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甘薯種類分析

2020-12-07 粉條加工設備麗星

甘薯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在很多地區都有種植,又被叫做紅薯、地瓜、番薯、紅苕等,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塊根植物。我們平常食用的部分其實是甘薯的根部,其中含有大量的澱粉,可以利用澱粉加工成套設備來提取加工。市面上的紅薯、白薯和紫薯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和特點呢?開封麗星的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甘薯種植區

一、黃肉甘薯

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紅薯,它的特點是含糖量高、甜度大,口感綿軟。在烤制的時候味道更好,香甜軟糯。薯肉的黃色一般來源於胡蘿蔔素,顏色越黃其中的胡蘿蔔素含量越高。胡蘿蔔素對人體有多種益處,部分胡蘿蔔素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對視力保護很有幫助。類胡蘿蔔素中的葉黃素有利於視網膜和心臟的健康,多吃紅薯對人體益處多多,儘量不要挑食喲。

二、白肉甘薯

白薯的塊根內澱粉含量較高,食用起來比較幹,甜味也比較淡,可以代替部分主食。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歡白薯這種口感,也不適合進行烤制,但是因為豐富的澱粉含量,適合使用澱粉提取設備加工甘薯澱粉,後續生產粉條粉絲或是工業使用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同品種的甘薯

三、紫肉甘薯

之前有一些謠言說紫薯是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不利,甚至說是染色製成的,其實紫薯的顏色是因為其中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抗氧化的效果比較明顯,同時能夠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適合中老年人群食用。紫薯中含有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適合便秘的人群食用YL。

