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黑人是不是人的故事

2020-12-03 拯救人類行動

在廣漠無垠的非洲大陸,在那個看著都渴的沙漠裡,曾經住著一群被時間遺忘的布希族人,他們生活在最原始的狀態,沒有所有制的概念,也沒有罪的概念,簡單純樸的令人吃驚。

他們非常溫柔,在捕殺到一隻羚羊後,還要認真的跪在它面前道歉,並解釋並不想殺它,只是生活所迫;他們非常虔誠,認為所擁有的一切食物、陽光、雨露,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內心無比感恩,發誓要與大自然共榮共生。在非洲這片古老的土地,誕生了人類祖先,孕育了黑色人種,創造了燦爛的文明。

在地球的另一端,曾經有過一個充滿冒險和傳奇的大航海時代。

大航海時代是一個開拓的時代,三角貿易讓美洲和歐洲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也讓非洲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黑人被捕為奴,遭受虐待,數以億計的黑人成為「文明時代」的犧牲品。

人類動物園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讓美第奇家族有機會接觸到更新穎的藏品——新大陸的物產。其中最讓美第奇家族痴迷的正是各種珍稀動物,這其中也包括探險家們綁回來的土著居民。

西方人像圈養動物一樣把土著人關在柵欄裡,在特定的園區供人觀賞。而這類人類動物園,在歐美各國遍地開花,異常火爆,無數原住民被虐待至死。

南非少女薩拉 · 巴特曼的一生

1789 年,薩拉出生於現今的南非東開普省,屬於科伊科伊族。

因為遺傳,脂肪堆積使薩拉擁有一個碩大的臀部和下垂裸露的生殖器,薩拉突出的身材引起了其他白人的覬覦。

薩拉的與眾不同的外型簡直就是奴隸販子的搖錢樹,在他們的連哄帶騙下,薩拉被賣到了英國倫敦,終日被關在獸籠裡,以滿足白人獵奇心態。

期間,為了向觀眾全方位展示薩拉的身體,主人強迫她赤身裸體地來回行走。無數人慕名而來,只為在臺下一睹薩拉惹眼的碩大臀部和特殊的生殖器;有時候她還會被帶到貴族們的高端宴會上,成為活的觀賞物,和那些奇珍異獸沒什麼區別。薩拉甚至還要忍受那些貴族男人的近距離觀察、用手觸摸等行為。

最終,薩拉被逼迫無休止地到各地產假展覽,最終過度的勞累讓她的身體日漸虛弱。從第一次展覽開始,僅僅5年,薩拉因折磨就離開了人世,年僅25歲。

死後,她的遺體還以 " 科學 " 之名被解剖。薩拉的生殖器和頭蓋骨還是被做成標本保存在博物館。

直到 2002 年,她的遺體才被送回南非,入土為安。

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邀請 " 到了 598 名非洲剛果人參展,共有 197 個家庭。這些剛果人他們都以為自己是去做 " 文化交流 " 的,但實際情況卻恰好相反,他們依然是被隔離在柵欄裡面,為歐洲人表演。其中一些還被要求發出像猴子一樣的叫聲,西方遊客也真像在看猴子一樣,向他們扔香蕉和花生,並肆意地嘲笑。

女性被當做「動物展覽」

印度安達曼群島Jarawa部落的女性被當作動物一般展覽。當地警察收受賄賂後,讓這些土著跳舞、唱歌娛樂遊客,一些女性甚至是裸身表演。而開心的遊客則向她們投擲香蕉、餅乾作為回報。

在印度洋赤道以北的安達曼群島,數百遊客每天從凌晨開始排隊,乘車穿過加拉瓦部落的叢林。遊客向半裸的土著扔食物,並要求對方跳舞。

部落居住地的大門上寫著:「禁止向加拉瓦人提供食物」、「禁止拍照或錄像。否則將面臨法律訴訟,包括沒收照相設備」。雖然警察被告知應逮捕違規拍照者,但在收取賄賂之後,這一規定從未真正施行。

