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標準的升華——尊貴的大日明王上師

2020-11-29 大日明王上師SunGuru
頂禮大日明王上師慈悲開示

《學佛標準的升華--大日明王上師》一個佛學愛好者,雖然依止自己感覺,但能對上師三寶歡喜恭敬,真心祈請就是緣起標準。一個佛教信徒,可以否定自己的一切標準,依止儀軌戒律,滅除我執,趨入菩提心,恭敬依教奉行作為佛弟子的標準。一個菩薩從世俗諦菩提進入勝義諦菩提心,不再執著人,我與眾生,打破自他分別境界,打破對慈悲和菩提心的實執為標準。四皈依的密宗弟子,以菩提心見到金剛上師,是自己輪迴黑暗中唯一妙知。上師視為和法界眾生合一的本性,本性中顯現佛法僧三寶。如果自認為的慈悲菩提違逆上師,必然是魔。視為金剛弟子的一標準。心入常靜,法在寂定,隨幻化眾生幻化無盡標準,佛具有一切境界標準的菩提妙用,也無生任何佛與標準的存在。

——尊貴的大日明王上師

相關焦點

  • 輕鬆學佛:成佛的第一步,如何找到真的善知識
    也有一些學佛的人有這樣的緣分,也常跟我說:「我師父是哪個哪個高僧,我是哪個哪個大德的弟子。」但是你如果細問,他們可能只是皈依過這個大德,或者只是有個機會見面而已。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只是頂了一個某某高僧弟子的頭銜而已,跟很多追星的粉絲沒有太大區別。無論他名氣多大,對於你修行成佛都沒有太大的幫助。名氣大的不一定是適合你的。要找到能夠帶領自己成佛的好師父。
  • 佛母五大明王之一:大孔雀明王
    佛母大孔雀明王是佛教中的佛母五大明王之一,全稱為「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在了解佛母大孔雀明王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有關「佛母」和「明王」這兩個佛教術語。佛母,有多種含義。其中一種是指摩耶夫人,也就是佛陀的生母。《西遊記》有關佛母大孔雀明王的內容,明顯是混雜了這一特定含義。
  • 感覺變化多端,強大的感覺不一定就是上師
    上師?還是福德?上師不是應該教導我們如何積聚福德嗎?答案是:我們有很多不需要上師就能積聚福德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來積聚福德,例如祥和待人、不欺騙、不殺生、不說謊以及其他普世的善行。我們也可以籍由朝聖、供香、供花、點燈等來積聚福德。
  • 萬古神帝:近100萬年時間,不動明王大尊之後還有兩任天尊?
    文/小小說編年史導讀: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中,知不知道不動明王大尊失蹤(一說隕落)之後的下一任天尊是誰?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為是逆神天尊,畢竟,不動明王大尊也才消失於十個元會之前。但是要說短,130萬年也不算太長,印象中,千摩桑太虛大神境,好像活了近70萬年,才晉升神尊的五清宗也有60萬年,至於不死血族族長,有隱約談到過是和天姥一個時代的,憑藉神尊修為活了100多萬年,不得不說的確了得(到應該是來源於不死血族的特性,本就是壽命較長的種族),至於其他角色,就沒有多少有明確寫過。
  • 趙一澄:一位導演的學佛心路
    趙一澄(圖片來源:資料圖)鴻鵠之志:立誓將來要為電影事業貢獻畢生12歲還在上初中我,因為一位比我大七歲的哥哥經常帶著我鑽錄像廳,而初次對這些光影背後的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之後,我就很虔誠的走上了學佛的道路。時光如梭,在北師大很快就到了畢業季。當時的畢業作品是我將一個同學外出旅遊時拍到的一些素材,剪輯成為一個不到30分鐘的紀錄短片——《拉卜楞寺》。我的導師鄭洞天老師說:「我看前兩個板塊我都沒有吃驚,我就在等你怎麼進拉卜楞寺,是不是大門啊,宮殿作為開頭。結果第三個板塊一進來就是十幾個喇嘛在敲鐘、做功課,鏡頭非常震撼!這一下子就進到生活裡面去了。」
  • 上師名家談(第23期)——飛天螳螂
    期盼著,期盼著,我們的「上師名家談」終於又來啦!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上師學子終於又能齊聚一堂,聆聽名家的講座。9月21號,「上師名家談」第23期正式開講!本期嘉賓是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殷海生老師,他為我們帶來《飛天刀螂》。六七八三個年級同學們戴著口罩,帶著筆記本和筆,更帶著雀躍和好奇的心,用熱烈掌聲歡迎殷老師!
