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前的你興許久聞《百年孤獨》的盛名,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百年孤獨》發表於1967年6月29日,是哥倫比亞文學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何為魔幻現實主義,後文會有敘述。
這部小說為何得名《百年孤獨》?
這個百年其實是虛指,實為將近70年,即自1830年起,至19世紀90年代末止。那時哥倫比亞自由黨與保守黨為爭奪政壇主導地位,摩擦不斷,甚至爆發了數十次內戰。
保守黨的R.努涅斯上臺後,更是對內實行高壓政策,清除異己,殘酷壓迫人民。孤獨則是人情冷漠的表現,最為親近的、血脈相連的親人之間,都缺乏信任,缺乏理解。這樣一種我行我素、單槍匹馬不搞團結的思潮,極大地影響了社會進步,也阻礙了國家發展。
小說中以小鎮加孔多為背景,以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之間的種種糾葛為主線,影射出了這一點,也有警醒和呼籲的意味。它通過記敘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反映了拉丁美洲當時的歷史社會圖景,警醒著人們拉美被「排斥在世界之外」,和這個發達的、繁華的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把刻在拉美人民骨子裡的那種不服輸,或者說是倔強的自信給激發出來,激發出一種鬥志,去擺脫這種一直存在的孤獨。作者希望這樣一種孤獨能在以後的歲月裡消弭得無影無蹤,這是一種帶有濃烈的嚮往和渴望的思想。「被螞蟻咬死」,寂滅的結尾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憤懣。
這是一部可以說是虛實交織的作品。對內戰的描寫真實而又觸動人心,對未來、過去、人鬼的猜測與構想又極盡奇詭。
這樣一部傑出的作品,給它的父親帶上了文學桂冠。
(諾貝爾文學獎)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自由黨人,早年當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觀察家報》記者,還曾在波哥大大學學習法律,但他的心之所向卻是文學。1972年,他就獲得了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小說獎,這是拉美文學的最高獎項,享有了「二十世紀文學標杆」的盛譽。馬爾克斯把那些令人驚嘆的、不可思議的奇蹟都匯聚了起來,用筆繪出最為純粹真實的現實生活,敢於揭露掩藏在太平表象之下的海難真相……如此種種,讓瑞典文學院在1982年拍板決定,授予他全世界文學桂冠——諾貝爾文學獎。
(青年時期的加西亞·馬爾克斯)
他擅長虛實結合,這也就是魔幻現實主義的精髓所在。
拉丁美洲是魔幻現實主義的「故鄉」。這種樣式很是獨特:把寫實主義和神秘故事糅合在一起。顧名思義,它也可以理解為奇妙的,或者說是奇特的現實主義。
它賦予現實以神奇,在字裡行間穿插的是怪誕,有時是超自然的現象或是表達,模糊了虛幻與現實的界限。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們可以把現實中的人寫成一個縹緲的鬼魂,又通過這個鬼魂的「上帝視角」來反映埋在浮華之下的剝削與殘酷。但作品中又往往會有一種昂揚的鬥志,一種積極樂觀堅定的信念貫穿始終,讀者可以感受到小人物的不甘與倔強,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內心堅定不移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