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裡安從具象到抽象,突破傳統的路徑

2020-12-04 藝知現代

1907年,彼埃·蒙德裡安還在阿姆斯特丹。彼時他已從國立藝術學院畢業多年,作為畫家安身立命,卻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貧窮。蒙德裡安當時擁有小學教師執業證,但他從未教過一天書。在他年少想學畫時,他曾向家裡保證以後可以憑藉美術能力來掙錢(當然是當美術老師),並因此而獲得了父親的首肯。蒙德裡安的父親是一位熱衷美術的小學校長,當然深知藝術家不是一份穩定的工作。

若不是1903年他因一幅靜物畫《Still Life》獲得藝術家協會的肯定,他說不定就是一名小學教師,世界也就會失去一位能突破傳統格局的抽象繪畫大師了。

從具象走到抽象,對於蒙德裡安來說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也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蒙德裡安是如何一步步突破具象傳統的邊界走向抽象主義未知的領域的。

正如蒙德裡安父親所擔心的,蒙德裡安的畫家生涯過得並不怎樣,與凡高一樣,蒙德裡安的父親是清教徒,宗教從小就對蒙德裡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從他30歲時的自畫像就可看出些許端倪。

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陪伴著蒙德裡安的一直是孤獨與極度的貧困,甚至孤獨是陪伴其一生的。這就是要突破傳統的畫家往往所面臨的最大困境:要想物質上不貧困那就低下你高傲的頭顱;要想精神上富有那就請昂起你的頭接受可能的既有的貧困。某些時候,我常禁不住地想,畢卡索之所以在當世時活得如此滋潤,恐怕也是他妥協的緣故吧,這大抵就是為什麼他非得在其立體派的畫作裡總留下具象的一些線索的原因?

具象時期

Red Amaryllis 的宗教性質

我們先通過蒙德裡安1907年的作品《紅色孤挺花》(Red Amaryllis)來分析。

與其上面的自畫像相比,二者是有著共通之處的。蒙德裡安所畢業的阿姆斯特丹國立藝術學院教授的是學院派的繪畫技法,但我們從蒙德裡安上面的兩幅畫作來看,蒙德裡安並沒有完全地按照學院派的作法來畫。可見其個人內心的自主性,這往往也是突破傳統的畫家所必須具備的特質。

1890年,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凡高離世後的一段時間裡,歐洲畫壇遂由超現實主義、象徵主義、達達主義以及立體主義所佔據。即便如此,印象派影響的餘音依舊迴蕩在歐洲大陸的上空許多許多年。

從其自畫像我們可以看出印象派影響後的痕跡,最為關鍵的是第二幅畫《紅色孤挺花》。首先我們從細節上可以看到蒙德裡安並沒有消除線條,這絕對是學院派繪畫的大忌。其次,對於色彩的使用,蒙德裡安並沒有在乎互補色的關係,似乎對於蒙德裡安來說與其表現視覺的衝擊性還不如他表現一種宗教性質更來得吸引他的內心。

抽象一些,我們可以隱約看到紅色孤挺花本身就是一個變形了的十字架,某種程度上,它是富有宗教意義的,而宗教往往使人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從學院派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卻逐漸走向了遠離學院派的另一面,這也為蒙德裡安後來的突破傳統打下了基礎。

抽象表現主題手法的形成

1911年,蒙德裡安第一次看到畢卡索與勃拉克的立體主義繪畫。隨後,1912年5月,蒙德裡安移居巴黎。

在巴黎的這段時間,蒙德裡安的作品裡再現了塞尚繪畫的手法,比如上面的這幅《有生薑罐的靜物》。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靜物堆疊的方式與塞尚風景畫裡堆疊的色塊幾乎是一致的,只是塞尚畫裡的風景房屋變成了這裡的罈罈罐罐(實際我們更可以認可為建築)。

我們放上一幅塞尚的風景畫來作為對比即可知曉。

巴黎期間,蒙德裡安有很長時間極為貧困,因而他只能成日的呆在他在巴黎的租房中日復一日地看著陽光掃過窗外的牆面。即便如此,蒙德裡安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通過長時間地觀察自己住宅附近建築物灰暗破舊的牆面,逐漸地找到了他所需要的東西:即一個可以使垂直線和水平線非常自然表現的主題,這便是後來蒙德裡安抽象繪畫時期最為常用的主題。

