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準備
1 .技術準備
(1)後澆帶施工前應對材料、施工時間、現場狀況進行檢查核對,以確定對設計與規範的符合性。
(2)按設計要求和質量標準編制專項施工方案。
(3)對施工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其主要內容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後應注意的事項和操作要求、細部構造及技術質量要求。
(4)後澆帶施工前應對施工部位圖紙進行審查,熟悉圖紙掌握設計要求和標準。
2 .材料準備
2.1 品種規格
1)後澆帶砼所用碎石應根據所澆後澆帶的鋼筋密度確定,一般為5—31.5mm,含泥量不得大於1.0%,泥塊含量不得大於0.5%。
2)後澆帶的砂子應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於3.0%,泥塊含量不得大於1.0%。
3)中埋式止水鋼板宜用3mm 厚400mm 寬的折形鋼板條。
4)遇水膨脹止水條有10000×20×10mm、10000×30×10mm、5000×30×20mm 等幾種規格。
5)橡膠外貼式止水帶宜用300×8 型,但外牆宜用400×8 型。
6)鋼絲網宜採用密目鋼絲網和30×30 型鋼絲網,兩種鋼絲網配套使用。
2.2 質量要求:
1)碎石應滿足試配強度要求且檢驗結果應符合《JGJ52—2006 標準》。
2)砂子應採用河砂或山砂,不得用海砂,且檢驗結果應符合《JGJ52—2006 標準》。
3)粉煤灰應用II 級以上。
4)外加劑必須用合格一等品。
5)水泥應用32.5R 以上的普通水泥或矽酸鹽水泥。
6)拌和用水應用飲用水或水質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
JGJ63-2006 的規定的水源。
7)止水帶表面不允許有開裂、缺膠、海綿等影響使用的缺陷,中心孔偏心不允許超過管狀斷面厚度的1/3;止水帶表面允許有深度不大於2mm、面積不大於16mm2的凹痕、氣泡、雜質、明疤等缺陷不超過4 處;止水帶的尺寸公差應符合GB50208—2011的要求;止水帶現場抽樣數量以每月同標記的止水帶產量為一批抽樣。
8)選用的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應具有緩脹性能,其7d 的膨脹率應不大於最終膨脹率的60%。當不符合時,應採取表面塗緩膨脹劑措施;其物理性質應符合GB50208—2011 的要求;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現場抽樣數量以每月同標記的止水帶產量為一批抽樣。
3 .機具準備
(1)商品砼:砼塌落度桶、插入與平板振動器、手推車等。
(2)其它機具:電焊機、剪刀、鋃頭等。
4 .作業條件
4.1 後澆帶的留置
後澆帶的形式、位置、寬度應符合設計及規範要求。
4.2 後澆帶砼澆築
(1)後澆帶兩側砼面上的浮漿、鬆散砼應予鑿除,並用壓力水衝洗乾淨,塗刷砼界面處理劑或水泥砂漿。地下室底板後澆帶施工時不得有積水,且需將後澆帶部位清理乾淨。
(2)後澆帶處的鋼筋應進行除鏽,已將鋼筋調整平直。
(3)後澆帶的模板需封閉嚴密,且應保證砼施工後新舊砼沒有明顯的接搓。
(4)需將止水條或止水帶固定牢固,確保位置準確。
二、後澆帶施工工藝
1.底板後澆帶施工
1.1 工藝流程
地下室底板防水、保護層施工→底板底層鋼筋綁紮→後澆帶兩側鋼板止水帶下側先用短鋼筋頭與板筋點焊→綁紮雙層鋼筋網與鋼筋頭上,鋼絲網放在先澆築砼一側→止水板帶安置→止水板帶上側短鋼筋頭點焊及綁紮雙層鋼絲網於鋼筋頭上→後澆帶兩側砼施工→後澆帶處砼餘量清理→後澆帶處兩側砼養護。
1.2 操作要點
2 .地下室頂板及樓層梁板後澆帶施工
2.1 地下室頂板及樓板後澆帶模板體系
2.1.1 工藝流程
後澆帶模板支撐(採用獨立支撐)→樓板鋼筋綁紮及梳齒形模板安裝→焊短鋼筋於板麵筋上→後澆帶兩側砼澆築→後澆帶處砼餘漿清理→後澆帶兩側砼養護→後澆帶蓋模板保護鋼筋。
2.1.2 操作要點
2.1.3 後澆帶獨立支撐體系
(1)鋼管獨立支撐體系
(2)構造柱獨立支撐體系
備註:構造柱獨立支撐體系在武漢客廳等多個項目使用,支撐牢固、安全,便於搭設及管理。
2.2 後澆帶梁施工
後澆帶梁處支撐採用雙層鋼絲網,設置鋼絲網時,在梁的上、下層縱向主筋及箍筋的交接處採用鋼筋頭與其進行綁紮後點焊固定,再用鋼絲網與鋼筋頭進行綁紮後點焊連接。
3 .地下室外牆後澆帶施工
3.1 工藝流程
外牆常規鋼筋施工→鋼板止水帶安置→鋼板處柱分離箍筋焊接→焊短鋼筋頭於止水鋼板上和剪力牆豎筋上→綁紮雙層鋼絲網於鋼筋頭上,鋼絲網放置在先澆砼一側→封剪力牆外模,並加固牢固→後澆帶兩側砼澆築→後澆帶兩側砼養護。
3.2 操作要點
3.3 外牆後澆帶支模體系
3.4 側牆後澆帶提前回填措施
3.4.1 工藝流程
地下室頂板砼完成→後澆帶清理→擋土牆施工→側牆防水施工→土方回填
3.4.2 操作要點
3.4.3 節點大樣
1、磚砌擋牆不需要單獨的施工準備時間,擋牆整體性好, 利於外牆防水,但施工速度不如預製板擋牆快,所需操作空間 不小於 1m。
2、預製擋牆因需要提前預製構件,施工準備時間較長,需 專用吊裝工具,但施工速度較快,所需操作空間不小於 0.6m。
3、一般來講基坑支護與地下室側牆間距不小於 0.6m,否則 無法支側牆模板和側牆防水施工。因此,對於小於間距確有 0.6m 的情況,建議牆體單邊支模,外側保護層過大的須增設抗裂鋼 筋網片,同時取消外側防水,採用高效防水混凝土或在地下室 外牆內側設置防水層等措施,具體與設計院溝通,確定可行的 方案後實施。以上兩種方式施工費用相當,各項目根據現場施工條件選用。
三、施工及質量要點
1 .材料的關鍵要求
(1)所使用的砼應有配合比報告單。
(2)應採用比後澆帶兩側砼提高一個等級的補償收縮砼。在滿足強度要求及工藝要求的情況下,其塌落度宜儘可能小一些。
(3)商品砼應有「砼開盤鑑定證明」。
(4)防水材料、遇水膨脹橡膠止水條、膨脹劑和外加劑等材料均應有合格證,且復檢合格後方可使用。
2 .技術關鍵要求
(1)新舊砼界面應先放與所澆砼同強度等級的砂漿。
(2)模板應嚴密、穩固、砼施工時不得漏漿與變形。
(3)膨脹劑和外加劑摻量應符合設計及產品性能要求。
(4)止水條安裝好後,應儘快安排後澆帶砼澆築。
3 .質量關鍵要求
(1)砼的澆築應密實,成型應精確,應特別注意新舊砼界面處的砼密實度。
(2)砼澆筑後應覆蓋保溼養護。
(3)防水後澆帶的施工應注意界面的清理及止水條、止水帶的保護,並保證防水功能技術措施的落實。嚴禁後澆帶處有滲漏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