  • 濟群法師:學佛發心兩大誤區 佛子應當盡力避免
    那麼學佛者的發心是否就正確呢?其實也不盡然。很多學佛者的發心,並沒有擺脫原有的心行習慣,也不屬於正確的發心。  一、基於某種貪著而發心 學佛者的發心,往往存在兩種誤區。一是從開始發心就不對,是帶著某種貪著開始學佛。深究起來,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以此作為起點。
  • 除了奶力強大,尊貴的火屬性讓其升華!
    除了奶力強大,尊貴的火屬性讓其升華!在這個月的星輝商店裡面,出現了班尼特這個角色,很多的網友都在考慮要不要換取一下班尼特。如果可以的話,班尼特是一定要換的!因為這個角色,在原神裡面足以排進(輔助/功能)T0級別!其中有兩大亮點,是這個英雄能夠擔任T0級別的主要原因!
  • 學佛,無所畏怖!
    7歲的鳩摩羅三箭大退阿修羅王,成為傳說中的戰神。鳩摩羅山正是信眾以鳩摩羅命名的山脈,極為恐怖險峻。凡摩揭陀國之男女,以鳩摩羅鬼神之名恐嚇,就能嚇得他們不敢吱聲。因此,鳩摩羅山是處「膽小勿入」之所,也是鬼神崇拜的一處聖地。彼時,佛弟子中有許多「半路出家」者。他們雖信奉佛陀,卻也相信、畏怖鬼神的存在。
  • 大話2孔雀明王變色:其實我也有粉色情節
    但是今年的孔雀明王個人認為有些不如龍馬和畫皮,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現在給大家匯總下孔雀明王變色效果。  |
  • 這隻孔雀明王長得很像範式耶!
    喝醉酒擺價格少打個0,第二天早起一瞅,excuse me??不是擺的1.5億嗎?    不就是神獸嗎,大力孔雀明王見過嗎?  說到王八,不得不說,這是不少人的心頭肉。  聽說現在進園子都有套路了啊!
  • 學佛問答:佛教與外道宗教的區別是什麼?聽聽師父講得很清楚
    五臺山圓照寺心利上師開示:佛教是最平等的宗教,佛教本身最平等,不排斥任何一個宗教,只是佛陀在世間當中為闡述人生宇宙的真理。什麼是真理?苦集滅道——四諦法。或者叫緣起法——如是因遇如是緣感如是果,或者主要是闡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讓我們一切眾生明白這個道理——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怎麼成的?
  • 佛說:學佛人須知佛法中這八種德行!
    有人說是學佛的智慧,有人說要學佛的慈悲。這是一個很大議題,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統一答案,七葉君同樣答不上來。不過,佛法中有這八種德行。佛說:學佛人都應該知道、且在學佛過程中貫徹這八點!據《大正藏·法海經》記載:有一次,佛對上首弟子、神通第一尊者大目犍連說:「吾自今後,不復說戒。汝等可自共說戒。」
  • 學佛者需知:什麼是明心見性?如何明心見性?
    很多修行者,歷經一生歲月,不惜生命,跋山涉水參訪名師,只為可以明心見性,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明心見性是所有修行者,追求的目標,也是印證我們,是否悟了佛道的標準。所以說,學佛者一定要知道,什麼是明心見性才行,更要知道,該如何才能明心見性?明,就是明白的意思,而心在佛教中,有多所指,這裡不多說,在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也說過,自己有很多心,不知你要看那顆心?
  • 佛法:天下學佛之人如恆河沙數,為什麼能成佛的卻很少?
    學佛學佛,學到最後,所有的學佛之人都無不希望自己能夠證得涅槃聖果的,因為那便意味著,從此之後可以徹底的擺脫生死輪迴的流轉,而跳出這流滅無明的苦海,入於清淨涅槃的彼岸花開,從此無相無著而做一個無位真人,永享極樂。
  • 星知識|行星的尊貴力量
    有了尊貴力量,在佔星的論斷上就有了更加明確的評判標準和依據,而不再僅僅是依星座、宮位來判斷一張星盤,這也使得論斷的結果更為明晰和精確。 必然尊貴與反尊貴 古典佔星使用了多種被稱為「必然尊貴與無力」(dignities and debilities)的判斷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