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陰縣安城鄉冷飯村,這裡的村民祖祖輩輩種甘薯,近幾年,由於甘薯發病率高、種性退化等原因,畝產已經降至不到3000斤。可今年秋天,這裡的甘薯卻獲得了大豐收,不僅品質上來了,平均畝產更是達到了4000斤以上。村民們一掃過去的陰霾,臉上綻放出豐收的喜悅。
是什麼,讓對種植甘薯日漸失望的村民心裡重新燃起對豐收的渴望?是什麼,讓年年減產、品質下降的甘薯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在平陰縣山香鮮食地瓜種植專業合作社內,記者找到了答案——甘薯脫毒技術。
市農業局局長李季孝介紹,為促進我市甘薯生產和發展,有效解決甘薯生產中長期存在的種性退化問題,我市從2014
年起,組織專家研究甘薯脫毒問題,實施甘薯脫毒及三級繁育
體系建設項目。「經過近3年的努力,今年我市甘薯脫毒技術利
用試驗示範種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每畝增產1000斤到2000斤,為我市甘薯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甘薯病毒導致減產
據了解,一直以來,甘薯產業作為我市現代農業特色產業之一,在推動我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人們消費方式轉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甘薯主要在平陰縣、長清區、章丘市和歷城區等縣(市)區的山地丘陵地區種植,栽培技術較為粗放。
近年來,由於在甘薯種植過程中病毒積累,出現植株長勢衰退、產量降低、品質明顯下降等種性退化現象,種植面積不斷減少,由20世紀90年代的40萬畝,減少到目前的11萬畝。造成我市甘薯產業不斷萎縮、發展滯後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甘薯病毒。
甘薯病毒廣泛存在於世界甘薯產區,在我市發病率達60%以上,有些品種發病率甚至達到90%。甘薯屬於無性繁殖作物,一旦染上病毒病,病毒就會在甘薯體內不斷增殖、累積,代代相傳,使得病症越來越重。一般減產20%-40%,嚴重時甚至會絕收。
平陰縣山香鮮食地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尹忠祚介紹,前幾年,村民種植甘薯的熱情不高,原因就是因為甘薯病毒導致的減產。
「我們以前種植的甘薯品種叫『北京553』,這種型號的甘薯味甜、澱粉含量高,好賣,唯一的缺點就是容易受到甘薯病毒的侵襲。」尹忠祚說,「感染甘薯病毒其中一種表現就是甘薯表面出現深度不一的龜裂,這種甘薯味道發苦,根本沒法吃,也賣不出去,相當於減產,給農戶帶來了不少損失。」
尹忠祚介紹,以前他們一畝地能收2000斤到3000斤甘薯,但近75%的會出現龜裂導致賣不出去,實際收穫的也就1000斤左右。為此,他們更換種植了其他幾個品種的甘薯,但除了產量不高、味道不好以外,龜裂現象仍然存在。正因如此,甘薯病毒的存在限制了我市甘薯產業的發展。
建立健全三級繁育體系
為促進我市甘薯生產和發展,有效解決甘薯生產中長期存在的種性退化問題,我市從2014年起,組織專家研究甘薯脫毒問題,實施甘薯脫毒及三級繁育體系建設項目。
李季孝介紹,該項目每年投入100萬元,累計投入300萬元,重點支持我市設施條件完備、運作管理規範、帶動能力較強的甘薯集約化育苗企業和事業單位,進行甘薯三級繁育體系及設施建設。通過企業生產原原種、原種、生產用種,農技推广部門配合推廣相關配套栽培技術,建立健全三級繁育體系。
據了解,由於三級繁育體系中,每級繁育都需要一年的時間,所以今年正是檢驗項目成果的關鍵年。
「今年,我們將生產用種在長清區和平陰縣進行了試驗示範,示範面積500畝。10月16日,專家組對長清區莊南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脫毒甘薯示範田進行測產。結果表明,脫毒甘薯分枝多、長勢旺、結薯多、薯塊均勻整齊、表皮光滑、少龜裂、皮色純正、無黑色斑塊。」李季孝表示,通過實際測量,脫毒甘薯示範田增產效果顯著,較未脫毒增產28.81%,龜裂病發生率明顯降低,每畝增加經濟效益1000餘元,推廣前景可觀。
