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科研成果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12-01 鳳凰網

2020年8月19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北京中聯浩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在北京召開了由西南科技大學、四川冠慕思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雷射聚變研究中心、青島科技大學和四川一諾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可循環芳雜環高性能聚合物製備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

此次評價會的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中國化工學會新材料委員會常委孫家躍教授、中國化工集團科技部主任鹿長榮、北京化學工業研究院總工程師錢志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胡平、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馮增國、北京化工大學副研究員劉勇七位專家組成。

專家組一致認為,針對傳統交聯高性能聚合物難以循環再利用等影響高分子發展並汙染環境的世界公認難題之一,項目方利用動態鍵作用研製了一類新型的可循環利用芳雜環高性能聚合物,動態鍵交聯方式不僅有效提高了材料的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同時通過動態鍵的解除實現了對交聯高性能聚合物的回收再利用。主要創新點如下:

(1)在吲哚、吡啶類芳雜環聚合物材料體系中引入金屬配位、陽離子-π、氫鍵等非共價鍵交聯網絡,利用「點-點」和「點-面」作用形成非共價鍵交聯,實現該類聚合物綜合性能的提高。其中雷射慣性約束聚變靶用高性能薄膜材料的強度和韌性同時提高,超越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2)基於金屬配位作用、陽離子-π相互作用、氫鍵的可逆性,在外界「刺激」條件下實現非共價鍵交聯芳雜環聚合物中動態鍵的解除,使得聚合物回到最初材料形式,實現高性能交聯聚合物的循環再利用。

(3)開發了動態鍵作用機理的理論模擬技術、芳雜環聚合物的動態鍵交聯設計、構築和解除技術;製備的可循環高性能芳雜環聚合物材料形式多樣,可成為薄膜材料、型體材料和纖維材料。

