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河長制」,即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汙染治理。「河長制」是從河流水質改善領導督辦制、環保問責制所衍生出來的水汙染治理制度,目的是為了保證河流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河清水潔、岸綠魚遊的良好生態環境。通過河長制,讓本來無人願管、被肆意汙染的河流,變成懸在「河長」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中國「水危機」嚴峻的當下,似乎是一個催生河清水綠的可行制度。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題:關於「河長制」,8個亮點值得記住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高皓亮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全文】11日公布,記者梳理文件發現,未來兩年內將全面建立的「河長制」,8大亮點值得記住。
亮點一:黨政一把手管河湖
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各級河長由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護監督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強化考核問責,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多頭管水的「部門負責」,將向「首長負責、部門共治」邁進。
亮點二:堅持問題導向、因河施策
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地區不同河湖實際,統籌上下遊、左右岸,實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決好河湖管理保護的突出問題。「北方有河皆幹,南方有水皆汙」的說法,雖然失之誇張,但南北方不同的水環境問題,確實要對症下藥。
亮點三:社會參與、共同保護
拓展公眾參與渠道,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和保護河湖的良好氛圍。《意見》還要求建立河湖管理保護信息發布平臺,通過主要媒體向社會公告河長名單,在河湖岸邊顯著位置豎立河長公示牌,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民間河長」「企業河長」「百姓河長」將大有作為。
亮點四:部門聯防、區域共治
各級河長牽頭組織對侵佔河道、圍墾湖泊、超標排汙、非法採砂、破壞航道、電毒炸魚等突出問題進行清理整治,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對跨行政區域的河湖,要明晰管理責任,協調上下遊、左右岸實行聯防聯控。江頭江尾「同飲一江水」將不再是夢想。
亮點五:岸線有界,不得圍湖
嚴禁以各種名義侵佔河道、圍墾湖泊、非法採砂,對岸線亂佔濫用、多佔少用、佔而不用等突出問題開展清理整治,恢復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近年來不時見諸報端的「圈湖蓋房」、侵佔河岸、湖光私用等行為可以休矣。
亮點六:綜合防治,管住排汙口
排查入河湖汙染源,加強綜合防治,嚴格治理工礦企業汙染、城鎮生活汙染、畜禽養殖汙染、水產養殖汙染、農業面源汙染、船舶港口汙染,改善水環境質量。同時,因地制宜建設親水生態岸線,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實現河湖環境整潔優美、水清岸綠。
亮點七:抓住重點生態保護區
推進河湖生態修復保護,強化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加大江河源頭區、水源涵養區、生態敏感區保護力度,對三江源區、南水北調水源區等重要生態保護區實行更嚴格保護。同時,積極推進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不讓保護河湖生態者「吃虧」。
亮點八:定好時間表,兩年之內全面建立河長制
《意見》提出,到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目前,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8省市已全境推行「河長制」,16個省區市部分實行「河長制」。兩年時間,彈指而已,各地須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