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澆帶設計(設置)要求

2021-01-07 土木智庫

1 、後澆帶的設置應遵循「抗放兼備,以放為主」的設計原則。因為普通混凝土存在開裂問題,設置後澆縫的目的就是將大部分的約束應力釋放,然後用膨脹混凝土填縫以抗衡殘餘應力。

2、後澆帶的間距應合理,矩形構築物後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為30~40m,後澆帶的寬度應考慮便於施工操作,並按結構構造要求而定,一般寬度以 700 ~1000mm為宜。現常見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種。

3、後澆帶在未澆築混凝土前不能將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則會導致梁板形成懸臂造成變形;施工後澆帶的位置宜選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彎點附近,此位置彎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選在梁、板的中部,該位置雖彎矩大,但剪力很小。

4、後澆帶的斷面形式應考慮澆注混凝土後連接牢固,一般應避免留直縫。對於板,可留斜縫;對於梁及基礎,可留企口縫,可根據結構斷面情況確定。

縫類型:平直縫、階形縫、企口縫、斜縫(V型縫)等。

5 、結構設計中由於考慮沉降原因而設計的後澆帶,在施工中應嚴格按設計圖紙留設;由於施工原因而需要設置後澆帶時,應視工程具體情況而定,留設的位置應經設計單位認可。

6、後澆帶處結構主筋不宜在縫中斷開,若必須斷開,則主筋搭接長度應大於45倍主筋直徑,接頭應按規範要求錯開,並應按設計要求設附加鋼筋。

7、後澆帶砼澆築應留置砼強度檢驗試塊及抗滲強度檢驗試塊(設計有抗滲要求),後澆帶的強度等級不得低於其兩側砼,應提高一個強度等級,同時應符合設計要求。

相關焦點

  • 後澆帶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 3-2010 > 12 地下室和基礎設計 > 12.2 地下室設計12.2.3 高層建築地下室不宜設置變形縫。當地下室長度超過伸縮縫最大間距時,可考慮利用混凝土後期強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設置貫通頂板、底部及牆板的施工後澆帶。
  • 建築後澆帶鋼筋鏽蝕、泥漿雜物較多時,如何澆筑後澆帶混凝土?
    三、後澆帶設置案例工程地下室抗水板,厚度分別為450㎜、500㎜,主樓筏板1800㎜,C35、P8抗滲混凝土;地下車庫頂板為梁板式,厚度160mm,C35、P6抗滲混凝土;剪力牆厚度為300㎜,C35、P8-P6抗滲的混凝土。後澆帶寬度800mm。地下室底板及樓層板均為一橫二縱設置。
  • 淺談:外牆後澆帶施工的方案
    二、後澆帶施工流程:1、 施工後澆帶以外砼;2、 拆其餘部位模板;3、 砌築磚鈦模;4、 到設計規定時間後,施工後澆帶砼;5、 後澆帶砼強度達到100%後,拆後澆帶底模(側模);6、 做防水卷材搭接;7、 做防水保護層;8、 養護。
  • 高層建築後澆帶施工安全注意事項
    1.模板支撐系統要獨立  作為溫度後澆帶,一般要求砼澆注的間隔時間不少於60天;沉降後澆帶要求高層部分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後再澆注砼,間隔時間可能要幾個月甚至十幾個月。在這期間,後續工程還要往上施工,已施工過的後澆帶兩側面的梁板結構就變成了懸挑構件,且要承受上部其他結構層的自重和施工荷載,單*正常施工的模板支撐系統遠遠不夠。
  • 後澆帶怎麼做不漏漿?看個實例!附後澆帶模板支設完美做法!
    後澆帶模板支設完美做法  後澆帶模板應該怎麼做?GB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只有短短的15個字:  4.2.3 後澆帶處的模板及支架應獨立設置。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查方法:觀察。  怎麼樣才算是獨立設置呢?
  • 你真的了解變形縫、施工縫和後澆帶嗎?
    關於變形縫和後澆帶、變形縫及施工縫的區別一、後澆帶1、後澆帶是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溫度、收縮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範要求,在板(包括基礎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後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
  • 後澆帶施工要點及注意事項
    1、施工準備a、後澆帶施工前應對材料、施工時間、現場狀況進行檢查核對,以確定對設計與規範的符合性,預測施工後對功能的有效性,並做好核對記錄。b、確定施工方案,針對後澆帶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現場情況,編制滿足設計規範和工藝要求的施工技術措施。
  • 關於後澆帶施工工藝的一點改進
    在面積較大的地下車庫或長度較長的住宅結構中,為減少因混凝土收縮和主體沉降量差異引起的裂縫,通常做法是設置施工後澆帶。然而在實際施工中,後澆帶部位經常出現鋼筋鏽蝕嚴重,混凝土夾渣、錯臺,以及後澆帶滲漏等一系列質量問題,原因主要是後澆帶模板支設工藝存在缺陷,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 建築後澆帶模板如何施工既規範又簡便?中建標準做法很好(多圖)