抽象時期

抽象形式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蒙德裡安暫時回到了荷蘭,未曾想,形勢迫使他在那一直待到了1919年7月。即使身在荷蘭,他依舊沒有忘記在巴黎的租房裡所發現的垂直線與水平線的繪畫主題。蒙德裡安在荷蘭四處尋找可以用他的主題來表達的事物。在荷蘭到處存在的海岸線以及防波堤成為了他觀察的主要對象。

交叉直線的直角形式穩定明朗,但其也存在著結構的不變性。如何讓這不變來容納海洋的萬變,想必也著實困擾了蒙德裡安許久。

之後,他有了這樣的嘗試。《日落之後》。

1917年的《有色平面的構圖》則是徹底拋棄了海洋觀念的束縛,那些絕對自由地飄動的淡淡的形體絕非大自然所具有的。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蒙德裡安在巴黎收穫的交叉直線的直角形式得到了初步體現。在這裡蒙德裡安還強調構圖的離心、散焦的特徵,正好處於嚴格整潔、聚焦向心的立體派的對立面。可見蒙德裡安決心脫離立體派向前進了。

蒙德裡安繪畫特徵的變化與兩個人是密切相關的。一是他的朋友勳梅克斯。勳梅克斯既是數學家又是一位神秘主義者。他相信,通過一個思想集中的過程,有可能達到對宇宙運動方式的一種精確理解。我想,從哲學上,蒙德裡安大致是被勳梅克斯所說服了。

在《有色平面的構圖》中,三原色紅黃藍已經出現,但還缺少後來蒙德裡安抽象畫裡不可或缺的黑色邊框。那麼它們又是如何出現的呢?

蒙德裡安抽象形式的最終完成

風格派畫家凡·杜斯堡曾寫道:「當美是判斷標準時,波浪線當推其首,但當以真為標準時,線簡化了自身後最終必將是完全垂直的。」

然而,沒過多久杜斯堡推翻了自己的認識,他決定將斜線成分再次引進他的繪畫裡。杜斯堡就是對蒙德裡安影響至深的第二個人。只不過這一次,蒙德裡安沒有再與他站在一起。相反的,杜斯堡的動作反而促使了蒙德裡安對於垂直直線的執著,這一次,他把垂直直線乃至水平線加粗變黑了。

蒙德裡安《構圖第三號》,1925年左右。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五千萬美元成交。

在繪畫中一直堅持直線的蒙德裡安一不小心與後來的現代建築結緣,而再次引入斜線不再堅持直線的杜斯堡及其風格主義則逐漸被人遺忘,他本應可以是現代主義建築美學方面思想的鼻祖。

