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D | 一睹人類歷史上最遙遠的「天空」

2021-02-15 中國國家天文

還記得2019年伊始,美國宇航局「新視野號」探測器成功飛掠柯伊伯帶小天體「天涯海角」嗎?(這顆小行星後已更名Arrokoth「天空」)

「天涯海角」(Ultima Thule)是拉丁文,意思是「已知世界之外的地方」,這顆小行星後來改名Arrokoth,意思是「天空」。 / NASA

這場64億公裡之外的探測行動是人類歷史上最遙遠的一次飛掠探測行動。也成為了人類探測器迄今為止到訪的最遙遠的一顆天體。

為了抵達「天空」,「新視野號」飛行了13年,幾乎穿越了太陽系,圖中邊緣一圈細碎小點即為柯伊伯帶小天體群,「天空」是其中之一 / NASA

由於當時傳回的圖像數據精度有限,我們對這顆小行星的形狀做出了一些錯誤判斷【詳情點擊】。

左:最初回傳的「天涯海角星」圖像;右:花生。

不過現在,我們得以矯正這種認知。

APOD,即天文每日一圖( 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是美國宇航局(NASA)與密西根科技大學(MTU)提供的每天一張不同的天文宇宙影像或圖片以及簡要的說明。

2020年4月1日,APOD推送了一張利用從新視野號探測器傳回地球的數據重建的Arrokoth「天空」小行星高解析度圖像!