該項目面向航天航空、電子電氣等行業需求,成果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創新性強,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相關技術已在四川冠慕思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一諾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成果轉化,相應產品銷售到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院所企業,產生了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建議進一步開發芳雜環聚合物系列產品,滿足相關領域的應用需求。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辰安天澤參與的科研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超大規模遠程火災監測預警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整體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9 月 14 日上午,在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由安徽省科學家企業家協會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組織專家對「超大規模遠程火災監測預警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科技成果進行評價。
  • 西南科技大學聯合七家單位 欲瞄準智能製造領域卡脖子問題
    西南科技大學12月26日,據西南科技大學官網消息,西南科技大學近日聯合四川省、陝西省七家科研院所、企業共同籤署《共建特種智能裝備製造業創新中心協議》。西南科技大學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特種智能裝備製造業創新中心要瞄準智能製造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實施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項目,以勇於創新、敢於超越的精神攻克領域內技術難題,創造出高水平、高影響力的產品和技術,提升中心在國際國內的行業影響力;要提前謀劃,為中心成為省級、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做準備。
  •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將在深圳轉化尖端科技成果
    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將在深圳轉化尖端科技成果   中新網深圳4月28日電(記者 鄭小紅)深圳市政府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8日在深圳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0月20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新體制全球海面風場探測微波散射計」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發布:科技成果越來越值錢了
    2020年5月13日,《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在北京發布。此報告由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編寫,並在全國出版發行。這是該報告的第二次發布,去年曾發布2018年度報告。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訪問上海分院
    4月24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代表團由綜合計劃部陳曉東部長率隊來到中科院上海分院,與上海分院共同交流研討模式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立現代科研院所管理體制等工作。 上海分院副院長朱志遠主持交流座談會,滬區各研究所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及分院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座談會。
  • 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七隊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9月2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昆明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雲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七隊和雲南省有色地質局地質地球物理化學勘查院完成的「雲南省馬關縣都龍礦區外圍鋅錫銅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礦產調查與找礦預測」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內蒙古潤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2月25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北京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內蒙古潤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太陽能跨季節儲能零碳設施農業技術及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焦磷酸一氫三鈉一水化合物關鍵生產技術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評價會現場央廣網北京1月7日消息(記者 於聞)2017年1月5日,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根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有關規定,按照第三方成果評價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客觀、獨立、公正的原則,在雲南省昆明市組織專家,對雲南萊德福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食品添加劑焦磷酸一氫三鈉一水化合物關鍵生產技術
  • 上海交大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共建中子科學...
    2019年4月23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中子科學聯合實驗室共建協議籤約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黨委常委、副校長毛軍發,研究生院、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人力資源處、學生處等部處,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等學院有關領導及代表出席籤約儀式。
  • 第5658期 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9月17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濟南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山東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完成的「連續玻纖PP熱塑性預浸料研發」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20年前西南科技大學剛組建時的盛況
    西南科技大學據西南科技大學官網消息,12月21日是西南科技大學組建成立20周年的日子。據悉,20年前的12月21日,經教育部批准,原西南工學院和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進行實質性合併,在此基礎上,西南科技大學在四川省綿陽市正式組建成立。
  • 地面遙感多光譜掃描火災預警系統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16年12月29日,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根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有關規定,按照第三方成果評價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客觀、獨立、公正的原則,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組織專家,對北京中航天基空間信息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的「地面遙感多光譜掃描火災預警系統」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科技大學: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
    青島科技大學: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礙激勵教師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多年來,青島科技大學始終堅持走「科研強校」之路,以突出的科技成果轉化支撐起了「政產學研」融合辦學特色,創造了社會各界高度評價的「青科大現象」,被社會讚譽為「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
  • 廣州醫科大學科技成果對接會舉行
    對接會上推介了27項廣州醫科大學及其附屬單位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括無線輸液警報裝置,3D列印頜面骨修復材料等,推動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廣州生物醫藥產業格局「三中心多區域」本次對接會是「第十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專業分論壇之一。
  • 前沿| 東南大學近期科研成果掃描
    東南大學近期科研成果掃描我校與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量子信息與通信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舉行3月21日上午,我校與中國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量子信息與通信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九龍湖校區舉行。
  • 一項環保過濾新技術通過國家科技成果評價鑑定
    新華網北京頻道2月15日電(記者李志勇)一項環保過濾新技術15日在北京通過由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組織的國家科技成果評價鑑定,被正式列為國家科技成果。  據了解,這項由無錫尼富龍超濾科技有限公司在引進基礎上研發創新的尼富龍超濾技術通過對使用過的潤滑油進行特殊過濾,可以使潤滑油能夠重複循環使用15年以上,而且能夠有效改善潤滑效果,提高發動機效率,延長發動機壽命。  科技成果評價委員會的評價意見顯示,有關權威單位在對使用該技術過濾後的潤滑油進行監測評價後認為,其符合國家汽車節油產品使用技術條件和船用指標要求。
  • 高校成果推介!東南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科技成果精彩亮相馬鞍山!
    02 此次馬鞍山專場活動,共有三家高校參與路演,除了河海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也精挑細選了優秀成果來參與現場路演活動,本期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東南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這兩所高校和參與路演的優秀成果!
  • 第四章 科研成果及其應用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以前,渡口市沒有建立科研成果的登記、鑑定制度,科研成果資料也殘缺不全。為迎接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市科委對建市以來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進行了全面清理;所清理出來的重大科研成果均獲全國科學大會及四川省科學大會獎勵。全國科學大會以後,市科委建立了市級科技成果鑑定制度,每年對通過市級鑑定的科研成果由市政府給予獎勵。
  • 《中國氣象局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平臺)管理辦法(試行)》解讀
    中試基地:彌合「最後一公裡」的縫隙  中試基地,被認為是圍繞核心業務構建的科技成果產出後到實現轉化應用中間科技活動的載體,是溝通科研和業務的一座橋梁。《管理辦法》提出,其具備「科技成果測試與檢驗、集成與二次開發、評估與評價、技術示範推廣與交易」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