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 結構與功能的完美結合:絲素蛋白+明膠3D列印

2021-01-09 上普生物

絲素蛋白和明膠作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目前受到廣泛關注。鑑於絲素蛋白的列印性能較差,而明膠的機械強度較差,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敖英芳團隊研發製備出一種新的絲素蛋白-明膠墨水,通過這種墨水列印出具有最佳結構和功能的支架,其機械性能可達到半月板軟骨的強度,並成功修復兔半月板損傷。本篇文章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研究思路

絲素蛋白和明膠作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目前受到廣泛關注。鑑於絲素蛋白的列印性能較差,而明膠的機械強度較差,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敖英芳團隊研發製備出一種新的絲素蛋白-明膠墨水,通過這種墨水列印出具有最佳結構和功能的支架,其機械性能可達到半月板軟骨的強度,並成功修復兔半月板損傷。具體實驗思路如下:

將絲素蛋白溶液和明膠混合後,列印成支架,用酒精和京尼平兩種交聯劑交聯,以提高支架力學強度,成功製備出絲蛋白-明膠(SFG)組織工程支架;將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MSCs)親和肽E7結合在支架上,構建SFG-E7支架,提高支架富集BMSCs的能力;最後在SFG、SFG-E7兩種支架上接種BMSCs後,移植到兔半月板缺損部位(MF)。

半月板修復支架構建,並接種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MSCs)

材料的改進和力學性能檢測

根據研究經驗,支架孔隙率在250-500 μm,有利於細胞增殖、分化、細胞外基質形成。此研究支架列印的孔隙約為400 μm,並且研究團隊還構建了一層絲素蛋白-明膠膜,放在支架上,能夠幫助支架保留並富集更多的BMSCs。

本文章一共製備了三種材料,Fibroin 0是絲素蛋白含量為0,Fibroin 1是絲素蛋白與明膠含量為1/2,Fibroin 2是絲素蛋白與明膠含量為2/1。通過降解實驗表明,Fibroin 1組比較適合用作軟骨修復支架。

在支架表面加一層絲素蛋白-明膠膜,完成模型構建

支架上間充質幹細胞分化

通過Phalloidin/Hoechst染色檢測了細胞肌動蛋白和細胞核。可以看出細胞能夠在支架上很好地貼附。通過檢測細胞在絲素蛋白-明膠支架上I、II、X型膠原的表達量,可以看出在培養24天後,相比於SFG組,SFG-E7組膠原蛋白表達量更多。

通過檢測軟骨細胞外基質的標記基因HYP、GAG的表達,可以觀察出SFG-E7組具有更高的表達量。說明SFG-E7更有利於細胞外基質的形成,更好地促進軟骨修復。

支架上細胞的形態、細胞分化以及細胞外

兔半月板損傷實驗

將3D列印支架移植到兔半月板損傷部位後,在6W、12W、24W取出,做H&E染色、免疫組化、甲苯胺藍染色可以明顯看出支架組對損傷部位的修復效果比較好,而與SFG相比,SFG-E7組有更高的組織學分級,低楊氏模量和更強的硬度。實驗表明SFG-E7具有更好的修復效果。

兔軟骨修復後的組織形態觀察和力學性能

總結

本篇文章採用3D列印技術構建了一個絲素蛋白-明膠複合支架,其中絲素蛋白與明膠質量比為1:2時,其機械性能和降解率與軟骨匹配較好。用BMSCs親和性的E7蛋白修飾支架後,能夠提高支架富集BMSCs能力。複合支架在新軟骨形成之前,對BMSCs提供了機械保護,並促進了細胞增殖、分化、細胞外基質的形成,並促進了軟骨修復。絲素蛋白-明膠支架是一種理想的關節軟骨修復材料,同時也可能用於其他軟骨修復。

