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鴨類水禽高效擴繁與健康養殖技術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12-04 環球網

評價會現場

央廣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記者 於聞)近日,由科技部認定的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組織專家,對江西省林業科學院研發的「雁鴨類水禽高效擴繁與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這次評價會根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有關規定,按照第三方成果評價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客觀、獨立、公正的原則進行。經過專家評審,認為該項目針對經濟型野生動物養殖發展存在的技術瓶頸-優良種源和繁養技術缺乏,以代表性強的鴻雁、斑嘴鴨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子生物技術和科學飼養試驗相結合的手段,歷時10年,系統開展了雁鴨類水禽擴繁及其配套健康養殖技術攻關,研究集成了雁鴨類水禽高效擴繁技術體系及其配套健康養殖技術體系,構建了雁鴨優良種苗繁育體系;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廣泛的推廣應用,項目促進了以江西省為龍頭的全國雁鴨養殖新興產業的興起。項目具有以下創新:(1)系統開展了雁鴨種質資源評價與利用研究,揭示了雁鴨與家鵝家鴨的遺傳關係,掌握了野生雁鴨及人工養殖雁鴨的種質特性,制定了雁鴨種質資源利用策略;(2)系統地進行了雁鴨選種、繁殖調控技術(人工補光、種蛋選擇、人工授精)、繁殖期營養需求水平研究,創立了雁鴨高效擴繁技術體系;(3)開展了雁鴨營養需求水平研究,制定了繁殖期和育雛期日糧配方,確定了飼餵標準,形成了健康飼餵技術;(4)開展了雁鴨循環生態養殖研究,構建了雁鴨循環生態養殖模式,建立了雁鴨循環生態養殖示範點。該成果培育了雁鴨類養殖產業,既緩解了野外資源保護的壓力,又豐富了禽類養殖品種,為區域性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新途徑。項目制定國家林業局行業標準一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兩項,申報了發明專利一項,填補了經濟型野生動物養殖行業的技術空白,具有創新性;同時,該項目研發的生長擬合曲線模型、營養調控、生態型養殖模式等技術達到國際同類先進水平。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野生動物學專家馬建章,國家林業局保護司高工王維勝,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養殖委員會副主任、東北林業大學教授田秀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世界家禽學會會員陳繼蘭,北京農學院教授艾啟俊,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教授級高工林友華,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研究員金石出席會議。