    一、施工準備1 .技術準備(1)後澆帶施工前應對材料、施工時間、現場狀況進行檢查核對,以確定對設計與規範的符合性。(2)按設計要求和質量標準編制專項施工方案。(3)對施工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其主要內容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後應注意的事項和操作要求、細部構造及技術質量要求。
  • 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的特性和作用是什麼?施工方法有哪些?
    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的特性和作用是什麼?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比較廣泛,您是否清楚它的特性與作用呢?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是利用它高彈性和壓縮變形性的特點,在各種載荷下產生彈性變形,從而起到有效緊固密封,防止建築結構的漏水、滲水及減震緩衝作用。
  • 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常用規格及安裝方法
    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常用規格及安裝方法後澆帶外貼式止水帶也叫背貼式止水帶或外置式止水帶,是一種在地下構築物混凝土變形縫、沉降縫壁板外側設置的一種止水構造,從材料選擇來區分可分為外貼式橡膠止水帶、外貼式塑料止水帶、外貼式橡塑止水帶等,從結構形式上可分為EB型止水帶和EP型止水帶兩種。
  • 後澆帶怎麼做不漏漿?現場示例!
    ,一旦發生後澆帶漏漿,清理起來非常麻煩,不但費時費工,還影響工程質量。那麼,後澆帶怎麼做不漏漿?下面分享鄭州二建的工程實例,該項目在地下室底板後澆帶施工中採取一系列措施,防止了漏漿通病,供工程朋友們參考借鑑。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厚分別為1200mm、700mm、600mm,平面設置了220米後澆帶,後澆帶寬度均為1000mm。地下室底板後澆帶構造做法如下所示:
  • 工程技術知識:後澆帶的接縫處理
    (2)鋼筋是保持原狀還是斷開,這要由後澆帶的類型來決定。沉降後澆帶的鋼筋應貫通,伸縮後澆帶鋼筋應斷開,梁板結構的板筋應斷開,但梁筋貫通,若鋼筋不斷開,鋼筋附近的砼收縮將受到較大制約,產生拉應力開裂,從而降低了結構抵抗溫度應力的能力。不同斷面上的後澆帶應曲折連通。(3)後澆帶砼澆築,一般應使用無收縮砼澆築,可以採用膨脹水泥也可採用摻和膨脹劑與普通水泥拌制。
  • 工藝展示|基礎底板後澆帶快速收口施工
    後澆帶是在建築施工中為防止自身及環境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結構不均勻沉降等因素影響,在梁、板(包括基礎底板)、牆等結構中預留的具有一定寬度且經過一定時間後再澆築的混凝土帶。為此,深圳市越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周密試驗,反覆優化,成功研究出基礎底板後澆帶快速收口施工工藝。減少工序、工作量的同時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成品質量,對保證建築使用具有深遠意義。施工流程及要點:工藝做法:1、材料準備:快易收口網、止水鋼板、鋼筋、扎絲、方木(複合木龍骨)等材料。
  • 遇水膨脹止水條在後澆帶出現滲漏時的使用方法
    後澆帶牆體出現滲漏時,可採用安裝遇水膨脹止水條來止滲漏水。使用小錘子、鋼釺鑿除後澆帶內鬆動的商砼,清除乾淨,不要破壞鋼筋。主要是要剔除後澆帶內的支設鋼筋、鋼絲網、模板、木方處雜物、灰漿。後澆帶遇水膨脹止水條安裝部位要剔鑿平整,使用工具施工縫部位的商砼表面的水泥浮漿,雜物灰塵,保持乾燥清潔。施工縫安裝遇水膨脹止水條,把止水條上包裹的隔離紙撕掉,沿著施工縫混凝土縫面直接鋪裝遇水膨脹止水條,每隔100mm釘一個鋼釘,將止水條與混凝土縫面固定牢固。遇水膨脹止水條鋪裝完後,用滾子滾壓止水條表面,使止水條與混凝土表面粘貼密實牢固。
  • 室內消火栓設計及安裝要求完整版-室內消火栓,設計,安裝要求-消防...
    設計要求     1、室內消火栓的選型應根據使用者、火災危險性、火災類型和不同滅火功能等因素綜合確定。     2、室內消火栓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採用DN65室內消火栓,並可與消防軟管卷盤或輕便水龍設置在同一箱體內。
  • 城鎮燃氣設計中調壓箱(和調壓櫃)的設置要求
    2、調壓櫃(落地式)  1)調壓櫃應單獨設置在牢固的基礎上,櫃底距地坪高度宜為0.30m。  2)距其他建築物、構築物的水平淨距應符合規定。  3)體積大於1.5`m^3`的調壓櫃應有爆炸洩壓口,爆炸洩壓口不應小於上蓋或最大櫃壁面積的50%(以較大者為準)。爆炸洩壓口宜設在上蓋上。通風口面積可包括在計算爆炸洩壓口面積內。
  • 動物實驗室的分類、設計要求和控制要求
    哈哈~ ~ ~除此之外,動物實驗室也有自己的設計要求。今天小編帶你了解動物實驗室的分類、設計要求和控制要求是什麼。無菌動物要求不帶有任何用現有方法可檢出的微生物。悉生動物要求在無菌動物體上植入一種或數種已知的微生物。對不同級別的實驗動物在動物設計上和管理上則有不同的要求。二、動物實驗室設計的基本要求1、選址:實驗動物繁育、生產及實驗場所應避開自然疫源地。
  • 化學實驗室設計布置要求SICOLAB
    實驗室的廢氣排除是化學實驗室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應考慮全面淨化實驗室內外的空氣品質,以保障實驗室工作人員享有健康的工作環境。根據實驗大樓的實驗流程,先設計出完美的實驗室平面布局;由平面布局結合整棟實驗大樓給排水、供電、供氣作出相應設計,且充分考慮管內空氣流通對室內噪聲的影響,確定最佳管路;再根據現場施工要求,結合管路特性選擇與之配套的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