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問答:能夠讓人打開心結,化解惡緣的佛經

2020-12-05 佛音妙法大智慧
佛音妙法大智慧

有人問:請問有什麼經能化解惡緣?學誠法師答:《地藏經》、《普門品》、《金剛經》皆可,至心恭誦回向,就能打開自己的心胸,轉惡緣為善緣。

問:請問人去世後,轉世為人的概率有多大?

學誠法師答:人去世後,是否能投生人道由每個人所造的善惡業決定,沒有一概而論的比率之說。

問:如何快速的找到內心的皈依處呢?

學誠法師答:皈依三寶,踐行佛法,並深信三寶一切時處對自己救護,三寶就是我們內心真實的皈依處。

問:今天一同學說了我不好聽的話 ,我起了嗔恨心,雖然現在不生氣了,但當時很生氣,心裡很不舒服,我思考生氣的原因,但我想了一下午都想不通,所以請法師開示,謝謝。

學誠法師答:如果這些不好聽的話是說別人的,或是自己沒有聽到,那「我」還會生氣嗎?

問:很多人能放棄工作,自在,怎麼能放下對工作的執著呢?我每時每刻都處於痛苦的各種思維中,頭頂經常麻麻的,有股力量要頂出來但被壓住的感覺,難受至極。多年來薰陶的總是依靠名利傲慢虛榮等證實自己的價值,價值該如何體現?怎麼改變啊?我怎麼真正說服我自己啊?

學誠法師答:放不下外在的執著,被種種世俗的價值觀束縛,是因為內心沒有皈依處。當找到了心靈的歸宿,體認到生命的內在價值和人生的真正意義,就會知道改變的方向,就能讓心從名韁利鎖中解脫出來。

問:弟子在學習感悟人生的開示,對無限的生命很疑惑,有什麼書籍能夠幫助弟子了解這方面的內容麼?

學誠法師答:可閱《賢愚經》、《百業經》等因果故事來了解認識無限生命。

問:對於工作生活學習,道是什麼?

學誠法師答:法住法位,安住當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盡好自己的責任本分,就是道。

問:金剛經云:「若以音聲求我皆不能見如來「如果是這樣,那我們每天上香時為天下眾生求平安,這樣是否也算是以音聲求佛呢?若是無求,是否意味著只要做就好,或是可以發願但不能求佛力加倍?求只是初期?悟後無求?

