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拿破崙
世間萬物各有不同,人與人的脾氣秉性也並不相同,但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是人性中最本質的地方,比如大家都不喜歡被別人訓斥,喜歡更加溫和的批評,而很多人總是發現,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性格暴躁,不要著急,讀懂這三句,或許能讓你平靜下來。
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不能因為自己的生氣發怒就對別人進行過分的處罰,高興了也別給別人過多的獎賞。這其實告訴我們,人的情緒不應該完全的表達在行動之上,畢竟人性之中都有弱點,誰都不喜歡被別人訓斥指責,如果過多的去幹涉,用自己的情緒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除了增加別人的怨恨,對事情的本身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你發洩了自己的情緒,卻從根本上失去了別人的信賴,如果關係不足夠親密,甚至有可能因為訓斥別人而受到別人的怨恨。
南北朝時期的北齊皇帝高洋,他在位的前期,勵精圖治,被稱為一代英主。卻在皇位後期暴虐無道,高洋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嬪妃薛氏,相貌非常優秀,很得高洋的喜歡,高洋整日與她一起飲酒作樂。但終於有一天,高洋喝得酩酊大醉,忽然想起了薛氏曾經和高嶽有過曖昧,高嶽是當時有名的將軍,曾經召歌姬薛氏一同飲酒,高洋突然暴怒,抽出匕首就將她殺了,事後非常悔恨,而高洋本人也最終因為飲酒過度,身體虧空,最終三十四就暴斃而亡。
高洋的例子就證明了生氣暴躁如果付諸行動,換來的一定是讓自己難以接受的後果,不僅僅是影響到別人,更容易因此影響到自己。
禍之所由生也,生自纖纖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災禍所能產生的根源,都是因為那些細微而難以察覺的地方。生氣時發怒,可能自我感覺沒有大的問題,但在別人的眼中就是聲色俱厲,非常的具有攻擊性,讓別人難以接受,這些細微的地方是自我所感覺不到的,並且情緒不但能影響他人,也能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古人就有怒傷肝這樣的話,認為怒氣會傷害自己的肝臟,這也是我們需要控制自身情緒的原因。
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荀子的這句話就告訴我們,傷人的言語有的時候比鐵製作的長矛還要傷人的更加厲害。用行動去傷害別人,很多人認為這是非常不對的,但言語有的時候比用行動更傷害別人。生活中我們能接觸到最多的就是和自己關係親密的人,我們傷害的往往也都是這些人,因為我們與親密的人關係太近,很多時候缺少距離也會讓我們不能正確地去處理關係,容易將自己不好的一面,生氣發怒的一面展現給自己最親密的人。
曾國藩早些年其實並不像後面那樣城府極深,不動聲色。他也有著年輕人所有的一些通病,為了改掉這些壞的習慣,記錄好自己的言行得失,他寫下日記,取名叫過隙影,想要通過此來記錄自己的言行,每天發生的事情,過失的言行,過失的情緒,自己做錯的事情都記錄在上面,終身不間斷。上面寫道第九天,他突然想起來與朋友鄭小珊結仇怨,是因為自己因為自己不近人情,一時興起的怨氣說錯了話,導致了兩人的嫌隙。他當天晚上就到鄭小珊家裡去登門謝罪,懇請鄭小珊謝罪,與鄭小珊長談了一番過後,又過去了幾天請鄭小珊吃飯,從此以後,兩個人又重新歡聲笑語,前面的嫌隙都消失了,像以前一樣了。
曾國藩最初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用傷人的話說了自己的朋友鄭小珊,但他反省過來後當即登門道歉,挽回兩人的關係,這樣的做法至少比生氣發洩完兩人關係僵硬強,但曾國藩通過自我的反省,將其整理成日記,最終鞭策自己不說錯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才是讓他能夠成為晚清名臣重要的原因。
結語
生氣發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但如何成為情緒的主人,是我們需要不斷思考和不斷改善的,如果任由情緒隨時隨地宣洩,只能是由情緒傷害到別人,而自己還不自知。要學會對自我誠實,真誠地去面對自我的情緒,思考清楚自己負面的情緒由何而來,最終進行改善,完善自己就能從根源上消除掉負面情緒,讓自己做情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