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期:準確率達96%!阿里AI診斷機器人20秒內判讀新冠肺炎CT影像

2021-01-08 前瞻網

阿里達摩院AI診斷機器人20秒內判讀新冠肺炎CT影像,準確率達96%

阿里巴巴達摩院日前聯合阿里雲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了一套全新AI診斷技術。AI可以在 20 秒內準確地對CT影像做出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到96%。據了解,2月16日啟用的河南鄭州小湯山已經引入該算法輔助臨床診斷。

達摩院醫療AI團隊基於當前最新的診療方案、鍾南山等多個權威團隊發表的關於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特徵的論文,與浙大一附院、萬裡雲、長遠佳和古珀醫院等多家機構合作,突破了訓練數據不足的局限,基於5000多個病例的CT影像樣本數據,學習訓練樣本的病灶紋理,研發了全新的AI算法模型。

廣州上線機器人外賣員,可開門禁避車輛坐電梯,新鮮蔬果送貨上門

疫情期間,廣州黃埔常春藤社區上線智能物流機器人「外賣員」,超市員工只需放入貨物、錄入訂單,機器人便可智能規劃路線,規避路上各種障礙,打開門禁,呼叫電梯,乘梯上樓,最後送貨到業主家門口。發出送達提醒後,可通過人臉識別等方式取貨。減少了人與人直接接觸,降低了感染風險。

深圳機器人走進戰疫一線

17日,坎德拉科技、眾泰恩實業聯合向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捐贈多款防疫醫療機器人,總價值200萬元。坎德拉醫療機器人集成現階段全國領先的無人駕駛技術,採用獨特的分體式設計,可根據具體場景拓展醫療配送及消毒殺菌雙重功能,實現一機多用。機器可以自主識別環境,進行自主避障,自主搭乘電梯。當機器人搭載消殺箱時,機器人可在無人幹預下對醫院患者、醫護、醫廢等高頻活動區域進行全覆蓋消毒。

重慶推廣使用智能語音機器人助力返城復工

重慶市18日在全市範圍推廣使用智能語音機器人系統,通過機器人自動撥打12345政務服務熱線,電話調研、摸排返城復工人員及其他市民身體狀況、出行情況等信息。智能語音機器人每分鐘可撥打3500個調查電話,從而實現所有返城復工人員疫情防控摸排全覆蓋。

深交所:發布深證機器人50等指數

為反映深圳證券市場科技創新公司的表現,促進指數化投資發展和創新,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指數化投資工具,深圳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定於2020年2月18日發布深證創新100指數、深證大數據50指數、深證機器人50指數、深證人工智慧50指數和深證物聯網50指數。(證券時報)

碧桂園為抗疫一線捐贈煲仔飯機器人

據悉,碧桂園在捐贈2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基金外,創新捐出了煲仔飯機器人,「花式」馳援抗疫一線。據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捐贈的煲仔飯機器人可實現全天候無接觸式循環生產與配餐。,一臺煲仔飯機器人能同時烹飪36個煲,1小時能完成近120份煲仔飯,快捷高效。在疫情期間,機器人團隊將為該隔離點免費提供煲仔飯的食材採購、配餐、生產及運維服務,用以緩解疫情期間相關人員的用餐問題。

美的集團:計劃將機器人使用密度提升至625臺/萬人的發達國家水平

美的集團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將繼續推動美的工業自動化和運動控制兩大業務平臺的整合與拓展,工業自動化業務覆蓋生產工藝自動化、物流自動化和機器人服務,為美的各事業部完成50多個自動化項目,有效提升美的集團智能製造水平,並計劃將目前機器人使用密度進一步提升至625臺/萬人的發達國家水平。

滴滴研發機器人AI算法:秒級識別口罩佩戴、免費開放

滴滴出行宣布,為了更好地保障司機和乘客的安全,滴滴AI團隊開發了一套口罩佩戴識別算法,可以在出車前和行程中自動分析司機乘客是否佩戴了口罩,從而進一步督促大家做好個人防護。滴滴稱,該技術準確可靠,經過了真實業務數據驗證,識別準確度可達99%,同時服務穩定,支持高並發承擔。

Geek+在北美開設辦事處 擴大移動機器人業務

Geek+宣布,Geek+ Americas已經在聖地牙哥開設了辦事處。這家總部位於北京的公司還任命了一些高管,將負責向美國的物流和製造業客戶銷售移動機器人。該公司表示,作為美洲地區的營運長,馬克•梅西納(Mark Messina)將推動公司在美國的業務和在整個美洲大陸的業務擴張。

