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後的高考英語正在逐漸向國際英語語言考試看齊?

2020-12-08 中國教育在線

  那麼,從哪些方面體現了其回歸語言根本的趨勢呢?雖然「改革政策」尚未真正實行,但從近兩年各省的高考英語題型變化上我們已經能夠看出端倪:

  首先從英語詞彙上,各省高考逐漸淡化了語法與詞彙知識,避免了死扣語法細節和脫離實際的空談,不探討某個詞彙的特殊用法,而是注重對語境理解能力的考察,也就是考察學生對語言的實用能力。同樣的,2015年的高考英語全國卷刪掉了傳統的單項選擇題,取而代之的是一篇對語境感知力要求極強的「語法填空題」,而在山東卷中,亦增加了一篇故事性很強的「小完型」。這一改革趨勢意味著高考對於中國學生的要求將更加看重其對「語境」的把握能力,同一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會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不僅要了解詞彙的原有含義,還要能夠將其放在真實的交流場景中,甚至要隨著時代或者特殊環境的變化來理解該詞含義。此外,加強英語聽說能力的考量將成為高考英語改革的另一趨勢。在高考英語的北京卷題型上增加了聽、說部分的題目比重,一些省份也增加了對於英語口語的單獨測試。這就要求學生要拋開傳統的「啞巴英語」,在「聽、說、讀、寫」四大方面綜合發展,從一邊倒的注重知識結構到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趨勢改革。

  這樣看來,從考試理念及內容上,改革後的高考英語都與國際英語語言考試更為切近。以雅思舉例來看,雅思考試首創了從「聽、說、讀、寫」四方面進行在真實場景中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全面測評,突出的正是溝通是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本質屬性。而一直僅有聽,讀,寫三部分的託福考試也追隨雅思的腳步於2004年正式引入了機考形式的口語測試,開始綜合考評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而從考試內容上,相較於偏重考察詞彙與語法掌握的學術化託福考試,雅思除了詞彙要求及聽力內容多為貼近國外生活學習外,口語測試則更是與老外面對面直接交流,學生在口語考試過程中真實的與外國人交流,更能真正的體現出學生的語境能力,通過眼神、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都可以傳達自己的思想,不再僅僅是抽象的學習,還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語言習慣和風俗文化,開闊眼界。同時,對於準備出國留學的考生來說,更可以為其以後學習生活有了提前「預熱「。而國內的高考英語改革同樣在力求以終為始,使孩子不僅完成了一場考試,在備考過程中真正的掌握這門語言,體會到英語真正的「語言生命力」,並能夠融合進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味的鑽語言的「牛角尖」,或者追求所謂的「應試技巧」。

  語言學習更是一種理念學習

  高考英語改革的背後,暗指的中國英語語言教育理念的變革。一位常年從事英語教學的老師曾在公開場合講到:「人的品格和思維方式與其語言能力是有關聯性的,舊有的學習習慣造成了中國學生缺乏批評與創新的能力與品格,外化在英語學習中就是其很難把握英語表達的實質,英語教學中不光要教其聽說讀寫及語法,還要教會其如何與人交流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學生通過備考雅思等國際英語語言考試中,學習的不僅是如何用英語在不同的情境下表述自己的觀點,更是如何在審題解題,組織語言結構中培養自己更加辯證的思維方式。而孩子的交流能力和思維方式是隨著年齡的變化逐漸形成的,傳統的「學校英語」、「短期英語」等英語學習方式很難做到讓孩子領悟語言學習背後真正所體現出的交流與理念。

  因此,這次高考英語改革也是在提醒中國的學生及家長,傳統的死記硬背式的應試教育思維已經行不通。孩子的英語學習應該更早地制定出更為合理的規劃,家長們也可以藉此機會鼓勵喜歡英語的學生,在實際應用環境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語,甚至向雅思看齊,讓孩子的思維方式與交流能力伴隨著語言學習共同進步,使其在英語學習中更早的領悟語言背後隱藏的思想。畢竟,孩子的英語學習不再僅僅是為了應付一場考試,而是本著提升自身的溝通能力與思維方式的角度出發,真正實現「以考養學」,這才是高考英語改革的初衷,也是給予家長和學生最大的啟發。

