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志忠教授:在中國農業大學工作很「忙」很「順」

2020-12-06 生物谷

1月8日的人才招聘會上,鞏志忠教授(右)作為院長接受求職者的諮詢

    鞏志忠,「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現任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院長、教授。2002年7月,完成在亞利桑那大學的博士後工作來到中國農業大學,成為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定居農大前,他曾輾轉於日本千葉大學、美國普渡大學和亞利桑那大學等高校,完成其博士、博士後期間的學習和研究工作。

    進入中國農業大學後,於2003年成為「973」項目「作物高效抗旱的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基礎」的首席科學家,2004年11月成為生物學院院長。鞏志忠作為一名回國工作兩年的「海歸」,對於回國工作有何感受和經驗之談呢?記者於近日走訪了鞏志忠教授。

    「因為這裡是研究植物最適合的國度」

    對於當初回國的原因,鞏志忠概括為「中國是世界上最適合研究植物的國度」。原因有二。其一,美國政府較為重視動物研究,植物研究投入不多。在美國搞植物研究很難申請到課題。

    其二,中國政府對植物、農業研究非常重視,投入也非常大。這是與國情密切相關的。中國約有耕地19億畝,7億畝受乾旱威脅,其中20%是鹽鹼地。同時,全國每年平均有3 億畝糧田受到低溫、3 億畝糧田受到高溫影響而減產。「全國13億人口要靠這些土地吃飯,每年政府都擔心減產對全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如果能通過生物工程使作物更加抗旱抗鹽,對我國糧食生產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美國的耕地面積非常大,他們不在乎一兩畝地減產」。

    選擇農大,因為農大人團結

    談到為什麼選擇農大,鞏志忠說最主要的原因是「農大人很團結」。他解釋說,在美國的時候,就聽朋友說過,農大人很團結。來到農大幾年間,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句話。農大的學術研究和工作氛圍非常和諧,生活上教師之間也能夠互相幫助。「不管做什麼,遇到什麼問題,都會有人熱心幫忙」,「團結對於一個科研項目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畢竟一個科研項目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

    另外,在農大研究植物,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農大長期以來形成了濃厚的生物和農業研究氛圍,置身其中使人樂在其中。「我們做完基礎研究,再交給農學院做育種,合作起來非常默契,而其它綜合性大學的生物學院就沒有這種優勢」。但他認為,農大的這種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生物學院、農學院的聯繫還不夠緊密,「我們希望生物學院和農學院能夠搭建一個平臺,更好地進行實質性合作」。

    自由支配科研啟動資金也是他欣賞的中國農業大學吸納人才的優勢條件。「學校給予我們足夠的信任來支配這筆項目啟動費,錢能用在刀刃上。很多學校買什麼都要報送審批,甚至有的學校要求把研究啟動經費用在固定資產上,如實驗儀器、設備。而我們的實驗更多的錢花在試劑上」。

    在農大工作,很「忙」很「順」

    鞏志忠已在農大工作兩年有餘,對於在農大工作的感受,他概括為兩個字 「順」和「忙」。

    他說,在農大工作很順心,科研、教學等各方面都進展順利,同時感覺非常忙,似乎從沒有空閒時間。

    2005年初,又一批「海歸」人才充實到教學和科研隊伍中。對於剛剛進入中國農業大學的「海歸派」,鞏志忠作為「過來人」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說,引進的人才必須要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其價值,學校提供了空間,但很多東西還要自己「折騰」出來。有的人來了之後某些時候可能感到不順心,有受到冷落的感覺,「一方面要督促學校提供更好的條件,譬如簡化入校手續等,學校職能部門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要有心理準備,這麼大學校,進來這麼多人,學校很難為你做好一切,自己也要努力,儘快建好實驗室,開展工作,奠定自己在國內的研究基礎」。

