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500公裡搶跑液氫儲運,國內液氫運輸商業化加速到來

2020-12-07 澎湃新聞

跨越2500公裡搶跑液氫儲運,國內液氫運輸商業化加速到來

2020-12-02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丨氫雲鏈分析師

制氫地與用氫地錯配和氫氣運輸困難是導致終端客戶用氫成本高主要因素。目前超長距離安全運輸首選管道和液氫方式。

廣州的鴻達興業自主生產的液氫於近日順利運抵廣州,從內蒙古到廣東,從北到南跨越2500多公裡,完成了國內首次實現的民用液氫超長距離運輸,這是國內液氫長距離運輸的裡程碑事件;儘管還沒量產,但它跑通了液氫生產-運輸-接收-應用的全流程環節,奠定了大灣區液氫運輸產業發展的起點;可以預期的是,廣州液氫運輸商業化後將有效解決大灣區部分地區供氫不足的難題。

圖1 鴻達興業液氫運抵廣州 來源:鴻達興業官微

由於廣州是華南地區的海陸空綜合交通樞紐,以廣州作為大灣區的氫能樞紐,可以為大灣區氫能產業大規模商業化運營提供氫源保障。液氫儲運是廣州氫能樞紐建設核心環節,廣州需要突破液氫運輸產業化和商業化難題。

大灣區是國內氫能產業發展較快的地區,氫燃料電池汽車已形成一定規模,在氫氣供應方面已經面臨瓶頸。

某氫能汽車運營商對氫雲鍊表示:「為了解決供氫問題,我們甚至從江西將氫氣運至佛山,上千公裡的運輸裡程,極大地太高了氫氣的使用成本。」

目前長管拖車百公裡成本約為9元/KG,氫氣站售價格可想而知。氫氣成本和供氫保障極大地限制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運營規模。

有專家表示:「用氫地區不產氫,氫氣儲運成本又居高不下,氫氣儲運正是當前制約我國氫能發展『卡脖子』的地方。」

與佛山比較,廣州在氫能產業方面起步晚,但如果選擇從液氫領域切入,可以快速建立細分領域的優勢地位,不但解決廣州產業發展問題,大灣區氫能供應問題,也解決了整個大灣區因為氫源少引發的政府發展氫能產業的後顧之憂。

鴻達興業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發展液氫項目的企業,布局較早,在液氫方面專注於生產和運營環節。與此同時,國內多個地區正在加快推進液氫項目的建設。

表1 2020年國內液氫項目及政策一覽

數量最多

浙江嘉興是國內對於液氫最熱衷的地區之一,目前嘉化能源、美國AP公司、德國林德公司已經分別在嘉興投資建設液氫項目,數量全國之最。

產能最大

嶽陽在今年4月籤署了一份合作協議,由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湖南核電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在嶽陽綠色化工園內,建設60T/d的液氫工廠。

應用最快

國內第一桶民用液氫今年4月份在內蒙古烏海產出。

儘管國內液氫項目落地速度加快,但仍未掌握核心設備和技術,國內廠商總體呈現出從生產-運營環節向核心設備環節梯次發展的節奏,目前來看國內液氫裝備企業應加大研發力度。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氫雲鏈