美國研發半機械蝗蟲 控制蝗蟲大腦可檢測爆炸物

根據BioRxiv上發表的預覽版論文,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了半機械蝗蟲,這一研究獲得了美國海軍至少75萬美元的經費支持。研究人員給這些蝗蟲做了改造,在蝗蟲頭部做了一個微切口,在它們身上安裝了微型齒輪機器人。通過技術改造,半機械蝗蟲可以在500毫秒內識別出5種不同的爆炸物氣味及其他化學物質。不過問題還有很多,植入電子晶片超過7小時候後,蝗蟲接收信號的能力就會降低並逐步消失,這可以通過餵食或者改進電子部件的方式來改善。

工程師成功設計仿生蛇搜索救援機器人

研究蛇的運動方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工程師們創造了一種靈活且穩定仿生蛇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輕鬆地跨過很高的臺階。該研究小組的新發現發表在《實驗生物學雜誌》和《皇家學會開放科學》上,推動了搜索和救援機器人的發展。論文的高級作者Chen Li說表示:「我們希望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從中獲得靈感,因為它們非常擅長穩定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希望我們的機器人能夠學習如何像蛇一樣在不同的表面上移動和穿行。」

盈連科技獲種子輪融資,為工業機器人安上「自動化打磨觸手」

機器人力控技術研發商「盈連科技」已獲得種子輪融資,投資方為Plug and Play中國。創始人張歡表示,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市場開拓及團隊建設等方面。盈連科技專注於機器觸覺感知控制系統及力控解決方案的研發,主要通過對傳統打磨機器人柔性改造,賦予工業機器人精細化打磨工藝。

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科創板上市,發行價271.12元/股

2月21日,米家掃地機器人製造企業石頭科技今天成功登陸科創板,股票代碼688169。這是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也是繼華米、雲米之後,第三家小米生態鏈的上市公司。根據招股書內容,石頭科技發行數1666.6667萬股,發行價271.12元/股;其中1553.3860萬股於2020年2月21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廣州開發區機器人企業科創板上市

17日,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成為春節後廣州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目前,廣州開發區累計培育科創板上市企業達3家,佔廣州市75%,上市企業數量累計達55家,居全市第一,領跑全國經開區。瑞松科技是一家業務涵蓋機器人、智能技術、高端智能裝備領域的研發、設計、製造、應用和銷售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人工智慧推動服務機器人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網際網路快速普及,以2006年深度學習模型的提出為標誌,人工智慧迎來第三次高速發展。同時,在政策和技術的推動下,我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根據中國信通院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複合平均增長率為54.6%,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約36%)。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市場規模已達到415.5億元,2019年初步預測達到570億元。

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超90億美元

依託人工智慧技術,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不斷擴展,帶動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高速增長。2014-2018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從35.1億美元增長至82.9億美元,年均增速達21.9%,2019年約達94.6億美元,增長迅速。

從細分領域來看,2019年全球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分別為42、25.8、26.8億美元,佔比分別為45%、27%、28%。家用服務型機器人佔據主導地位,其中以掃地機器人佔比最大,隨著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及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青睞於智能化程度高的產品。

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22億美元

中國服務機器人較國外發達國家起步相對較晚,但市場規模擴大速度非常快,近年來成為機器人市場應用領域中頗具亮點的領域。2019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22億美元,同比增長33.3%,高於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速,佔全球市場的比重約為23%。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以及醫療、教育需求的持續旺盛,我國服務機器人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

