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裡安的抽象世界,你了解嗎?

2020-12-04 伊人說事

蒙德裡安,荷蘭畫家,你知道這位畫家嗎?他的作品有哪些?都有什麼特點,蒙德裡安的繪畫是理性方法,還是感性方法?蒙德裡安繪畫風格來源於哪裡,作品有何特色呢?通過以下介紹,你會了解的更多!

蒙德裡安

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其自稱新造型主義,又稱幾何形體派。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他崇拜直線美,主張透過直角可以靜觀萬物內部的安寧。

蒙德裡安人物經歷

蒙德裡安出生在荷蘭的阿麥斯弗特,其父親是一個小學的校長,他的父親也十分喜愛美術,所以蒙德裡安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父親的影響開始接觸美術。八歲的時候,蒙德裡安就已經立志要做個畫家了,當時蒙德裡安的家人認為畫家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事業,所以並不是很贊同蒙德裡安畫畫,後來蒙德裡安和家裡商量的結果是要拿到美術教師資格證,這樣就嗯呢該保證以後的生活,後來蒙德裡安雖然拿到資格證,但是他並沒有從事教美術的行業。17歲之前,蒙德裡安是跟隨他的叔父學習畫畫的,他的叔叔是個海牙派的畫家,所以蒙德裡安算是得到了寫實浪漫的真傳。1907年到1912年,蒙德裡安在阿姆斯特丹的國立藝術學院學習繪畫技術,這段時期奠定了蒙德裡安深厚的寫實能力。1911年到1914年,蒙德裡安吸取立體畫派的風格將自己的作品以抽象的方式呈現,並且開始在自己的畫中加入自己的風格,漸漸脫離了立體派。1914年到1919年,蒙德裡安在一些雜誌上發表了不少創作理念。1919年到1938年是蒙德裡安的重要轉變時期,他開始使用基本元素進行創作,蒙德裡安生命的最後四年裡,他的作品畫面的音樂性達到了最高境界。

蒙德裡安作品欣賞《紅黃藍構成》

蒙德裡安最著名的抽象主義「構圖」作品《紅黃藍構成》,他採用大小不等的紅、黃、藍色域創造出了強烈的色彩對比和穩定的平衡感。畫面每個色塊多一分則多、少一分則少,這樣的構圖與比例,是畫家經過了千百次深思熟慮、推敲演練的結果。蒙德裡安花瓶是根據蒙德裡安運用的顏色,形狀和組合,創造出獨特的花瓶,並以其創新的理念被提名為丹麥Formland設計獎。蒙德裡安花瓶能夠引人注目,而且它能被轉動和扭曲,根據你的選擇去擺放花朵。畫面中的發泡混凝土板樓住宅,名叫 Mondrian大樓,新建於一個人工湖畔旁邊,公寓的名字也來自以色塊切割聞名的荷蘭畫家蒙德裡安來發想。

《靜物與姜罐》

1892年蒙德裡安進入阿姆斯特丹的藝術學院學習,經過正規的訓練,蒙德裡安開始研究立體主義的畫畫風格,於是蒙德裡安創作了2幅《靜物與姜罐》,在這兩幅畫中其實就可以看出來,蒙德裡安的風格已經開始向抽象轉變,在這兩幅畫中,物體的形象已經變成了基本的線條和幾何形狀,這和蒙德裡安早期的風格是不同的,蒙德裡安早期是自然主義的風格,而且屬於寫實派,而在《靜物與姜罐》中,不僅線條簡單,連色彩都被簡化了很多。1917年,蒙德裡安的風格在經過幾次轉變後,開始發展成只畫眼睛看不到的東西,蒙德裡安自己稱之為新造型主義,1919年蒙德裡安在法國發表《論新造型主義》,在這篇文章中,蒙德裡安深入闡述了自己的抽象主義藝術理論,這時候蒙德裡安的抽象藝術已經正式走上他的畫畫舞臺。

《灰色的樹》

1910年之後,蒙德裡安便開始非常喜歡和崇拜立體主義。蒙德裡安有一幅名叫《灰色的樹》的作品,樹木是蒙德裡安非常喜歡的題材,在這幅畫中,他把梵谷的表現性和野獸派色彩的非描述性與法國的新藝術運動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成型的而且造型感十分強烈的作品,非常具有個人特色。這幅畫的尺寸大小是78*107,完成於1912年,現在這幅畫被珍藏在荷蘭海牙格敏特博物館。由這幅畫就可以看出,當時的蒙德裡安已經是陷入立體主義的塊面結構中不可自拔。

蒙德裡安作品有何特色

蒙德裡安認為藝術是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應該以表現抽象精神為主要目的,要追求人與神的絕對統一的境界,說的通俗點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純粹抽象。所以蒙德裡安早期的作品是寫實的人物和風景,而後來就逐漸把數目的形態全部簡化成水平和垂直的直線,從內省的深刻觀感和自己的觀察中,創造普遍的現象秩序,展現均衡之美。如在蒙德裡安的作品《海堤與海》中幾乎是看不見曲線的,整個畫作全是由直線構成,在形式上已經顯示出了事物的生命力,但是蒙德裡安並不是十分滿意,因為他覺得缺少了真正的現實的感覺。