責編 | 校對:平步氫雲 審核:氫氫我心

來源:本文氫雲鏈團隊原創整理

關鍵詞 >> 氫,氫能源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跨越2500公裡搶跑液氫儲運,國內液氫運輸商業化將加速到來
    文丨氫雲鏈分析師制氫地與用氫地錯配和氫氣運輸困難是導致終端客戶用氫成本高主要因素。目前超長距離安全運輸首選管道和液氫方式。廣州的鴻達興業自主生產的液氫於近日順利運抵廣州,從內蒙古到廣東,從北到南跨越2500多公裡,完成了國內首次實現的民用液氫超長距離運輸,這是國內液氫長距離運輸的裡程碑事件;儘管還沒量產,但它跑通了液氫生產-運輸-接收-應用的全流程環節,奠定了大灣區液氫運輸產業發展的起點;可以預期的是,廣州液氫運輸商業化後將有效解決大灣區部分地區供氫不足的難題。
  • 國辦:探索建設氫燃料運輸管道 推進先進適用儲氫材料產業化
    原標題:國辦:探索建設氫燃料運輸管道,推進先進適用儲氫材料產業化   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
  • 濰柴加速推進氫燃料電池商業化落地!譚旭光在這場大會上還說了啥
    8月27日,在新能源產業發展(濰坊)大會上,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表示,濰柴面向未來加速推動氫燃料電池商業化落地。「濰柴已在氫燃料電池業務邁向全球一流商業化進程中走出了關鍵一步。」譚旭光說道。今年3月31日,濰柴2萬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工廠正式投產運行,主要產品技術水平達到行業領先,廣泛應用於客車、物流車和重型牽引車。
  • 氫液化技術研究進展及能耗分析
    然而,當前我國氫能利用的主要特點是「就地生產,就地消費」,全生命周期商業化應用中諸如製取、儲運、應用等各環節還不夠成熟,而儲運是其中的瓶頸環節。目前常見的儲運方式是高壓氣態氫及液態氫儲運。 高壓氣態儲氫方式相對成熟,截止 2010 年 10 月,215 座加氫站中,80%以上都採用了高壓氫氣存儲的方法。
  • 一種測算:高壓氣氫/液氫/鎂基固態儲氫運營成本對比
    在當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中,加氫站所使用氫氣來源主要是傳統高壓氣氫,車主付出的加氫費用,至少1/3消耗在運輸環節。隨著市場規模擴張,終端需求量上升,行業一直在尋找更有效率的下一代氫氣儲運路徑,液氫和固態儲氫是希望之星。
  • HSEE2021第八屆中國國際氫燃料汽車加氫站與制氫、儲運設備展覽會
    HSEE2021第八屆中國國際氫燃料汽車加氫站與制氫、儲運設備展覽會 舉辦時間:2021-07-14 ~ 2021-07-16 舉辦地區:上海
  • 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在加速駛入商業落地「快車道」
    此外,江蘇、天津、山東等多地政府也在加速氫能與氫燃料電池示範區的建設。儘管氫燃料電池產業「大熱」,但大規模推廣應用仍要解決諸多難題。「當前亟待探索一種有效的商業模式。到目前為止,氫燃料電池產業都在依靠政府買單,政府大力推動,吸引企業進來。比如建設氫能示範城市群,確實能起到一定示範作用,但這種模式很難做大。
  • 氫燃料電池車商業化還需解決成本、動力與儲存三大短板
    本次參與座談會的十家企業覆蓋了從上遊的氫氣製備與儲運、燃料電池原材料商、燃料電池堆製造商與相關服務提供商一直到下遊的車輛集成商:在供應側提供氫氣製備、加氫站、儲存(包括車載端)和運輸等解決方案;在應用側提供質子交換膜、直流轉換器、能源管理與控制系統、燃料電池堆等核心部件的研發與製造,以及最終的車輛應用集成。
  • 燃料電池行業:氫氣儲運有望引起變革(附股)
    摘要 【燃料電池行業:氫氣儲運有望引起變革(附股)】未來隨著儲氫技術的愈加完善,氫氣制、儲、運的商業模式愈加健全後,預計將加速國內燃料電池產業的商業化進程,建議關注:大洋電機、富瑞特裝,另外建議關注美股: BLDP、 PLUG、 FCEL。
  • 日本計劃2030年前建立商業化氫燃料供應鏈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10月14日,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Hiroshi Kajiyama)在一場氫能源大會上表示,日本將在2030年左右建立一條商業化的氫燃料供應鏈。
  • 體驗張家口氫燃料電池大巴車:加一次氫跑三百公裡,只排放水
    從北京駕車前往河北張家口,跑了253公裡,車子還剩4兆帕氫氣。11月1日18時04分,北京水木通達運輸公司氫能車車隊司機崔文軍把奔波了近5個小時的氫燃料電池大巴車停在張家口郊區的一處空曠地。距離一公裡以外是張家口唯一一座臨時加氫站,崔文軍要在那裡給車加滿35兆帕氫氣。
