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前,再現拉美歷史圖景的「魔幻」巨著發表

2020-12-01 騰訊網

屏幕前的你興許久聞《百年孤獨》的盛名,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百年孤獨》發表於1967年6月29日,是哥倫比亞文學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何為魔幻現實主義,後文會有敘述。

這部小說為何得名《百年孤獨》?

這個百年其實是虛指,實為將近70年,即自1830年起,至19世紀90年代末止。那時哥倫比亞自由黨與保守黨為爭奪政壇主導地位,摩擦不斷,甚至爆發了數十次內戰。

保守黨的R.努涅斯上臺後,更是對內實行高壓政策,清除異己,殘酷壓迫人民。孤獨則是人情冷漠的表現,最為親近的、血脈相連的親人之間,都缺乏信任,缺乏理解。這樣一種我行我素、單槍匹馬不搞團結的思潮,極大地影響了社會進步,也阻礙了國家發展。

小說中以小鎮加孔多為背景,以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之間的種種糾葛為主線,影射出了這一點,也有警醒和呼籲的意味。它通過記敘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反映了拉丁美洲當時的歷史社會圖景,警醒著人們拉美被「排斥在世界之外」,和這個發達的、繁華的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把刻在拉美人民骨子裡的那種不服輸,或者說是倔強的自信給激發出來,激發出一種鬥志,去擺脫這種一直存在的孤獨。作者希望這樣一種孤獨能在以後的歲月裡消弭得無影無蹤,這是一種帶有濃烈的嚮往和渴望的思想。「被螞蟻咬死」,寂滅的結尾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憤懣。

這是一部可以說是虛實交織的作品。對內戰的描寫真實而又觸動人心,對未來、過去、人鬼的猜測與構想又極盡奇詭。

這樣一部傑出的作品,給它的父親帶上了文學桂冠。

(諾貝爾文學獎)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自由黨人,早年當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觀察家報》記者,還曾在波哥大大學學習法律,但他的心之所向卻是文學。1972年,他就獲得了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小說獎,這是拉美文學的最高獎項,享有了「二十世紀文學標杆」的盛譽。馬爾克斯把那些令人驚嘆的、不可思議的奇蹟都匯聚了起來,用筆繪出最為純粹真實的現實生活,敢於揭露掩藏在太平表象之下的海難真相……如此種種,讓瑞典文學院在1982年拍板決定,授予他全世界文學桂冠——諾貝爾文學獎。

(青年時期的加西亞·馬爾克斯)

他擅長虛實結合,這也就是魔幻現實主義的精髓所在。

拉丁美洲是魔幻現實主義的「故鄉」。這種樣式很是獨特:把寫實主義和神秘故事糅合在一起。顧名思義,它也可以理解為奇妙的,或者說是奇特的現實主義。

它賦予現實以神奇,在字裡行間穿插的是怪誕,有時是超自然的現象或是表達,模糊了虛幻與現實的界限。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們可以把現實中的人寫成一個縹緲的鬼魂,又通過這個鬼魂的「上帝視角」來反映埋在浮華之下的剝削與殘酷。但作品中又往往會有一種昂揚的鬥志,一種積極樂觀堅定的信念貫穿始終,讀者可以感受到小人物的不甘與倔強,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內心堅定不移的信念。