學誠法師答:祈求是基於對三寶的信心,如法而求,實為內求。發了願,多向三寶祈求,就是策發內心的善法欲。如何祈求,依法而行。

相關焦點

  • 損耗「陰德」的3件事,報應不爽,該如何化解?
    ,那麼如果做過,應該如何化解呢,文末會有方法,可以參考一下。1、不積口德人人都說要積口德,是因為說好話可以正面激勵他人,可以讓他人感受溫暖,同時能夠起到鼓勵他人走出困境,能夠幫助別人積極起來,能夠讓人感知到關懷關心,讓人富有正能量。通過說好話幫助他人重新樹立信心,讓人有信念,也是福報的一種,也是幫助別人的一種途徑。
  • 佛教:中國最早胡僧的佛經翻譯
    作為南方政權的首都,建康成為了外來僧侶的話動中心和譯佛經的基地,並且與天然、斯裡蘭卡和扶南等國的佛教界建立了聯繫。宋時師子國(斯裡蘭卡)曾兩次派尼眾到建康。也是因為外來僧眾太多,梁代來自優禪尼國的王子月婆首那被任命京都「總知外國使命」。
  • 佛教:最損耗「陰德」的5件事,做過一件也報應慘烈,你做過幾件
    導語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信仰宗教的權利。對於佛教,我們可以選擇不相信,但是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輪迴這個道理。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惡之間他們能夠如影隨形。而且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自己掌握而來的,都是自己的業力來感召果報的。我們做好事的行為是可以表揚的,但不在於讓別人知道,而是在乎我們自己能夠安詳;而那些經常做惡事的人,就會自感到惡果和業障的來臨。
  • 佛教怎麼解釋生命一詞?
    生命的內涵是指在宇宙發展變化過程中自然出現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長、繁衍、感覺、意識、意志、進化、互動等豐富可能的一類現象,其外延可以包括生化反應產生的能夠自我複製的胺基酸結構,以及真菌、細菌、植物、動物(人類),就未來的發展可能而言,人工製造或者促成的機器複雜到一定程度,具備了某種符合生命內涵的基本屬性的現象也將可能納入生命的範疇,包括人機混合體,純自由意志人工智慧機器人等
  • 燃氣逸出女子拒不開門 抄表員兩次折返終化解心結
    來源:武漢晚報住戶家燃氣逸出,門卻敲不開抄表員兩次折返苦相勸,終化解心結抄表員周豔琳 記者姚傳龍 攝周豔琳依舊勸說著,1分鐘後,大門突然打開。這時,天然氣撲面而來,周豔玲立刻跟隨女子到了房間中。搶修人員也迅速進來,關閉廚房的天然氣開關,開窗通風。周豔琳抱著女子,不停地安慰著,直到女子情緒穩定。8時30分,周豔琳和搶修人員駕車準備離開,當她再次來到小區門口時,有鄰居希望周豔琳能夠再回去看看,避免發生意外。
  • 歷史上劉莊在夢中夢見金人,為佛教傳播作出重大貢獻!
    漢明帝不但信仰儒家學說,而且還信仰佛教,利用佛教的教義來更好地維護他的統治。永平八年,也就是公元65年,漢明帝劉莊還特意派人前往印度去取經求佛。佛教源自印度,因果報應的「輪迴」學說是佛教非常重要的教義。按照佛教的說法,只要是有生命的東西,總是像一個車輪一樣不停地轉動著,從出生到死亡,好像車輪轉了一圈。接著,死亡之後就是來世的生。
  • 佛經與科學的驚人「巧合」
    佛經與科學的驚人「巧合」(製圖:曉愚)佛教所說的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呢?在我們還未針對問題作出分析之前,要請您且先看看,一些關於佛教與科學十分驚人的巧合:●古人普遍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佛卻說地不是方的,而是圓的,佛經中做「地輪」。此事後來科學發達了,測知地的確是圓的,叫做「地球」。●《華嚴經》和《梵網經》等記載,華藏世界,如雲似海,重重無盡。
  • 揭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含義
    核心提示:佛教以慈悲為懷,視眾生平等,這其中也包括了動物。象在佛教中是高貴的象徵,常以象王來譬喻佛的舉止如象中之王。龜,佛經常常以金龜來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說佛性能遊生死涅槃之海,就像龜之能遊水與陸地。
  • 揭秘二十四種動物在佛經中的神秘寓意
    核心提示:佛教以慈悲為懷,視眾生平等,這其中也包括了動物。象在佛教中是高貴的象徵,常以象王來譬喻佛的舉止如象中之王。龜,佛經常常以金龜來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說佛性能遊生死涅槃之海,就像龜之能遊水與陸地。
  • 當科學家遇上佛教 港大腦神經科學專家談科學與佛教
