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澆帶怎麼做不漏漿?現場示例!

2021-01-07 網易

2020-12-05 04:24:52 來源: 同一種合調

舉報

  需要留置後澆帶的混凝土澆築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生後澆帶漏漿,清理起來非常麻煩,不但費時費工,還影響工程質量。那麼,後澆帶怎麼做不漏漿?下面分享鄭州二建的工程實例,該項目在地下室底板後澆帶施工中採取一系列措施,防止了漏漿通病,供工程朋友們參考借鑑。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厚分別為1200mm、700mm、600mm,平面設置了220米後澆帶,後澆帶寬度均為1000mm。地下室底板後澆帶構造做法如下所示:

  

  分析後澆帶漏漿發生的原因

  對症下藥實施對策

  原因

  後澆帶側面鋼絲網固定不牢,導致澆築底板砼時,易從側面流入後澆帶部位。

  【對策】鋼絲網+鋼板網組合模板:選用鋼絲網+鋼板網+鋼筋骨架作側模板。

  採取措施,確保鋼絲網固定牢固,以防治混凝土澆築時後澆帶的側壓力大,造成鋼筋網破壞滲漏。綜合的加固措施:止水鋼板上下分別焊接鋼板網+鋼絲網作側模,焊接在鋼筋骨架上;後澆帶頂板採用木方封堵;其中鋼筋骨架豎向立筋:1800高基礎採用Φ16@200;水平筋為Φ14@400;700mm基礎採用Φ16@400;水平筋為Φ14@300。

  

  後澆帶模板加工樣板:

  

  地下室頂板後澆帶模板加固措施如下:

  鋪貼鋼板網

  

  鋪貼鋼絲網

  

  

  止水板下部鋼筋骨架安裝

  

  止水鋼板焊接固定

  

  原因

  2

  後澆帶模板支撐體系不合理,易造成後澆帶兩側模板變形,後澆帶兩側混凝土流入後澆帶內。

  【對策】優化後澆帶兩側支撐體系:採用鋼筋斜撐的措施以保證側模位置和幾何尺寸的準確。

  後澆帶止水鋼板上下分別採用直徑18的鋼筋斜撐@1500作為後澆帶模板支撐體系,提高後澆帶模板支撐體系的剛性,避免澆築時混凝土側壓力引起模板變形,從而防止混凝土流入後澆帶,減少清理用工。

  

  採用以上模板加固方式及支撐體系,後澆帶位置可實現無漏漿。

  

  止水鋼板安裝完成效果

  原因

  3

  混凝土澆築未按交底施工,未分層下料,易造成後澆帶下挖部分的混凝土上翻到結構後澆帶內;振搗棒易破壞封堵導致漏漿。

  【對策】加強工人的教育與管理:按交底分層下料,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時,派專人對澆築進行旁站。

  具體措施:首先分層下料,其次混凝土振搗時,要在後澆帶側300mm以外,以300mm間距振搗,以防止振搗棒破壞封堵,導致漏漿;振搗棒操作做到「快插慢拔」,每點振搗時間一般以10~30s為宜,在振搗過程中視混凝土表面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宜。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平板振動器二次回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裂縫,減少內部微裂縫,增加混凝土密實度,同時因分層下料,防止後澆帶下挖部分混凝土上翻。

