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小鎮:駛向未來的火車頭
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進入裝飾裝修階段 時速600公裡磁浮列車將在這裡造
掌握了技術就掌握了話語權,這裡是科技部、國資委批覆並推動建設的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這裡是我國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的「新名片」。位於城陽區動車小鎮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首期啟動的三個項目——高速磁浮實驗中心、高速磁浮試製中心、軌道交通車輛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軌交實驗室」)已進入裝飾裝修階段。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列車將在此研製,未來這裡將突破一項項技術空白,成為世界軌道交通產業重大關鍵技術的供給源頭,成為引領世界高速列車科技與產業發展的「火車頭」。
亮點 電動幕牆隨時開啟關閉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城陽區棘洪灘街道的動車小鎮核心區,驅車行駛在剛剛鋪好的瀝青道路上,平坦順暢,心情也開闊了許多。春風中,新栽種的樹木花草微微「頷首」;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三座深灰色的建築物比肩而立,莊重大氣,這裡就是創新中心。正在全速建設的創新中心可謂「一天一個樣」,記者1月初前來探訪時,項目剛剛主體封頂,而現在基建已經結束,項目外立面全部建好,正在進行內部精裝修及安裝施工。
「別看外牆灰撲撲的,實際上這是我們項目的一大亮點。」高速磁浮實驗中心由中青建安施工,項目總工邴興飛指著建築外牆說,該項目外立面採用雙層幕牆,內部是三玻兩腔的玻璃幕牆,保溫效果好,節能環保;外部是穿孔鋁板,通風透光、美觀大方。最「神奇」的是鋁板幕牆可以進行電動啟閉,按下按鈕後,幕牆就可以緩緩開啟到90°,增加建築整體的通透性。樓頂上還安裝了風感裝置,超過六級風時,幕牆將自動關閉。
雖然電動幕牆科技感十足,但是研製安裝卻並不容易。「幕牆寬1.5米,高3.5米,但厚度較薄,扇大,開啟時承受的風壓很大,極易墜落、損壞。」邴興飛介紹,平常的項目很少應用這種電動幕牆,幾乎沒有先例,如何使設計構想變成現實,項目部下了大力氣,方案、模型、實物都進行了多次試驗。反覆試驗後,項目部改良了連接材料,採用不鏽鋼連接件,提高受力強度。「當時,我們項目和旁邊的高速磁浮試製中心、軌交實驗室項目都在同步研究這個電動幕牆,我們是最先研究成功的,他們都紛紛過來取經。」說起電動幕牆的研發過程,邴興飛十分驕傲。
創新 自製提升裝置安裝牆板
項目上的「科技範兒」不止於此,內部的牆板也「大有來頭」,是採用裝配式建築的理念預製而成。「項目去年9月開工,今年4月必須完成基建施工,所以施工的時間只有半年多,工期十分緊張。」邴興飛說,為了按期交付,項目部從科技入手,通過引進新工藝全力追趕施工進度。牆體的常規做法是用磚塊層層壘砌,而現在使用裝配式施工工藝,提前在廠家定製加工,四周帶有「U型卡」,牆板運輸到現場可以直接拼裝,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普通的砌體內部沒有鋼筋,而我們預製的牆板內都帶有鋼筋,結構的穩固性更強,可謂一舉兩得。」邴興飛告訴記者。
雖說這種裝配式的牆板可以像積木一樣隨插隨用、直接安裝,不過,其施工也有一個難點,一塊牆板高5.7米,重達400公斤,把牆板從水平調整到豎直需要五六個人同時施工。為此,項目部研發了一種提升裝置,整體看上去是一輛三角形的小車,採用滑輪和槓桿原理,可以將牆板輕鬆調整提拉,然後再運輸到需要安裝的位置。然後,只需要兩名工人上下互相配合,就可以把牆板卡進卡槽。
展望 軌道交通產業未來可期
記者了解到,高速磁浮實驗中心以搭建高速磁浮自主化樣車、牽引供電及運行控制系統等核心關鍵技術為目的,將形成我國自主並具有國際普遍適應性的新一代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核心技術體系及標準規範體系。
除了這一項目外,創新中心目前正在建設的還有兩個項目——軌交實驗室和高速磁浮試製中心。其中,軌交實驗室是國家發改委城市軌道交通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的重點內容。高速磁浮試製中心主要建設一條5.84千米的高速磁浮列車生產線,同時將建成高速磁浮車輛裝備研發試製、工程化製造、試驗驗證、運營維護等重要平臺。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課題,是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的課題之一。目前我國高鐵的最高運營速度為350公裡/小時,航空巡航經濟速度為800-1000公裡/小時,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可以填補高速鐵路和航空運輸之間的速度空白。
據悉,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作為中國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獲得國家部委批覆,也是青島引進的「國內首個」國字號平臺之一。中心預計將於2030年全面建成,將打造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具有「聚智、協同、轉移、輻射、合作」功能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我國將在2020年研製出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樣車,並完成5公裡試驗線驗證,進行集成示範,為實現高速磁浮工程應用和產業化奠定基礎。創新中心將充分發揮國家創新中心的平臺優勢和青島市的地域優勢,通過分步實施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和同步推進技術創新活動,打造創新資源集聚區。
相關連結
產業催生出的「高鐵新城」
軌道列車代表著國家高端裝備製造業的能力和水平,「青島造」軌道列車從「跟隨」到「領跑」,歷經十年發展,讓青島成為世界高速列車的「火車頭」。軌道交通被視為青島新的支柱產業,目前,全國每年運營動車組的65%從這裡駛出,城軌地鐵車輛產品佔全國25%以上份額。而青島地鐵的全部列車,也是不折不扣的「青島製造」。
在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中,棘洪灘是一片蓬勃發展的製造業高地,被譽為「動車小鎮」。這裡聚集了中車四方股份、中車四方有限、龐巴迪三家具備整車生產能力的龍頭企業,各種軌道交通核心配套企業150多家,本地配套率45%以上,產業集聚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目前,動車小鎮的產業布局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階段,藉助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的窗口期,可迅速實現騰飛。2017年發布的《青島世界動車小鎮綜合規劃》則為小鎮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根據規劃,這裡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產城融合、宜業宜居、時尚美麗的世界動車小鎮,規劃預計區域遠期城市常住人口將達30萬人,一座宜業宜居的新城正在迅速崛起。(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 傅春曉 攝影 徐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