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領域掀起 ReID 研究熱,未來有哪些新的探索方向?

2020-12-05 雷鋒網

談到人工智慧,大眾最耳熟能詳的當屬人臉識別技術,它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另一項技術的重要性也不遑多讓,那就是行人重識別(ReID)技術。

ReID:計算機視覺研究的新風口

行人重識別(Person Re-Identification,簡稱 ReID)也稱作跨鏡追蹤技術,是當前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顧名思義,這項技術可以根據行人的衣著、體態、髮型等一系列特徵檢索不同攝像頭下的同一個目標人物,以此描繪出他的行進軌跡。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和機構開始投身到ReID技術的研究中來。這一趨勢從歷年計算機視覺頂會發表的ReID相關論文數量就可窺見一斑。2013年,計算機視覺頂級會議CVPR上發表的ReID相關論文數量只有1篇,到2018年已經增加到了32篇。同一時間,另外兩大計算機視覺頂會ECCV和ICCV發表的ReID相關論文數量也都從3篇增加到了19篇。

ReID技術發展道路上的三重大山

在眾多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ReID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必須承認的是,現階段ReID技術的研究仍然面臨著不少的現實挑戰,主要有幾個方面:

首先是數據,和其他視覺任務相比,ReID的數據規模是非常小的。目前ReID領域的公開數據集所含的ID數量不超過6000個。相比之下,人臉識別的公開數據集ID數量已經超過了100萬,而企業私有的ID規模更在此之上。

導致ReID訓練數據缺乏的主要原因在於,行人數據集需要採集同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同時出現在多個攝像頭下的畫面,如此嚴苛的條件無疑對行人數據集的構建造成了巨大挑戰。

除了數據缺失,數據標註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數據標註是一件工作量特別龐大的事情,要知道大規模圖像分類數據集 ImageNet通過眾包的形式,前後有4.8 萬人花了近兩年時間才標註完成。此外,行人數據的標註本身有時也是非常困難的。區分貓狗非常容易,但要在視頻中將兩個年齡、體貌相似,穿著同樣衣服的不同行人分開是比較困難的。

其次是算法。ReID技術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2014年以前主要是依靠一些傳統方法,比如設計手工特徵等;2014年以後則基本是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眾所周知,深度學習算法的訓練依賴於大量的高質量數據。而ReID相關的訓練數據不僅數量少,質量也很難保障。

現有的視頻監控設備受成像質量、解析度等因素的制約,抓取的圖像信息經常是模糊不清的。另外,相機拍攝角度差異大、室內室外環境變化、行人服裝配飾更換、季節性穿衣風格差別大、白天晚上光線差異等因素,也給跨攝像頭、跨地區、跨時間的ReID分析造成了巨大挑戰。

最後,技術落地,性價比也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在一般人看來,算法的準確率提升幾個百分點或許微不足道,但背後卻意味著巨額的成本提升。因此,在準確率不夠完美的情況下要將技術落地,我們還必須做很多的應用創新,比如計算速度和內存開銷的優化。

總而言之,ReID技術的突破肯定離不開兩個方面——數據和方法。數據層面,一方面我們要構建更大的真實數據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3D Graphics等方法做數據生成。方法層面,業界之前往往只考慮視覺信息,其實現實世界中我們還可以對大量其他信息加以利用,比如WiFi、GPS等等。

ReID技術的幾大前沿研究方向

針對數據和方法兩個層面,目前業內部分科研機構和企業已經相繼有所突破。

比如,針對數據不足的問題,有研究團隊提出了數據增強與數據遷移算法。假設我們想將標註好的北京的數據用在上海的某個場景下,就可以通過遷移算法將其遷移到上海的場景中,遷移後的數據就像在上海拍攝的一樣。

再比如,為了應對非理想場景的挑戰,我們可以用人體部件提取的方法來提取人體的細粒度部件,並進行矯正。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需要提取非常精細的人體部件,此類算法對遮擋以及人體關鍵點檢測誤差比較敏感。基於此,有團隊提出了粗粒度部件提取方法,僅需提取三個粗粒度部件就能得到非常好的性能。

此外,在應用層面結合人臉識別和ReID各自的特點及優勢,也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話題。比如千視通提出的卡視聯動技戰法,以少量的人臉卡口加大量的普通監控探頭的部署,既可鎖定嫌疑人身份,又能重現嫌疑人軌跡,這種創新的綜合型技戰法可以較大概率對監控範圍進行覆蓋,具有極強的實戰價值。

