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高新區志遠小學是一所城郊接合部的學校,2013年8月確立了「志高行遠」的校訓、「解放教育」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志行合一」的文化主張。根據指導思想和文化理念,開發實施了「231」志行課程,其中的「1」就是學校科學教育特色。2013年秋,學校把「科學育人」作為辦學特色,開發了系列科學教育課程,開始科學啟蒙教育。為什麼把「科學育人」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
教育是奠基未來的偉大事業,學校的課程設置必須面向未來。這就需要把準時代脈搏和社會發展的方向,做出正確的戰略性選擇。因此,我們把學校特色課程建設的主攻方向定為「科學育人」。
明確了「科學育人」的戰略方向,堅定了選擇信念。基於學生求新求異的年齡特徵、師資現狀、辦學條件、社區資源。學校採取「整體規劃,局部突破」的科學啟蒙教育策略。以「科幻教育」為切入點,逐步向科技小製作、科技小發明延伸。
具體做法是:
制訂綱要 明確目標
制訂了《濰坊高新區志遠小學科學幻想教學課程綱要》,提出了「大膽猜想、細心求證」的科幻教育理念。確立了科幻教育的基本目標是:通過科幻創作,喚醒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勇往直前的創新精神;訓練學生科技創新的技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豐富學生科技想像能力,提高學生科學認知水平;最後形成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
科學規劃 統籌安排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基礎,確立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低年級以學科普知識、看科幻視頻(科幻電影)、畫科幻繪畫為主。通過學科普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看科幻電影和科幻動畫,激發孩子的科幻興趣;畫科幻繪畫,訓練孩子的想像力。
中年級以聽科學家故事、搞科幻創作(科幻繪畫、科幻作文、電腦繪畫)為主。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和熱愛科學思想感情,搞科幻創作培養學生想像力、思維力、創造力。並初步培養學生利用科學服務於人類的責任感。
高年級以讀科幻書籍、搞科技製作、演科幻劇目為主。激發學生對航天、宇宙、軍事等方面的探索熱情。
2015年5月,學校開設了創客課程。成立了「數學實驗室」和「模型實驗室」,把創新思維訓練與動手能力培養結合起來。目前,「科技創新實驗室」正在籌建中,建成後能實現「科幻設計、科普教育、3D列印和平板教學」四個功能。
模塊課程 初成體系
構建了「核心性課程、基礎性課程、延伸性課程和平行性課程」四個模塊的科幻教育課程體系。
「核心性課程」:即看科幻電影(動畫、視頻)、畫科幻圖畫、寫科幻作文、演科幻劇目。力求以興趣激發情感動力。
「基礎性課程」:即學科普知識、講科學故事、建智能家族、探未解之謎等。力求以豐富的知識奠定科學探究的堅實基礎。
「平行性課程」:科學童話、民間寓言、健康神話、通俗哲學等。力求用藝術的魅力打破保守的藩籬。
「延伸性課程」:即動漫小製作、科技小製作(航模、艦模、動漫、機器人)、科技小發明、校外小調研。力求在實踐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
多措並舉 穩步推進
一是營造科幻教育文化氛圍,優化具有鮮明科幻教育特徵的環境。環境文化主線「一核兩軸,雙廳十廊;三園多景,一路花香。竹代校魂,「船」承大志,志高行遠,植根心上」。學校「十廊」中有「六廊」是科幻教育展區。
讀書長廊,是「仰望星空」的主題彩繪,中間擺放開放式圖書櫃,喻意讀書積累知識,仰望星空,向太空蔚藍處遨遊。
科幻長廊,展示了從古至今世界科技發展歷程,以此激勵孩子的科技想像力和科技創新精神。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實際就是一個不斷猜想,不斷求證,從而不斷進步的過程。正如美國甘迺迪宇航中心大門上的人類誓言「只要我們能夢想的,我們就能夠實現。」鼓勵孩子要敢於想像、大膽實踐。科幻長廊吸頂燈上的科幻畫就是孩子們的作品。
行遠樓一樓走廊主題是力學篤行。展示的主要是科普知識、名篇賞析、經典推介、名家名片、外國作品簡述等內容。二樓走廊主題是暢想遨行。意思是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想像力,以訓練形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展示的主要是學生的科幻閱讀內容摘抄、科幻作品。三樓走廊主題是躬體力行。意思是親身體驗,努力實行。放置的是學生的小實驗、小發明、小製作的作品和圖片。四樓走廊的主題是且行且歌。展示學校課程實施的優秀成果,如小發明家、小科學家、小設計師、小巧手等圖片。
在科幻長廊、志遠樓大廳、行遠樓大廳內增加閉路電視,孩子們課間可以隨時觀看科幻電影和科幻視頻。
二是合理安排科幻教育時間。實行大小課時制,適當增加科幻教育教學時間,並實行科幻教育主題日教學。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第一節和下午第六節兩個10分鐘的小課時,各年級統一安排一個主題鮮明內容集中的科幻教學主題。基本安排見上表。
三是實行科幻內容學科滲透。將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等學科與科技教育整合。由美術、科學、綜合實踐和信息技術教師為學生提供科幻畫創作、科技製作與發明、動漫電腦製作等專題教學。同時,將科學基礎知識、科學思維方法、科技最新成果滲透到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教學中。
四是豐富科技教育教學內容。開設科幻作文、科技製作、科學幻想、科普劇目、科幻繪畫、航模製作、未解之謎、動漫製作、模型空間、3D列印等十幾門科技教育選修課程。2013年10月,特聘濰坊市航模專家吳旭光老師授課的航模課程,涵蓋了各類初級競賽類航模製作。有滑翔機、橡筋動力、框架式線操控飛機等。32名學生已掌握了航模製作技術,20名學生正在學習這門課程,製作了122件優秀航模作品,學生丁兆瑞參加濰坊市航模比賽獲一等獎。2015年5月模型空間正式開課。通過學習插件拼插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學生學會了建模和齒輪傳動,利用手搖齒輪,完成了多種模型拼裝。懂得了機械運動、電子、電動、太陽能等應用原理,觀察、思維和動手能力大有提高。2015年3月聘請三維美客公司的馮濤老師講授3D列印課程,學生學會了利用3D列印軟體設計列印簡單物品,對物體的三維性有了深入認識,觀察事物的能力也明顯提高。學生已設計列印床、大白等3D作品近百件。
組織「講科幻故事、摘科普知識、畫科幻圖畫、寫科幻作文、演科幻劇目」等比賽活動。舉辦了「科幻作品跳蚤市場,「放飛夢想」科技節,舉行科幻成果展示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
開展校外科技實踐活動。分批組織學生參觀濰坊市科技館。科技館以「體驗科學、啟迪創新」為主題,蘊含科學原理於生動有趣的展品之中,讓學生們帶著問題進去,帶著收穫回來。
重視科技教育團隊建設,組織本校教師加強科技教育研究,聘請市內專家為學生授課,對家長開展系列科技教育培訓。營造家庭科技教育氛圍,全面推動科技教育。
目前,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已被激活,教師科學教育素養明顯提高。學校正在努力完善科幻教育課程體系,增加科幻教育學生社團建設,舉辦大型「科幻藝術節」,爭取更大限度地充分發揮科幻在教育中的作用。
(濰坊高新區志遠小學 張世華)
《中國教育報》2016年04月17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