  • 氫燃料電池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目前氫燃料電池及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與商業化應用在日本、美國、歐洲迅速發展,在制氫、儲氫、加氫等環節持續創新。   1、美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發展現狀   美國氫能的生產和儲運有Air Products、Praxair等世界先進的氣體公司,並且有技術領先的質子膜純水電解制氫公司,同時還掌握著液氫儲氣罐、儲氫罐等核心技術。
  • 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四大瓶頸
    我國已經初步掌握氫燃料電池堆及其關鍵材料、動力系統、整車集成和氫能基礎設施等核心技術,基本形成氫能研發、製備、儲運、應用等完整產業鏈,且產業鏈上下遊協作意識增強,不同環節企業戰略合作行動顯著增加。雖與國際領先梯隊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經初步具備產業化條件。隨著技術進步,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進入商業化導入期,可在低速短程和遠距離運輸方面與純電動汽車互為補充。三大產業集群引領發展。
  • 研究周報 | 從氫的獲取和儲運看,燃料電池離我們還有多遠?
    氫燃料電池上遊包含電池組件和氫能兩大類,氫燃料電池的開發離不開制氫和氫的儲運,從燃料電池的「基礎材料」——氫能的獲得角度看,其產業鏈可分為三大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很高的技術壁壘和技術難點,目前上遊的電解水制氫技術、中遊的化學儲氫技術和下遊的燃料電池在車輛和分布式發電中的應用被廣泛看好。本期周報先對上遊和中遊的技術進展進行梳理,後續將對下遊應用以及技術開發和市場競爭格局進行分析。
  • 引智動力:氫燃料電池叉車商業化嘗試
    近年來,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升級,鉛酸電池、鋰電池(主要是磷酸鐵鋰電池)、氫燃料電池相繼在叉車上得到應用,但業內認為,氫燃料電池是叉車用電池的最終目標。 叉車是氫燃料電池技術的前沿應用場景之一。據了解,北美已經有35000臺叉車在使用氫燃料電池,是氫燃料電池商業化應用最成功的場景。
  • 氫能源汽車將獲準加注液態氫 推動整個產業鏈降本(附股)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6月16日發布《加氫站技術規範(局部修訂條文徵求意見稿)》,對加氫站技術規範做出修訂,擬新增液態氫儲存相關內容及技術標準。若文件通過,氫燃料電池汽車將獲準加注液態氫氣,這或將推動整個產業鏈降本。 氫能源開發利用是一場世界性的能源革命。在政策支持下,國內汽車產業開始加速在氫燃料電池領域的布局。
  • 支持燃料電池系統、氫儲運等技術研發...
    支持燃料電池系統、氫儲運等技術研發(附政策全文) 2020年11月20日 23:50 氫雲鏈
  • 再獲政策加持,氫燃料電池發展向好
    氫能具有高效環保、應用豐富、可儲能運輸的顯著優勢,在能源需求不斷攀升的背景下,以來源廣、轉化高、零排放為特點的氫能製作電池,能有效避免汙染物排放,並且保障供能的持久穩定。同時,豐田、一汽、東風、廣汽、北汽、億華通等六家企業還合作設立公司,共同推動氫燃料電池的普及。根據相關數據,2018年我國市場已有40餘家車企參與氫燃料電池汽車製造,市場上曾出現50多款相關車型,25家相關系統集成商,並有20多個省市發布相關政策與規劃,投入資金超過800多億元。預測未來十年,我國氫燃料市場空間還有望達到3000億元以上。
  • 氫燃料電池卡車來襲,主流氫燃料物流、牽引車、環衛車車型盤點
    2019年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分別是2831臺和2737臺,已完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到2020年實現5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的目標,其中新能源卡車及專用車產量達到2000多臺,全部為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如中通廂式運輸車及申龍冷藏保溫車等,相比已商業化推廣的物流車,牽引車和環衛車市場上東風、解放、福龍馬也分別布局了氫燃料電池車型,下面按細分市場來盤點主流車企的氫燃料卡車產品布局
  • 產業觀察:政策密集推動 氫燃料電池產業加速布局
    政策密集出臺扶植氫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氫能是全球能源技術革命的重要方向,加快發展氫能產業,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推動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目前,雖然氫能源市場仍處於政策驅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