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然過去四分之三,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大部分朋友可能說新冠疫情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一些可見或者潛在的影響,這也是事實。其實今年除了疫情,地球氣象變化也比較顯著,只不過沒有被普通人關注到而已。
最明顯的就是幾個高溫現象,今年2月份在南極大陸上出現了罕見的20.75攝氏度高溫,這是當地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極值。而在北極地區今年六月末七月初也迎來了38攝氏度的高溫,為歷史極值。
。持續的高溫天氣,也給西伯利亞地區帶來了特大的林火,導致一些永久凍土層上層出現融化現象,一些遠古生物的殘骸裸露出地面,除了這些遠古生物,更加令人恐懼的是在永凍層中封印的遠古病毒。病毒這種特殊的生命,它們的繁衍生息主要依靠著宿主細胞,病毒只具有簡單的遺傳物質,來控制宿主細胞幫助自己進行基因表達,簡單來說就是合成蛋白質。
世紀氣象組織(WMO)發布報告稱,在過去的五年裡(2015-2019)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從平均氣溫來看比前工業化時代升高了1.1攝氏度,溫室氣體濃度增加了20%以上,主要是二氧化碳等。在2019年底的監測記錄顯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超過410ppm,也就是說100萬個空氣分子中有410個二氧化碳分子,這個數據是十分誇張的。
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帶來的是南北兩極冰川的融化,例如從2007-2016年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4毫米,而在2014-2019年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5毫米。
地球上的氣候變化愈加顯著,主要就是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氣溫升高,科學家最近的一次研究發現,森林拯救地球變暖的能力貌似被高估了。
正常情況下大氣層中物體含量會維持在平衡的狀態,但是人類文明的崛起,打破了這個平衡,我們過度地依賴於化石能源的使用,各種工具的使用,導致二氧化碳釋放量大幅度提升。
我們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並且產生氧氣,因此可以說地球上的植物是人類抗擊全球氣溫變暖的一大助力,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四分之一都會被森林所吸收。在所有的溫度二氧化碳模型中樹木的作用都會被著重考慮進去。
但是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森林貌似並不能消耗掉我們預想中二氧化碳的數量,當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就會增強,同時樹木生長的會非常快。
快速生長也導致樹木壽命大大縮減,死後樹幹於土壤中再次分解大量二氧化碳回歸大氣層。科學家從全球不同地區收集20多萬份樣本,發現樹木生長速度和壽命之間的反比關係很常見。
此次研究已經被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論文第一作者史蒂夫·沃克爾稱樹木為了獲取快速生長的能力,它在抵抗環境不利因素上投入就減少了,例如抗蟲害或者抗乾旱的能力,這也導致它們的壽命變短。
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會導致緩慢生長和長壽的樹木漸漸的取代那些生長迅速但是壽命短的樹木,長久來看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會讓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減弱。
人類文明的發展要立足於地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地球都將是我們唯一的生存家園,地球氣候環境崩潰影響的可是整個人類文明,甚至連帶著許多其它物種都要遭殃。要想解決溫室效應全球氣溫變暖的問題,需要從根源上來改變,那就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這樣的操作自然會影響經濟的發展,這才是阻礙的難點之一。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