相關焦點

  • 翻譯家趙德明:「拉美文學是朵奇葩」
    略薩參選總統的經歷發表了看法:他不適合搞政治,競選失敗是件好事,因為這樣,一個傑出的作家可以繼續寫作,即便他當上了秘魯總統,也未必能做成驚天動地的大事。聽到趙德明這樣說,巴爾加斯?略薩坐在臺下也笑了。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拉美作家是馬爾克斯,人們不免會對馬爾克斯和巴爾加斯?略薩進行比較。在趙德明看來,巴爾加斯?略薩在總體創作實力上要遠勝馬爾克斯。
  • 從切·格瓦拉到馬爾克斯,拉美知識分子是救贖者還是攔路人?
    熱情的森巴舞、濃烈的足球氛圍、危險叢生的貧民窟、奔放的狂歡節、性感的探戈、慵懶的巴薩諾瓦、還有「拉美文學爆炸」作家們筆下的魔幻國度……這些或許是許多人認識拉美的第一印象。拉丁美洲的空氣中仿佛處處飄蕩著浪漫的藝術氣息,成為許多文青裝點自己的「心頭寶地」——享譽世界的拉美名人,除了體壇巨星之外,大多是如雷貫耳的文學巨人——馬爾克斯、略薩、聶魯達、博爾赫斯、科塔薩爾、波拉尼奧……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背後恰是拉美魔幻般的近現代歷史。
  • 161年前,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對人類歷史產生巨大影響
    #百家故事#11月24日,是達爾文發表達爾文在發表《貝格爾號航行期內的動物志》、《貝格爾號航行期內的地質學》後,1842年,達爾文完成了《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在1859年11月24日發表了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物種起源》。《物種起源》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單單是生物學方面,它是被馬克思譽為「這本書可以用來當作歷史上的階級鬥爭的自然科學根據」的巨著。
  • 拉美期待歐巴馬別透過毒品三稜鏡看拉美
    盧拉是第一位來美國訪問的拉美國家領導人,受到歐巴馬總統的熱情接待與高度讚揚。這次訪問對美國與拉美雙方都具有一種象徵性意義:盧拉的來訪帶來了拉美的期待,而歐巴馬也將對盧拉的到訪視為改善與拉美國家關係的開端。  眾所周知,近年由於拉丁美洲左派運動的興起,也由於美國的單邊主義對外政策,美國與拉美多國的關係陷入低谷甚至僵局。
  • 王慧芝 曾愛平:拉美與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比較:基於歷史的考察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從歷史的視角概述拉美和非洲地區各自經濟一體化的模式,並在此基礎上對其模式異同及發展前景進行比較。拉美經濟一體化起點要早於非洲,但是沒有出現像非統和非盟這樣的單一區域組織來規劃和統籌一體化實踐。
  • 紀錄片《中國》 以純紀實手法追溯歷史之源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人文歷史紀錄片
  • 2019年中國拉美研究報告:基於中國知網相關文獻的分析
    原創 社科大拉美系 拉美研究通訊為更好地了解2019年中國拉美研究概貌,本調研團隊對中國知網上登載的2019年度與拉美相關文章的部分信息進行了梳理,包括文章所發表刊物、文章所屬研究領域、文章研究對象國及作者情況等。現將調研結果與各位同仁分享。
  • 淺論森林美的三個層次圖景
    一方面,森林能呈現多種內容的美,如森林景觀美(提供森林觀光旅遊)、森林生態美(提供森林生態旅遊)、森林文化美(提供森林文化旅遊)、森林人文美(提供森林風俗民情旅遊);另一方面,森林能呈現多層次圖景,不是一個單層的平面圖幅,而是一個動感的多層次的森林圖景。從森林景觀、森林意象到森林意境,森林圖景由淺入深,由外在到內涵全面展開,不同層次的圖景滿足不同層次的人群調適心情、寄託情感、感悟人生的需求。
  • 拉美對中國誤解的十大根源折射自身認識悖論
    中國與拉美國家的合作,常受制於相互了解不夠的軟肋。本文作者王義桅通過不久前走訪拉美國家,總結出拉美對華誤解的種種根源,有助於人們認識中國與發展中世界的整體關係。  (聯合早報網專稿)「對拉美而言,中國是新貴;對中國而言,拉美是新大陸」。這兩句話形象概括了中拉相互認知的現狀。這是筆者日前參加第三屆中拉高層學術論壇得到的初步印象,其後智利、巴西之行,印證、豐富了這一看法。
  • 歷史巨著:郭老師走紅的來龍去脈
    於是魔幻的一幕出現了:郭老師的鐵粉獲得了和她連麥pk的機會,郭老師現場抽查郭語水平,兩個女孩共享一塊屏幕,一起吐著舌頭,大喊著「耶斯莫拉」。 在郭老師的語錄被二次傳播和加工之後,她本人就退場了。主角變成了解讀、升華她的各路粉絲,他們親手製造了郭學的狂歡。有人給她的唱歌視頻修音,把她打造成中華Cardi B。
  • 一起來探險吧 神鬼傳奇全球魔幻探險場景揭秘
    在傳承了端遊精髓的玩法和特色之餘,《神鬼傳奇》手遊在西方遠古神話的背景上加入時空交錯概念,通過多層次、多變化的時空穿梭,把跨度億萬光年的重要時刻相互穿插、交織起來,重拾十二大遺蹟的魔幻經典,引入諸多魔幻元素,高度還原的細節仿佛踏上了一個穿越時空的探索旅行,打造一個全方位立體感官的魔幻探險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