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人類父親的起源

2020-12-05 小刀叨生活

父愛是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之間的一個關鍵區別,長期以來,父愛的起源一直被認為與雌性祖先有關,她們用自己的性忠誠換取配偶提供的食物。由經濟學家和人類學家提出的一項新理論指出,大約500萬至800萬年前開始的生態變化,重視兩性之間和兩性內部的夥伴關係,並促使雄性出現,為後代提供食物。

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不同之處在於雄性為其後代提供的照顧的類型和數量。美國和法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研究報告稱,人類「父性」出現的確切時間尚不清楚,但一種新的理論認為,人類「父性」的出現是出於對夥伴關係的需要,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生態環境。

新的理論是利用經濟學家的工具和人類覓食行為的經濟和繁殖知識發展而來的。根據來自波士頓學院、查普曼大學、新墨西哥大學和法國土魯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研究,該理論關注的是排他性伴侶之間的「契合」所帶來的好處,這種「契合」使得男性和女性的力量能夠相互提供給對方和他們的後代。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解釋人類父親的起源。父性關懷——由生父對後代進行的投資——在哺乳動物中很少見,但在現代人類生存社會中卻很普遍。男性父母的大部分投資,是為那些相對無助的孩子提供長時間的食物——在現代的狩獵-採集者中,這種時間最長可達20年。這與其他大型猿類的情況截然不同,它們觀察到的交配系統並不鼓勵父系配種。

在人類中出現的父親供給似乎是值得注意和令人困惑的,它圍繞著一個關於被稱為「爸爸」和「Cads」的兩組男性的討論。

在濫交的情況下,如果一個準爸爸為自己的配偶和後代提供食物,而不去尋找其他配偶,那麼他在生理健康方面的競爭力可能會被一個只注重濫交而不注重後代的人超過。這樣的競爭劣勢給父親們製造了一個巨大的障礙,使他們無法在子女眾多的情況下做出選擇。

一個經常被引用的關於人類父系供應進化的解釋是,雌性祖先開始優先與提供食物的雄性交配,以換取雌性的性忠誠。研究人員寫道,這種解釋是不充分的,有幾個原因。

相反,這個由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組成的團隊認為,生態變化足以引發父親數量的增加,甚至在女性性不忠的情況下,根據報告,「父系供應源自生態變化」。

父親供給理論的關鍵力量是互補性——實質上是女性和男性之間的合作,以及男性之間的合作。互補性是增加人均收益的協同效應,它可能產生於勞動力的分工和/或資源的集中。互補之路大約始於500萬至800萬年前,當時非洲正在逐漸乾旱,對營養豐富、品種多樣、分布廣泛且相對難以獲取的食物(包括動物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為了應對生態變化,人類祖先以各種方式進行了適應,包括高效的兩足移動、飲食的靈活性,以及通過工具使用促進在不同環境中茁壯成長的能力。男性和女性之間的互補性源於兩性各自專門獲取的營養物質:男性獲取的蛋白質和脂肪與女性獲取的碳水化合物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男性之間的互補性可能源於群體狩獵(而不是單獨狩獵)帶來的更高回報,以及食物共享和更低的飢餓風險。因此,對動物產品的飲食依賴是兩性之間和兩性之間互補性的一個關鍵特徵。

這種互補性會導致父親提供的食物對配偶後代生存的影響大幅增加。

利用進化博弈論,作者表明,這種影響可以使父親獲得比Cads更健康的優勢,儘管在某些條件下,Cads仍可能與父親共存。如果兒子繼承了生父的特徵,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父親的數量會增加。從理論上講,將父親供給的進化與生態變化聯繫起來,可以讓作者對古生物學和考古學的記錄作出新的預測。

