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

2021-01-19 中國軍網

楊志峰,解放軍306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地球生命從無到有、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生物信息交換從簡單到複雜。經過數億萬年進化出的神經系統,最終裝配到我們人類身上的版本已經達到了相當複雜和精密的程度,它承擔了我們機體所有的信息獲取、傳輸、存儲及處理的工作,並且通過個體間的信息交換構建了人類社會網絡,其運行效率和精度均令人嘆為觀止。神經系統不僅是人體的組成部分,更是意識和人格的生理基礎,它不僅決定著「人是人」,而且也決定著「你是你」,因此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人類醫學在發展出外科技術以後,通過切除病變組織治癒了很多疾病。隨著解剖、影像等學科的發展,手術技巧也從粗陋到精細再到精準,不斷完善精進。傳統外科治療倚重於對人體形態學的把握,術前通過X線、CT、MRI、PET等手段儘可能的仔細研究病灶的解剖結構和比鄰關係,然後還可以藉助最先進的術中核磁共振等導航技術,手術醫師試圖避開腫瘤周圍重要的神經傳導束,以達到避免或減輕術後功能損害的目的。人體是一個動態變化的複雜自組織體系,其中既有協同也有突變,並不是流水線上的複製品。因此,術中神經系統的實時監測變得越來越重要,神經電生理醫師就像電話局的查線員,應用各種神經電生理技術,監測術中處於危險狀態的神經系統功能的完整性,隨時引導手術醫師的操作。這些監測技術在發達國家已經應用了近30年,並逐步完善,形成一個完整的手術中監測體系,是每臺手術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然而在中國它卻剛剛起步,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的基本原理就是通過檢測運動或者感覺神經衝動傳遞過程中電生理信號的變化,了解手術操作對神經纖維損害的程度,了解腦組織代謝功能的改變,了解腦部血液灌流情況,從而有效地協助手術醫師及時、全面的了解麻醉或喚醒狀態下病人神經功能的完整性。理論上有神經系統分布的地方就能進行神經電生理檢測,目前已經越來越普遍的應用於神經外科、骨科、脊柱矯形外科以及耳鼻喉科、眼科和口腔科等的各種臨床手術中。

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基本項目包括

1、軀體感覺誘發電位——監測上行感覺神經傳導系統功能;

2、運動神經誘發電位——監測下行運動神經傳導系統功能;

3、腦幹聽覺誘發電位——通過聽覺傳導通路監測腦幹功能狀態及聽神經功能;

4、肌電圖及神經—肌肉激發電位——監測支配肌肉活動的顱神經、脊髓神經根絲以及外周神經的功能;

5、腦電圖——顯示大腦半球皮質功能;

6、微電極記錄腦深部核團放電——精確定位靶點核團。

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臨床應用舉例

1、在神經外科腦腫瘤、血管畸形或者癲癇病灶切除的手術中,可以根據神經電生理測定的大腦皮質運動區和感覺區的定位,決定手術皮質入路及切除範圍。為中央區附近的腫瘤和腦血管病的手術提供了一個客觀的依據,以減少手術對運動皮質的損傷。

2、在選擇性神經根切除、脊髓粘連和腰骶脊髓腫瘤分離的手術中,可以根據刺激神經根絲引發的肌電圖、神經-肌肉激發電位的結果決定分離、切除及保留的範圍,對保護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功能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3、在脊柱側彎矯形手術中,手術醫師可以根據即時的感覺、運動傳導束功能測定的結果,決定對側彎矯正的程度;在骨科或神經外科腰骶椎脊椎器械固定手術中,可以根據神經-肌肉激發電位的結果,了解置入人體內的器械(如椎弓根螺絲釘等)是否破入椎管或離脊髓神經根太近。

4、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治療肌張力障礙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採用微電極導向技術,對腦深部核團精確定位,在微電極記錄手術靶點區域細胞外放電信號的同時,記錄手術對側受累肌肉的肌電活動,實時採集生物電信號,從細胞水平上對STN、GPi和丘腦Vim核進行確認,並尋找與受累肌肉電活動相關的神經細胞。

5、耳鼻喉科或頭頸外科醫師在乳突根治、中耳重建以及腮腺及面部腫瘤切除過程中,利用面神經功能監測手段,可以減少面神經損傷的機會。

綜上所述,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就是外科手術安全的保護神,是手術醫師的第三隻眼睛。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事業的發揚光大,也是醫學進步的標誌性指標。願手術醫生更放心,患者開刀更安全,醫患關係更和諧。