蒙德裡安作品風格其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在其17歲之前他的作品是浪漫寫實的,後來又受到印象主義和象徵主義的風格的影響,蒙德裡安的風格漸漸脫離海牙派。等到蒙德裡安接觸了畢卡索和布拉克等立體派的作品後,蒙德裡安便開始在作品中加入音樂性的節奏感,其作品開始漸漸以抽象的方式呈現,也慢慢加入了個人特色。晚期的蒙德裡安的作品領域非常廣,所以他的作品對後世的建築、設計行業都產生重要影響。

蒙德裡安繪畫風格來源於哪裡

蒙德裡安繪畫風格的基本元素來自幾何圖形,他認為藝術應該脫離大自然,實現以抽象為主的藝術,他堅持人與神是統一的絕對化的思想,造成今日所熟悉的純粹抽象在早先時期他寫過風景跟人物,後來他將風景的形態轉變為純粹抽象,透漏出一種均衡的美感。蒙德裡安最初的繪畫是風景圖,這個時候他的作品因為受到了印象、象徵、和表現主義的影響,使這次作品沒有呈現出海牙畫派的感覺。在1930年他憑藉著靜物獲得了藝術家的肯定,他的作品可以看出現代與古典的結合的優秀特點,在同一輩的藝術家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風格,1911年蒙德裡安認識到了畢卡索跟布拉克的立體派的作品,他受到了很大的感想,他前去巴黎去研究這種立體派的繪畫風格,他不斷的區分析自己眼前所見到的畫面,而且加入了音樂性的成分在裡面,使得作品更有節奏感他成功的在立體派繪畫中取得了精華,並且融入到了自己的繪畫風格中,以抽象的形式向大家呈現,脫離了立體派的感覺。1918年,他宣傳和平團結的誓言,並且把自己的藝術提升到生命的高度,他利用自己的繪畫風格體現出和平的想法。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蒙德裡安的繪畫失去了快樂的顏色,有的只是黑色,充滿著憂鬱的氣息,在生命的最後4年,沒有外界的幹擾,蒙德裡安的繪畫提高了,更加的明亮跟抽象,這個時期其創作也是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蒙德裡安的繪畫是理性方法,還是感性方法?

不是純粹的感性或者理性,非要選擇的話選擇理性。他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亦即今日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蒙德裡安早年畫過寫實的人物和風景,後來逐漸把樹木的形態簡化成水平與垂直線的純粹抽象構成,從內省的深刻觀感與洞察裡,創造普遍的現象秩序與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線美,主張透過直角可以靜觀萬物內部的安寧。