相關焦點

  • 中國農大鞏志忠課題組在植物表觀遺傳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8年3月23日,Plant Phys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鞏志忠教授為通訊作者的題為「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 4 mediates DNA and histone methylation
  •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工作站落地玉皇廟鎮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玉皇廟鎮教授工作站授牌儀式在玉皇廟鎮舉行。商河縣玉皇廟鎮是「濟南市現代農業示範鎮」,農林產業體量較大,建有玉港現代農業產業園,有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1個、綠色認證4個、無公害認證41個,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1家。
  • 吳常信,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
    世界家禽學會中國分會主席(1997-2009)  世界「遺傳學應用於畜牧生產大會」國際委員會委員(1994-2002)  中國馬業協會理事長(2002-2014)一、學習與工作經歷  1957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留校任教。
  • 何誠,教授,博士-中國農業大學
    一、個人概況  何誠,博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農學。  2015年入選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2017入選鳶都產業領軍人才和江蘇雙創人才。研究方向:  1、人獸共患病感染與免疫機制;  2、畜禽抗病毒新獸藥研製。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中國農業大學沈重陽教授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9月4日,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沈重陽教授通過騰訊會議平臺做了題為「土壤中膠體的吸附和解吸行為研究進展」的高端學術報告。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徐紹輝教授主持,學院60多名師生傾聽了此次報告。
  • Plant Cell | 中國農大等單位合作研究發現ABA信號調節新組分
    近日,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生理生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鞏志忠教授課題及其合作單位題為「EAR1 Negatively Regulates ABA Signaling by Enhancing 2C Protein Phosphatase Activit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了調控ABA信號通路的新基因EAR1
  •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必良:倡導南粵農業發展轉型升級
    華南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制度與發展研究院院長羅必良教授。陳驥旻 攝中新網廣州6月1日電 題: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必良:倡導南粵農業發展轉型升級作者 王堅「廣東無論是最初的鄉鎮企業改造,還是後來的三級股份合作制度,經驗都相當豐富,這對廣東未來農業轉型升級積累了組織制度優勢。」
  • 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12月22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本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共有9位獲獎者,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此殊榮,是唯一憑藉農業研究突出成績獲獎的女科學家。
  • 明德講壇:我的大學 我的夢想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薛紅衛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儲成才研究員、清華大學劉棟教授、北京大學瞿禮嘉教授、中國農業大學鞏志忠教授等6位國內著名專家登上「明德講壇」,與我校本科生面對面暢談大學生活和人生夢想。校長宋純鵬出席活動並作總結講話。
  • 我校召開2016-2020年「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工作專項總結論證會
    會議邀請南京大學陳建群教授擔任組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韋革宏教授、中國農業大學鞏志忠教授為副組長,我校杜祖亮教授、宋偉教授、苗長虹教授、展龍教授、傅聲雷教授等為成員,成立此次專項總結論證專家組,對我校「雙一流」建設成效評估各專項工作組自評材料進行論證指導。校長宋純鵬,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志軍,副校長王學路,以及學校「雙一流」建設成效各評估專項工作組組長、學術組長及材料工作組人員參加會議。
  • 河南大學宋純鵬教授和南京農業大學王源超教授獲中科院院士候選人提名
    按照《中國科協推薦(提名)院士候選人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科協發組字〔2014〕98號)、《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中國科協組織推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
  • 青島農業大學張忠華教授研究成果在《The Plant Cell》發布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張忠華教授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孫進京副研究員進行合作,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首次發現黃瓜中全雌基因(Female)是獲得新功能的基因ACS1G,並深入研究了其作用機制,提出了黃瓜雌花和雄花多樣性發育的分子模型。
  •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媒體農大 中國科學家首次獲GCHERA世界農業獎
    12月1日,2020GCHERA世界農業獎在南京農業大學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帕梅拉·羅納德兩位科學家,憑藉多年來在農業與生命科學領域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獲獎。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摘得該獎項。
  • 學校召開《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工作研討會
    歐陽永志 攝影本網訊  4月12日下午,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李召虎主持召開《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工作研討會。學校黨政非常重視學報工作,在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背景中,如何發揮學報作用被提到新的高度。此次研討會要進一步探討如何辦好學報,更能體現學校的學科特色。學報主編孫慶忠教授回顧了學報的創辦歷程,詳細介紹了編輯出版流程、社會影響力和辦刊的宗旨與特色。
  • 芝諾創造營|對話食品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梁建芬教授
    7月16日上午9點,芝諾學院與北京四中iGEM團隊在線上採訪了食品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梁建芬教授,同學們就關心的問題向梁教授做了請教,梁教授也耐心的回答了大家的問題,並就項目的開展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梁建芬,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食品加工專家前情回顧「按時按量的發酵,但麵包又『爆炸』了!」
  • 我校召開慶祝「三八」婦女節暨首都女教授協會中國農業大學分會...
    本網訊 3月8日上午,我校召開慶祝「三八」婦女節暨首都女教授協會中國農業大學分會換屆會。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楊淑華當選為首都女教授協會中國農業大學分會第五屆理事會會長,經管學院教授喬娟當選為常務副會長;理學院教授經玲、生物學院教授於靜娟、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暉、園藝學院教授張小蘭當選為副會長;經管學院教授王瑞梅、動科學院教授張蘊薇當選為秘書長;
  • 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
    參與活動:2017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編號:31 姓名:郭天財紮根麥田40年 不忘初心育英才——記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1974年,高中畢業的郭天財被保送到河南農業大學。「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知道餓肚子的滋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當一名農業科學家,讓所有人都能吃上白面饃、大米飯,不再餓肚子」。當年,書生意氣的郭天財為自己立下了這樣的志向。    對來之不易的大學學習機會,郭天財倍加珍惜,一走進大學校門,就埋頭於書海之中,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的營養。
  • 中國農業大學傑出校友朱健康勉勵青年學子
    首頁 » 人物 » 中國農業大學傑出校友朱健康勉勵青年學子 中國農業大學傑出校友朱健康勉勵青年學子 來源:中國農業大學
  • 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逝世
    我國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於8月12日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逝世,享年90歲。盧永根, 1930年12月生,廣東花都人。1953年畢業於華南農學院。歷任華南農學院助教、講師,華南農學院農學系副主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表觀遺傳學研討會在中國農大召開
    5月23日,由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The  Mini-Symposium  on  Epigenetics(表觀遺傳學小型研討會)在中國農業大學西區新教報告廳舉行。此次研討會為表觀遺傳學科學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交流討論的重要平臺,也為國內學者與該領域的專家創造了交流探討合作的良好機會。副校長孫其信出席了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