相關焦點

  • 希區柯克《群鳥》新論:疫情之下重新審視自然對人類的反噬
    這也是電影頻道經常會放映的一部電影,但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影片裡那驚悚的鳥類襲擊人類的可怖一幕。不過,相對於日後變本加厲的恐怖片,影片裡的驚悚場景還是顯得文質彬彬,頗有紳士風度。本來以為《群鳥》裡突兀的自然災異對人類的襲擊,僅僅是電影製造出的一幕虛像,但是在今天新冠疫情爆發的新形勢下,再重新看這個電影,會發現電影裡影射的問題,並沒有失去新鮮,依然有著鮮明的指向當代人類生存的現實意義。
  • 人類起源的三種說法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級動物,而按照目前科學發展水平尋找人類的起源至今仍然是個迷,或者說對於人類的起源來說目前還沒有滿意的答案。但是人類的起源卻有很多種說法,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中最流行的三種說吧。1.進化論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一書,闡明了生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發展規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類的起源與性的選擇》一書,列舉許多證據說明人類是由已經滅絕的古猿演化而來的。他將人類起源過程分為三大階段:古猿階段;亦人亦猿階段;能製造工具的人的階段。
  • 科學網—研究人員重新審視冷聚變
    本報訊 在科學家宣布發現冷聚變的30年後,研究人員選擇對冷聚變進行重新審視。
  • 人類起源的科學依據
    上一篇簡單介紹了一下人類的起源,「人類起源於非洲」是當下流行的主流觀點,那該觀點的科學依據是什麼呢?這要得益於近代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這裡講的基因其實就是指人類的遺傳。其次,人類基因組主要分成23段,每一段構成一種染色體,其中22種是常染色體。每種常染色體在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對,其一來自母親,另一來自父親,但在繼續傳給後代時,父母雙方的染色體會打斷而後重新拼接,即重組。於是,人們開始關注沒有重組現象的區段,其一是線粒體,其二是Y染色體非重組區NRY。
  • 【活動預告】「疫情之下,重新審視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生態科普雲...
    從新冠疫情伊始人們對野生動物宿主的恐慌,到反思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我們已經意識到並在重新審視人類與野生動物的相互關係。為了探討疫情下的我們如何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生態科普雲沙龍——「疫情之下,重新審視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將於2020年7月2日舉辦。
  • 或許是時候重新審視OLED技術了
    「是時候重新審視OLED技術了」,美國國家照明局(National Lighting Bureau,簡稱「NLB」)日前表示。幾年前,OLED照明的光效是45lm/W。如今,其出光效率已經達到85lm/W。專家們在論壇上對此進行了探討。
  • 父親節的由來起源、父親節的來歷簡介 父親節的介紹
    關於父親節的由來,我們從未想過去了解,因為我們只要知道,該節日是所有父親的節日就好了,在這個節日,我們要給父親送上最特別的禮物,以表對他的愛。但是,你知道嗎?中國父親節的由來和國外父親節由來很不同哦。
  • 你不得不看的一本關於人類的書《人類簡史》
    所以對於人類的起源,我們會有來自本能的好奇,這種好奇心驅使著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發現。所以我在人人書上發現這本《人類簡史》的時候,內心是無比激動的,甚至毫不誇張地說,飽含激情。 記得畢淑敏的《非洲三萬裡》這本書裡曾寫到人類的祖先「露西」,露西包括同一個體40%的骨架,是迄今發現的所有距今10萬年以前的人類化石中最完整的一副了,於是,她成了獲得最多肯定的人類祖先。
  • 人類的起源
    人類的起源,一直是一個巨大的謎團困擾著我們,我們找尋著自己的來處,就像一個從小沒媽的孩子一樣,一生都在打聽母親的消息,可每當我們為那尋到的「真相」而歡呼時,卻又都在時間的沙海中變成海市蜃樓。;或許,我們的名字根本不叫「人類」。
  •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重新審視在月球上建造液體鏡面望遠鏡的概念
    《天體物理學雜誌》:天文學家重新審視在月球上建造液體鏡面望遠鏡的概念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重新審視了一個在月球上建造液體鏡面望遠鏡的概念。這個概念最初是在十年前提出的,但被美國宇航局擱置了。研究人員將在未來一期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一篇關於這一想法的新論文。天文學家理論上認為,最早的恆星形成於130億年前,在星系聚集之前。「第一道光的這一時刻超出了當前或近未來望遠鏡的能力範圍。
  • 《星際之門:起源》|來看年輕的女主如何營救父親拯救世界?