甘薯脫毒提振農民信心
據了解,濟南普朗特農業技術有限公司承擔我市甘薯脫毒及三級繁育體系建設項目。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李丕成表示,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進行甘薯脫毒是目前防治甘薯病毒病的最好手段。他介紹,該公司可以通過組織培養方式,生產甘薯脫毒瓶苗,建立原原種圃,生產脫毒甘薯原原種,開展脫毒甘薯集約化育苗。
「生產中,我們重點把好質量關,在品種篩選,莖尖分生組織、莖片、葉片、塊根組織等脫毒培養,試管苗(薯)繁殖等方面加強技術支持,規範技術規程,制定髮根緩苗階段、分枝結薹階段、莖葉成長階段、薯塊迅速肥大階段技術要點,確保生產優良的脫毒甘薯原原種和原種。」李丕成說,項目共引進了4個甘薯新品種,生產脫毒甘薯原原種苗10000棵,建立了2畝原原種苗採穗圃,網棚繁育甘薯脫毒原原種薯4萬斤。
今年,該公司生產的原種在長清區和平陰縣進行的田間種植示範取得了圓滿成功,脫毒甘薯也確實提高了產量,並且本地常年多發的龜裂病明顯減輕,原來不能種植「北京553」的地塊也可以種植了,並且甘薯外形好,商品性能提高。這些事實說明,脫毒甘薯在我市種植喜獲成功,廣大農民種植甘薯積極性不斷提高。
「三基地一體系」逐步完善
李季孝表示,近3年來,我市為推動甘薯產業的再次騰飛,在進行甘薯脫毒及三級繁育體系建設項目的基礎上,建立了三大基地和一大體系。
建設育苗基地。依託濟南富鑫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和濟南華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長清區莊南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長清區泰和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等當地企業、合作社,利用普朗特公司提供的脫毒種薯,建設甘薯育苗基地,繁育脫毒甘薯原種,品種為「北京553」,今年共繁育原種薯苗300萬株左右。
建設示範基地。在平陰縣安城鎮、孔村鎮、洪範池鎮,長清區萬德鎮、五峰街道、馬山鎮、孝裡鎮等,集中連片安排示範基地共50畝,培養示範戶300戶,示範面積600餘畝,輻射帶動周邊2萬餘畝。鄉鎮農技站協助育苗企業在三個鄉鎮篩選1-2個村及示範戶,同時推廣深耕起壟,適時早栽,合理密植,地膜覆蓋,施用有機肥,科學管理,統一防治等配套技術措施。
建設繁種基地。每個育苗企業安排30畝以上訂單繁育基地,為明年供應脫毒甘薯苗做好準備,目前,共建設繁種基地100餘畝。
探索建立甘薯三級育苗體系。三年來,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探索建立脫毒薯原原種、原種和生產種三級育苗體系,為推動我市甘薯產業發展打下基礎。
甘薯脫毒帶動產業發展
談起未來我市甘薯產業的發展,李季孝表示,經過今年的成果檢驗,下一步農業部門將繼續完善脫毒甘薯三級繁育體系,嚴格按照科學方法,建立脫毒原原種、原種和生產種生產體系,建設好防蚜網室,防治蚜蟲傳播病毒,再度感染脫毒甘薯。加強田間病毒檢測,發現病株及時去除,保證優良種性。同時,市、縣要分清責任,各自負責不同類型種薯基地建設,保證繁種體系健康、穩定和持續發展。
另外,農業部門將加強宣傳引導,搞好示範引領,選擇一批脫毒甘薯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示範合作社,發揮帶動作用,將推廣工作引向深入。「今年,在長清區和平陰縣示範500多畝脫毒甘薯,表現出非常好的增產抗病效果,農民增收了,百姓高興了,政府更有信心了。下一步,我們爭取近兩年內,在平陰縣和長清區主要甘薯產區,都採用脫毒苗,讓種植脫毒甘薯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好項目。」李季孝說道。
(本報記者 錢堃 通訊員 楊傳峰 孫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