相關焦點

  • 你知不知道那個「畫格子」的蒙德裡安?
    其實在三原色之前,他經歷了三十多年畫風與靈魂的碰撞、交流、吸收後才逐漸形成「純粹抽象」風格,世界上的抽象畫有很多種,除了畢姥爺,堪稱Excel格子小能手的蒙德裡安也是常常被提起的,安仔覺得,這個彩色格子專業戶,貌似才是實實在在叫人看不懂的迷。蒙德裡安的藝術,應該是做減法的藝術。
  • 蒙德裡安:用紅黃藍喚醒你的藝術美感,即使不是藝術生也看過這些
    皮特·科內利斯·蒙德裡安(1872-1944),一個荷蘭畫家,或許說起這個人你沒有印象,但在生活中,你應該會或多或少地看到過他的作品,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蒙德裡安的紅黃藍系列不止這一幅,其它的作品中,依舊是簡潔的色塊,靠線條來分割畫面,由於面積的重組不同,也展示出不一樣的藝術感。看著這些顏色,你是否感到一絲絲熟悉,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創作人從蒙德裡安的三顏色系列得到了靈感,如法國時裝設計師設計的「蒙德裡安裙」,從裙後來還被博物館珍藏。
  • 兒童畫教程-蒙德裡安的紅黃藍構圖
    蒙德裡安類似繪畫作品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派的先驅,他的作品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主體,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抽象的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你找得到裡面藏了一隻恐龍嗎?再用電腦作圖分享一下其他的畫法。
  • 幾何派先驅藝術家蒙德裡安「格子畫」
    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與杜斯堡等創立了「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也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
  • 蒙德裡安從具象到抽象,突破傳統的路徑
    若不是1903年他因一幅靜物畫《Still Life》獲得藝術家協會的肯定,他說不定就是一名小學教師,世界也就會失去一位能突破傳統格局的抽象繪畫大師了。從具象走到抽象,對於蒙德裡安來說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也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蒙德裡安是如何一步步突破具象傳統的邊界走向抽象主義未知的領域的。
  • 小央美美術:彼埃·蒙德裡安,荷蘭畫家,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
    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與德士堡等創立了「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他還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也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
  • 致敬蒙德裡安,極簡設計的靈魂是藝術
    致敬大師 彼埃·蒙德裡安,荷蘭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他以垂直水平線條分割和原色去描繪世界,在他的畫作中,可以看到純粹的精神表達,以及秩序與均衡的美。由此形成的蒙德裡安風格,持續流行了100多年,成為設計界的靈感來源。
  • 蒙德裡安: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
    小編今天帶來了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的蒙德裡安,接下來就讓小編來大家看看吧。蒙德裡安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要素。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與德士堡等組織"風格派",提倡自己的新興的"新造型主義"。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本身的自然的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亦即今日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的藝術形式。
  • 蒙德裡安抽象藝術亮相申城 讓梅龍鎮廣場化身藝術之城
    荷蘭畫家蒙德裡安是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世的建築、設計等產生巨大影響。蒙德裡安同時也是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走進梅龍鎮廣場中廳,兩幅近20米高、佔據7層的蒙德裡安作品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在迷你版的博物館裡,市民能夠欣賞到荷蘭海牙市立博物館授權的多幅蒙德裡安精品作品復刻畫,其中包括最知名的抽象作品《勝利之舞》。現場除了9米高的聖誕樹晶瑩剔透佔據C位,還有多個蒙德裡安風格裝置藝術集中展示。
  • 從康德到康定斯基:抽象藝術為什麼必然會成為可能
    如果一個人對藝術史沒有太多了解,除非他有著極高的藝術覺悟,否則在面對一副抽象畫時,難免不會產生疑問:「這也叫藝術?這不就是隨便塗抹,三歲孩子都可以做到,我甚至可以畫的比這個還要好!」不過,大多數人還都是可以欣賞誘發出抽象畫派的印象派藝術,甚至到了被大眾所廣泛喜愛的程度。
  • 什麼是「抽象代數」?抽象代數導論
    抽象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如果你查字典,你會發現「抽象」有很多定義。但基本上都是在說同一件事。一個人可以有抽象的想法、藝術或夢想。一個人可以抽象任何東西。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可以找到真實的東西。但是我們也有一個保存我們的想法和概念的世界。
  • 購物小票上的世界名畫,是自學成才的他畫的,你認識幾幅畫呢?
    但是你見過把名畫復刻在超市裡的購物小票上的嗎?今天JIOJIO帶你去大開眼界一下!Michael2歲時便已經拿起畫筆,3歲時已經會畫透視結構。可以說,在他還不會寫字時,已經先學會畫畫;聽起來似乎就是大觸的人生了,但是小小年紀的他全憑自學,無師自通都是傳說,更不存在所謂天才,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堅持。
  • 呂國英:意象 抽象——論高維之美的藝術創造⑤
    依藝術形態論,具象之語言,是藝術形象與創作對象基本一致或極為相似的藝術,以客觀世界、自然萬物為表現對象;抽象之語言,是藝術形象幾近偏離或完全偏離表現對象外觀的藝術,既不描繪、表現現實世界的客觀形象,也不反映現實生活;而意象之語言,是藝術形象介於具象、抽象之間,既不像具象藝術表現視覺真實,也不像抽象藝術完全非理性,是藝術家將審美情感、審美理念與客觀物象相融合,並以一定的藝術手段為媒介
  • 馬列維奇 | 對方表示不想跟你講話,並向你扔了一個正方塊!
    畫外音:大家是不是覺得《一個女人的肖像》和他的自畫像色調很一致?  (這就是所謂的「至上主義」嗎?)  其實至上主義就是用最簡單的圖形來表達世界,徹底奉行少即是多的原則。越簡單的東西,越純粹。我把至上主義理解為創作藝術中純粹感情的至高無上。就好像這個黑色方塊,黑色是至高純粹的。  (在「從0到10」的展覽中,您把這幅作品掛在了展示兩面牆壁相交的一角,您這麼做有什麼獨特的意圖嗎?)
  • 有機雕塑,關於他的發展歷程,你怎麼理解和看待?
    米羅與阿爾普的抽象超現實主義啟發了眾多藝術家,促使他們去尋找隱藏在事物表面之下的普遍真理。正如上個世紀的浪漫主義風景畫家那樣,聚焦於自然,試圖窺探並釋放宇宙間不可見的脈動,也就是那種貫穿自然界的脈動。布雷東更關注焦慮、欲望和性等心理狀態,而這些以抽象、有機形式進行創作的藝術家則更關注宇宙的強大力量。巴黎的讓.阿爾普與亞歷山大.考爾德20世紀30年代早期,讓.阿爾普脫離了超現實主義團體,加入另一個以巴黎為基礎的國際藝術團體「抽象創作社」,該團體致力於抽象藝術。阿爾普後來還說服友人亞歷山大.考爾德也成為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