  通過全過程跟蹤檢驗控制,經現場檢查,防止了人為撞擊鋼筋現象,增加混凝土密實度,提高混凝土抗滲性,澆筑後澆帶兩側混凝土時有效避免混凝土上翻,達到預期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後澆帶怎麼做不漏漿?看個實例!附後澆帶模板支設完美做法!
    需要留置後澆帶的混凝土澆築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生後澆帶漏漿,清理起來非常麻煩,不但費時費工,還影響工程質量。那麼,後澆帶怎麼做不漏漿?下面分享鄭州二建的工程實例,該項目在地下室底板後澆帶施工中採取一系列措施,防止了漏漿通病,供工程朋友們參考借鑑。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厚分別為1200mm、700mm、600mm,平面設置了220米後澆帶,後澆帶寬度均為1000mm。地下室底板後澆帶構造做法如下所示:
  • 建築後澆帶鋼筋鏽蝕、泥漿雜物較多時,如何澆筑後澆帶混凝土?
    二、現場情況介紹由於分期建設,前期施工預留後澆帶緊鄰土方開挖,雖原施工單位採取了防護措施,但預留鋼筋仍有鏽蝕,後澆帶內泥漿雜物較多。後澆帶的淤泥清理、鋼筋除鏽、保護、防水接縫、混凝土的澆築與養護均屬於我項目工作。地下室底板後澆帶分布圖現場實拍圖案例工程地下室底板和頂板、剪力牆、樓層板均設有後澆帶。
  • 建築後澆帶模板如何施工既規範又簡便?中建標準做法很好(多圖)
    一、施工準備1 .技術準備(1)後澆帶施工前應對材料、施工時間、現場狀況進行檢查核對,以確定對設計與規範的符合性。(2)按設計要求和質量標準編制專項施工方案。(3)對施工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其主要內容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後應注意的事項和操作要求、細部構造及技術質量要求。
  • 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的特性和作用是什麼?施工方法有哪些?
    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的特性和作用是什麼?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比較廣泛,您是否清楚它的特性與作用呢?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是利用它高彈性和壓縮變形性的特點,在各種載荷下產生彈性變形,從而起到有效緊固密封,防止建築結構的漏水、滲水及減震緩衝作用。
  • 建築主體施工現場轉了幾圈,發現很多典型問題
    5、樓面柱子預留鋼筋偏位;結構板鋼筋澆搗時被破壞未及時整理;6、樓面柱腳及兩層柱和板接頭處漏漿麻面、露筋問題,施工時控制方案不合理;7、泵送商品砼水灰比過大,造成現澆板無自防水能力,產生滲漏水問題。現場問題:地下室頂板鋼筋無保護層,造成鋼筋外露生鏽,影響結構使用壽命。現場問題:地下室剪力牆與底板交接處漏漿產生蜂窩現象,易造成滲漏水。現場問題:地下室側牆內側根部滲漏水現象。現場問題:商品砼自身防水性差,結構板產生微滲漏。現場問題:已交付樓盤現澆板裂縫(300厚消防通道地下室頂板,C35砼、雙層雙向鋼筋)。
  • 後澆帶施工要點及注意事項
    1、施工準備a、後澆帶施工前應對材料、施工時間、現場狀況進行檢查核對,以確定對設計與規範的符合性,預測施工後對功能的有效性,並做好核對記錄。b、確定施工方案,針對後澆帶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現場情況,編制滿足設計規範和工藝要求的施工技術措施。
  • 後澆帶
    當不設置永久性的沉降縫和溫度收縮縫時,應採取設置沉降後澆帶、溫度後澆帶、誘導縫或用微膨脹混凝土、纖維混凝土澆築基礎等措施。2 當高層建築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置沉降縫時,宜在裙房一側設置用於控制沉降差的後澆帶,當沉降實測值和計算確定的後期沉降差滿足設計要求後,方可進行後澆帶混凝土澆築。當高層建築基礎面積滿足地基承載力和變形要求時,後澆帶宜設在與高層建築相鄰裙房的第一跨內。
  • 淺談:外牆後澆帶施工的方案
    3、混凝土澆注:按圖紙設計要求,後澆帶混凝土採用微膨脹混凝土,其強度比構件混凝土強度提高一個標號,澆注完成後應澆水養護不少於14天。樓板:後澆帶混凝土採用高一級無收縮混凝土,基礎底板:後澆帶混凝土採用C45 P8無收縮混凝土。
  • 高層建築後澆帶施工安全注意事項
    後澆帶作為超長建築不留溫度伸縮縫及高層建築高層部分與裙房之間不留沉降縫的技術措施,已經普遍使用。但如在施工過程中有些環節注意不到,往往會使後澆帶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還可能給施工帶來不便,給結構造成隱患。結合我們近十年來施工高層建築工程後澆帶的做法,就施工中應注意的事項談幾點體會。
  • 後澆帶設計(設置)要求
