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以下簡稱「重大項目」)資助名單,我校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謝建新院士團隊牽頭的「航空關鍵金屬構件熱加工多物理場演變及擾動的智能調控基礎」項目和北京科技大學固體化學研究所邢獻然教授團隊牽頭的「固體結構的化學調控與功能強化」項目獲得重大項目資助。
從2018年起,我校已連續3年獲批重大項目,標誌著我校承接國家重大科學問題的能力不斷攀升,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不斷躍升,相關科研領域影響力不斷提升,態勢喜人。
「航空關鍵金屬構件熱加工多物理場演變及擾動的智能調控基礎」項目以航空關鍵金屬構件為典型對象,以變革鑄造、鍛造和增材製造等熱加工成形傳統的「經驗+試錯法」研發模式,發展基於集成計算材料工程、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前沿方法和技術的高效研發模式為目標,旨在突破多物理場耦合作用下組織缺陷的形成機制與演變規律、金屬構件熱加工過程中邊界條件與工藝參數時變擾動行為與控制方法、熱加工過程全流程數字建模與智能調控理論和方法等重大科學問題,建立高性能金屬構件熱加工成形跨尺度全過程數字建模、綜合優化、精確控制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發展幾種熱加工智能製造技術原型,為高質量製造提供形/性智能調控基礎理論與方法,推動和引領金屬材料領域智能加工製造的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的發展。
固體物質是支撐和維繫人類文明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物質構效關係的確立促進了固體新物質的創製,特別對具有豐富電、光、磁、聲、力等性能的材料開發,加速了功能材料在信息、能源、國防、機械、電子、醫學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但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和結構的複雜性,認識結構與性能的關係仍然面臨巨大挑戰,物質的性能不僅取決於化學組成、晶體結構,還受制於局域結構、化學有序、電荷有序、磁有序等。「固體結構的化學調控與功能強化」項目用化學調控的方法,以極端條件下特殊結構/特殊功能固體合成、化學壓力調控、缺陷的化學設計、復相固體調控等主要手段,揭示固體構效關係,掌握結構調控規律,製備出新型電輸運固體/新型超導體、高性能鐵電體、負(低)熱膨脹多功能固體和高效能源材料等功能新固體,以服務於國家重大需求。
據了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等戰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和綜合性研究,旨在充分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提升我國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京科技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