相關焦點

  • 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在神經外科中的應用
    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是利用腦神經電生理的原理對手術操作可能影響到的神經組織對其進行監測以達到避免或減小損傷的目的,為神經外科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指導方法。本研究就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的目的、內容、麻醉與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的關係以及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在不同神經外科疾病中的應用進行綜述。
  • 手術中「讀懂」神經信號的神秘人……
    醫護人員正在進行術前準備,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醫師魏飛彪、張梓銘分別與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溝通完手術和麻醉要點後,又再次查看了患者病歷,對心中成形的監測方案已有了九成把握。他們還要再仔細詢問一下手術臺上的患者有無放過心臟支架、起搏器等,以確保患者沒有神經電生理監測的禁忌症,保證實施聯合監測的安全性和精準性。
  • 神秘的神經電刺激治療丨治網癮?近代酷刑?電刺激治療是什麼?
    SNS通過短頻脈衝刺激電流作用於特定的骶神經,人為的激活興奮性或抑制性的神經通路,從而調節膀胱、尿道外括約肌和盆底肌的功能聽覺神經電刺激人工耳蝸代替具有生物傳聲器作用的內毛細胞功能,通過直接電刺激聽覺神經來觸發聽覺感覺新興技術療法 腦膜下皮層電刺激 ECS通過植入硬腦膜下的皮質電極釋放電刺激到癲癇灶或發作起始區來減輕或終止發作外周神經電刺激
  • 心理疾病的神經生理基礎
    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心靈殺毒2.0——弗洛伊德的拼圖》一書中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原理,揭示了心理疾病的神經生理基礎。 「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的神經迴路傳導障礙,導致神經症的道理何在呢?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在「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迴路」中傳導的是什麼呢?答案是:生物電信號。你可能以為,我們的身體中沒有電,電線裡才有電,沒有發電廠和電池哪來的電?
  • 神奇「術中喚醒」讓患者在手術中講了三國語言
    小周第一次發病的時候是在一次會議的翻譯工作中,「上一句話還能翻譯出來,下一句就感覺完全沒法聽,也找不到正確的詞彙。」在之後的工作中,小周出現了數次類似的症狀。「複雜點的詞都想不起來,只知道自己在出聲,但說的是什麼、說得對不對完全不知道。」小周說。經檢查,醫生在小周的腦部發現了一個腫瘤,正是這個腫瘤影響到了他的語言功能。
  • 耳朵的構造及生理
    外耳 外耳是指能從人體外部看見的耳朵部分,即耳廓和外耳道。耳廓對稱地位於頭兩側,主要結構為軟骨。耳廓具有兩種主要功能,它既能排御外來物體以保護外耳道和鼓膜,還能起到從自然環境中收集聲音並導入外耳道的作用。將手作杯狀放在耳後,很容易理解耳廓的作用效果,因為手比耳廓大,能收集到更多的聲音,所以這時你所聽到的聲音會感覺更響。
  • [譯文]002:國際術中神經生理學會術中體感誘發電位推薦意見(第一部分)
    術中體感誘發電位不僅提供了脊髓背側感覺系統的功能和定位信息,還對運動誘發電位的監測起到了補充作用。正確的應用和解讀術中SEP要求對相關解剖、電生理及技術方面知識有更高的要求。本指南建議採用異丙酚-阿片類全靜脈麻醉或類似麻醉方案來優化皮層SEPs。而且,推薦通過最大化信噪比來優化SEPs從而提高給與外科醫生反饋的速度和準確性;方式包括選擇高信噪比的外周和皮層導聯,不採用低信噪比的通道。
  • 高頻振蕩在癲癇相關臨床應用中的專家共識 | Acta Epileptologica
    /s42494-020-00018-w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高頻振蕩(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s, HFOs)是頻率在80Hz以上的腦電活動,由於它與癲癇起始區的密切關係,是一種可靠的癲癇起始和癲癇發生的生物標誌物。
  • 科學前沿:生物監測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其中,生物監測技術從生物學角度監測環境質量,利用生物的群落、種群、個體和組分對環境變化和環境汙染產生的反應[1]。生物監測技術涉及生態系統,生物的群落、種群、個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和生物分子。例如:水環境汙染中,當汙染物進入水環境後,對水環境中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通過生物監測技術,科學地分析、評價水資源,預測和治理水汙染。
  • 腦外科專家顧建文講解現代「讀腦」電生理技術
    細胞的KATP通道的研究已經取得很大成果,近幾年,在腦組織中也逐漸完善。下面就神經細胞與KATP通道的關係作一簡要概括。[1]神經細胞KATP通道的分子生物學及生理特性:自從膜片鉗技術創立以來,KATP通道的分子生物學,電生理等特性已被大量研究。
  • WNT信號在癌症免疫監測中的應用
    在各種臨床前和臨床環境中,解除對WNT信號的控制已被證明有利於惡性轉化、腫瘤進展和對傳統癌症治療的抵抗。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異常的WNT信號也可能破壞癌症免疫監測,從而促進免疫逃避和對多種免疫療法的抵抗,包括免疫檢查點阻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