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長期被卡著脖子的技術,比核能技術還稀罕

2020-09-15 奇異果實

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我們國家在很多領域都發展到了世界頂尖的位置,然而有部分領域卻仍不在行,其中緣由也有很多,例如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或是我們發展時間較晚等等。眾所周知,原子彈作為核彈的一種,是非常稀有的,並且能夠造出這種東西的國家,可以說是寥寥無幾。而其實有一種高精尖技術,比原子彈更稀有!全球僅有2個國家掌握其核心,我國對其研究了幾十年卻仍未完美突破,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這種比原子彈更稀有的東西就是光刻機了,可能有很多小夥伴不知道光刻機是什麼玩意?其實光刻機技術作為我們國家較為急缺的技術,已經被荷蘭以及日本,這兩個國家掌握了核心。我們都知道,現如今已經步入了信息化的時代,而信息化之中電子設備尤其重要,不過在電子設備之中,其「心臟」就是晶片了。由此可見,晶片的重要性,而想要做好一個完美的晶片,其中一個步驟就必須利用到光刻機,所以也能看出光刻機的重要性。

那麼為什麼說光刻機比原子彈還要稀有呢?原來是因為想要製作光刻機,簡直太難了,可以說每個步驟都會多多少少涉及到高精尖的技術。首先就是耗電問題,光刻機在工作時需要穩定的輸出高功率的光線,因此想要達到大規模的產業,在耗電這一塊就需要非常高的標準。其次就是模板的製作,需要在非常堅硬的材料上進行繪圖,然而就這一項,就足以讓很多國家傷透腦筋了,並且難度不僅僅是這些。

在製造光刻機之中,還需要非常關鍵的移動臺,移動臺的精度越高,加工出來的晶片精度也就越高。僅在這一點,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美國,也無法做到完全壟斷。在克服這些種種難題之後,還有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想要研製出這種高精尖設備,是需要耗費很大的資金,以及懂得相關技術的高精尖人才。而荷蘭在這一點,尤其是研發的經費以及購買相關設備,付出都是特別之大。甚至荷蘭也是在與日本以及美國,這樣的經濟大國合作之下,才能夠研製出來。

而我們國家雖然仍沒有完美的將其攻破,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們國家在很早之前就意識到了光刻機的重要性,因此就經歷了幾十年的研究過程。不過我們已經有了裡程碑的進步,對中低端的光刻機技術,以及實現了一定的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將其完美攻破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此高精尖的技術其實也是西方積累沉澱了幾十年的,我們發展起步晚,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總有一天一定是可以的。