相關焦點

  • 大鴨合同準備投放,苗價有望底部回暖.--2021年1月12日水禽行情簡析
    關注【水禽信息網】每天下午6:00點更新水禽行情動態,分享水禽養殖技術。做最專業的水禽產業服務平臺。關注【水禽信息網】每天下午6:00點更新水禽行情動態,分享水禽養殖技術。做最專業的水禽產業服務平臺。市場個別品種苗價過熱,養殖端應警惕價格虛高,同時提前安排生產計劃,規避集中出欄。麻、番鴨市場較小,銷售、生產相對集中,極易受外來資金及白鴨走勢衝擊。
  • 我國首次發現羅曼維爾雁鴨亞科鳥類化石—新聞—科學網
    羅曼維爾雁鴨亞科鳥類的跗蹠骨片段和現生大雁(Anser fabalis)跗蹠骨對比圖。其中一件為鳥類跗蹠骨片段,保存了多個雁形目鴨科鳥類的特徵,同時還有水禽中僅見於羅曼維爾雁鴨亞科鳥類的特徵組合。「這個跗蹠骨屬於一個個體很大的鳥類,與現生天鵝相當。」倪喜軍說。 他越看化石越驚喜,他意識到他發現了一個新屬種。「看,它的第二滑車內側不存在突緣,第三滑車足底面的近中側不對稱,這些特徵都表明這是一個新屬種。」
  • 鴻雁,是鴨科雁屬的鳥類,又叫黑嘴雁、沙雁、草雁
    鴻雁(學名:Anser cygnoides,英文名:Swan Goose)是鴨科雁屬的鳥類,又叫原鵝、大雁、洪雁、冠雁、天鵝式大雁、隨鵝、奇鵝、黑嘴雁、沙雁、草雁。雁形目鴨科鳥類。鴻雁,體長800-930毫米。
  • 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項目通過測產
    河北日報訊(記者王雅楠)日前,我省相關專家對「日本對蝦高效健康工廠化養殖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進行了現場測產,測產結果為平均每平方米產日本對蝦2.08公斤,超額完成項目規定的產量指標,順利通過測產。
  • 鴨的繁殖及飼養 鴨的養殖技術
    內容摘要:鴨適宜的配種年齡,一般為5~8個月齡.人工授精時間以上午12時以後為宜.使用全價配合飼料進行舍飼,一年四季都可以養鴨.放牧養鴨應充分利用自然飼料,能降低成本.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鴨的繁殖及飼養 鴨的養殖技術。
  • 焦磷酸一氫三鈉一水化合物關鍵生產技術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評價會現場央廣網北京1月7日消息(記者 於聞)2017年1月5日,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根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有關規定,按照第三方成果評價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客觀、獨立、公正的原則,在雲南省昆明市組織專家,對雲南萊德福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食品添加劑焦磷酸一氫三鈉一水化合物關鍵生產技術
  • 候鳥飛抵浙江漩門灣 400多隻雁鴨類將戴「國際身份證」
    辛慧 攝在漩門灣溼地公園鳥類救護站,專家們正在仔細測量記錄一隻斑嘴鴨的體重、翅長等數據。記錄完畢後,專家給這隻斑嘴鴨套上了鼻環,鼻環上為國際統一的惟一編碼,相當於給這隻斑嘴鴨配發了國際通用的「身份證」。一隻完成環志的綠翅鴨。
  • 鴻雁,是鴨科雁屬的鳥類,又叫原鵝、大雁
    鴻雁(學名:Anser cygnoides,英文名:Swan Goose)是鴨科雁屬的鳥類,又叫原鵝、大雁、洪雁、冠雁、天鵝式大雁、隨鵝、奇鵝、黑嘴雁、沙雁、草雁。雁形目鴨科鳥類。鴻雁,體長800-930毫米。
  • 石墨烯遠紅外發熱膜科技成果評價會在京召開
    中新網9月30日電 29日,由廣東康烯科技有限公司發明,由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主持的「基於石墨烯節能新材料的超寬幅遠紅外線發熱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召開。評價會上,評價機構嚴格按照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該項科技成果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評價委員會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的技術總結報告,對評價資料進行了審查,經嚴格質詢和充分討論形成了評價意見。
  • 綠頭鴨養殖前景
    綠頭鴨養殖怎麼樣?綠頭鴨是中國重要的經濟水禽,肉味鮮美,無腥味,營養豐富,脂肪少,蛋白質含量高,因而在國內外市場上非常暢銷。
  • 以生物技術推動健康養殖
    用科學態度做產品  雖然目前在健康養殖領域取得了成績,但在2016年以前,張東遠甚至沒有深入接觸過養殖行業。2012年,張東遠進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菌種選育和發酵工藝優化等技術,先後承擔包括合成生物學、畜禽汙水處理等多項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家863計劃項目,申請發明專利30餘項。
  • 看「鴨」解壓~稱霸上海動物園天鵝湖的鴨子家族來了
    黑天鵝全身黑色羽毛捲曲,鳥喙為紅色或橘紅色成對或結群活動,食物幾乎完全是植物具有較強遊牧性,遷移模式不規律黑天鵝比疣鼻天鵝更為親近人原分布於澳大利亞後引進歐洲、中國和日本有養殖 豆雁大型雁類,外形大小和形狀像家鵝上體灰褐色或棕褐色為主嘴喙黑褐色,有橘黃色帶斑在我國為冬候鳥,性喜集群遷徙季節,常集成大群由一隻有經驗的頭雁領隊飛行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
  • 生物質材料的環境友好型高效阻燃技術成果通過鑑定
    近日,國家林業局科技司組織對中國林科院木工所完成的「生物質材料的環境友好型高效阻燃技術」成果進行了鑑定。鑑定會由國家林業局科技司張志達巡視員主持,中國林科院儲富祥副院長和國家林業局國際合作司夏軍處長出席會議並講話。
  • 西南科技大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科研成果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8月19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北京中聯浩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在北京召開了由西南科技大學、四川冠慕思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雷射聚變研究中心、青島科技大學和四川一諾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可循環芳雜環高性能聚合物製備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
  • 一項環保過濾新技術通過國家科技成果評價鑑定
    新華網北京頻道2月15日電(記者李志勇)一項環保過濾新技術15日在北京通過由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組織的國家科技成果評價鑑定,被正式列為國家科技成果。  據了解,這項由無錫尼富龍超濾科技有限公司在引進基礎上研發創新的尼富龍超濾技術通過對使用過的潤滑油進行特殊過濾,可以使潤滑油能夠重複循環使用15年以上,而且能夠有效改善潤滑效果,提高發動機效率,延長發動機壽命。  科技成果評價委員會的評價意見顯示,有關權威單位在對使用該技術過濾後的潤滑油進行監測評價後認為,其符合國家汽車節油產品使用技術條件和船用指標要求。
  • 無甲醛膠合板規模化生產關鍵 技術在京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記者徐建華)日前,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組織有關專家在京對徐州基石無醛人造板有限公司,東營市盛基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無甲醛膠合板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的技術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對產品進行了鑑定,認為該產品無甲醛膠黏劑、產品力學性能及甲醛釋放量達到同類產品的國際先進水平。
  • 溫氏集團:與福建省將樂縣籤約20億元肉鴨養殖項目
    7月8日,福建省將樂縣與溫氏集團舉行農業產業化肉鴨養殖項目籤約儀式。據了解,溫氏農業產業化肉鴨養殖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0億元,總建設規模為年上市肉鴨4000萬羽,分兩期投資建設。該項目規劃建設1個種鴨場、20個高效生態智慧養殖小區以及1個總部飼料廠和1個屠宰廠,實施「養殖-屠宰-銷售」全產業鏈生產經營,推進政府倡導的「集約化養殖、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項目2014年10月落戶將樂縣,目前已投資3億元,建成並投苗鴨舍130棟,已累計投苗超800萬羽、上市肉鴨760萬羽。
  • 萱嘉生物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規範廣東省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工作,有效地利用科技成果信息資源,及時、準確和完整地統計科技成果信息,加速科技成果技術轉移和產業化,廣東省科技局特出臺《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科技成果登記與信息公開的實施辦法》。
  • 半導體-電磁波波電效應消殺技術通過國家科技部成果評價鑑定
    11月21日,在科技部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主導的「複合半導體電磁波波電效應微生物滅活技術科技成果評價專家評審會」上,一種基於半導體-電磁波波電效應的全新微生物滅活技術通過專家評審。該技術可廣泛應用於存在於物理界面、水、空氣等介質病毒病菌的滅活消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