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會現場
央廣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記者 於聞)近日,由科技部認定的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組織專家,對江西省林業科學院研發的「雁鴨類水禽高效擴繁與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這次評價會根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有關規定,按照第三方成果評價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客觀、獨立、公正的原則進行。經過專家評審,認為該項目針對經濟型野生動物養殖發展存在的技術瓶頸-優良種源和繁養技術缺乏,以代表性強的鴻雁、斑嘴鴨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子生物技術和科學飼養試驗相結合的手段,歷時10年,系統開展了雁鴨類水禽擴繁及其配套健康養殖技術攻關,研究集成了雁鴨類水禽高效擴繁技術體系及其配套健康養殖技術體系,構建了雁鴨優良種苗繁育體系;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廣泛的推廣應用,項目促進了以江西省為龍頭的全國雁鴨養殖新興產業的興起。項目具有以下創新:(1)系統開展了雁鴨種質資源評價與利用研究,揭示了雁鴨與家鵝家鴨的遺傳關係,掌握了野生雁鴨及人工養殖雁鴨的種質特性,制定了雁鴨種質資源利用策略;(2)系統地進行了雁鴨選種、繁殖調控技術(人工補光、種蛋選擇、人工授精)、繁殖期營養需求水平研究,創立了雁鴨高效擴繁技術體系;(3)開展了雁鴨營養需求水平研究,制定了繁殖期和育雛期日糧配方,確定了飼餵標準,形成了健康飼餵技術;(4)開展了雁鴨循環生態養殖研究,構建了雁鴨循環生態養殖模式,建立了雁鴨循環生態養殖示範點。該成果培育了雁鴨類養殖產業,既緩解了野外資源保護的壓力,又豐富了禽類養殖品種,為區域性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新途徑。項目制定國家林業局行業標準一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兩項,申報了發明專利一項,填補了經濟型野生動物養殖行業的技術空白,具有創新性;同時,該項目研發的生長擬合曲線模型、營養調控、生態型養殖模式等技術達到國際同類先進水平。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野生動物學專家馬建章,國家林業局保護司高工王維勝,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養殖委員會副主任、東北林業大學教授田秀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世界家禽學會會員陳繼蘭,北京農學院教授艾啟俊,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教授級高工林友華,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研究員金石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