全國人工智慧大賽為ReID技術發展添柴加薪

首屆全國人工智慧大賽由深圳市科創委、鵬城實驗室、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AITISA)共同承辦,騰訊科技、創維集團、雲天勵飛、平安科技協辦。這是深圳市首次主辦高規格、大規模的人工智慧領域權威賽事。大賽將連結全國頂尖AI科研平臺及行業巨頭,為我國AI大科學裝置豐富數據集,並精準聚焦AI、4K、行人識別等前沿領域,打通產學研通道,立足深圳集聚全球AI青年人才,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大賽技術委員會主席提到,本屆大賽賽題設計的目的主要聚焦於 Video和Vision領域。在「Person ReID」賽道,更多的是希望解決關於場景、跨視角、光照/解析度影響等技術難題。

為了進一步推動ReID的技術突破和落地應用,10月22日啟動的首屆「全國人工智慧大賽」專門設置了「行人重識別(Person ReID)」賽項,面向全國廣泛徵集來自高校、企業、科研單位等的團隊和個人參賽。獲獎者除獲得20萬至100萬元獎金外,還有機會獲得頂尖高科技單位招聘綠色通道、科研經費、人才政策、研發空間等全方位支持。

了解大賽詳情請點擊:http://www.china-ai.ac.cn/。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焦點