考試培訓小助手

本科留學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學qq:437946603

相關焦點

  • 中國將改革英語考試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專家表示,中國正在進行的英語教育改革將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四六級考試未來或將納入標準統一的英語測評體系之中。  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院長程曉堂表示,中國政府和家庭在英語教育方面投入巨大,但仍存在注重書面英語而忽略口頭表達等痼疾,用標準統一的分階段測試代替現在分散的高考和四六級考試是中國英語考試改革的方向,旨在真正提升中國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 英語改革或刺激培訓機構發展 將誕生考試替代品
    很多在全民學英語浪潮中前赴後繼的人們也覺得,英語考試改革將改變人們學習英語的態度和方式。教育專家也表示,北京高考英語改革反映出,行政部門正在努力創造條件,讓英語學習從應試向應用轉變。但考試制度沒有改變,社會用人考核機制沒有改變,國人受英語的「困擾」似乎還將持續。
  • 英語考試改革也是科學實驗的過程
    北京前不久公布高考改革方案,明確下調中高考英語科目分值,並逐步向一年兩次社會化考試過渡。  英語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裡面,圍繞在教育和考試之間的糾葛和爭議也未曾斷絕。  語言是什麼?語言是人類交流溝通的一種主要工具。語言學習的地位完全取決於對某種語言的需求程度。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思辨出發點。  從語言學習的微觀層面來說,筆者有幾點看法:  其一,語言是環境的產物。英語教學是一種模擬環境,和天然環境有巨大差異。
  • 高考英語命題的改革之路——孔德惠教授訪談錄
    現在各省執行情況不一,儘管高考改革步伐在加快,還處在調整期。高考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經過浙江和上海的高考試點,考試權進一步收攏,全國還有8套高考英語題。考試命題仍然是個大問題。考生怎麼能考出水平,高校怎麼能選拔出人才,這些都和命題直接相關。
  • 中高考改革英語更注重實際應用 口語能力受重視
    從目前高考的改革方案看來,國家正在努力將英語從死記硬背的應試方向往實際應用方向轉變,如向聽力、寫作、閱讀等方面引導。英語成績3年內有效,意味著學生如果在高一英語考試成績較高的話,後期就可以將時間放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上。很多學生需要在初中階段充分提升英語運用能力,這在高中後期的學習過程中將佔有非常大的優勢。
  • 中國教育在線主編王健:英語或演化為社會化考試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27日上午,中國教育在線以「北京高考政策調整,對志願填報影響有多大」為主題的教育沙龍活動在清華大學圓滿舉行。多名高考專家和眾多考生家長齊聚一堂,對北京高考改革和志願填報等相關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 新高考下,英語考試形式已有變化
    根據以往考情和目前公布的政策來看,31省市高考英語考試模式,大致分為四類型:#1 一年兩考(聽說和筆試分開考)實行省市有2020年的上海、廣東;2021年的北京、江蘇。聽說測試在高考前進行,採用機考;筆試與高考同時進行。
  • 高考改革增加語文分值突出母語地位 降低英語分值
    北京昨日公布2016年中高考改革方案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  昨日,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提出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重點高中名額向一般中學傾斜等成為方案的亮點。英語學科將突出語言的實際應用,在真實語境中考查語言運用,注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及課標的基本要求,適當增加聽力比重。  物理、化學學科重點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考查學生利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物理卷總分不變。2016年起化學卷總分值由80分減至60分。2016年起將物理、化學兩門考試安排在同一個半天。中考由原來的兩天半縮短為兩天。
  • 英語高考改革,阿卡索CEFR課程提升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北京、江蘇等部分地區相繼將英語口語納入中高考體系,英語口語地位逐步提高,並逐漸成為學生升學、職場工作的重要競爭力之一。人們對於英語口語的學習需求逐步增強,但由於缺乏英語環境,以及長期接受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大多數學生存在「啞巴式」英語學習狀況。
  • 評英語退出統考傳聞:高考弱化英語是難得的進步
    2017年實施,英語退出統考」的傳聞,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1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特別是高考改革事關千萬學子和廣大群眾切身利益,十分重要、十分複雜、十分敏感。目前,教育部正在前期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緊鑼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詳見本報今日A1版報導)  雖然教育部發言人續梅關於高考改革的最新表態和之前媒體報導的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的說法不盡相同,但是仔細觀察續梅的發言就會發現,續梅既沒有肯定顧明遠的表態,但也沒有否定顧明遠的表態。