目前,我國服務機器人消費市場尚處於培育階段,產品主要應用於家庭、銀行、餐廳、賣場等領域。2019年,在中國服務機器人應用中,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分別為10.5、6.2、5.3億美元,佔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的比重分別為48%、28%、24%,與全球類似,家用服務機器人增長迅速,成為主要服務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阿里全新AI診斷新冠肺炎技術:20 秒出結果,96% 準確率
    打開APP 阿里全新AI診斷新冠肺炎技術:20 秒出結果,96% 準確率 編輯部 發表於 2020-02-17 09:43:10
  • 阿里推出全新AI診斷技術 能快速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讀
    打開APP 阿里推出全新AI診斷技術 能快速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讀 快科技 發表於 2020-02-17 14:18:42
  • 阿里雲:CT識別、AI診斷、病例分析,一個都不能少
    阿里雲、達摩院聯合衛寧醫療,共同研發新冠肺炎AI輔診平臺,基於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六版》中的診斷標準,藉助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量化分析、數據建模等技術,為臨床醫生和醫技醫生提供CT影像智能識別、AI輔助疑似病例診斷、智能病歷質檢三大能力。2月16日,鄭州版「小湯山」醫院——鄭州歧伯山醫院正式啟動運營,作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救治醫院。
  • 5G時代 5秒診斷CT準確率90%
    中新網·湖北5G時代 5秒診斷CT準確率90%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0日 10:23 來源:湖北日報今日熱點:提升解析速度強化網絡安全 國家L根鏡像伺服器在漢開創建「智慧教育示範區」武漢中小學將開設人工智慧課天津新增4例本土確診病例 感染者行動軌跡公布中國科學家聯合德意同行開發出一種專用量子計算機多國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中國之外傳播早於武漢出現疫情波音737 Max被批准復航 這家美國航空公司將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麗瓊
  • 南開大學與推想科技利用CT影像AI篩查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同樣可以看到AI的助攻。南開大學計算機學院程明明教授團隊聯合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冠肺炎CT影像AI篩查系統,已在包括湖北在內的國內40家醫院應用部署,輔助醫生開展新冠肺炎快速診斷、程度評估、病程動態監測等工作。
  • AI每日精選:海澱醫院引入影像AI肺炎輔診系統;阿里推出AI防疫師
    此外,聯通要求投標人具備以下資質類證書:有效期內的ISO9001或者ISO20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b. 有效期內的CMMI3及以上證書。產品應用1.阿里安全推出「AI防疫師」系統2 月 12 日消息,阿里安全推出「AI 防疫師」系統,該系統具備實時精準測體溫、佩戴口罩識別、預警和追蹤高危人群等功能,可在園區、辦公室、商場、地鐵站、機場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快速部署。
  • AI+醫療:看看人類和AI技術並肩作戰的樣子
    20世紀70年代以來,AI技術被稱為世界三大尖端技術之一(空間技術、能源技術、人工智慧),在最近20年來,AI技術更是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我們來看看AI技術的研究成果如何?2020年2月15日,阿里達摩院聯合阿里雲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了一套全新AI診斷技術,AI可以在20秒內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到96%。2020年2月21日,搭載騰訊AI醫學影像和騰訊雲技術的人工智慧CT設備在湖北方艙醫院成功部署。通過這套設備,AI算法只需數秒即可助力醫生識別新冠肺炎,將大大緩解當地CT篩查能力不足的壓力。
  • 吳恩達團隊最新醫學影像成果:肺炎診斷準確率創新高
    雷鋒網了解到,此前,吳恩達團隊研發出一種深度學習算法,可以診斷14種類型的心律失常。近日,該團隊又出新成果,他們提出了一種名為 CheXNet 的新技術。研究人員表示:新技術已經在識別胸透照片中肺炎等疾病上的準確率上超越了人類專業醫師。研究人員開發的這種全新算法,能夠從胸透照片裡檢測肺炎,且水平超越專業放射科醫生。
  • 新冠檢測新方法:用咳嗽聲診斷無症狀感染者,準確率達100%
    有數據顯示,世界50%新冠(COVID-19)病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染。該AI算法已通過迄今為止最大的咳嗽數據集測試,無症狀感染者的診斷準確率可達到100%。基於此,當冠狀大流行開始蔓延後,Subirana開始思考是否可以利用AI診斷COVID-19,因為已經有證據表明,新冠感染患者會發生一些類似的神經系統症狀,比如,暫時性神經肌肉損傷
  • 新冠檢測新方法:MIT用咳嗽聲診斷無症狀感染者,準確率達100%
    有數據顯示,世界50%新冠(COVID-19)病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染。無發燒、乏力、頭暈等明顯特徵的無症狀感染者,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新冠病毒傳播和復發的最大威脅。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聲稱其利用AI開發了一種無症狀感染檢測新方法。有意思的是,該方法利用的是人的生物特徵——咳嗽聲。
