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高速發展,政治體制也開始變革。但是,政治體制的變革很慢,遠遠跟不上經濟的發展。甚至,有些國家陶醉在政治制約的美夢中,其實技術、資本已經先行了。
大國制約小國,小國之間也在互相制約,大國與大國之間也在相互制約,在這種制約關係中,一些大國很容易陶醉在政治制約的美夢中不能自拔。經濟的飛速發展讓大國有錢了,但政治體制改革卻遲遲不能進行。因為政治體制改革需要動一部分人的利益,會引起一定的不穩定因素。而政治層面最怕的就是不穩定,於是統治者就要在維持穩定的基礎上慢慢改革。兩千多年以前老子在《道德經》裡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說的是治理大的國家不能操之過急,就像烹飪小魚小蝦一樣,太急了就過火了,得用小火慢慢來。前提還是一個穩定,沒有穩定其他的似乎都不能談。可是動作太慢也不行,容易弄成夾生飯。而夾生飯的危險就是讓人消化不良,長期吃也不行。國家層面的政治體制改革需要制定計劃慢慢來,但又不能太慢,要一步一步穩步前進。其中當然會涉及一些人的利益,也會引起一部分人的不安。但是,與其陶醉在自戀的氛圍中還真不如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政治從誕生之日起就是為了制約而生的,對內製約人們,對外製約別的國家。只是政治畢竟屬於上層建築,受經濟基礎影響比較大。經濟落後會處處受制於人,經濟大發展就會制約別人。但是,不可忽略的一個因素就是科學技術。鄧小平論述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說的是推動社會經濟往前發展的還是科學技術。科學技術並非裹步不前,也不會像政治體制改革那樣慢慢走,而是要不斷開拓進取,不斷創新。而且科學技術的發展從來不缺資本的投入,畢竟資本是逐利的,看到哪項科學技術有先進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就要投資,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準備資金和人才。如此一來,改變人們使用習慣的蘋果就誕生了,微軟的作業系統也早就席捲全球,Google的安卓又有後來者居上的態勢。到現在為止,人手一部手機的情況出現在城市。可以說,科技改變了世界,也帶動了經濟的大發展,同時也影響了政治體制改革。但是這種影響是微乎其微的,畢竟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不是很快,也不會為高科技而變化的。頂多把紙質的筆記本換成筆記本電腦做記錄,但會議還是要照常開的。
科學技術可以改變世界,其背後是資本的投入。而政治體制制約的作用從來沒有減弱,反而隨著經濟的大發展越來越強,那麼是不是政治體制制約有些封閉保守,而科技發展卻很開放?或許如此吧。始終陶醉在政治制約的美夢中會產生高度的自戀,也會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影響資本在科學技術領域的投入。另外,政治制約是相互的,尤其是大國與大國之間,互相制約的結果並不是雙贏而是雙輸。
經濟全球化之後,科學技術也是沒有國界的,搭載科學技術的列車會讓經濟高速發展,並大大解放生產力。但政治體制的制約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多少,尤其是一些大國始終擺脫不了尾大不掉的毛病,整天喊口號,就是不動真格的。而所謂的動真格的不過是派性鬥爭的結果而已,並不是真的實行具有普適性的政策,也不會對普通人產生什麼影響。是不是政治制約加強之後統治集團就會我陶醉,進而繼續加強這種制約力度,卻始終成了拖科學技術後腿的落後力量呢?
或許是吧。畢竟科學技術的大發展背後有著大資本的影子,如果讓科學技術改變了政治生態,那麼大資本也就掌權了。但其實也沒什麼不好,一些大國早就是這樣的了。而一些國家卻比較虛偽,明明已經成了這樣,但還是不承認。嘴上宣揚道德,其實不過是資本家對平民的道德說教,不能有什麼效力了。但他們照樣會陶醉在政治制約的美夢中,一方面維護腐朽的制度,一方面投資新興的科學技術,以此求得最大限度的賺錢,獲得最好的收益。那麼,誰說政治體制制約不好呢?起碼對他們來說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