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麼了,我感覺越來越多的事情考驗著良知,觸碰著我們的底線,有時真想爆粗口,無論是奶粉圈外的「三原色幼兒園事件」,還是奶粉圈內的「食品安全生產規範體系檢查」,比如昨天剛剛公布的新疆西牧乳業檢查情況,庫存有大量過期物料,用過期DHA、ARA等原料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已知數量多達18150罐,此外,配方管理混亂,部分記錄電子版和紙質版自相矛盾。
作 者 | 劉 磊 (奶粉產業觀察員)
編 輯 | 孫 英
自今年8月3日公布首批奶粉配方註冊名單以來,國家食藥監總局也在積極開展「食品安全生產規範體系檢查」、「食品企業飛行檢查」等監管工作,這些監管措施是相互關聯,彼此促進的,旨在提高奶粉的安全性,淘汰不合格乳企,扶持優質乳企,優化發展環境。伴隨著奶粉註冊名單的出爐,食藥監總局也陸續通報了貝因美、高培、歐貝嘉、西牧乳業、搖籃乳業等乳企在食品安全生產規範體系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責令整改。其中西牧乳業的通報情況可以說是頗為嚴重,缺少良知,觸目驚心!
我一直認為假冒偽劣、質量問題和過期原料等都是企業不可觸碰的底線,尤其是奶粉企業的底線!對底線的遵守,高於底線的自我約束,對消費者負責,就是最基本的良知。正因為電商和跨境購存在奶粉的假冒偽劣的風險,所以不少線上消費者或潛在消費者轉到線下母嬰店;正因為曾經貝因美、雅培等出現過被假冒的惡性事件,所以品牌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而質量問題方面,乳企的慘重損失就不多說了,比如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比如部分上質檢黑榜的品牌猶如過街老鼠。今天我們驚悚地看到了有企業在嬰幼兒配方乳粉中添加過期原料,而這就發生在已經通過西悅、因愛寶貝、西悅茗星等3個系列7個配方的新疆西牧乳業身上,它被食藥監總局通報了,通報顯示新疆西牧乳業有限公司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三)款關於禁止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食品的要求。
1、西悅嬰兒配方奶粉(生產批次:20170420)的生產記錄(奶粉幹混信息記錄)顯示添加了超過保質期的營養強化劑「花生四烯酸(ARA)」,該營養強化劑生產日期為2016年4月19日,產品標籤標示:常溫條件下,未開封的產品保質期12個月;冷藏條件(10℃以下)下,未開封的產品保質期24個月。檢查中發現企業常溫保存花生四烯酸,保質期應至2017年4月18日。
2、西悅幼兒配方奶粉(生產批次:2017041703A,共計6576聽)、西悅幼兒配方奶粉(生產批次:2017041803A,共計11574聽)的生產記錄(奶粉幹混信息記錄)顯示添加了超過保質期的營養強化劑「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產地:美國)」,該營養強化劑生產日期為2015年10月12日,保質期至2017年4月11日。
由於西悅嬰兒配方奶粉數量未披露,因此,使用過期原料的產品數量至少是18150罐。另外,西牧乳業旗下工廠生產的因愛寶貝品牌較大嬰兒配方奶粉(生產批次:20170626),被檢查出添加過期的營養強化劑維生素複合包(電子生產記錄顯示),但紙質生產記錄顯示未過期,兩者自相矛盾。
此外,庫房內不合格品區域的過期物料棕櫚酸甘油三酯(生產批號:20160526,進貨日期:20160728)的入庫單顯示共入庫6660kg,出庫單顯示出庫4028.5kg,退庫單顯示退庫705.5kg,剩餘庫存量為3337kg,現場清點不合格品區域的實物庫存量為4532.8kg,標識卡顯示庫存量為5560.8kg。該物料出入庫臺帳、庫房實物、庫房標識卡(帳、物、卡)庫存量數據不一致。
企業還涉及配方管理混亂的問題——生產過程中用精煉玉米油、大豆油代替了配方中的精煉葡萄籽油,將產品配方中的白砂糖改為乳糖,還對所有9個產品配方中的DHA添加量進行了調整,而這些調整都不符合企業制度《配方管理規定》的要求。
通報還顯示,西牧乳業部分生產場所、設備無法持續保持生產許可條件,且無法提供質量授權人唐某、生產主管劉某考核上崗等相關資質,其中一批「因愛寶貝較大嬰兒配方奶粉」成品審核放行單實質為唐某後期補籤,涉嫌生產記錄造假。
除新疆西牧乳業外,昨天依安縣搖籃乳業也被通報,原因主要是加工材料不當堆積,未設置取樣工器具的清洗消毒設施,三聚氰胺、碘、鉻等指標檢驗能力不足等。而其在奶粉配方註冊中也通過了搖籃全全、安合臻、安睿兒三個系列。
而在食品安全生產規範體系檢查及食品企業飛行檢查等方面,還有好幾次通報的事情。再往前看,貝因美在8月3日獲得0001號註冊配方,其一直強調科研實力和生產水平,宣稱「模範生」,但其旗下宜昌貝因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8月7日被食藥監總局通報,主要問題是:
一、車間生產過程中發現的不合格包裝材料退庫被拒絕後,放於車間不合格品庫區,但未建立標識卡標明相關信息。不符合GB 23790—2010中8.3.1條款關於在貯存期間應按照不同原料和包裝材料的特點分區存放,並建立標識,標明相關信息和質量狀態的要求。
二、未執行企業內部文件《產品留樣及留樣室管理規範》關於每周記錄留樣室溫溼度的要求。檢查2015年9月—2017年6月的留樣室溫溼度記錄,發現20170118—20170208(20天)等多個時間段未按要求進行溫溼度記錄。不符合《細則》中「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關於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實施和持續改進的要求。
9月30日,食藥監總局發布食品生產企業飛行檢查警示函,呼倫貝爾雙娃乳業有限公司、吉林貝因美乳業有限公司、天津澳斯乳業有限公司、長沙素加營養品有限公司、北海貝因美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百躍羊乳(合水)古象有限公司由於企業自身原因,階段性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經飛行檢查發現,上述6家企業存在生產場所、生產過程控制、原輔材料管理、制度落實等不同方面問題。
有知情人士告訴《奶粉智庫》,嬰配粉工廠運轉正常與長期不生產、階段性/間歇性生產是有很大區別的,說直白點,正常運轉才能夠養得起更好的專業技術人才,生產設備維護、研發、品控、質檢等工作會更好,而間歇性生產或長期不生產則會出現「臨時工現象」,有產品訂單才上班,沒單就自主勞動,或者在家待業,這也導致企業在生產設備安全維護、生產工人專業性、產品品控等多方面均會存在劣勢或不足。
此外,目前已通過高培、冰臻兩個系列的高培(廣州)乳業有限公司在8月21日被食藥監總局通報,原因是未能提供對基粉、全脂乳粉、脫脂乳粉及乳清蛋白粉供應商的質量體系進行現場質量審核的記錄;部分產品未完成出廠檢驗即發貨至物流中心;批號為201703026031的高培100金裝幼兒配方奶粉的成品檢驗報告、原始記錄中,錳元素測定試樣的錳含量處於標準曲線的測量範圍之外。不符合GB 23790—2010中10.1條款關於確保檢驗結果準確性的要求等。
而截止發稿尚未有產品通過註冊的黑龍江歐貝嘉營養食品有限公司也在8月21日因食品安全生產規範體系問題被通報,原因是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主要原料更換為全脂乳粉,工藝流程變化,未按規定申報生產許可變更;不符合GB 14881—2013中6.2條款關於廠房及設施衛生管理的要求。未能提供有效材料證明三聚氰胺檢驗設備定量限可以達到嬰幼兒配方乳粉三聚氰胺限量值1mg/kg的要求。不符合GB 23790—2010中10.1條款關於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的要求。未建立有效運行的電子信息記錄系統;提供的產品信息網站查詢系統,無法查詢到產品標籤、外包裝、質量標準、出廠檢驗報告等信息。
以上各企業的相關信息,情節各有輕重,有的上升到了違法的層面,有的只是一些規範,或者資質問題,但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必須嚴於律己,優化升級,牢記良知。
目前,奶粉註冊離2018年1月1日「大限」僅剩1個月,有100個工廠、231個系列,678個配方通過註冊。從名單來看,奶粉監管以工廠為著力點進行,是非常精準的舉措,有效地避免了主體不清,責任不明的問題,大幅降低了品牌數量,但也激活了不少「休眠工廠」,有些通過註冊的企業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留下來的配方也需要加強監管。國家奶粉監管是分階段進行的,相信會有更多的舉措來進行調控,確保奶粉註冊的嚴謹性,生產企業的安全性和規範性。很多人已經明白,奶粉註冊只是一個開始,甚至並沒有當初預想的嚴格,但未來的監管措施會多管齊下,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將襲來。
奶粉智庫在此提醒:「雖商業以逐利為原則,但必有良知需要堅守。沒有了良知,不顧及質量安全,合法經營,傷害了寶寶,通過了奶粉註冊又能如何?」
同時忠告:「奶粉配方註冊證是責任狀,不是護身符;是競爭開始,不是豐收之時。不是說你過了註冊就厲害了,更不是說你先過就可以傲嬌了,放鬆了。你通過了註冊,就更要有良知,更要承擔起服務消費者的責任,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承擔起安全生產、合法經營的責任,承擔起養活工廠的責任,承擔起企業人文關懷的責任!」
如此,方好!祝福所有有良知的企業和團隊、個人