相關焦點

  • 無交聯絲素−明膠生物墨水用於軟骨組織工程的生物3D列印
    軟骨是一種高度專業化的結締組織,由於缺乏血管、淋巴系統和低細胞密度,其自我再生能力有限,因此,該組織的任何損傷都會保留多年,進一步退化,最終導致退行性疾病,如骨關節炎,導致關節功能受損和生活質量下降。在功能組織替代物的製造方面,3D生物列印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因為大多數生物墨水材料需要有毒的化學交聯,導致軟骨組織再造面臨巨大挑戰。
  • AM:血管化軟組織的生物3D列印
    然而,傳統的平面製造技術無法製造複雜的多尺度結構,如血管內皮與周圍結締組織和實質細胞之間的界面。這可能限制了這些結構在研究各自組織的基本功能方面的應用。UCLA的Nasim Annabi團隊將重組人滋養蛋白作為一種高生物相容性和彈性的生物墨水用於複雜軟組織的3D列印。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生物3D列印」材料,要做人造器官的小夥伴了解一下
    《Biofabrication》影響因子那麼「生物3D列印」是什麼呢?科學家模擬體內器官的結構(心臟、肝臟、腎等)用生物材料和活體細胞,通過3D列印的方式將他們列印出來,未來有望成為器官移植、個性化治療的重要手段。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儘管擠壓印表機已廣泛用於3D生物列印(請參閱詞彙表)領域,但距開發整個功能器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可以假設需要逐步改變以充分利用TE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的全部潛力。在過去的幾年中,一種新的方法得到了發展,它顯示了將上述兩種觀點結合起來的潛力。懸浮液中的3D列印為機械弱生物油墨形成複雜、清晰的結構提供了一個平臺。
  • 絲素蛋白|再生修復醫學-仿生骨
    迄今為止,自然界生物具有的功能比任何人造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學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例如關於信息接受(感覺功能)、信息傳遞(神經功能)、自動控制系統等,這種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給與機械設計等方面很大啟發。
  • 細胞微球組裝與3D列印結合的新策略
    清華大學醫學院的杜亞楠課題組近期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期刊上發表了「TGase‐Enhanced Microtissue Assembly in 3D‐Printed‐Template‐Scaffold (3D‐MAPS) for Large Tissue Defect Reparation.」的文章,通過在3D列印的聚合物支架中組裝載細胞微球的方法,成功構建了大尺度的耳朵和鼻子等組織結構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1.使不可能的設計成為可能準確地呈現複雜設計的能力是3d列印的最大優點之一。例如,它已經徹底改變了珠寶市場。這只是開始。其他還有像執行器、LED和音頻設備這樣的元件可以嵌入到具有新響應度的3D列印藝術作品的結構中。
  • 3d印表機結構_3d印表機分類
    打開APP 3d印表機結構_3d印表機分類 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4-28 14:19:11   3d印表機簡介   3D印表機簡稱(3DP)是一位名為恩裡科·迪尼的發明家設計的一種神奇的印表機,不僅可以「列印」一幢完整的建築,甚至可以在航天飛船中給太空人列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狀。
  • 角膜基質等效物的高通量生物3D列印|3d列印|顯微鏡|細胞|螢光_網易...
    支撐支架可方便一次列印6-12個角膜,從而實現高通量列印。將人角膜基質細胞(Hcks)加入到優化的生物墨水中,列印出含有細胞的角膜基質等效物。印跡結構用100 mM氯化鈣交聯,用Hanks『s平衡鹽溶液洗滌,在37℃的成纖維細胞培養液中孵育。對列印的角膜進行活體死亡試驗、Alamar試驗以及纖維連接蛋白和肌動蛋白綠色標誌物的表達分析。列印的角膜能夠保持其結構、完整性和清晰度。
  • 【3D專委會】會員單位第七元素牙齒材料與3D列印技術結合實現產業化落地
