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裡安,荷蘭畫家,你知道這位畫家嗎?他的作品有哪些?都有什麼特點,蒙德裡安的繪畫是理性方法,還是感性方法?蒙德裡安繪畫風格來源於哪裡,作品有何特色呢?通過以下介紹,你會了解的更多!
蒙德裡安
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其自稱新造型主義,又稱幾何形體派。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他崇拜直線美,主張透過直角可以靜觀萬物內部的安寧。
蒙德裡安人物經歷
蒙德裡安出生在荷蘭的阿麥斯弗特,其父親是一個小學的校長,他的父親也十分喜愛美術,所以蒙德裡安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父親的影響開始接觸美術。八歲的時候,蒙德裡安就已經立志要做個畫家了,當時蒙德裡安的家人認為畫家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事業,所以並不是很贊同蒙德裡安畫畫,後來蒙德裡安和家裡商量的結果是要拿到美術教師資格證,這樣就嗯呢該保證以後的生活,後來蒙德裡安雖然拿到資格證,但是他並沒有從事教美術的行業。17歲之前,蒙德裡安是跟隨他的叔父學習畫畫的,他的叔叔是個海牙派的畫家,所以蒙德裡安算是得到了寫實浪漫的真傳。1907年到1912年,蒙德裡安在阿姆斯特丹的國立藝術學院學習繪畫技術,這段時期奠定了蒙德裡安深厚的寫實能力。1911年到1914年,蒙德裡安吸取立體畫派的風格將自己的作品以抽象的方式呈現,並且開始在自己的畫中加入自己的風格,漸漸脫離了立體派。1914年到1919年,蒙德裡安在一些雜誌上發表了不少創作理念。1919年到1938年是蒙德裡安的重要轉變時期,他開始使用基本元素進行創作,蒙德裡安生命的最後四年裡,他的作品畫面的音樂性達到了最高境界。
蒙德裡安作品欣賞《紅黃藍構成》
蒙德裡安最著名的抽象主義「構圖」作品《紅黃藍構成》,他採用大小不等的紅、黃、藍色域創造出了強烈的色彩對比和穩定的平衡感。畫面每個色塊多一分則多、少一分則少,這樣的構圖與比例,是畫家經過了千百次深思熟慮、推敲演練的結果。蒙德裡安花瓶是根據蒙德裡安運用的顏色,形狀和組合,創造出獨特的花瓶,並以其創新的理念被提名為丹麥Formland設計獎。蒙德裡安花瓶能夠引人注目,而且它能被轉動和扭曲,根據你的選擇去擺放花朵。畫面中的發泡混凝土板樓住宅,名叫 Mondrian大樓,新建於一個人工湖畔旁邊,公寓的名字也來自以色塊切割聞名的荷蘭畫家蒙德裡安來發想。
《靜物與姜罐》
1892年蒙德裡安進入阿姆斯特丹的藝術學院學習,經過正規的訓練,蒙德裡安開始研究立體主義的畫畫風格,於是蒙德裡安創作了2幅《靜物與姜罐》,在這兩幅畫中其實就可以看出來,蒙德裡安的風格已經開始向抽象轉變,在這兩幅畫中,物體的形象已經變成了基本的線條和幾何形狀,這和蒙德裡安早期的風格是不同的,蒙德裡安早期是自然主義的風格,而且屬於寫實派,而在《靜物與姜罐》中,不僅線條簡單,連色彩都被簡化了很多。1917年,蒙德裡安的風格在經過幾次轉變後,開始發展成只畫眼睛看不到的東西,蒙德裡安自己稱之為新造型主義,1919年蒙德裡安在法國發表《論新造型主義》,在這篇文章中,蒙德裡安深入闡述了自己的抽象主義藝術理論,這時候蒙德裡安的抽象藝術已經正式走上他的畫畫舞臺。
《灰色的樹》
1910年之後,蒙德裡安便開始非常喜歡和崇拜立體主義。蒙德裡安有一幅名叫《灰色的樹》的作品,樹木是蒙德裡安非常喜歡的題材,在這幅畫中,他把梵谷的表現性和野獸派色彩的非描述性與法國的新藝術運動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成型的而且造型感十分強烈的作品,非常具有個人特色。這幅畫的尺寸大小是78*107,完成於1912年,現在這幅畫被珍藏在荷蘭海牙格敏特博物館。由這幅畫就可以看出,當時的蒙德裡安已經是陷入立體主義的塊面結構中不可自拔。
蒙德裡安作品有何特色
蒙德裡安認為藝術是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應該以表現抽象精神為主要目的,要追求人與神的絕對統一的境界,說的通俗點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純粹抽象。所以蒙德裡安早期的作品是寫實的人物和風景,而後來就逐漸把數目的形態全部簡化成水平和垂直的直線,從內省的深刻觀感和自己的觀察中,創造普遍的現象秩序,展現均衡之美。如在蒙德裡安的作品《海堤與海》中幾乎是看不見曲線的,整個畫作全是由直線構成,在形式上已經顯示出了事物的生命力,但是蒙德裡安並不是十分滿意,因為他覺得缺少了真正的現實的感覺。
蒙德裡安作品風格其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在其17歲之前他的作品是浪漫寫實的,後來又受到印象主義和象徵主義的風格的影響,蒙德裡安的風格漸漸脫離海牙派。等到蒙德裡安接觸了畢卡索和布拉克等立體派的作品後,蒙德裡安便開始在作品中加入音樂性的節奏感,其作品開始漸漸以抽象的方式呈現,也慢慢加入了個人特色。晚期的蒙德裡安的作品領域非常廣,所以他的作品對後世的建築、設計行業都產生重要影響。
蒙德裡安繪畫風格來源於哪裡
蒙德裡安繪畫風格的基本元素來自幾何圖形,他認為藝術應該脫離大自然,實現以抽象為主的藝術,他堅持人與神是統一的絕對化的思想,造成今日所熟悉的純粹抽象在早先時期他寫過風景跟人物,後來他將風景的形態轉變為純粹抽象,透漏出一種均衡的美感。蒙德裡安最初的繪畫是風景圖,這個時候他的作品因為受到了印象、象徵、和表現主義的影響,使這次作品沒有呈現出海牙畫派的感覺。在1930年他憑藉著靜物獲得了藝術家的肯定,他的作品可以看出現代與古典的結合的優秀特點,在同一輩的藝術家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風格,1911年蒙德裡安認識到了畢卡索跟布拉克的立體派的作品,他受到了很大的感想,他前去巴黎去研究這種立體派的繪畫風格,他不斷的區分析自己眼前所見到的畫面,而且加入了音樂性的成分在裡面,使得作品更有節奏感他成功的在立體派繪畫中取得了精華,並且融入到了自己的繪畫風格中,以抽象的形式向大家呈現,脫離了立體派的感覺。1918年,他宣傳和平團結的誓言,並且把自己的藝術提升到生命的高度,他利用自己的繪畫風格體現出和平的想法。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蒙德裡安的繪畫失去了快樂的顏色,有的只是黑色,充滿著憂鬱的氣息,在生命的最後4年,沒有外界的幹擾,蒙德裡安的繪畫提高了,更加的明亮跟抽象,這個時期其創作也是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蒙德裡安的繪畫是理性方法,還是感性方法?
不是純粹的感性或者理性,非要選擇的話選擇理性。他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亦即今日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蒙德裡安早年畫過寫實的人物和風景,後來逐漸把樹木的形態簡化成水平與垂直線的純粹抽象構成,從內省的深刻觀感與洞察裡,創造普遍的現象秩序與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線美,主張透過直角可以靜觀萬物內部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