相關焦點

  • 科學院善於解決卡脖子的技術問題嗎?| 郭朝暉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導讀科學院擅長科學研究,但卡脖子的清單本質是技術、工程、產業問題,並不是一回事。最近,科學院的領導表態,要把美國卡脖子的技術清單變成科學院的任務清單。原因很簡單:科學院擅長科學研究,但卡脖子的清單本質是技術、工程、產業問題,並不是一回事。 殷瑞鈺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曾經擔任工程管理學部主任委員。從十多年前開始,殷院士就反覆強調:科學、技術、工程和產業的不同。
  • 60年前半導體技術,就被中國列入緊急措施,為什麼還被卡脖子
    60年前半導體技術,就被中國列入緊急措施,為什麼還被卡脖子當說到半導體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是很希望我國的半導體行業能夠發展得相當好的,但實際的情況是我國的半導體發展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那有人就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在60年前半導體就已經列入了國家緊急措施,我們現在還會被其他國家卡脖子
  • 為何我國是化工大國,卻有那麼多被卡脖子的技術?
    但他們可能有所不知,目前國內化工產業中一批被卡脖子的技術,正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們攻下來的。比如——光刻膠我國雖然已成為世界半導體生產大國,但因為涉及的技術難題眾多,高級晶片用光刻膠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而德國科學家施陶丁格因發明了相襯顯微鏡解決了光刻膠的生產難題,在195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為什麼說科學院解決不了「卡脖子」的技術問題?
    原因很簡單:科學院擅長科學研究,但卡脖子的清單本質是技術、工程、產業問題,並不是一回事。1/ 脖子「卡」在哪?科學研究主要針對技術出現的初期,而國外能夠卡我們脖子的,都是發展了幾十年的成熟技術。我國做不了這些技術,不是不懂得原理,而是在「持續改進」階段掉隊了。改進階段是一點點的進步積累起來的,每一點進步可能都沒有多少理論水平,但能對系統進行改善。
  • 我國核能系統冷卻劑關鍵技術獲新突破
    新華社合肥10月16日電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日該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項目團隊研製的液態金屬鋰實驗迴路,在國內首次實現1500K(約等於1227攝氏度)超高溫穩定運行1000小時,標誌著我國先進核能系統液態金屬冷卻劑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
  • 我國躋身世界核電技術第一陣營
    「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中核集團「華龍一號」設計壽命為60年,反應堆採用177堆芯設計,電廠可利用率達90%,採用「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雙層安全殼等技術。
  • 工博會首設院士專家創新成果展,很多技術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工博會首設院士專家創新成果展,很多技術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2020-09-16 15:55 來源:澎湃新聞
  • Chiplet究竟能否解決我國卡脖子難題?
    當然Chiplet還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在封裝技術與生產工藝、EDA工具鏈、熱耗散,時鐘與功耗運輸網絡、片上互聯(NoC)或Interposer上互聯、Chiplet間接口與協議標準化、Chiplet模塊的DFT、驗證、可靠性與DFM、新的IP共享與授權模式上、體系結構設計,系統級設計的片間劃分等等。因此,Chiplet的發展還需要產業界的共同努力。
  • 中微突破了「卡脖子」技術,讓「上海製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打開APP 中微突破了「卡脖子」技術,讓「上海製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發表於 2018-12-20 14:01:18
  • 輪到西方被卡脖子!美媒直言:這項技術,中國不賣全球都得斷貨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眾所周知,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不少國家都對我國刮目相看,當然也有國家開始逐漸忌憚起我國的實力,還經常在背後搞小動作試圖阻礙我國的發展。可惜,如今我國已經不是當年的模樣,通過自身的努力,我國已經走上了獨立強大的道路,甚至很多領域是美國都無法超越的。就比如這項技術,就輪到西方被卡脖子!美媒也曾直言:這項技術,如果中國不賣全球都得斷貨。
  • 到底是卡腳脖子還是頸脖子?
    討論這些問題,也許首先需要弄清到底卡的是什麼脖子。從表面上看,卡的似乎都是技術,但如果你是一個真正幹過技術的技術人員,當一個問題最終歸結為純技術問題的話,你會覺得是問題嗎?從這一點看,技術問題充其量只是一個「腳脖子」問題,外人能卡我們的也只有「腳脖子」,儘管它可能會遲滯我們前行的步伐,但它不可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們為什麼會被卡「腳脖子」呢?
  • 我國自主研發的一項技術,核廢料處理技術取得了突破,反超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對核能的開發都逐漸重視起來,對核能的需求也逐漸增加,看起來這是對未來發展的重要嘗試,但是這中間存在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開發核能會產生大量的核廢料。核廢料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所以各國都在處理核廢料上做了很多研究,但只有我國在這方面做出了進展,我國發明的啟明星二號曾遭到日美兩國千億購買,但沒有獲準。啟明星二號是我國專門用來處理核廢料的反應堆,可以將高放射性核廢料加工成低放射性,還可以減少核廢料的體積,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可以讓廢料二次利用。
  • 我國研製C929數據公開,但一項技術仍被西方卡脖子
    我國商飛研製的c919客機如果大家以為可能以為是大型客機,但是按照客機飛行等級來算它只是屬於小型幹線客機與波音737空客a320客機比較相似該類飛機一般負責3千到4千公裡的航程程飛,行而且幹線客機已被波音空客壟斷全球市場也可能正因為如此,歐美國家才沒有對c919的研製施加一些困難,從c919
  • 我國第四代核能系統—液態金屬冷卻快堆革新型動力轉換技術領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第四代核能系統鈉冷快堆關鍵技術研究「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研製和試驗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這標誌著我國首個高效緊湊型鈉-超臨界二氧化碳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研製成功,在第四代核能系統——液態金屬冷卻快堆革新型動力轉換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國已全面掌握鈉-超臨界二氧化碳換熱器的設計、製造、測試技術,並在這一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後續實現工業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 比筆尖鋼還難攻克的技術,我國至今沒有掌握,美日嚴格控制
    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很多困難,但是我們靠著自己的雙手,取得了無數先進的成果。原先我們在很多領域都需要依靠外國技術,但是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掌握自行研發頂尖裝備的技術。不過還有一項技術,直到現在我們都沒有攻克,這一技術比筆尖鋼還難攻克,被美日兩國牢牢掌控在手中,這是什麼技術呢?
  • 氣體「晶片」:中國95%氦氣靠進口,美國牢牢卡著脖子
    因此有很多人開始關注到底我國還有那些技術是會被西方發達國家卡脖子。經不完全的測算,我國至少有三十五項技術會被「燈塔國」卡著脖子按在地上摩擦,大部分的技術壟斷多半都還是在高精尖技術上。
  • 全國政協委員錢天林:核能制氫是能源生產技術變革重要方向
    而核能作為清潔的一次能源,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清潔、安全、成熟的技術。核能制氫就是將核反應堆與先進位氫工藝耦合,進行氫的大規模生產。核能制氫具有不產生溫室氣體、以水為原料、高效率、大規模等優點,是未來氫氣大規模供應的重要解決方案。」
  • 「中科院解決卡脖子問題」靠不靠譜?
    這些文章和網絡評論觀點大同小異,無外乎說科技、技術、工程是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組織模式。卡脖子問題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應該依靠企業來解決,而中科院主要是搞基礎科學研究,將卡脖子清單變成自己的科研任務清單並不「靠譜」,有明顯「越界」之嫌。這個觀點看似有理有據,實則不太能經得起推敲。因為支撐這一觀點的理論已經滯後於創新實踐,論據粗略而有失偏頗。
  • 中國供應全球80%份額,能用稀土卡別人「脖子」嗎?
    而在國際大環境下,發生卡脖子的情況也不少,比較著名的就是我們中國,在晶片和光刻機上被人卡脖子,還有日本 因此島國資源貧瘠,大量製造業需從國外進口原料,容易被人卡脖子,委內瑞拉等農業不發達國家,靠著石油賺錢 糧食供應卻十分依賴國外進口,同樣容易被人卡脖子,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
  • 晶片等3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中科院這句話很關鍵!
    不只是光刻機,國內有3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此前不少網友表示華為被卡脖子,多半是因為沒有光刻機,畢竟全球高端光刻機都是被荷蘭ASML所壟斷,但是令人想不到的事,除了光刻機、晶片,將近有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