來源 / https://apod.nasa.gov/apod/astropix.html

哦,對不起,它就是個土豆。

「天空」的長度是它的20萬倍,而且真的難以下咽。

愚人節快樂~

科學審核 / 苟利軍

編撰 / 懷塵 京一

中國國家天文

Chinese National Astronomy

微信號:chineseastronomy

《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由國家天文臺主辦。

本刊面向廣大公眾,關注天文與人文相結合,

提供科學性、文化性、藝術性、收藏價值兼備的天文學內容及文化生活。

中國國家天文願與你一同守望宇宙星辰。

新媒體投稿:cinastronomy@163.com   

紙刊訂閱請訪問公眾號下方國天商城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開啟了了解宇宙歷史的窗戶
    這些星系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們提供了一種視角,讓我們了解到我們歷史上仍完全未知的一小段。通過研究這些天體,我們希望了解最初的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影響新生的宇宙。例如,我們相信像SPT0615-JD這樣的星系通過噴射出周圍氣體吸收的紫外線改變了早期的空間,把宇宙中第一個中性原子變成了它們開始時的孤質子和電子(這個過程被稱為再電離)。
  • 曾拍到最遙遠的星系照片,向人類傳達什麼?
    曾拍到最遙遠的星系照片,向人類傳達什麼?站在宏觀的角度上看,宇宙幾乎沒有盡頭,無邊無際。人類只能看到可觀測的範圍,那些不可觀測到的區域,成為科學家努力探尋的方向。宇宙浩瀚無垠,對人類來說,大到不可思議。在古代人類只能抬頭仰望天空,那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直到現在,人類終於有機會近距離的接觸宇宙。當人類真的走出地球,看到宇宙後,才深知自己的渺小。
  • [每日天文一圖] 土星衝
    影像提供與版權: Christopher Go翻譯: 天文實驗室 (成功大學物理學系; 蘇漢宗
  • [每日天文一圖] M45: 昴宿星團
    影像提供與版權: Marco Lorenzi (Glittering Lights
  • 人類探測過的最遠天體正式定名「Arrokoth」寓意天空
    來源:新浪科技Arrokoth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最古老的遺蹟之一,其形狀不規則,顏色偏紅,溫度極低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人類探測器造訪過的最遙遠天體被正式命名為「
  • [每日天文一圖] 馬頭星雲
    影像提供與版權: José Jiménez Priego翻譯: 天文實驗室 (成功大學物理學系; 蘇漢宗) 馬頭星雲是地球天空中最著名的星雲之一.影像左方的橘紅星雲, 則是含有絲狀黝黑塵埃的火焰星雲. 緊貼在馬頭星雲左下方的泛藍反射星雲, 其色澤源自它偏好反射鄰近恆星星光中的藍光.
  • 我的作品登上APOD——《長城上的象限儀座流星雨》
    點開一看,哇塞,APOD大佬Jerry Bonnell給我回信了,根本沒啥廢話(還不熟。。。):Hello Cheng Luo,Thank you for submitting this image. I did just set it to run as tomorrow's APOD (Friday, January 3).
  • 歷史上的今天|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一次火山爆發!導致近10萬人死亡...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一次火山爆發!讓我們先把時間撥回到1815年4月5日,在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一陣轟隆隆的聲音悶悶地響起, 突然三股火光從松巴哇島上沖天而起,沉睡中的坦博拉火山甦醒了。漫天飛舞的煙柱和氣體一直飛向高空,大地為之搖晃,大量的巖漿噴湧而出,產生的氣流將大樹連根拔起。當地居民沒當回事,紛紛走回屋子繼續睡覺。
  • 探測器「拜訪」過的最遙遠天體改名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劉霞)人類探測器迄今「拜訪」過的最遙遠天體名為「天涯海角」(UltimaThule),但由於這一名字存在爭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將其正式更名為「Arrokoth」,在美洲原住民波瓦坦部落中意為「天空」(sky),這一名字目前已獲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批准。
  • 殖民火星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計劃嗎?
    網易科技訊 7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火星這個紅色的星球是一個寒冷的、遙遠的這些不同的故事讓科學家們非常好奇:我們能找到火星上過去曾經的肥沃跡象?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結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前首席科學家、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現任負責人艾倫·斯託芬(Ellen Stofan)預測,我們將在短短10年內找到火星上過去生命存在的證據。其他人則有更大膽的目標。他們認為火星不僅是一個由死去的微生物組成的行星陵墓,而且是人類的下一個行星家園。
  • 新彗星將與人類見面一周內可睹芳容(圖)
    新彗星將與人類見面 一周內可睹芳容如果觀測地點選得好,且天氣晴朗,6日晚上開始的最近一周裡,當天黑以後,只要抬頭仰望天空,全國各地的人們均可用肉眼觀看到它的芳容。 據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介紹,「麥克霍爾茨」彗星是去年8月27日被美國天文愛好者發現的,編號為C/2004Q2。這是一顆非周期彗星。也就是說,這次如果不觀看,也許再也不會有此機會了。
  • 天空:人類的時間管理
    今天我們將揭開天空的奧秘。為了掌握大自然四季的變更同樣也會抬起頭仰望太空,甚至他們崇拜的神也是存在於天空。首先我們的祖先建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紀念碑,人類有很多的科學發現就是在人類將目光轉向了宇宙之後,人類才開始走向現代文明之路。
  • 哈勃發現迄今最遙遠的星系
    在22年前的今天,1998年10月8日(農曆1998年8月18日),哈勃發現迄今最遙遠的星系。1998年10月8日,哈勃發現迄今最遙遠的星系。這些星系距離地球十分遙遠,它們的光要花130億年才能到達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太空望遠鏡。領導這項研究工作的亞利桑那大學的羅傑·湯普森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這些圖像是人們有史以來獲得的最遙遠星系的圖像。」
  • 人類歷史上最近太陽圖像發布!
    北京時間7月16日晚間,歐洲空間局(ESA)發布人類歷史上從最近距離拍攝的太陽圖像,攝影師是今年2月發射的太陽軌道飛行器(Solar Orbiter),拍攝時位於金星和水星軌道之間,與太陽距離大約是日地距離的一半。在圖像上,我們可以看到類似於篝火的微型太陽耀斑無處不在。
  • 每日一圖——M106放向的美景(2020年5月1日)
    這幅近2°的望遠鏡視野在獵犬座方向,靠近北鬥七星的勺把,其中,巨大、明亮且美麗的漩渦星系M106佔據著最顯眼的位置雖然它是一個非常遙遠的星系,但M106的距離卻是眾所周知的,部分原因是科學家通過追蹤這個星系的顯著微波輻射進行直接測量。這種現象非常罕見,但卻是自然發生的,微波脈衝輻射是由環繞其活動星系核的分子雲中的水分子產生的。 圖中另一個較突出的螺旋星系是位於M106右下方的NGC 4217。相對M106,NGC 4217的距離就不那麼精確了,大約是6000萬光年。
  • 人類在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年,七月下大雪,中國沒有夏天
    在1815年,位於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北部的活火山——坦博拉火山,發生了大噴發,這次噴發從當年的4月5日一直持續到當年的7月中旬,這是世界上有歷史記載的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火山爆發指數(VEI)為7。火山爆發的巨響在2500千米以外,都能聽到。
  • 早期人類的歷史:最早的人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在人與黑猩猩進化分野的過程中,凡倒向人類一側的猿都被稱為人猿。在過去的50年裡,古生物學家已發現大約30種人猿化石遺骸。我用「大約」這一詞,是因為有時真的很難確定哪些是獨特的物種,甚至古生物學家同樣莫衷一是。
  • 歷史上最恐怖的猛禽,專門獵殺恐鳥,能抓起五百斤的獵物飛向天空
    我們都知道作為飛禽(比如金雕),雖然它們很兇猛,但是攻擊的獵物也都是一些體重相對比較輕的獵物,因為體重輕的獵物方便它們抓上天空。而哈斯特巨鷹就不同了,它們不會挑軟柿子捏,這不符合它們的性格。在當時那個年代(七百年前),紐西蘭同樣活躍著一種體型巨大的鳥類——紐西蘭恐鳥。
  • 萬年前,古代人類目睹了大事件:100千米巨型彗星撞上了地球!
    大約13000年前,末日般的場景籠罩著地球——接二連三的巨大火球照亮了整個夜空,緊隨其後的是強大的衝擊波和火災,地球表面十分之一的區域都閃耀著沖天火光。隨著火球墜落,在地球上掀起了厚實的灰塵擋住了陽光,天空也變黑了,隨著而來的是氣溫急劇下降,導致植物死亡,冰川前進。很快,地球變成了近冰河時期的狀態。而且,那個時候的人類見證了地球經歷的這一切。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項新的研究,這項新研究利用了地球化學和同位素標記,由二十多位研究人員參與,他們認數千年的撞擊事件在北半球地區殘留下了高濃度的鉑。
  • 2020年7月21日土星衝日 公眾可一睹「指環王」風採
    新華社天津7月19日電 繼7月14日太陽系的「大個子」木星「衝日」後,有著「指環王」美譽的土星也將在7月21日上演「衝日」好戲,公眾憑藉肉眼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可一睹土星的靚麗風採。  土星是夜空中最美麗的星球之一,它是肉眼易見的大行星中離地球最遠的。用肉眼看來,它呈現為一個明亮的淡黃色的天體;在望遠鏡中,其外形像一頂草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