    與佛教結緣 中學時期的蘇教授曾每星期上教堂和教友們討論生命及宇宙的問題。雖然聽了不少道理,但他總覺得有一些疑團,得不到滿意的答案。這些令他內心總有些不舒服。蘇教授的姐姐在志蓮淨苑工作,是宏勳法師的弟子。有此因緣,在二十多年前讓他也機會認識佛教。「起初,我只覺得佛教是一門寬大為懷,與人為善,使人很舒服的哲學。
  • 解讀佛經裡「輪迴」的真相!
    最近常研讀佛經,但並非是一定要尋求覺悟,我也肯定自己還沒達到能夠步入佛門的門坎的境界,自己的根基如何我還是知道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對於佛法的興趣,也不妨礙我對於佛經裡的一些詞語表達我的一些見解。所以佛和菩薩只能度化人而不能保佑人,因為每個人自己種下的因只能由自己去承受果、了結果,即所謂的「自作自受」,旁人無能為力。
  • 美國萬佛聖城的佛經為何仍是中文而非英文?宣化上人也是無可奈何
    高僧鳩摩羅什在草堂寺譯經鳩摩羅什一生共譯出梵文佛經達300多部,涵蓋了中國佛教後世八宗的幾乎全部經典。先不說佛經翻譯的難度,光看看翻譯成外文的中國四大名著小說的書名,就足以讓人大跌眼鏡。《水滸》英文名叫《沼澤裡的歹徒》(《outlaw of the marsh》),法文叫《四海之內皆兄弟——獵豹之血》。《紅樓夢》翻譯成《紅色房子裡的夢》,更有甚者,直接譯成《牛郎與織女》,簡直是慘不忍睹,不忍直視!
  • 佛教裡如何理解懺悔?_佛教_鳳凰網
    眾所周知,「懺悔」乃漢譯佛經中一個中外合璧的詞語,「懺」為梵文「懺摩」的音譯,「悔」則為「懺摩」的漢語意譯,「懺摩」的原義為有意或無意地觸犯了別人而請求原諒。梵語中另有「提舍那」一詞,意為「說罪」,即通過檢討自己的過失以求消除罪孽。
  • 美學者:佛教是能夠滿足人們精神需求最好宗教
    華倫翻譯了幾部佛經,巴庇特譯註了《法句經》,卡洛斯撰寫了《佛陀的教說》,華特發表了《禪道》,特別是日本鈴木大拙有關禪宗一系列的傳譯、講演和著述,引起了廣泛的興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佛教的急劇發展,佛學研究也掀起新高潮,在50-60年代,禪宗的研究風靡一時,滲透了哲學、文藝、音樂、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各個領域。
  • 量子力學與佛教
    在網上看到一些將量子力學與佛教相連的文章,他們的觀點可以概括為:雲計算相當於佛經中的阿賴耶識(一切善惡種子寄託的所在),意識(「心物一元」)可以改變客觀世界,量子糾纏可以使人的意識存儲在宇宙。等等。也許,因為很多人習慣說佛教是迷信,所以有些人——姑且稱他們為為佛學派,認為佛教和自然科學的研究就像登喜馬拉雅山一樣,一個從北坡爬,一個從南坡爬,總有一天兩者要會和的,以此說明佛教不是迷信。 那麼讓我們看一下,佛教和量子力學到底能不能重合。
  • 外星人存在又添鐵證,古佛教揭示外星人存在,位置也被佛教標明
    支持外星人一定存在的人認為,宇宙中至少有兩萬億個星系,每個星系約有兩千五百億顆恆星。這樣算下來,宇宙中應該約有五千萬億億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根據概率可以算出,在如此大的基數之下,宇宙中肯定是存在外星生命的。而反對這一說法的人的論據則十分簡單,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可以證明外星生命存在的證據。而今天我不是要討論外星人存不存在,我想帶大家看的是佛教對於外星人一事的態度。
  • 佛經中記載的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真實存在嗎,具體位置在哪裡?
    佛經中記載的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真實存在嗎,具體位置在哪裡?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佛教稱有三千大世界,億萬小世界。這也是佛教的整體世界觀。根據佛經記載,須彌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周圍有四大部洲。在這個世界中存在三十三天,四大部洲,七重香水海,七重金山,鐵圍山等等傳說中的區域劃分,在各個不同的層面上還存在著不同的時間線,有的一天等於四大部洲50年,有的一天等於1600年,時間線各不相同。
  • 蓮花與佛教有著怎樣的關係?
    在翻讀佛經書籍時,人們又常常會見到佛經把佛國稱為「蓮界」,把寺廟稱為「蓮舍」,把和尚的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華合掌」,至於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蓮子串成。佛經說,用蓮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樣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