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思科技宣布行人再識別(ReID)算法獲突破 首位命中率達96.73%

2021-01-11 TechWeb

【TechWeb】7月8日,國內人工智慧企業澎思科技(Pensees)在行人再識別(Person Re-identification,簡稱ReID)算法上取得突破,在三大主流ReID數據集測試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中,算法關鍵指標首位命中率(Rank-1 Accuracy)獲得業內最好成績,刷新了世界紀錄。

行人再識別指在非重疊視角域多攝像頭網絡下進行的行人匹配,即確認不同位置的攝像頭在不同的時刻拍攝到的行人目標是否為同一人。行人再識別在公共安全、智能零售、智能交通以及智慧城市等領域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在行人再識別(ReID)技術研究領域,首位命中率(Rank-1 Accuracy)和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是衡量算法水平的核心指標。

據介紹,澎思科技此次一舉實現了在三大數據集上Rank-1關鍵指標的大幅提升,目前在Market 1501的Rank-1指標上已經達到96.73%,領先阿里巴巴、騰訊、大華、雲從科技等頭部廠家。同時在Duke MTMC-reID、CUHK03兩個數據集上也刷新了之前業內最高紀錄,Rank-1指標分別達到了92.01%和84.57%,尤其在最具挑戰的CUHK03上提升明顯,在Rank-1和mAP上均達到業界最好水準。

澎思科技方面表示,在行人再識別(ReID)算法上的突破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採用human parsing對人體分割,結合金字塔水平分塊策略,使得網絡準確提取細粒度區域特徵的能力大幅提升;

訓練階段,借鑑curriculum learning思路,難樣本比例逐步提升,使得損失函數更易收斂;

通過圖網絡結構,學習得到各個細粒度特徵的加權係數,進一步提高特徵的分辨能力;

最後,在測試階段,除常規距離計算手段,引入重構距離,提升網絡對未對齊、遮擋等技術難點的魯棒性。

截至目前,澎思科技各行業解決方案已成功落地全國50多個城市,服務超過150家客戶。澎思科技自研的ReID算法已經在在公共安全、智慧零售、智慧園區等不同行業的多個業務場景中落地應用。

