸是好的,用不上的人可以不用。還是那句話,再小眾的需求也應該得到滿足。
主推430和500馬力
相比於乘龍H7平頭車,T7的軸距增加了600mm,6x4底盤軸距3900+1350mm,轉彎半徑、通過性各方面都會受到一些影響,這是長頭車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不過現在國內違規的超長車那麼多都能正常運營,T7也能適應大部分工況。
多出一個「長鼻子」剛好可以放下發動機,這樣駕駛室下面就沒有了發動機的「烘烤」,後面的臥鋪位置離發動機距離也更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車內的舒適性和靜謐性。
現在上市的T7主推濰柴發動機,有12升WP12 430馬力和13升WP13 500馬力兩款動力可選,是國內重卡跑長途用的比較多的兩個馬力段,尾氣排放達到國五要求。展車裝的是WP13.500E501發動機500馬力版本,最大扭矩2400Nm(1000-1400r/min)。
乘龍T7的定位很明確,現階段只針對長途高速物流工況,大排量大馬力是一方面,輕量化方面也做足了功夫。
匹配的變速器採用輕量化鋁合金殼體設計,法士特12JSD220TA手動12擋,最高擋為超速擋,後續可能會加入法士特AMT自動變速器產品供選裝,主推手動擋配置可以讓產品售價更親民,利於產品推廣。
前懸架只有2片拋物線鋼板彈簧,後平衡軸免維護設計,3片鋼板彈簧,在鋼板數量上就要比其他廠商產品少1片。
282mm高度單層噴塑車架也減輕了不少重量,車架高度要比其他廠商車型矮8mm,大梁由6300噸衝壓機一次衝壓成型,輕量化也保證了承載力。
底盤左右350+450升雙油箱設計,800升總容量已經能保證2000公裡單程運輸中途不加油。
前軸採用美國康邁油潤滑輪端軸承,50萬公裡免維護,保養間隔周期長,定期換油就行,減少了保養次數和時間,國產車現在很喜歡用這個配置。
後驅動橋為方盛FS160免維護產品,輕量化設計。橋殼上也印了大大的「長換油」3個字,輪端軸承不需要單獨加注潤滑脂潤滑。
3.7的後驅動橋速比是主推配置,結合12擋超速擋變速器,經濟車速大約在65-95Km/h,高速巡航動力儲備充足,可以從容應對一般的小坡。經常跑的路況平路多可以選430馬力版本,變速器和後橋速比配置是一樣的,動力輸出表現會弱一點。
其他配置標配鋁合金儲氣筒,WABCO制動閥、ABS、自動剎車調整臂、全包圍導流罩、側裙版、動態節油開關、發動機制動、定速巡航、行車記錄儀等配置,可選裝鋁合金輪圈、獨立暖風、車載冰箱、燃油加熱系統等。
需要更多時間去發展
很多人一直好奇長頭車和平頭車比有什麼優勢,簡單來說有以下幾條:
1、安全性:發生事故時,長頭車緩衝距離大,駕駛員生存空間被侵入的機率降低,提供更高的安全性,長頭車發動機在駕駛員前面,駕駛室離地高度低於平頭車,重心降低,在發生碰撞時的傾覆機率低於平頭車。
2、維護便利性:長頭車維修發動機不需翻轉駕駛室,操作較方便,同時,放置於駕駛室內的物品也不會因駕駛室的翻轉而散落。
3、實用性:平頭駕駛室由於放置在發動機上面,駕駛室高度、車門、踏步均比較高,駕駛員上下車困難,由其是部分身高偏矮的男性駕駛員,更是非常不便。
4、舒適性:長頭車發動機大部分位於車輛前方,駕駛倉在前軸之後,能夠避免發動機的熱量與振動直接傳遞到座椅底下,前軸的跳動對駕駛位的影響也會最大限度減少,相比之下平頭車駕駛員不僅坐在發動機上方的受限空間,同時還要承受發動機帶來的熱量及噪聲的影響。
5、經濟性:長頭車在造型方面可更加容易的利用空氣動力學來提高燃油經濟性,尤其是在高速公路行駛狀態下,節能效果更加明顯。
乘龍T7不是國產長頭車的最終形態,可能它有很多的不完美,但這只是國產高端長頭車探索的第一步,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就已經不容易。乘龍T7是現階段考慮配置、零部件通用程度、研發成本、售價等各方面綜合因素的最優答案。我們要給出更多的時間讓長頭車去發展,最後探索出適用於國內工況和國情的長頭車產品,純正的美國長頭車雖好,卻不適合中國。
對於乘龍T7,有兩位熱心網友的觀點評論非常中肯:
@逍遙肆弎:比起以往的長頭已有不少提升,法規限制是現實、作為生產資料的成本考慮也是現實,用心設計、契合客戶的產品就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特別是銷量上的尊重。其實我還是看好這臺長頭的,可能不會成為爆款,但銷量比起以前一水的低端長頭產品應該有改觀。
@嘉祥石頭7:希望能銷量能達到一個盈利平衡的水平!然後期盼在重卡多元化的道路上,付出得到一點點認可,帶動長頭車,一點點進步!!!
最後再爆個料,柳汽後續會推出一款定位低一點的T5長頭車,擴大乘龍長頭車產品陣容,形成高低搭配。
圖/文:陳驛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