  • 哪些系外行星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科學家們發現了新的探索方向
    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對於外太空的探索,以期尋找到另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繁衍的棲息地。哪些系外行星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科學家們發現了新的探索方向。據《MSN》新聞網5月20日報導,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個行星科研團隊,公布了一項最新的成果,表明外星球的海洋環流或將是尋找外星生命的關鍵。
  • 九大材料或成為未來十年前沿研究方向
    陶瓷、玻璃、複合材料和混合材料 陶瓷和玻璃研究領域的新機遇包括將缺陷作為材料設計的新維度、理解晶界相演化與晶相演變、確定製造陶瓷的節能工藝、生產更緻密和超高溫的陶瓷以及探索冷燒結技術產生的過渡液相緻密化的基本機制。
  • 機器人進軍音樂領域,從「指揮」到「彈奏」掀起了一陣新的視聽盛宴
    打開APP 機器人進軍音樂領域,從「指揮」到「彈奏」掀起了一陣新的視聽盛宴 發表於 2017-10-11 17:44:41
  • AI技術領域未來幾年最引人矚目的新方向是什麼?
    選自:學術頭條  作者:汶川在調查近幾年AI領域的過程中,我發現近幾年對抗攻擊的概念逐漸出現在全世界各國研究人員的視野中,我認為這將會是現在乃至未來幾年最引人矚目的新方向之一。
  • 科研領域和工業領域都在進行的AI研究有什麼不同
    現在不少學界的科學家都到公司裡做研發,那麼,在工業界從事研發和以前在學界究竟有哪些不同?    學術界追逐精度的極限人工智慧的概念實在太大了,現在深度學習最熱,學術界裡研究深度學習會做些什麼事情呢?一般情況下,學術界把問題設立好後,去思考研究一些新的算法,然後在具體的問題上,力圖在精度上達到極限。
  • 現在ai突破基礎研究平臺的難度還有點大
    未來的發展誰也不能說得準。聽到最多的就是醫療、教育、製造業。我沒有從事該行業,做不了深入研究,不敢瞎說。只說說大的方向吧。醫療行業的人工智慧肯定是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和仿真模擬實驗,來形成醫學的疾病診斷、治療、康復等系統。可以嘗試企業通過科研平臺基於學術界新的突破性技術,進行開發。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醫院進行基礎性的病理診斷、口腔診斷、放射診斷等,以及輔助診斷口腔等的輔助性器官和手術。
  • 精彩回顧 | 互動營銷的新領域和未來研究方向講座
    2020年12月2日上午,消費行為與數字營銷研究所舉辦了以「互動營銷的新領域和未來研究方向」為主題的線上學術講座,由來自美國紐哈芬大學商學院營銷學終身教授王承璐主講,研究所副所長宋金柱副教授主持。2.互動內容營銷,買家在網上尋找新的體驗,對許多人來說,這意味著更大的互動性。3.營銷越來越個性化,消費者登錄最喜愛的購物平臺,查看最熱門的新趨勢,並收到實時定製的推薦。目前,互動營銷成為一種新常態。王教授給出了互動營銷的定義,是指雙向的價值創造和交換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消費者的積極聯結、投入和交互所形成的。
  • 未來十年,法學哪些領域(方向)會成為熱門?
    今天,我們就針對法學,來聊聊未來十年有哪些法學方向可能是熱門。其他幾個小法說到底都是建立在企業發展之上,起輔助作用的;而公司法才是企業建立和良性發展的基礎,加上「非訴業務」的盛行(創收極高),許多律師轉向以公司為客戶的非訴領域,可謂熱門非常。未來十年,我國仍有大量企業轉型升級,這一熱門趨勢必然延續下去。
  • AI領域未來幾年最引人矚目的新方向是什麼?
    學術頭條  2018-11-16 00:00:00   汶川 在調查近幾年 AI 領域的過程中,我發現近幾年對抗攻擊的概念逐漸出現在全世界各國研究人員的視野中,我認為這將會是現在乃至未來幾年最引人矚目的新方向之一。
  • 未來製冷技術的發展方向--熱聲製冷
    製冷快報 - 製冷快報訊:進入21世紀以來,一種新的製冷技術倍數關注,這就是熱聲製冷。與傳統的蒸汽壓縮式製冷系統相比,熱聲熱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 大熱下的 GNN 研究面臨哪些「天花板」?未來的重點研究方向又在哪?
    作為脫胎於圖論研究的熱門研究領域,圖神經網絡(GNN)與經典的 WL 算法有諸多相似之處。眾所周知,強大的 WL 算法對於聚合函數的單射性質有很強的要求,那麼強大的 GNN 應該具備哪些性質呢?本文從對 WL 算法的分析入手,介紹了 GNN 的局限性,指出了未來可能的重點研究方向。
  • 代表未來醫學診療發展方向的精準診斷有哪4大熱點投資領域?
    代表未來醫學診療發展方向的精準診斷有哪4大熱點投資領域?代表著未來醫學診療發展方向的精準診斷有哪些熱點投資領域?應用的方向和市場前景如何?精準診斷有哪些熱點投資領域?應用的方向和市場前景如何?這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主要內容。精準診斷的四大熱點投資領域精準診斷有四大投資熱點。1.生育健康領域,主要包括產前和遺傳。
  • 大討論|天線未來研究方向及發展前景怎樣?
    剛讀博士,對未來研究方向不太確定,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大家覺得天線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樣的,哪些領域比較有發展前景(指SCI論文產出高)或熱門
  • 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萬字長文談AI新職場方向-政策研究
    本文的團隊認為未雨綢繆,在那個時代到來之前做好準備,現在開始制定最完善"AI政策 」 也許是對世界最有貢獻的事情之一。這是一篇來自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的萬字長文,由專注於研究AI政策的 Miles Brundage撰寫,並獲得八萬小時(80,000 Hours,大學研究機構)團隊和其他人員的幫助,希望給願意從事"AI政策"行業的人們一些指導和方向。
  • 馬斯克在這領域的研究打響了新的科技革命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也在不斷進步,各國在這個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金,以達到一個又一個的突破,這將促進整個國家的發展,也將為各國自己的未來作打算。最近,美國發生了一場新的革命,這場革命以史無前例的方式進行著,而馬斯克的最新研究也帶來了這場革命,甚至有人說他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賈伯斯。據環球網報導,馬斯克這次的研究是針對腦-機交互。
  • 其實,ai不止是一項科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
    其實,ai不止是一項科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觀念。自2016年alphago在圍棋系列賽中戰勝職業棋手以來,ai已經開始在某些領域中取得進展,並且在某些問題上實現了突破。在最近的新聞中,谷歌發布的兩張miranda照片不僅僅是事實,還再次為我們揭開了ai正在開始各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的新面貌。
  • 一周AI大事盤點:AI幫助農民精準除草,AI可分析動物行為
    過去的一周,AI領域都有哪些新鮮事?AI應用範圍又新增了哪些領域?行業大咖分享了哪些精彩觀點?很多國家都開始意識到,人工智慧是未來國家之間進行競爭的關鍵賽場,紛紛從國家層面加大投入。當它收集樣本時,會權衡所學到的知識,以決定是繼續沿著一條有希望的道路前進,還是搜索可能藏有更多有價值樣本的未知領域。速評:PLUMES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在於它可以運用各種技術,從概率到推理,在利用對環境的了解和探索可能更有價值的未知領域之間,找到一個解決複雜問題的折衷方案。
  • 基於專利分析我國鈦及鈦合金材料未來研究方向
    由此可見,我國在大型熔煉及加工設備核心部件及自動化系統方面的研究仍比較欠缺,需加強自主化研製進程,這將對於降低我國鈦合金生產成本,加快鈦合金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2.鈦表面處理技術的研究 鈦及鈦合金材料應用領域的極速擴張,對鈦表面處理技術也不斷提出了新的要求。
  • 人工智慧結合生物科技 未來哪些領域值得投資?
    九鼎投資董事長蔡雷則認為,新的技術革命帶來很多新的機會,每次技術革命都是對之前技術的顛覆,其中有很多變的東西,但是也有些基本的東西沒有變,比如世界的資源是稀缺的,在一個稀缺的資源狀況下要做配置是沒有改變的,有可能還是需要短期講競爭優勢,長期講進化,通過進化來適應環境,不管什麼形式的生命體都還存在這一問題。
  • 2020研究前沿發布,材料、化學和物理領域這些方向入選
    下面我們來看看材料與化學領域以及物理領域的前沿進展有哪些。 化學與材料科學 2020年Top10熱點前沿分布面廣,與往年相比,既有延續,又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