  • 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受重視 「應試英語」轉變「實用英語」
    隨著社會信息化和全球經濟化的不斷發展,英語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也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都十分重視外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針對外語考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國教育部門也在穩步推進相關政策的調整。
  • 全球語言監督主席表示:「中國式英語」強烈衝擊英語
    原標題:英語成為世界混合語 受「中國式英語」強烈衝擊近日,教育部網站披露了已經制定完成的考試招生改革總體方案的部分細節,其中提到,英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而進行社會化一年多考。幾乎一夜之間,全國多地開始「拿英語開刀」。
  • 英語退出高考,帶來八大疑問
    在我國,教育改革可謂萬眾期待,高考改革更是重中之重。最近,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關考試招生改革的總體方案。改革舉措包括健全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制度、改革統一高考等,其中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實行一年多考。一時之間,英語「退出」統一高考成為社會熱門話題。而由此引發的八大疑問,各方展開熱烈辯論。
  • 2021新高考預演,英語考試變化居然這麼多?
    根據會議透露:2021年1月23日至25日,福建省將舉行新高考適應性考試,且明年不再組織2021屆的高三省質檢。而本次新高考適應性考試中的語,數,英三科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這樣八省份或將統一時間一起參與此次適應性考試。所以,這次考試不僅對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未實施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意義也是重大。 什麼是「新高考適應性考試」?
  • 2020高考改革:英語將成為副科?高三班主任:假設不成立
    高考作為一個全國性的考試它的任何一次變動都是牽動著全國家長和考生們的心,在前幾年的時候一直都存在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提升語文和數學在高考中所佔的分值,降低英語所佔的分值,在當時很多人也要認為英語這一門學科註定要淪為一個副科,成為一個不重要的科目,那麼幾年過去了這個改革遲遲未見動靜,英語地位依然穩固
  •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出臺:中高考分值語文升英語降_經濟_央視網
    中考時長也由原來的兩天半縮短為兩天,物理、化學兩門考試安排在同一個半天。  市教委負責人介紹,此次語文學科分值增加幅度很大,旨在突出學科的基礎性重要地位,注重同其他課程、同生活實踐的聯繫,以及注重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考查。英語學科分值降低後,會突出語言的實際應用,在真實語境中考查語言運用,注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及課標的基本要求,因此適當增加了聽力比重。
  • 2016年英語將退出高考 明年英語分數降至120分(圖)
    教育部回應傳聞:  另據「新華視點」消息,針對「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實施,英語退出統考」的傳聞,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今天表示,教育部正在前期深入調研基礎上,緊鑼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改革方案,先試點後推廣,以積極穩妥有序推進。確定後會及時發布,方便考生和家長了解。
  • 北京市教委:近兩年中高考英語試卷結構不變
    法制晚報訊(記者趙穎彥)近期,網傳2016年北京中高考英語試題將進行重大調整。這一看似"重磅"的消息卻使不少家長學生"沒了方向"。昨天,北京市教委回應稱,目前中、高考考試說明編寫工作仍在繼續,同時最近兩年本市英語試卷結構將保持穩定不變。
  • 國家英語能力等級考試計劃在2020年前逐步推出
    >覆蓋我國各教育階段英語教學、學習和測評由教育部考試中心與浙江大學共同舉辦的第二屆語言測試與評價國際研討會近日召開。等級考試的建立將增強我國主要教育階段英語考試的科學性、體系性、選擇性,為學生外語能力的發展提供一個連貫有序的階梯。此項考試計劃在2020年前逐步推出。三是高考外語科目改革不斷深化。今年高考有26個省份使用全國統一命題的英語試卷,考試內容改革不斷深化,增強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今年10月浙江省已率先舉行了外語科目「一年兩考」的第一次考試,考試平穩實施,社會反映良好。
  • 將英語「踢出」高考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們學的英語就是為了考試,而不是為了交流。十幾年的英語學習教會你什麼是被動語態,什麼是賓語從句,教會你在考試時用什麼樣的方法能考高分。但給你一個真正和外國人交流的機會的時候,脫口而出的永遠只有那幾句話。語言說到底只是一種工具,在母語的基礎上要是能再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會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