這些聽上去匪夷所思的事情,總策劃卻是人類自己。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將白色和黑色標籤化的和不同事物聯繫在一起。白色就是白衣天使、白雪公主、膚白貌美,就是美好。而黑色往往代表著惡魔、黑心、黑道,代表著一切骯髒和黑暗的事物。

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誰看見天使一定是白色的,誰又親眼看到所有惡魔都是黑色的。這些只不過都是人類強加的標籤罷了。

黑人是不是人,在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很大的爭議和討論,甚至有過生物學的辯論。人類本是同一個物種,有著共同的特性,我們只有一個稱謂,就是「人類」。

時至今日,人類不知經過多少民族和種族融合才發展到現在。有的人種並不屬於「智人」範疇,卻在人類發展史上真實存在過,印尼德特人就是其中之一。至今人類身上還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這就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有過融合的最有力的證明。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為何只是因為膚色的不同,黑人就要被貼上某種標籤,為奴為僕、充當動物園的「動物」接受參觀者的投食、「裸體展覽」被參觀者肆意觸摸、甚至至死還要被解剖做成標本保存在博物館供人參觀,久久不能入土為安?

他們有什麼錯嗎?

因為膚色,就註定被奴役?

因為膚色,就註定被剝奪尊嚴?

因為膚色,就註定被剝奪自由,甚至被剝奪生命?

作為地球上的人,無論膚色是黑還是白,他們同樣享有自由和幸福的權力,而不是由於膚色的不同,就註定他們永生為奴。這麼多年過去,我們早就應該摒棄民族、人種的觀念,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全世界和全人類。

人類學家胡家奇曾說:我們要努力消除民族概念,就是要使全世界各民族不斷融合,相互同化,最後形成一個整體。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世界只有一個「人類」的概念,讓民族最終成為歷史。

民族融合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血緣上的融合和文化上的融合。而人類只有做到從血緣和文化上都達到了融合,才能夠宣布民族已經消失,全世界只有「人類」這一個統一稱謂。

無論人們願不願意相信,全球化已經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了。在全球經濟發展的要求下,以後世界各國家各民族各種族的交流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但所有人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那就是和平共處,共同發展。