最終,在繪畫中堅持直線而非其他裝飾性形式的表達與後來的現代主義建築的立面形式殊途同歸,完全筆直的線條成了現代性的標誌。

相關焦點

  • 蒙德裡安抽象藝術亮相申城 讓梅龍鎮廣場化身藝術之城
    以蒙德裡安標誌性紅黃藍三原色為靈感的聖誕小鎮,讓梅龍鎮廣場化身成為藝術之城。今天起,梅龍鎮廣場攜手荷蘭海牙市立博物館,呈現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蒙德裡安藝術作品展,為市民開啟大師靈感之旅。蒙德裡安同時也是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走進梅龍鎮廣場中廳,兩幅近20米高、佔據7層的蒙德裡安作品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在迷你版的博物館裡,市民能夠欣賞到荷蘭海牙市立博物館授權的多幅蒙德裡安精品作品復刻畫,其中包括最知名的抽象作品《勝利之舞》。
  • 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蒙德裡安 Mondrian作品欣賞
    彼埃·蒙德裡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雙魚座) 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自稱「新造型主義」,又稱「幾何形體派」。
  • 蒙德裡安: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
    小編今天帶來了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的蒙德裡安,接下來就讓小編來大家看看吧。蒙德裡安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要素。晚年移居到紐約,大幅度擴展自己的創作領域,對建築、工藝和設計產生和發展很大影響。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與德士堡等組織"風格派",提倡自己的新興的"新造型主義"。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本身的自然的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亦即今日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的藝術形式。
  • 蒙德裡安的抽象世界,你了解嗎?
    1907年到1912年,蒙德裡安在阿姆斯特丹的國立藝術學院學習繪畫技術,這段時期奠定了蒙德裡安深厚的寫實能力。1911年到1914年,蒙德裡安吸取立體畫派的風格將自己的作品以抽象的方式呈現,並且開始在自己的畫中加入自己的風格,漸漸脫離了立體派。1914年到1919年,蒙德裡安在一些雜誌上發表了不少創作理念。
  • 蒙德裡安——最簡單最直接的藝術打動了所有人的內心
    彼埃·蒙德裡安(PietCornelies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
  • 小央美美術:彼埃·蒙德裡安,荷蘭畫家,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
    蒙德裡安生於荷蘭中部的阿麥斯福特,父親是一位清教徒和熱衷美術的小學校長,環境條件使蒙德裡安從小就能接觸美術,而宗教對蒙德裡安來說更是他的啟發、轉變風格的關鍵。八歲時蒙德裡安立志要當畫家,但是家人認為藝術家是一項不穩定的工作,蒙德裡安與父母多次商量之後,他承諾要取得美術教師資格養家餬口,這才讓蒙德裡安的父母答應讓他學習繪畫。
  • 【作品賞析】蒙德裡安:這個用一生糾結畫直線的男人,並不簡單
    YSL創始人聖羅蘭先生以此畫為原型,設計出蒙德裡安裙,不僅表達出對母親的思念,同時還創下了時尚界的經典。 如今,YSL不僅創作了蒙德裡安裙
  • 共生形態 | 紅與藍,蒙德裡安藝術的美感與平衡
    這兩極在銷售行為的市場檢驗中又分別對應宏觀抽象的去化指標和微觀具體的客戶體驗。如何解決?關鍵在於平衡。2019年3月,共生形態有幸參與了廣州越秀地產的花都臻榮府項目整個示範區的展示設計與軟裝陳設工程,值得欣慰的是共生形態在幫助業主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的同時也基本達成團隊預期的設計效果。
  • 李磊:詩性的抽象
    原標題:李磊:詩性的抽象 止觀一雲水間(油畫) 2019年 李磊 抽象藝術至今仍被大多數人認知為無法理解的藝術類型,原因不外乎是觀者看不見畫面上具體的形象。
  • 靜物畫:荷蘭畫家蒙德裡安-靜物美術作品欣賞
    A.D 19-20世紀荷蘭畫家_彼埃·蒙德裡安 (生於1872年3月7日至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世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與杜斯堡等創立了「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
  • 新酒店|雅高集團攜手sbe,亞洲首家蒙德裡安酒店落戶首爾梨泰院街
    記者 | 範嘉懿1近日,雅高酒店與 sbe 兩大集團宣布推出亞太地區首家蒙德裡安酒店:蒙德裡安首爾梨泰院街酒店。這將是蒙德裡安酒店品牌的第五個成員。到明年,蒙德裡安品牌還將在波爾多和坎城開設新酒店,預計其生活方式酒店將在2022年擴張至約15家,駐澳大利亞、多米尼加共和國、德國、波多黎各、新加坡和越南等地。蒙德裡安是一個生活方式酒店品牌,其特色在於能將目的地融入創新設計與創意概念,並提供時尚前衛的餐飲體驗,品牌已經在洛杉磯、紐約、南海灘和多哈等地開設酒店。
  • 呂國英:意象 抽象——論高維之美的藝術創造⑤
    也如此,遠離「具象」、走出「意象」、超越「抽象」,是藝術立象演進與發展之必然;由時空之象、高維之象,並最終進入靈象之象,才是象的遠方。  説意象、論抽象,不能少了具象。作為藝術語言與形態,這三種藝術形「象」,是藝術演進、發展的結果,反映藝術創作的不同層面,展示與體現創作主體的審美體驗與精神狀貌。  那麼,具象何名?抽象何意?意象又何涵呢?
  • 道茨的意念抽象:馬列維奇黑方塊之後……
    他的抽象意念——顯然不是具象的——開闢了精神的秘境,類似於在威廉•布萊克或新藝術運動的作品中所看到的懷有靈性的穿插和點綴。現實中無法尋覓的排列組合在時空的維度中翩翩起舞,朦朧地透射到畫布上。安德瑞•迪倫道夫(著名雕塑家):謝爾蓋•道茨稱之為意識和宗教的著名繪畫,其光線與構成在極少主義的方向上已達到極致,最終呈現出的是雕塑般的圖像。
  • 俄國畫家馬列維奇的幾何抽象作品與「世界感」
    俄國畫家馬列維奇的幾何抽象作品與「世界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西方藝術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藝術中心的轉移,抽象藝術的出現,顛覆了觀眾以往對古典主義繪畫的認知。當時的前衛藝術主要以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為代表,透過奧地利藝術批評家阿洛伊斯·李格爾提出的藝術意志和「世界感」的概念,集中到馬列維奇至上主義風格時期,從而窺視這一代表風格形成的背景原因、相關理論研究,以及繪畫中的「世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