    如今這個系列時隔幾年之後重新開啟,播出了一部只有10集的網劇——《星際之門:起源》(Stargate Origins)。《星際之門:起源》(Stargate Origins)每一集的時長只有10分鐘,以保羅·蘭福德教授的女兒凱薩琳為主角,展開早期「星際之門」的探險之旅,可以說這部劇算是一個前傳了。
  • 為什麼達爾文晚年推翻了進化論,懺悔道:應該重新考慮神創論
    他的《物種起源》更是完美詮釋了進化史,啪啪打了那些神學論的臉。然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早年極力倡導進化論而被奉為進化論的開山師達爾文,晚年卻幡然悔悟而成為熱心的基督徒,並對自己似是而非的進化學說深感愧悔。他是英國人,是進化論的鼻祖。但當他臨終前,他對一位牧師說:「我願意收回我一生的學說。」牧師說:「這是沒有可能的了,因為現在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知道你的那套理論了。」
  • 關於人類起源,有三種說法,最後一種最不可思議
    人類究竟出自哪裡?這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話題之一,人類經過漫長的進化才有了現在的文明,那麼人類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小編整理了各方資料得出以下三種說法,若各位朋友覺得哪裡不對,歡迎指正。  一、捏土造人  第一個說法"捏土造人":中國神話故事中一直流傳女媧"捏土造人"的神話故事;埃及神化故事中則流傳著鹿面神哈奴姆在陶器場創造了人類,隨後女神赫脫賦予了泥人生命以及靈魂,泥人也成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古希臘又流傳是普羅米修斯神用泥土創造了人類,隨後雅典娜吹口氣將這些泥人全部變成了有著生命及靈魂的生命體。
  • 人類並沒有打算讓一隻猴子做祖先
    目前,我們探討人類起源一般都使用逆推的方法,但是,當我們順著彎彎曲曲的歷史羊腸小道來到距今6000多年的一處斷崖時,出現在眼前的最後一幅畫面是:一個赤身裸體的原始人正蹲在一堆篝火旁困難的是,這條路早已被現代科學批判過,科學說:人類的起源不可能像神話描述那樣。這幾乎已是定論。 然而,來自科學的批判就是唯一正確的嗎?我們曾經否定過宇宙大爆炸理論,也曾否定過摩爾根的基因學,但事實證明,科學打了自己的耳光。我們不該就這個引出過激的結論,它至少說明了一點:科學的生命在發展。
  • 《普羅米修斯》開啟了人類起源的全新定義,對異形電影的重新構思
    它講述了2089年,人類意外發現的外星文明的故事,原來人類實際上是由更先進的外星種族創造的。因此,一支科學家團隊參加了「普羅米修斯」號,並開展了驚險刺激未知的冒險。他們將解決一直困擾人類問題的答案(我們來自哪裡,我們要去哪裡),以及生命的終極奧秘。
  • 上海自然博物館通過大量仿生設計案例展示,從仿生學視角重新審視...
    小朋友們在 「大自然母親:創新的靈感」展上學習體驗人類利用自然界解決方案的案例展覽將從仿生學視角重新審視自然界,通過大量仿生設計案例的展示,結合精彩生動的視頻、趣味盎然的互動裝置、製作精良的標本及模型,充分展現人類受自然啟發而做出的創新設計。  智慧來源於自然  當太陽系遇到災變,為何帶著地球「跑路」比「飛船派」更勝一籌?
  • 戲說人類的起源
    最近一直著迷於一個問題,人類是如何起源的?人類起源長期以來就存在著激烈的爭論,即使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後的一百多年,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仍沒有停止。最近看了一些書和文章,歸納總結人類起源有這幾種說法:神創論、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外星人移居地球說、外星人創造說。
  • 重新審視人類與環境的關係,詳細盤點應對氣候變化的76種方法
    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的緊急時刻,雖然病毒的最終來源尚無定論,但這場「全球大流行」的疫情已經足以讓我們再次審視人類與病毒、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隨著溫室氣體水平持續上升,全球持續變暖,各種極端天氣頻發。據世界氣象組織統計,過去1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
  • 達爾文進化論漏洞百出,揭秘人類真正的起源,疑似外星人創造人類
    人類的真正起源是哪裡?人類真的是從猿猴進化來的嗎?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是從哪裡來的,又是如何形成的?千百年以來,這都是人們最想得到的答案之一。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經歷了從神創論到達爾文進化論的兩個階段。不過近些年來,人們逐漸發現了達爾文進化論的一些漏洞。比如進化論解釋不了白堊紀的生物大爆炸。
  • 重新審視你的」系統工程「——SpaceX對系統工程的顛覆認知
    查閱了一些文獻,我驚訝的發現:我們曾經從教科書上、從專家的講座裡獲得的「系統工程」種種教誨,有很大部分可能已經失效,或者需要我們重新審視。那些東西是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阿波羅登月計劃開始發展起來的,這套方法論創造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波音、空客、登月、航母等巨型工程。然而,用埃隆馬斯克的話說:「現在是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