  • AI+醫療系列之一:智能病理診斷及醫學影像識別系統
    目前,病理AI可用於良惡性腫瘤的鑑別、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病變的分級、病變侵犯的證據和程度確定、淋巴結切除中微轉移的識別等多達8種情況。實現病理學的數位化能夠提高效率及成本效益,這在一些發病率很高且診斷較依賴病理學檢查的疾病如乳腺癌中表現尤為明顯。
  • 智能醫生的締造者 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
    來源:鳳凰網綜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各疫區本就處於飽和狀態的醫療系統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多年來致力於用先進科技解決民生問題的推想科技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調集主創團隊,多方奔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特徵,推出了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為醫生提供了早期預警、快速篩查、鑑別診斷、病程進展分析等功能。
  • 「AI肺病診斷」玩家眾多,假陽性率高企受行業質疑
    近年來利用AI計算機視覺技術識別醫學影像中的病變部位成為眾多公司的業務重點,這其中有不少公司上線了肺部疾病診斷系統。雷鋒網注意到,肺結節診斷賽道上玩家眾多,既有阿里、騰訊等行業巨頭的身影,也有零氪科技、深睿醫療、圖瑪深維、匯醫慧影等AI醫療影像公司。
  • 月累計超18萬次新冠AI篩查,匯醫慧影助力全球疫情公共衛生建設
    2月初,我國新冠診療指南更新到第5版,開始把CT結合PCR的方法作為新冠肺炎的主要篩查手段,用以解決PCR核酸檢測試劑緊缺及假陰性較高帶來的漏診問題。但新型冠狀肺炎對於大多數醫生來講是一個很新的疾病,絕大多數醫生並沒有看過新冠的病例,所以如何在CT的基礎上能夠更加精準快速判斷,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難題。
  • 阿里抗疫:從「數字基建」到平臺式模板
    來源:第一財經阿里抗疫: 從「數字基建」到平臺式模板作者: 王海 寧佳彥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開始席捲全球,科技巨頭們爭相加入抗「疫」大軍。對此,阿里給出了平臺型公司的答案:連接信息、物流和人力,成為高效運轉的神經中樞。為了搜羅防疫物資,2月5日,阿里巴巴開通「防疫直採全球尋源平臺」,呼籲全球中小企業加入到抗擊新冠肺炎行列。
  • 小白世紀首席科學家黃高博士DenseNet算法,助力新冠肺炎精準診斷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黃高博士發明的DenseNet算法在CT影像診斷系統中被廣泛應用。截至2020年4月30日採用了黃高博士DenseNet算法的診斷系統,已經在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等300餘家醫院累計完成病例分析30000餘例。
  • CT在新冠肺炎診斷治療中起什麼作用?上海「指導意見」說清了!
    亮點一:明確鑑別診斷 CT的價值首先體現在鑑別診斷上。臨床上不乏有CT檢查情況嚴重但核酸檢測呈陰性的患者,這時候就需要結合CT通過綜合分析進行診斷。「CT可以幫助醫生迅速判斷患者是否有肺炎,其範圍和程度如何、處於哪個期等等。」王培軍說,新冠肺炎需要與其他病毒性肺炎、非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鑑別。
  • 15秒完成一次CT圖像診斷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搭建CT影像智能...
    在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以每秒最高十億億次的超強算力,助力篩選出能抑制病毒的小分子藥物,搭建「15秒斷診」的新冠肺炎CT影像智能診斷平臺,建立新冠肺炎病患時空軌跡資料庫……以大國重器之力,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戰鬥。重器之下還有人。大年初九,廣州智睿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謝偉東博士搭上一班空蕩蕩的飛機,從加拿大返回廣州。
  • ...全球周報第15期:Moderna首批新冠肺炎疫苗已生產,準備用於人體...
    Moderna首批新冠肺炎疫苗已生產 準備用於人體試驗2月25日,專注於mRNA藥物和疫苗研發的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宣布,已經生產第一批供人體試驗使用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mRNA-1273。成瓶的mRNA-1273已經被運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的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將用於計劃中的1期臨床研究。
  • 學界 | 吳恩達團隊展示全新醫療影像識別技術:肺炎診斷準確率超過人類醫生
    近日,該團隊提交的一篇新論文提出了名為 CheXNet 的新技術。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表示:新的技術已經在識別胸透照片中肺炎等疾病上的準確率上超越了人類專業醫師。吳恩達表示,或許放射科醫生們需要開始擔心他們的工作了。 僅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 100 萬成年人因為肺炎住院,5 萬人因為該病而死亡(CDC,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