    1 、後澆帶的設置應遵循「抗放兼備,以放為主」的設計原則。因為普通混凝土存在開裂問題,設置後澆縫的目的就是將大部分的約束應力釋放,然後用膨脹混凝土填縫以抗衡殘餘應力。2、後澆帶的間距應合理,矩形構築物後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為30~40m,後澆帶的寬度應考慮便於施工操作,並按結構構造要求而定,一般寬度以 700 ~1000mm為宜。現常見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種。
  • 關於後澆帶施工工藝的一點改進
    在面積較大的地下車庫或長度較長的住宅結構中,為減少因混凝土收縮和主體沉降量差異引起的裂縫,通常做法是設置施工後澆帶。然而在實際施工中,後澆帶部位經常出現鋼筋鏽蝕嚴重,混凝土夾渣、錯臺,以及後澆帶滲漏等一系列質量問題,原因主要是後澆帶模板支設工藝存在缺陷,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 工程技術知識:後澆帶的接縫處理
    (2)鋼筋是保持原狀還是斷開,這要由後澆帶的類型來決定。沉降後澆帶的鋼筋應貫通,伸縮後澆帶鋼筋應斷開,梁板結構的板筋應斷開,但梁筋貫通,若鋼筋不斷開,鋼筋附近的砼收縮將受到較大制約,產生拉應力開裂,從而降低了結構抵抗溫度應力的能力。不同斷面上的後澆帶應曲折連通。(3)後澆帶砼澆築,一般應使用無收縮砼澆築,可以採用膨脹水泥也可採用摻和膨脹劑與普通水泥拌制。
  • 你真的了解變形縫、施工縫和後澆帶嗎?
    關於變形縫和後澆帶、變形縫及施工縫的區別一、後澆帶1、後澆帶是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溫度、收縮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範要求,在板(包括基礎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後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
  • 工藝展示|基礎底板後澆帶快速收口施工
    後澆帶是在建築施工中為防止自身及環境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結構不均勻沉降等因素影響,在梁、板(包括基礎底板)、牆等結構中預留的具有一定寬度且經過一定時間後再澆築的混凝土帶。在施工中往往由於工藝、施工控制、加固方式、收口材料本身的特點等眾多因素導致後期出現開裂、滲漏、接口高低不平等質量病害,不僅影響建築的使用功能,也可影響建築的結構安全和使用壽命。為此,深圳市越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周密試驗,反覆優化,成功研究出基礎底板後澆帶快速收口施工工藝。減少工序、工作量的同時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成品質量,對保證建築使用具有深遠意義。
  • 遇水膨脹止水條在後澆帶出現滲漏時的使用方法
    後澆帶牆體出現滲漏時,可採用安裝遇水膨脹止水條來止滲漏水。使用小錘子、鋼釺鑿除後澆帶內鬆動的商砼,清除乾淨,不要破壞鋼筋。主要是要剔除後澆帶內的支設鋼筋、鋼絲網、模板、木方處雜物、灰漿。後澆帶遇水膨脹止水條安裝部位要剔鑿平整,使用工具施工縫部位的商砼表面的水泥浮漿,雜物灰塵,保持乾燥清潔。施工縫安裝遇水膨脹止水條,把止水條上包裹的隔離紙撕掉,沿著施工縫混凝土縫面直接鋪裝遇水膨脹止水條,每隔100mm釘一個鋼釘,將止水條與混凝土縫面固定牢固。遇水膨脹止水條鋪裝完後,用滾子滾壓止水條表面,使止水條與混凝土表面粘貼密實牢固。
  • 人防工程怎麼做?照此施工不出錯!
    人防工程怎麼做?照此施工不出錯! 一磚一瓦建築圈 一磚一瓦建築圈 微信號 功能介紹專注於建築安全技術、造價、管理學習平臺。與您一起學習進步。
  • 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常用規格及安裝方法
    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常用規格及安裝方法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也叫背貼式止水帶或外置式止水帶,是一種在地下構築物混凝土變形縫、沉降縫壁板外側設置的一種止水構造,從材料選擇來區分可分為外貼式橡膠止水帶、外貼式塑料止水帶、外貼式橡塑止水帶等,從結構形式上可分為EB型止水帶和EP型止水帶兩種。
  • 現場示例!
    預製內牆板安裝順序示意圖安裝流程現場示例· 牆線定位安裝前必須有供安裝輕質牆板放線定位用的軸線、控制線或基準線。· 堆放牆板工作面的牆板應堆放在指定的區域(應考慮放置在結構梁上或剪力牆、柱附近),按不同規格堆放整齊,便於操作並且避免集中堆放,分散荷載,以免造成結構損傷。
  • 標準化示例!施工現場臨時用電配電箱 如何配置?
    三級配電設置示例 一 總配電箱(櫃) 內設400A-630A具有隔離功能的DZ20型透明塑殼斷路器作為主開關,分路設置4-8路採用具有隔離功能的DZ20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