相關焦點

  • 對於諾獎得主,沃森關於黑人智商的言論,黑人反應是否過激?
    一、IQ調查(IQ就是智商的英文名)關於IQ的測試世界上的國家也曾做過客觀的調查的,在1994年的時候一份研究表明在美國各人種的智商排名為非裔85、拉丁裔89、白人103、亞洲人106、猶太人113。而在2002年的時候一項針對香港、日本、英國、愛爾蘭、南非的平均IQ研究也發現南非人IQ著實有點低。這些也側面證實了,黑人智商最低論的結論,所以說這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另外在後續的大量研究中發現,腦容量與智商正相關,而腦容量的約50%至90%是由基因所決定的。而與此相關的一項涉及5萬孩子的研究測量了不同族裔在4個月,1到7歲時候的腦容量並進行對比,發現亞裔最高、白人次之、非裔最低。
  • 這個黑人拳擊手到底是不是中國人?他和泰森一度被人誤以為同一人!
    也許你會說,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對於「中國人」這個稱呼有什麼誤會,是不是只要有中國國籍就是中國人?或者只要從小在中國生活,並且擁有中國國籍就是中國人? 如若不然,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說,這個相貌完全就是泰森副本的拳擊手是中國人呢?
  • 黑人蝙蝠俠的故事已經確定,布魯斯·韋恩將會在幕後指導?
    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本迪斯很難再寫出優秀的漫畫故事了,他在漫威呆了太長的時間,腦海中積蓄了無數的關於DC的故事,所以他最後還是離開了漫威,加入了DC編輯部。本迪斯的問題在於他寫的故事進度緩慢,而他還喜歡在漫畫中到處挖坑,如果總體來看,本迪斯現在負責的超人漫畫確實不錯,但是如果你追連載期刊,一期一期的買漫畫的時候,那種等待的焦急和顧慮會讓人非常難受,簡單的來說,本迪斯負責的漫畫注水嚴重,屁大點事就水上好幾個月,這讓很多漫畫的讀者難以接受,而有人在小道消息中透漏出DC內部有很多人也對本迪斯不滿,甚至覺得他正在毀掉超人
  • 中國「黑人牙膏」海外遭批鬥,黑人牙膏輸在一個黑字?
    不出意料,媒體都認為高露潔的表態成為美國「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下,最新一起品牌受影響的事件。當然,這則新聞在周末引爆了整個中國的媒體。很多國內的網友紛紛調侃,「黑人變白人,牙膏是不是能更白一些?"
  • 一個關於猴子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
    在印度的原始森林之中人們有一種特殊的方式捕捉猴子,人們用一個固定在地上的盒子放上猴子愛吃的堅果,然後從盒子上面開一個小口,猴子能將手伸進去抓住堅果,但是只要拿上堅果便無法將手拿出,但是猴子就是不願將手鬆開,最終遭獵人捕獲。
  • 好萊塢電影《隱藏人物》:美國宇航局黑人女程式設計師少有人知的真實故事
    這是一個少有人知的真實故事。
  • 弗格森騷亂擊碎歐巴馬效應,黑人總統最 多拯救黑人電影(組圖)
    2014年,同樣涉及美國奴隸制歷史的《為奴十二年》捧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斯蒂夫·麥克奎因也因此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一個獲此獎項的黑人導演。  這充分說明,奴隸制題材電影(Slavery film)是近三年來好萊塢主旋律之一;而且這一趨勢有增無減,美國電影人甚至將2013年命名為好萊塢的「奴隸制電影年」—據說至少有七部同題材電影於當年公映或完成。
  • 找一個黑人男朋友好嗎?為什麼那麼多女人喜歡找一個黑人做男朋友
    女孩找個黑人男朋友好嗎?為什麼那麼多女人喜歡找一個黑人做男友。小李是一個美麗的女孩。 由於她的性格安靜,直到參加活動時遇到黑人,她才墜入愛河。 黑人很幽默,很有紳士風度。 小李很快愛上了他。 在痴情時期,這對年輕戀人總是想一直在一起,所以不久後在一起生活了。
  • 《影》:一個關於影子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影子的故事, 影子其實就是替身的意思,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沛國大都督子虞(鄧超飾),被敵國戰將楊蒼(胡軍飾)擊敗,負傷之後啟用從小培養的替身境州(鄧超飾),為他行走在朝堂和戰場。同時,沛國國君沛良(鄭愷飾)與大都督子虞互相算計。做為「影子替身」存在的境州在貴族的權謀遊戲中苦苦求生,為了活下去而經歷的種種困境和掙扎。
  • 黑人的基因是與黃種人相近,還是與白種人更接近?
    可能直到現在都還有人認為:黑人的智商天生就沒有白人和其他人種高,黑人能在很多運動競技中獨佔鰲頭是因為天生就運動細胞發達。但人與人之間的基因差異大小,真的可以從膚色差異一分高下嗎?黑人的基因與白種人相近,還是黃種人的基因與白人接近?
  • 刺激戰場:這是一個關於「晝夜交替」的悲傷故事,主人公太慘了!