相關焦點

  • 甘薯和馬鈴薯為什麼有那麼多名字
    中國街頭常見的街景,有人稱之為烘山芋,有人稱之為烤白薯為什麼會有不同名字而美洲甘薯作為糧食,產量很高,味道也很好,很難想像中國人如果真的已經取得了美洲甘薯的種源會長期將其束之高閣。中國古籍中所謂的「甘薯」更可能是山藥之類的作物。美洲甘薯首次成功引入中國在明萬曆年間。關於甘薯進入中國,其故事大多是在海外的華人在異邦見到甘薯、因對方貿易封鎖求購不得,遂冒著被抓捕的生命危險以各種巧計帶回中國。
  • 全國甘薯產業大咖齊聚伊川 共話共建甘薯產業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通訊員 葛高遠 石偉召  6月22至23日,中國·洛陽首屆甘薯加工產業高峰論壇在伊川舉行。
  • 河北行動|盧龍縣:打造全產業鏈百億甘薯產業集群
    盧龍縣一家甘薯加工企業的員工在清洗甘薯。 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攝解決粉漿水汙染,增種鮮食甘薯面積盧龍甘薯種植歷史始於清鹹豐年間,因當地土壤通透性好,富含鈣、磷、鉀、鐵、鋅等礦物質,非常適合甘薯生長。1996年,盧龍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甘薯之鄉」,家家戶戶種甘薯,家家戶戶生產澱粉、粉條。
  • 象鼻蟲、甘薯蟻象、玉米象
    甘薯蟻蟓或甘薯小象甲,屬鞘翅目,蟻象蟲科,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甘薯生產上的一種毀滅性害蟲,通常使甘薯減產20~50%,損失嚴重,甚至絕收,是甘薯生產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從甘薯幼苗到收穫,象鼻蟲幼蟲和成蟲均能為害甘薯,而以幼蟲蛀食薯蔓和薯塊為主,使莖葉生長緩慢,同時,大量幼蟲蛀入薯塊,使薯塊變黑,氣味辣臭,人和家畜均不能食用。
  • 發展甘薯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泗水)甘薯助力鄉村振興學術研討...
    米的尼山聖源書院召開,此次會議由國家甘薯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山東省泗水縣人民政府主辦,由山東省泗水縣農業農村局、山東海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會議主題是:發展甘薯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 ...甘薯,染色體,上海,基因組,楊俊,起源,植物園,辰山,祖先,克分子...
    原標題:你知道甘薯的起源嗎  據《勞動報》報導:昨日,上海辰山植物園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聯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研究所和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Plants》上共同發表了揭示甘薯起源的重要論文。
  • 生物技術助我市甘薯產業騰飛
    市農業局局長李季孝介紹,為促進我市甘薯生產和發展,有效解決甘薯生產中長期存在的種性退化問題,我市從2014  年起,組織專家研究甘薯脫毒問題,實施甘薯脫毒及三級繁育  體系建設項目。「經過近3年的努力,今年我市甘薯脫毒技術利  用試驗示範種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每畝增產1000斤到2000斤,為我市甘薯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 科學家在甘薯中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改良澱粉的品質
    該研究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術在六倍體甘薯中實現了定點編輯,獲得了高直鏈和蠟質澱粉,為食品加工及工業應用提供新型原材料,也為今後甘薯的育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  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組編輯是分子育種的革命性技術,已經成功對小麥、稻米、番茄、馬鈴薯等多種農作物進行了品質改良。
  • 甘薯豐產增效精準施肥技術
    甘薯適應性強,產量高,用途廣泛,在我國廣為栽培,深受栽培者和消費者喜愛。甘薯不同生育期對營養元素的需求有所不同,為實現高產和高效,應重視肥料的科學施用。  一、 需肥特點  甘薯對氮、磷、鉀的需求不同生育期有所不同,前期相對較少,中期最多,後期最少。甘薯整個生長發育期對鉀的需求最多,氮其次,磷最少。
  • 人才強校 | 何紹貞、劉慶昌教授課題組在甘薯蔓割病抗性機理研究中...
    甘薯(2n=B1B1B2B2B2B2=6x=90)是重要的糧食、飼料、工業原料和新型能源作物。由尖孢鐮刀菌甘薯專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batatas(Fob)引起的甘薯蔓割病是甘薯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影響了甘薯的產量,降低了甘薯的營養價值。所以提高甘薯蔓割病抗性成為甘薯品種改良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目前甘薯對蔓割病的抗性機制尚不清楚。
  • 第二屆中國(泗水)甘薯產業發展大會隆重舉行
    為進一步加快泗水縣甘薯產業集群發展,加快推進「一縣一業」建設進程,提高「泗水地瓜」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認可度,9月22日,第二屆中國(泗水)甘薯產業發展大會在泗水隆重舉行。此次會議由國家甘薯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中國作物學會甘薯專業委員會、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濟寧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泗水縣人民政府主辦。
  • 南票區舉辦首屆「甘薯節」暨「遼西文君」甘薯品牌推進會
    昨天,南票區首屆「甘薯節」暨「遼西文君」甘薯品牌推進會在葫蘆島賓館舉行南票區首屆「甘薯節」是在南票區委區政府指導下,由南票區工商業聯合會主辦,由遼寧分享綠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南票區文君甘薯專業合作社承辦。推介會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客商參觀了特色甘薯產品的展示,遼寧分享綠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介紹了葫蘆島甘薯產業發展情況,並進行了業務對接洽談。
  • 清豐舉辦第一屆全國甘薯行業產銷對接大會
    大會現場 霍亞平 攝 人民網鄭州12月21日電(慎志遠、肖懿木、霍亞平)12月21日,第一屆全國甘薯行業產銷對接大會在清豐縣開幕全國甘薯育種育苗企業、合作社、甘薯種植大戶以及國外知名甘薯企業、甘薯產業專家參會。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會長翟虎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雲華,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科研管理處處長徐雪,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馬代夫,濮陽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天陽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 雨後甘薯天蛾成禍害 植保部門提醒及時滅殺(組圖)
    雨後甘薯天蛾成禍害 植保部門提醒及時滅殺(組圖) 在青山村委員會辦公樓對面的甘薯地,記者一眼望去,絕大部分的甘薯葉已被害蟲吃個精光。走近甘薯地田間,記者不禁嚇了一跳:整個甘薯地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許多不同顏色的蟲子,有的在啃甘薯葉,有的在排洩糞便,有的正往岸上爬。記者在田間站了不到一分鐘,即有一隻蟲子爬上記者的鞋。由惠安縣派往山霞鎮進行技術支持的工作人員,正在田地噴農藥。
  • 你知道我國的紅薯有多少個種類嗎?哪些品種更適合自己種植?
    紅薯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農作物,又稱甘紅薯、番薯、甘薯、山芋、地瓜、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紅苕等,旋花科一年生植物,全國廣為栽培。因其甘甜可口,營養價值高而受到大家普遍青睞。一、各地人對紅薯的不同稱謂不同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也不同。
  • 斜紋夜蛾VS甘薯象鼻蟲[昆蟲篇]
    甘薯蟻象(學名: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 1793))三錐象鼻蟲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甘薯害蟲之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又名:甘薯象甲、象鼻蟲、沙蝨、沙辣子、臭心蟲等專門攻擊旋花科的植物,為害主脈、葉柄和莖,也潛藏在地面裂縫裡為害薯梗。成年雌性的長度4.80至6.70毫米. 雄蟲稍大。卵乳白色,橢圓形,末端狹窄,1.0-1.5毫米,外殼薄且易碎。卵孵化後幼蟲鑽入薯塊蛀食,造成許多孔道。幼蟲在薯中化蛹,後來羽化為成蟲,如此世代輾轉為害成災。
  • 青年智慧 非你莫「薯」|第二屆中國甘薯青年學術研討會在寶雞召開
    本報寶雞訊(全媒體記者 燕軍鋒 閆瑜濤 曹陽)11月17日,第二屆中國甘薯青年學術研討會在陝西寶雞召開。全國甘薯產業大咖以研討會為橋梁,共話創新,共襄盛舉,共同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技盛宴,一堂啟迪心智的精神大課。
  • 保密法治宣傳月|| 常見的涉密載體種類
    保密法治宣傳月|| 常見的涉密載體種類 2020-05-20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師範大學團隊發現IbPSS1調控甘薯根細胞Na+平衡和耐鹽性
    該研究克隆了甘薯磷脂醯絲氨酸合成酶基因IbPSS1,並利用兩種不同基因轉化方式證明: IbPSS1 過表達能夠提高甘薯根細胞質膜Ca2+通道對NaCl和H2O2的敏感性,促進甘薯根細胞質膜Na+/H+逆向轉運活性,降低根細胞Na+積累,並在整株水平提高甘薯耐鹽性
  • 甘薯燃料乙醇生產過程中發酵醪高粘度問題研究獲突破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和積極發展甘薯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產業,但甘薯發酵醪液為粘度大(大於10萬mPa.S)、流動性差的非牛頓流體(一般的發酵液粘度小於100mPa.S),採用傳統工藝發酵,發酵醪傳質傳熱困難,會嚴重影響乙醇發酵效率。為解決此問題,目前多採用加水稀釋原料來降低粘度、增加其流動性的方法,一般添加與原料1:1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