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科的鐘擺實驗
2003年,科學家在南極安置了一個鐘擺,並觀察它的擺動。
他們是在重複1851年的一個著名實驗——傳科的鐘擺實驗。
1851年,法國科學家傳科在公眾面前做了一個實驗:將一根長67米的鋼絲從巴黎國葬院的頂上懸掛下來,下面吊著一個重28千克、帶有鐵筆的鐵球。周圍的觀眾面對這個巨型的鐘擺無不驚訝。
鐘擺的下方有一個巨大的沙盤,它的直徑達6米。隨著鐘擺的每一次擺動,經過沙盤的上方時,鐘擺上的鐵筆會在沙盤上留下運動的軌跡。令觀眾們驚訝的是,這個鐘擺始終不是按一條直線來回擺動的,在沙盤上畫出的軌跡都會偏離原來的軌跡。
如果在沙盤上刻上360度,一段時間後,鐘擺的擺動方向會偏轉一定的度數。開始,這個巨型鐘擺在沙盤正中的直線上來回擺動,也就是0度和180度之間擺動。但是不久,它就會在1度和181度之間擺動繼而又在2度和182度之間擺動,3度和183度之間擺動…
傳科告訴在場的觀眾:「我們看到了地球的轉動。」許多教徒目瞪口呆。有人甚至在久久凝視以後說:「確實覺得自己腳底下的地球在轉動!」
這就是著名的「傳科的鐘擺實驗」,這個鐘擺也叫「傳科擺」。在巴黎所在的緯度上,鐘擺的軌跡是順時針轉動;在赤道上,鐘擺將不會發生偏轉。我們的地球就像一隻陀螺,自轉一周需要23時56分4秒,於是,我們便有了白天黑夜的輪番交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實驗極為成功,傅科用非常簡單的辦法,使我們「看」到了地球的自轉,為此他獲得了法國榮譽騎士五級勳章。
這項實驗雖然已經過去了100多年,但是,由於傅科使用了簡單的方法,證明了最根本的科學概念,它就像一座豐碑一樣矗立在科學史上。直到如今,許多科學家還對它稱讚有加,稱它為十項最美麗的實驗之一。
(文字來源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教師參考書; 圖片動畫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