    2.5個小時的科技與醫療運營的完美體驗,材料成本低於傳統材料成本,為患者提供高價值、舒適、美觀、仿生的人生「第三口」牙齒,提升生活品質。第七元素堅信口腔生物材料和3D工藝的完美結合能真正實現產業化。國家三部委發布《國家增材製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鼓勵3D列印技術研發、標準建立、行業規範引導,國內3D列印企業進入高速發展軌道。但3D列印產業化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到底用在哪?
  • 使用互補的網絡生物墨水擴展和優化3D生物列印能力
    熱響應明膠網絡在3D列印期間提供優異的擠出和結構穩定性,而可光交聯網絡允許通過共價交聯來穩定列印結構。這兩種聚合物的結合形成了互補的網絡水凝膠,其中熱可逆網絡的解離不會影響光交聯網絡(圖1a)。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八臂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A)和去冰片烯功能化四臂聚乙二醇(PEB)。
  • 絲素蛋白的正確使用方法,絲鎧絲素蛋白保溼霜告訴你
    2018年,以"非激素、 更嚴標準、更安全"為宗旨的絲鎧-絲素蛋白保溼霜終於面市。它是"可以抹在身上的綾羅綢緞",它是中國古代智慧和現代生物創新科技的融合,它就是 "水溶性高分子量絲素蛋白"保溼霜--絲鎧。絲素蛋白保溼霜的主要成分為水溶性高分子量絲素蛋白,其分子量最大可達到市面上同類產品的蠶絲蛋白的近100倍。
  • ...院阮長順團隊Biofabrication|基於明膠的可溫度編程和酶固化的...
    後固化後,列印的支架也應在生理環境中(例如37攝氏度易發生溶脹變形)保持較高的形狀保真度,並提供合適的基質來支持負載細胞的生長和功能。儘管這些生物墨水特性很重要,但目前並沒有一款完美的生物墨水提供全部相關的性能。明膠由於其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非免疫原性而成為理想的生物墨水。然而,其固有的低粘度和在生理條件下不穩定的物理特性使其不適用於單獨使用列印具有高保真度的組織。
  • 3D列印的人類心臟:質感足以亂真|3D列印|心臟
    這種人工心臟的出現,將有助於外科醫生在手術前更好地練習心臟手術,也可能最終導致全功能3D列印心臟的出現,並為醫療設備開發商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平臺,用來測試他們的產品。  這臺3D印表機利用海藻酸鹽作為列印材料,這是一種從海藻中提取的黏糊糊的物質。研究人員之所以選擇海藻酸鹽,是因為其成本較低,而且與人類心臟組織的材料特性相似。不過,這臺印表機並沒有像普通的3D印表機那樣將成品擠壓到空氣中,而是將人工心臟擠壓到一個裝有支撐凝膠(主要是明膠)的容器中。
  • 3D列印腎臟重要結構接近真實功能
    原標題:3D列印腎臟重要結構接近真實功能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聶翠蓉)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網站19日報導,哈佛大學材料科學家和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路易斯的實驗室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人體腎臟中近端小管,這是組成腎臟基本功能單位的最重要結構,其功能幾乎與健康腎臟中的近端小管完全一致
  • 深圳先進院阮長順團隊Biofabrication|基於明膠的可溫度編程和酶固化的高性能生物墨水
    後固化後,列印的支架也應在生理環境中(例如37攝氏度易發生溶脹變形)保持較高的形狀保真度,並提供合適的基質來支持負載細胞的生長和功能。儘管這些生物墨水特性很重要,但目前並沒有一款完美的生物墨水提供全部相關的性能。
  • 新型工藝研究,將3D列印結合碳化矽結構應用
    打開APP 新型工藝研究,將3D列印結合碳化矽結構應用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1 16:45:39 德國紐倫堡大學開展了一種製備反應結合碳化矽結構的新型工藝研究。研究者把SiC粉以及碳粉分散在粘結劑中作為材料,用安裝在六軸機械臂上的噴嘴擠出堆積成形,在700℃高溫熱解和1850 ℃高溫熱處理後,採用液態矽滲透技術對樣品進行滲透,獲得緻密的近淨形RBSC結構。利用直徑為1.5 mm和 0.5 mm的噴嘴列印出如圖1所示的網格微觀結構,具有不錯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