    說起《刺激戰場》自打8月份新版本更新之後呢,關於「晝夜交替」模式的討論話題似乎都沒有停過~關於這個模式的刷新率也讓不少玩家吐槽,有人幾十局沒有遇到過一次,有人10局遇到過好幾次...關於刷新率真的是「謎一樣的話題」!
  • 今天講一個,關於託夢的故事
    所以每到這些節日,我們就要到祖墳前燒紙,給逝去的親人送錢,這是我們的習俗也是我們表達孝順悼念的方法。 今天要講的是一位畫家朋友給我說的,不算故事,閒聊而已。 朋友是廣東客家人。 廣東保留了很多傳統的文化和習俗,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他經常會聽說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身邊的人也總會發生一些難以用科學解釋的事。
  • 《誓血五人組》:戰爭和黑人,網飛這部新片戳中了美國人的G點
    影片聚焦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越戰爭,主要講述五名黑人士兵在當年和之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雖然沒有白人警察和黑人之間驚心動魄的糾葛,但電影本質上依舊還是在探討種族歧視問題。從簡介上看,本片很像一部標準美式主旋律商業大片。
  • 黑人的基因與白種人相近,還是黃種人的基因與白人接近?
    可能直到現在都還有人認為:黑人的智商天生就沒有白人和其他人種高,黑人能在很多運動競技中獨佔鰲頭是因為天生就運動細胞發達。但人與人之間的基因差異大小,真的可以從膚色差異一分高下嗎?黑人的基因與白種人相近,還是黃種人的基因與白人接近?
  • 地球上人口規模最大的人種是不是黑人?
    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有三大人種,即高加索人種(白種人)、蒙古人種(黃種人)、尼格羅人種(黑種人),而目前的三大人種中,高加索人種(白人)的人口規模是最大,佔世界人口的54%,同時白人佔據的土地也是最多的,除了南極洲以外,世界其他大洲都有大量白種人,而歐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這幾大洲的主體人種都是白種人。
  • 一個關於失敗的故事,讓人熱血沸騰
    由於新冠疫情,這一重映計劃被取消;NASA組織的一系列紀念活動也推遲或取消。  然而,沒有比現在更適合的時機來回顧這部電影了。在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侵擾全人類之時,《阿波羅13號》的故事能夠啟發、鼓舞我們如何正確面對當下的境況。
  • 荒漠迷航:這是一個關於在異度空間循環「遊戲」的故事!
    荒漠迷航:這是一個關於在異度空間循環「遊戲」的故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給大家更新新一期有趣的小說,荒漠迷航:這是一個關於在異度空間循環「遊戲」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每天定時更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播關注哦!
  • 臺灣矮黑人之謎
    就如同海怪、大雪人般的神秘,矮黑人對臺灣人來說也是神秘不可解的奇異存在;甚至有些學者認為該族群並未真正存在臺灣的歷史中,有些喜歡穿鑿附會的電視名嘴,更喜歡把矮黑人和外星人連串在一起,讓矮黑人更添神秘的氣氛,不過這也難怪,畢竟在傳說中矮黑人是相當傳奇的民族;矮黑人平均身高不足100公分,皮膚黝黑、頭髮捲曲,上半身赤裸,動作極其敏捷且力大如牛,善農耕
  • 不許稱呼黑人是極度自卑的表現,白種人不介意別人提到自己膚色的
    ,這就得罪了所謂非洲裔朋友了,最重要的是凡是叫他們黑人的其實100%不是種族歧視分子,因為真正的種族歧視分子是不叫他們黑人的,而是叫他們尼哥。我上中學時學過Nigger、Negro這詞,英語老師特別提醒,這個詞大家要認,但不能用,因為這是個侮辱性的詞彙,隨著黑人民權運動興起,黑人禁止使用這個詞彙,在黑人面前提到尼哥,黑人會很生氣,黑人自稱是Black。成龍電影《尖峰時刻》中就有一個鏡頭,成龍第一次到美國不懂規矩和黑人打招呼時說,你好尼哥,黑人二話沒說直接開打,成龍被打了還不明白為什麼,真是活該了。
  • 歐美有數千萬黑人,脫亞入歐的日本人,為什麼拒絕黑人?
    文丨華夏史譜(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歐美國家目前有很多的黑人,而且至今仍然存在著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黑人問題」。這一問題從十五十六世紀的三角貿易開始,就已經出現了。原本生活在非洲的黑人通過黑奴船被運送到美洲大陸,並且從此在那裡生活下去。這是非洲黑人的一次大規模的移民。黑人移民一直存在,他們的足跡已經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如今很多發達國家都有黑人的身影,比如美國,美國在那場貿易之後,很多黑人從此在那裡生存下去,黑人的數量在美國成千上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