相關焦點

  • 澎思科技ReID準確率達到96.73%,刷新世界記錄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近日,國內人工智慧企業澎思科技(Pensees)在行人再識別(Person Re-identification,簡稱ReID)算法上取得突破,在三大主流ReID數據集測試(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中,算法關鍵指標首位命中率(Rank
  • 行人再識別技術取得突破
    近日,國內人工智慧企業澎思科技(Pensees)在行人再識別(Person Re-identification,簡稱ReID)算法上取得突破,在三大主流ReID數據集測試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中,算法關鍵指標首位命中率(Rank-1 Accuracy)獲得業內最好成績,刷新了世界紀錄。
  • 行人重識別技術不斷突破 安防企業力拔頭籌
    其AI行人重識別技術,不僅在2018年取得公開數據集排名和PRCV2018大規模行人檢索競賽第一,還在三大國際權威公開數據集Market1501、DukeMTMC-reid和CUHK03上,關鍵指標mAP分別達到91.98%、83.96%、85.72%,刷新歷史記錄,在該算法領域持續穩居前列。雲從科技從人臉識別起家,但絕不只是人臉識別。2018年3月,雲從科技打破三項世界紀錄。
  • 中興通訊智能視頻ReID算法取得重大突破 - 國內 - CTI論壇-中國...
    近日,中興通訊行人重識別(Person Re-identification,簡稱ReID)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在三大主流ReID數據集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上(該三大數據集是業界最有影響力的大規模標記的多目標多攝像機行人跟蹤數據集),算法關鍵指標mAP及Rank-1準確率相比各科研機構和業界廠家前期發布的成果都實現了顯著的提升
  • PRCV 2020頂會盛宴,澎思科技展現遷移學習應用成果
    繼去年展示了澎思科技在視覺AIoT方面的布局與研究成果以後,在本屆PRCV2020學術論壇上,洪堡大學博士、澎思科技首席算法研究員羅伯特(Robert  Lorenz)發表《澎思科技:發力遷移學習,致力打造通用人工智慧》的主題演講,向與會嘉賓學者分享澎思科技對通用人工智慧的思考,以及基於遷移學習的視覺智能算法應用。
  • 中興:行人重識別技術算法刷新世界紀錄
    近日,中興通訊行人重識別(PersonRe-identification,簡稱ReID)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在三大主流ReID數據集Market1501、DukeMTMC-reID、CUHK03上算法關鍵指標mAP及Rank-1準確率相比各科研機構和業界廠家前期發布的成果都實現了顯著的提升,刷新世界紀錄。
  • 安防下一個熱點戰場:ReID系列 之 千視通先行一步
    ReID(Person Re-identification),也稱為行人重識別、行人再識別、跨鏡追蹤,是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判斷圖像或者視頻序列中是否存在特定行人的技術,廣泛被認為是一個圖像檢索的子問題,目前主要應用於安防領域,未來與人臉識別相結合能夠應用於更多更豐富的場景。
  • 澎思科技發布智能無感人體測溫系統 精度高達±0.2°C
    今天,AI技術企業澎思科技宣布推出 澎思 智能無感 人體測溫 系統,通過人體識別測溫門禁一體機、可攜式人體測溫系統等不同前端設備部署,可保障地鐵、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醫院、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等公共場所高效通行的同時,實現非接觸式體溫檢測、快速篩查、自動告警。 用科技力量,為遏制疫情蔓延出力 。
  • 清華博士生孫奕帆:行人再識別論文介紹及最新進展
    AI科技評論按:提到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研究,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人臉識別,其實還有一個更為實用的研究應用——行人再識別。行這次分享主要是以下三方面:提到CV,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人臉識別,其實行人再識別作為新興研究方向在最近幾年受到的關注程度是非常高的。為什麼要進行行人再識別呢?從學術研究來看,2008年以來,在三大頂會上收錄的有關行人再識別的論文數量是逐年遞增的。
  • 步態識別100問之「步態識別與行人再識別的區別?」
    行人再識別:靠不變的黑衣服識別人
  • ...平安集團首席科學家肖京:行人重識別是智慧社區等應用的關鍵要素
    大賽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鵬城實驗室、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AITISA)共同承辦,騰訊科技、創維集團、雲天勵飛、平安科技協辦,參賽團隊將獲最高100萬獎金!國內最高端科研單位和頂尖科技企業在本次大賽「結盟」,將帶來什麼?鵬城實驗室、AITISA聯盟與南方+聯合推出「AI大咖的邀請」系列報導,採訪來自中國AI學術及產業領域的領軍人物。
  • ICCV 2017 spotlight論文解讀:如何提高行人再識別的準確率
    AI科技評論按,本文作者孫奕帆,本文首發於知乎專欄行人重識別,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科技評論獲其授權轉載。arXiv:1703.05693(https://arxiv.org/abs/1703.05693)代碼連結:syfafterzy/SVDNet-for-Pedestrian-Retrieval(https://github.com/syfafterzy/SVDNet-for-Pedestrian-Retrieval)一、背景簡介近年來
  • AI 領域掀起 ReID 研究熱,未來有哪些新的探索方向?
    談到人工智慧,大眾最耳熟能詳的當屬人臉識別技術,它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另一項技術的重要性也不遑多讓,那就是行人重識別(ReID)技術。此外,行人數據的標註本身有時也是非常困難的。區分貓狗非常容易,但要在視頻中將兩個年齡、體貌相似,穿著同樣衣服的不同行人分開是比較困難的。其次是算法。ReID技術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2014年以前主要是依靠一些傳統方法,比如設計手工特徵等;2014年以後則基本是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眾所周知,深度學習算法的訓練依賴於大量的高質量數據。
  • 再塑明天 澎思科技榮膺「2020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
    澎思科技憑藉AIoT全產業鏈技術創新與應用名列其中,獲「2020中國最佳創新公司」稱號。《快公司Fast Company》給予澎思科技的上榜理由是:AI為基,IoT為翼。作為以AIoT生態模式,加速人工智慧普惠和商業化路上的「排頭兵」,澎思科技將堅持以「AI即服務」為使命,驅動尖端AI技術向普惠性的智能服務持續進化。
  • ...第57期:準確率達96%!阿里AI診斷機器人20秒內判讀新冠肺炎CT影像
    AI可以在 20 秒內準確地對CT影像做出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到96%。據了解,2月16日啟用的河南鄭州小湯山已經引入該算法輔助臨床診斷。達摩院醫療AI團隊基於當前最新的診療方案、鍾南山等多個權威團隊發表的關於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特徵的論文,與浙大一附院、萬裡雲、長遠佳和古珀醫院等多家機構合作,突破了訓練數據不足的局限,基於5000多個病例的CT影像樣本數據,學習訓練樣本的病灶紋理,研發了全新的AI算法模型。
  • 中國晶片再獲突破,騰訊功不可沒
    為此中科院宣布要入局光刻機,ASML也在加快國內市場的布局,不排除會向ASML採購光刻機。但光刻機並非唯一,也不是最關鍵的技術,中國晶片再獲突破,在量子晶片和量子技術上取得進展。這項專利主要涉及了量子技術,中國晶片在量子晶片上獲得突破。
  • 阿里AI再獲圖像識別冠軍,可將深度學習算法壓縮100倍
    DoNews 7月30日消息(記者 趙晉傑)在CVPR 2019的低功耗圖像識別挑戰賽(LPIRC ,Low-Power Image Recognition Challenge)上,阿里AI獲得在線圖像分類任務第一名。這也意味著,阿里AI識別百萬圖像的算法,在手機上也能跑起來了。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還需突破哪些瓶頸
    人臉識別、自動駕駛、語音識別、語義理解,人工智慧已經在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有了很好的應用落地。看上去,如今的人工智慧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但回到技術本身,在姚期智看來,人工智慧仍有自己的發展限制和需要突破的地方。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前沿與顛覆性技術」論壇上,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就講到上述話題。人工智慧需要突破的第一個瓶頸是如何保證算法的穩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